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队长,我们聊聊 第109章 男孩
下午,殷晓棠带他们去拜访那位专做枫香染衣裙的老师,是她认识那位阿姨的姑姑。
瓦楞寨在榆泉县已经是发展最好的寨子,县里仅有的游客也是到这边参观游玩,刚进寨就看见几个染缸,当地男人正在浸染布料,是老人的女婿,操着一口当地方言给他们指路。
苗姜听不太懂,殷晓棠翻译给她:“他说前面有口泉水井,左边的房子就是他家,他妈妈在家里等咱们。”
“你居然全都听懂。”苗姜惊叹,记得殷晓棠不是这边的人。
“我在城市里住得烦的时候,就来这边的寨子小住一阵,”殷晓棠说:“看看风景,学学刺绣和蜡染,能让心情得到净化,也能更好的思考未来。”
“挺好的,”苗姜边走边聊:“你在沪市的书店还继续开吗。”
“雇人打理,我前年拿了个制片人证,想搞搞融资这一块。”殷晓棠问:“你还在写剧本?”
“写,但是项目不好做。”
“很正常,”殷晓棠胳膊戳了戳她:“对了,你手里如果有现成的剧本梗概和前三集,我给你向平台推荐。”
“真的?”苗姜惊喜:“等我从这回去就构思,还来不来得及?”
“来得及啊。”
“谢谢晓棠姐。”
“谢什么,给你推荐成了,你有的赚,我也有的赚,互惠互利。”
她工作上面的事,周岭只能安静的当一个旁听者。
三人往前走了一段路,很快看到泉水井,左边新翻修的小楼就是老人的家了。
老人叫吴宝祯,大家都叫她宝祯婆婆,已经七十多岁,前两年身体不好,就不再亲自做手工活了,但家里世代做枫香染,堂屋正在绘制图案的是老人的女儿和两个外孙女。
宝祯婆婆的女儿带他们到侧屋的茶室,宝祯婆婆已经沏了茶,很热情的招待他们:“你们问的这条裙子,快三十年喽,那时候我才四十多,就像我女儿现在这个年纪。”
“三十年可不叫久,枫香染的手艺都传承一百五十多年了,以后还能传承更久,”苗姜手里捧着宝祯婆婆给她的作品图册,莞尔笑着:“真好看,等我有时间,我也过来和宝祯婆婆学染布。”
宝祯婆婆被她哄得高兴极了:“好啊,好啊,你随时过来,婆婆给你做裙子。”
殷晓棠灵机一动说:“不如你写个关于枫香染的剧本,”她跟宝祯婆婆说:“婆婆您别看她年纪小,她是个特别厉害的影视编剧。”
苗姜让殷晓棠夸得不好意思:“哪里哪里,您别听她吹。”
一屋人其乐融融,寒暄后,宝祯婆婆找来一本旧册子:“三十年前做的东西,卖出去的,都记在这里了,但是有几件裙子,大概的款式有点相似,只有腰线和袖口的图样,有略微区别,你们有没有局部图。”
周岭忙找出拍的袖口和裙身的局部图,双手递过:“麻烦您看一看。”
宝祯婆婆戴上老花镜,一张张看,直摇头:“鸢尾花啊,这袖口的图样不是我染的。”
苗姜、周岭和殷晓棠皆是一愣,很担心是白跑一趟。
“确实是枫香染吗。”周岭问道。
枫香染的手艺人并不多,如果能确认,他就一个一个问。
“别急,”宝祯婆婆笑眯眯说:“袖口的图样虽然不是我染的,但是我教他染的,裙子倒是我手工缝制的,我记得那年是阿梁媳妇领来的一个小伙子。”
说着,宝祯阿婆推了推老花镜,细细端详起周岭:“小伙子,你站起来让婆婆看看。”
周岭照做。
他个子高,人又健硕,站起来像一棵挺拔青松,宝祯阿婆才一米五的个子,人又瘦小,需要仰起头看他。
宝祯婆婆欣慰拍拍他的手:“是了,是了。”
苗姜不解:“宝祯婆婆,您见过周岭。”
“没见过,但是这孩子长得可真像他,”宝祯婆婆让周岭坐下:“当年阿梁媳妇带来那个小伙子,也是快一米九的个子,高高壮壮,长得也帅,像电影里的明星,真好看。”
苗姜和周岭互相看了一眼,宝祯婆婆的话让她觉得很有希望:“他是附近寨子里的人吗,您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他不是这边的人,我们寨里的男人,哪有这么高大的个子。”宝祯婆婆回忆道:“我记得他是阿梁媳妇的朋友,慕名过来,想自己染一块布,做件衣服送给他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他笨手笨脚,半天画不好一个花纹,指望他能画好做一件衣服的布料,猴年马月了,我就跟他说,画个袖口,他自己要画鸢尾花,说象征死生契阔,至死不渝的爱情,我帮他设计的图腾,让他好画一点,后来衣服做好后,他就离开了,我也不知道他家在哪,对了,阿梁媳妇也不是这里的人,她是嫁到这边的,如果她没搬家的话,就住在黎寨,你们可以去问问她。”
黎寨距离瓦楞寨有七八公里,告别宝祯婆婆,一行人拦辆当地的小车前往黎寨。
山路不好走,车子只能送他们到附近。
寨子坐拥在烟雾缭绕的梯田之中,和瓦楞寨不同,黎寨这边除了梯田景色美,寨里的房子特别破旧,鸡犬相闻,道路修缮也不好,几乎没有车辆,人们穿着也很过时,别说和城里比,就算和县里,都像落后十几二十年。
三人沿路往里面走,寨口,一道凌厉的男人责骂声传来——
“让你偷东西!让你偷东西!”
声音源头,围着几个看热闹的寨民,远远可见守寨老树上,粗麻绳吊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旁边邋里邋遢的男人像是他父亲,拿根荆条,不挑地方的往男孩身上抽打。
“小小年纪,手脚不干不净,偷人家的东西,你认不认错?”
“我没错!”男孩瘦弱的身子犹如风中一片枯叶,被抽打得蜷缩身子,倔强的扯着脖子竭力辩解:“我不是小偷,他们不是好人!他们才是小偷!”
瓦楞寨在榆泉县已经是发展最好的寨子,县里仅有的游客也是到这边参观游玩,刚进寨就看见几个染缸,当地男人正在浸染布料,是老人的女婿,操着一口当地方言给他们指路。
苗姜听不太懂,殷晓棠翻译给她:“他说前面有口泉水井,左边的房子就是他家,他妈妈在家里等咱们。”
“你居然全都听懂。”苗姜惊叹,记得殷晓棠不是这边的人。
“我在城市里住得烦的时候,就来这边的寨子小住一阵,”殷晓棠说:“看看风景,学学刺绣和蜡染,能让心情得到净化,也能更好的思考未来。”
“挺好的,”苗姜边走边聊:“你在沪市的书店还继续开吗。”
“雇人打理,我前年拿了个制片人证,想搞搞融资这一块。”殷晓棠问:“你还在写剧本?”
“写,但是项目不好做。”
“很正常,”殷晓棠胳膊戳了戳她:“对了,你手里如果有现成的剧本梗概和前三集,我给你向平台推荐。”
“真的?”苗姜惊喜:“等我从这回去就构思,还来不来得及?”
“来得及啊。”
“谢谢晓棠姐。”
“谢什么,给你推荐成了,你有的赚,我也有的赚,互惠互利。”
她工作上面的事,周岭只能安静的当一个旁听者。
三人往前走了一段路,很快看到泉水井,左边新翻修的小楼就是老人的家了。
老人叫吴宝祯,大家都叫她宝祯婆婆,已经七十多岁,前两年身体不好,就不再亲自做手工活了,但家里世代做枫香染,堂屋正在绘制图案的是老人的女儿和两个外孙女。
宝祯婆婆的女儿带他们到侧屋的茶室,宝祯婆婆已经沏了茶,很热情的招待他们:“你们问的这条裙子,快三十年喽,那时候我才四十多,就像我女儿现在这个年纪。”
“三十年可不叫久,枫香染的手艺都传承一百五十多年了,以后还能传承更久,”苗姜手里捧着宝祯婆婆给她的作品图册,莞尔笑着:“真好看,等我有时间,我也过来和宝祯婆婆学染布。”
宝祯婆婆被她哄得高兴极了:“好啊,好啊,你随时过来,婆婆给你做裙子。”
殷晓棠灵机一动说:“不如你写个关于枫香染的剧本,”她跟宝祯婆婆说:“婆婆您别看她年纪小,她是个特别厉害的影视编剧。”
苗姜让殷晓棠夸得不好意思:“哪里哪里,您别听她吹。”
一屋人其乐融融,寒暄后,宝祯婆婆找来一本旧册子:“三十年前做的东西,卖出去的,都记在这里了,但是有几件裙子,大概的款式有点相似,只有腰线和袖口的图样,有略微区别,你们有没有局部图。”
周岭忙找出拍的袖口和裙身的局部图,双手递过:“麻烦您看一看。”
宝祯婆婆戴上老花镜,一张张看,直摇头:“鸢尾花啊,这袖口的图样不是我染的。”
苗姜、周岭和殷晓棠皆是一愣,很担心是白跑一趟。
“确实是枫香染吗。”周岭问道。
枫香染的手艺人并不多,如果能确认,他就一个一个问。
“别急,”宝祯婆婆笑眯眯说:“袖口的图样虽然不是我染的,但是我教他染的,裙子倒是我手工缝制的,我记得那年是阿梁媳妇领来的一个小伙子。”
说着,宝祯阿婆推了推老花镜,细细端详起周岭:“小伙子,你站起来让婆婆看看。”
周岭照做。
他个子高,人又健硕,站起来像一棵挺拔青松,宝祯阿婆才一米五的个子,人又瘦小,需要仰起头看他。
宝祯婆婆欣慰拍拍他的手:“是了,是了。”
苗姜不解:“宝祯婆婆,您见过周岭。”
“没见过,但是这孩子长得可真像他,”宝祯婆婆让周岭坐下:“当年阿梁媳妇带来那个小伙子,也是快一米九的个子,高高壮壮,长得也帅,像电影里的明星,真好看。”
苗姜和周岭互相看了一眼,宝祯婆婆的话让她觉得很有希望:“他是附近寨子里的人吗,您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他不是这边的人,我们寨里的男人,哪有这么高大的个子。”宝祯婆婆回忆道:“我记得他是阿梁媳妇的朋友,慕名过来,想自己染一块布,做件衣服送给他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他笨手笨脚,半天画不好一个花纹,指望他能画好做一件衣服的布料,猴年马月了,我就跟他说,画个袖口,他自己要画鸢尾花,说象征死生契阔,至死不渝的爱情,我帮他设计的图腾,让他好画一点,后来衣服做好后,他就离开了,我也不知道他家在哪,对了,阿梁媳妇也不是这里的人,她是嫁到这边的,如果她没搬家的话,就住在黎寨,你们可以去问问她。”
黎寨距离瓦楞寨有七八公里,告别宝祯婆婆,一行人拦辆当地的小车前往黎寨。
山路不好走,车子只能送他们到附近。
寨子坐拥在烟雾缭绕的梯田之中,和瓦楞寨不同,黎寨这边除了梯田景色美,寨里的房子特别破旧,鸡犬相闻,道路修缮也不好,几乎没有车辆,人们穿着也很过时,别说和城里比,就算和县里,都像落后十几二十年。
三人沿路往里面走,寨口,一道凌厉的男人责骂声传来——
“让你偷东西!让你偷东西!”
声音源头,围着几个看热闹的寨民,远远可见守寨老树上,粗麻绳吊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旁边邋里邋遢的男人像是他父亲,拿根荆条,不挑地方的往男孩身上抽打。
“小小年纪,手脚不干不净,偷人家的东西,你认不认错?”
“我没错!”男孩瘦弱的身子犹如风中一片枯叶,被抽打得蜷缩身子,倔强的扯着脖子竭力辩解:“我不是小偷,他们不是好人!他们才是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