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 > 第七十八章 发动百姓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 第七十八章 发动百姓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照亮了大地。赵砚安骑上一匹马,踏上返回昆南府的旅程。

    与他同行的还有崔进,这位精通当地土话的翻译官。

    将如此人才闲置一旁简直是浪费,不如带在身边好好利用。

    当他们到达昆南府时,麻景才匆忙赶来迎接。

    他借口昨天自己前往其他地方视察,对知州大人的到来一无所知,因此未能亲自远迎,请大人原谅。

    赵砚安知道麻景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但对于这样的人,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他没辙。

    然而,翻阅府衙内的记录后,赵砚安发现麻景虽然一贯狡猾,但确实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些实事。这让他决定暂时不动麻景,观察其表现。

    接下来的几天里,赵砚安日夜奔波,深入狄州各地,终于大致了解了这里的情况。

    狄州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可耕种的土地稀少。因此,百姓们难以依靠种地维持生计,大多数人选择以狩猎为生。

    此外,狄州境内分布着众多蛮夷部落,彼此之间互不服从,经常爆发大小冲突。这些蛮夷部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各有其领袖和势力范围。

    他们形成了大大小小像马家那样盘根错杂的宗族大家,把持着狄州的一切,明面上狄州主事的是官府的人,可实际上官府也不得不给这些世家大族行方便。

    狄州这地方,还真是个棘手的烂摊子。怪不得那些官员们都像被火烧屁股一样急急忙忙地想离开这里。

    不过,既然来了,就得安心待下去。赵砚安下定决心要把狄州这个硬骨头给啃下来,让它成为他们这些穿越者的坚实大本营。

    种地这条路似乎行不通,那不如换个方向寻找其他资源。

    狄州有那么多山峦、河流和茂密的森林,说不定能从中发现一些宝贵的资源。

    楚颐作为一名农学生,对农作物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当她听说赵砚安打算外出考察时,立刻嚷嚷着要一起去。

    赵砚安心疼她,本不想让她跟着自己风餐露宿,但楚颐态度坚决,非要同行不可。

    无奈之下,赵砚安只好答应带上她,并时时将她护在身旁,生怕她受到一点伤害。

    可设想往往都是美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首先,煤和铁都深藏于深山之中,想要将它们运输出来使用简直难如登天。

    如果选择就地建厂,那么建厂所需的材料又该如何运进去呢?这无疑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且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次,赵砚安如此大规模的动作,早已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明面上和暗地里,已经有无数人前来试探或威胁他,试图阻止他的计划。这些人有的试图通过贿赂来拉拢他,有的则直接上门警告,妄图让他知难而退。

    一连十几天过去了,赵砚安依旧未能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然而,就在这时,楚颐无意间说的一句话,犹如一道灵光闪过,给了赵砚安新的启发。

    那天,当他们望着矿山上堆积如山的宝藏时,楚颐不禁叹息道:“要想致富,得先修路啊!如果没有一条通畅的好路,想要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运送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赵砚安心中的涟漪。

    他恍然大悟,无论如何,要实现建厂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必须修好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将建厂所需的材料运入,同时也能在未来更快捷地将厂里生产出的产品运出。

    然而,修路并非易事,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仅凭昆南府衙现有的资金根本无力承担修路的费用。

    其次,这个时代的修路条件有限,地面上铺的都是平整的石板,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路面不够平坦,导致马车行驶时颠簸不堪。

    若是不用石板修路就只能铺成土路,人走在土路勉强还行,要想靠土路把深山里的那些材料运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面对困境,楚颐眉头紧皱,苦思冥想之际,突然灵机一动。她想起自己与王氏商行打交道的经历,心中顿时有了一个主意。

    世家大族们最看重的是什么?当然是脸面和排场!他们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以此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羡慕。

    楚颐凑近赵砚安的耳朵,轻声嘀咕了一番。赵砚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一个将狄州的大家氏族坑得彻彻底底的主意就此诞生。

    随后,赵砚安以知州的名义发布了一条告示,告知狄州的老百姓:由于狄州各地道路偏僻狭窄,严重影响了百姓的出行,因此衙门决定对狄州境内的大路进行全面翻新。

    修路乃是造福全州的大事,所以州内的百姓都需要参与其中。有钱的人出钱,有力气的人出力气。如果普通百姓没有钱,可以通过徭役来代替,每户人家按照人口数量出人协助官府修路,不论男女老少,皆可参与。

    这告示一发,百姓们起初是有点不大愿意,毕竟修路吃力不讨好,又不是给自己家修,百姓们自然不愿意去修路。

    赵砚安早料到会这样,他知道村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利益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修路工程中来。

    因此,在告示里明确写道,修路期间官府不仅提供饭菜,还会发放工钱,每人每天二十钱。

    此外,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赵砚安还规定以村为单位组成修路大队,并每隔半个月对各个大队进行评比。

    对于那些修路速度快、质量高的大队,将额外给予一笔奖金作为鼓励。

    当百姓们得知这些消息后,立刻兴奋起来。他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项义务劳动,更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做工并不一定每天都能拿到二十文钱,而现在修路却可以稳定地获得收入。而且,修好这条路也是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对自己也有益处。于是,百姓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修路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