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好孕快穿:养崽气运之子被团宠了 > 第三十章 被遗弃的真公主,回来了

好孕快穿:养崽气运之子被团宠了 第三十章 被遗弃的真公主,回来了

    他不知道梵安知不知道这件事,但做贼心虚无外乎是有道理的。

    两人连马车都没来得及坐,直接骑马赶赴刑场。

    等到了刑场,他们才得知,梵安只是走了近路!

    她虚晃一招,直接将谭明元押回了大理寺。

    跑空了一趟,顾朗的脸色越加的阴沉。

    他本来长得是一张温润如玉的脸,现在整张脸一绷起来,反而吓人得很,一旁的侍从都不自觉往后退了两步,生怕触了霉头。

    游安津倒是觉得这个表妹有意思,很有意思。

    两人又调转方向,马不停蹄赶往大理寺。

    直到进入大理寺,顾朗悬着的心还是没有放下来。

    对于案子,他倒是不慌。

    前几日,他就理清楚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将罪魁祸首缉拿归案了,凭借着这案子办得漂亮,还赢得了其他官员的不少赞许。

    但对于梵安,他只觉得她是找到了他办案的什么纰漏,又或者给他挖了什么陷阱。

    顾朗和游安津一踏进大理寺的门,大家就注意到了。

    顾少卿长着一张温润如玉的脸,又有皇帝的器重,现在更是背靠着丞相府,他将来的前途如何,大家都悉数在心。

    而游安津会到访,倒是让不少人意外。

    难不成是给顾少卿撑腰的?

    官员们迎上游安津,行礼:“游公子何故来此。”

    “无事无事,本公子今日约了顾少卿喝酒,没想到半路他就要走,这不,也就跟着过来瞧瞧热闹。”

    游安津在外的形象一向是温文尔雅,面上还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

    “是是是,公主在里面审理谭氏,此刻应该出结果了……”

    “结果?出什么结果?”顾朗眼神沉了下去,“已经结案了,怎么还审。”

    在场官员面面相觑,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还是没人站出来,只有大理寺卿走了出来拍了拍顾朗的肩膀,叹了口气。

    顾朗心中一紧,都顾不上跟游安津打招呼,抬脚连忙往里走。

    他刚到审问犯人的地方,好巧不巧,那姓谭的刚刚签字画押,整个人狼狈不堪,抖如筛糠,隐隐约约甚至还能闻到一股子尿骚味。

    顾朗目光一冷,他朝着梵安简单行了个礼:“拜见公主。”

    “哦?状元郎来这里是干什么?”梵安明知故问。

    即便他已在大理寺当官,但他也确实是当今状元,这称呼细究起来倒是没什么失礼的地方。

    不过顾朗总觉得这女人是在故意嘲讽他,论官职大理寺少卿是正四品,比起正七品的右言官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可偏偏,梵安只提他是毫无职权的状元郎身份。

    顾朗面色冰冷,目光沉沉对着她说道:“谭家这个案子是由微臣一手经办的,听说公主将谭明元不知缘由的绑了过来,微臣听闻便赶紧过来了。公主若是对这案子有任何不解之处,微臣愿为公主答疑解惑。”

    梵安摆摆手,随后伸了个懒腰,努嘴示意一旁已经签字画押的诉状:“不必了,这案子已经水落石出了,那丫鬟并非凶手,是这姓谭的栽赃嫁祸。

    他贪图王氏的财产,又无法从她那里哄骗到账本,而且王氏多年无所出,还不许他有妾室通房,就挺而走险,哄骗了丫鬟,利用她,杀了发妻。”

    顾朗听得眉头一跳,还不等他开口,刚进来的游安津正好听到了此番推理,笑了出声。

    “论血缘关系,你我算表兄妹,我就称呼一声表妹吧。”

    游安津打开了扇子,“我这个表妹倒是天赋异禀,前脚刚抓了人,后脚就断出了案,不知表妹究竟是明察秋毫,还是屈打成招?”

    此话一出,旁边的官员都倒吸一口冷气,这个“屈打成招”的帽子要是一扣下来,他们这些在场的官员都说不清了。

    “表哥未了解事情就能下如此结论,”梵安似笑非笑,“莫非丞相府作风就是如此?看来的家风使然啊。还好咱们只是表的,不是亲的。”

    游安津面色一黑,顾朗赶紧上前打圆场,“公主不知,微臣调查此案时,游公子也助了微臣一臂之力,这案子不说所有细节都知晓,但基本的来龙去脉都是了解的,公主误会游公子了。

    而且微臣调查此案时,核对了案发时间,当时谭明元外出未归,不存在任何作案嫌疑,可公主今日去了一趟谭府,就将他屈打认罪了,臣不解。”

    旁边的官员闻言,恨不得吐顾朗一口唾沫。

    今天顾朗怎么回事?

    游安津说屈打成招,他们也就忍了,但顾朗可是自己人,他非要认定公主是将犯人屈打成招,那置他们这些在场官员于何地?

    梵安笑意更深了,看向走进来的大理寺卿,“您的属下看上去固执非凡,要不您老说说今日的场景?”

    潜台词,顾朗总归是大理寺的人,他一介卿长却御下不严,作为公主并不想逾越。不过也不介意逾越。

    大理寺卿在官场混迹多年,自然也明白梵安的意思,话语里点了点顾朗:“少卿此番未去,不知谭府的情形。”

    “谭明元之所以大病一场卧床不起,是因为他将凶器藏在了床褥之下,他为了遮掩所致。”

    “我们今日一进房间就闻到了一股腥臭味,根据端倪,加上原来发现的凶器位置和王氏尸体位置推测,第一现场并非池塘边,我们在顺着池塘的小路石浦上找到了干涸的血迹。”

    “后面,我们根据线索复原了作案路线,假如丫鬟是凶手,她不可能在院口杀人后穿过小路,还拐了条无意义的弯才将凶器埋在池塘边。”

    “那王氏与丫鬟应当是在池塘边发生过争执,丫鬟刺了她一刀,见王氏流血倒下,丫鬟吓得跑了,路上将凶器埋了池塘边。”

    “但那时,王氏并未死亡,只是吓晕了,伤口应当不算深,她醒来后顺着小路想回房叫人,谁知道刚到院门口,就被谭明元拦住,他用相同的匕首、相似的角度刺进她的胸口,这才让她命丧黄泉。”

    “当时推算的作案时间是丫鬟行凶的时刻,还算上了她藏匿凶器的时间,如此想来,自然是把凶手给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