下书看 >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 > 第五十四章 知县大人到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 第五十四章 知县大人到

    中了举人是天大的喜事,王翠梅坚持要回上坪村办酒席。

    虽然出来做生意了,但那里毕竟是她的根,这一两年生活好了,吃穿住行都要比之前好上很多。

    不过王翠梅始终还是有些不大适应,每次听着别人喊她掌柜的,她就会觉得有些别扭。

    她心里一直将自己看做一个农妇,即是在外面做生意也挂念着家里的那几亩地。

    而且谁家发达了不回村炫耀,她王翠梅也想炫耀一下自己家的孩子考了举人。

    回了上坪村,王翠梅家要办酒席的消息一传出去,村里人都特别纳闷:怎么又是你家?

    怎么别人三番五次都考不中,这赵秀才一考就中,一考就中,上次是这样,这次也是这样。

    莫不是真的文曲星下凡啦?

    原先在村里大家都看不起王翠梅,一个寡妇,还带了个姑娘,以后连个给自己养老的男娃都没有。

    不过现在大家却不敢小瞧他们家了,人家收养的孩子都成了举人老爷了,以后要当大官了。

    人家还开了两间铺子,有多赚钱多招人眼红谁不知道。

    “以后跟翠梅嫂子说话可得注意点咯。”有人感叹道。

    “是呀,不过当初是谁叫人家王寡妇的?”

    “谁?我?可别乱说啊,我什么时候叫过人家王寡妇了,人家听到了那可不得了。”

    “嘿,你还会怕啊?”

    “那怎么不怕,咱们可得罪不起举人老爷。”

    ……

    办酒席当天,那排场啊,够村里的人说道三四天。

    两三百斤的猪杀了两头,羊也拉了几只来,早起王翠梅便忙碌起来,几个相熟的亲戚帮着她捯饬了屋里屋外,又在院里张灯结彩,高高挂了十几盏红灯笼,真是喜庆得不得了。

    邻里乡亲都送了些礼,有的拎些米面,有的提篮子鸡蛋,甚至有的拎鸡拎鸭,即是表示对赵举人的祝贺,也希望赵举人日后发达了还念着他们的好。

    到了中午开席时,席面从王翠梅家院子里一直铺到路上去,大家挨挨挤挤的坐着,好不热闹。

    族里王翠梅最尊敬二伯公,他为人正直,说话从来都很公道,所以开席时还请二伯公说了几句话。

    二伯公头发大半都花白了,精神却很矍铄,他缓步上前,举起一杯酒,高声致辞:“今日我族中出了第一个举人,砚安侄儿一举夺魁,光耀门楣,实乃我族中之大幸也!”

    “愿族中孩儿以此为鉴,勤勉向学,好叫我楚氏越发兴盛!”

    言罢,众人纷纷叫好,经久不息。

    因为年岁还小,赵砚安以茶代酒,给二伯父敬了一杯茶,二伯公看着赵砚安,即欣慰又觉得有些可惜,可惜此子不姓楚啊。

    不过赵砚安即被楚王氏收养,那也算得上是半个楚家人了。

    村长也被邀着说了些话,话毕,看着宴席当中那俊朗儒雅的半大少年,他不禁感叹,若是他们村里能多出几个这样的文曲星,何愁不能昌盛。

    但能出一个举人已是难得,哪里来再来那么多呢。

    宴席吃到一半,村外却来了一行人,当先的一人骑着高头大马,头戴乌纱帽,身着圆领袍,很有些威严。

    前头的差役见了村民,高喊一声:“知县大人到——”

    村民们被吓得一激灵,知县老爷怎么来了他们这鸟不拉屎的村子。

    大家席面也不敢吃了,赶紧一个挨一个的跪了下去。

    赵砚安则可以见县官不跪,知县大人下了马,身后跟着个师爷,他先让村民都起来了,不然这样跪着,院子里都进不去了。

    本地知县也姓赵,见了赵砚安大笑着走上前去,拍着他的肩膀道:“哎呀恭贺赵老弟高中,你我都是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啊,以后呀,要多多来往才不失亲近啊。”

    那场面颇有几分滑稽,一个已到不惑之年面有老相,而另一个却还是半大孩子,赵知县却以兄弟相称。

    但在座的村民谁敢笑,大家一辈子也没见过几次知县这样大的官,战战兢兢不敢直视官老爷的颜面,就连那些站在外面的衙役也不敢多看几眼。

    赵知县让人送了些礼,又和赵砚安说了些亲近话,大意就是大家同为一姓,日后应当多多走动,方才不显生疏。

    后来赵知县倒是没在院里吃席,走时村民们都低着头,不敢看那位官老爷,不少人在心里感叹,这楚三郎家,发达起来了,竟然连知县老爷都来走动了。

    不少原先还颇有些不在意的人此时也不敢小瞧他们家了。

    回去路上,后边骑着马的师爷打马上前,不解的问赵知县:“咱们所辖之地,举人也有八九位,从不见大人走动,为何今日一定要到这位赵举人家中道贺?”

    赵知县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来,道:“你啊,眼光还是不够老辣,依我之见,这赵举人,日后必成大器。”

    “何以见得?”

    “以十岁之龄考上童生者,你见过几个没有?”

    师爷思索:“十岁之人没有,但县内也有十三四岁考上童生者,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二人。”

    “这赵举人虽然年少成才,但谁说得准以后会怎样,年少显达但此后就籍籍无名者也不在少数。”

    知县摇摇头:“你还是没看出来。”

    他道:“以十岁之龄成为秀才,确实不算什么,能做到的人也有那么一两个。”

    “但若是十岁中秀才,次年即中举人,像这样一蹴而就的人,你见过几个?”

    师爷摇头:“从未见过。”

    不管是赵知县还是他,都是考了几次才乡试中榜,所以赵知县一说,他就知道了,此子确实厉害,旁人考那么多次才中,他却可以一气呵成,一次就中。

    赵知县摇摇头,他这师爷还是缺少些眼力,虽说赵知县也是举人出身,但他现在已坐到一县之长的位置上,和没有官身的举人是不一样的。

    按理来说他可以不用来拜会,但他即来拜会,就说明他觉得此子不简单。

    或许此子以后真能一飞冲天,到那时,必定有很多人会上赶着巴结他,到时候自己这小小的知县恐怕对方早已不看在眼里。

    不若就在此时,就在此子还未一飞冲天之时,就结交一二,也好拉进关系,日后还能凭着相熟的情分,往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