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 > 第520章 众人捐赠银钱

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 第520章 众人捐赠银钱

    “本官会即刻上书陛下,看能否从户部拨些银钱下来。”

    林师爷蹙眉,“大人,户部那边怕是不会那么容易松口。”

    源柔府地处偏僻,陛下宅心仁厚,愿意给源柔府的百姓减免赋税,已是极大的恩典了。

    再想从户部要银子,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行不行的,本官都会尽力去试试。陛下不一定会同意此事,我们需要多做几手准备。

    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以免鸡飞蛋打,最后想做的事都不做成。”

    齐斌敏锐问道:“大人这话的意思是,你有好的法子了?”

    “嗯,本官打算让源柔府的乡绅富商们捐钱来修筑城墙。”

    齐斌不认同道:“捐钱?商人一向逐利、抠门,他们怎么可能愿意捐钱?”

    张泽自信一笑,“邀请他们来的名头自然不能提前表露,本官有拿捏他们的法子。”

    张泽嘱咐道:“今日之话,出自我口,落入你们耳中,不可再让其他人知晓。”

    齐斌几人忙表态,“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守口如瓶,绝不泄露丝毫口风。”

    接下来,由林师爷亲自下帖子给源柔府的乡绅、富商们。

    源柔府的乡绅、富商们早就见识过通判大人的厉害,更有甚者都已经和官府做上了生意,自然不会拒绝通判大人的邀请。

    这次的募捐场地定在了府衙,食材、酒水提前采买好。

    林师爷亲自盯着让衙役们把府衙从里到外清扫了一遍,真正做到了扫榻以待。

    定下这事,张泽开始给皇上去折子,向开平帝阐述要在安定、西平两县修筑城墙,用来抵御时不时南下入侵的北戎人。

    列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大致需要多少款项,最后恭请皇上圣裁。

    张泽写完,待墨迹晾干后,仔细拿起来看了两遍,确认自己言辞无错后,朝一旁的水荣道:“水荣,派人亲自将折子送到京城皇上御案上。”

    “是,大人。”

    两日后,乡绅、富商们纷纷换上了得体的衣裳乘马车到了府衙。

    府衙周围的百姓见这么多乡绅、富商穿戴得体齐聚府衙,总觉得有大事发生。

    “这是怎么了,今儿一个两个的员外、掌柜、老爷都来府衙,莫不是有什么大事?”

    围观众人见状,有些惴惴不安,“该不会真有大事发生吧?!”

    “难道是北戎人南下劫掠来了?不应该,没听说啊。”

    “今年这个天气,没准北戎人冬日会南下,届时我们又得去其他地方避难喽!”

    “不会的,通判大人这么厉害,他肯定有法子能喝退北戎人。”

    “哎呦,你站着说话不腰疼,通判大人是文官又不是武将,朱将军他们都做不到的事,通判大人怎么可能做到?”

    “哼,不管你怎么说,我都相信若是北戎人敢到府衙来,通判大人定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那人对官员一视同仁的不信任和不屑一顾,“天真!北戎人来了,当官的跑的最快。”

    百姓众说纷纭,纷纷在猜测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张泽看着厅中乌泱泱的人群,轻咳一声,做了一个手势。

    “诸位静一静,本官给诸位下帖子来是有一事同你们商议。”

    厅中一下子安静下来,目光齐齐看向了张泽,等着他的下文。

    “源柔府已有一个月不曾下雨了,此事我想诸位都知晓。

    本官听师爷说,源柔府入了秋,雨水便会减少。

    像今年这般,后面几个月极有可能还是甚少有雨下。

    没雨下,会有什么影响,诸位是否都清楚其中的要害?”

    钱掌柜立马明白了张泽的意思,直言道:“大人的意思是北戎人今年冬日又会南下劫掠我源柔府?”

    “钱掌柜所言正是本官最担心的事,本官今日邀请诸位来,就是为了此事。”

    洛掌柜快人快语道:“大人,我等只是商贾帮不上忙啊。”

    “洛掌柜此言差矣,你等虽是商贾却也能帮上忙。

    本官打算在安定、西平两县修筑城用来抵御和监视北戎人的动静。

    源柔府穷得叮当响,诸位都是亲眼所见的。经过本官一年来的努力,总算是像样些了。

    只是府衙内留存的库银并不多,今年的赋税还未收上来,本官想请诸位施以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尽快让安定、西平两县开始修筑城墙。”

    一听到要出钱,乡绅、富商们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淡了许多。

    有的甚至直接黑了脸,看那模样就是不愿意出钱出力的。

    钱掌柜想着做一个顺水人情,率先开口道:“大人,某愿意捐五百两。”

    “多谢掌柜愿意施以援手,你放心,本官不会让你白帮忙的。

    ……至今而以,鲁人不自赎矣。本官可以向诸位承诺,凡是愿意出钱出力的,日后府衙有什么好的生意,本官一定优先考虑他。

    另外,本官会将此事写入府志,为诸位立碑歌颂尔等的功德。

    若有巨大贡献的,本官会将他的事迹写入奏折中,上达天听。”

    张泽抛出这几点,无论哪里一点都让乡绅、富商们激动不已。

    出点钱能得一个好名声,甚至能流芳百世,这让人怎么能拒绝?

    就算是最逐利的商人也没有办法拒绝,通判大人说的,以后有好的生意优先考虑捐钱的人。

    钱掌柜有些后悔了,只觉得自己刚才只捐了五百两有些不够看。

    他还想着府衙日后有什么好生意,通判大人都能优先考虑他呢。

    和通判大人结个善缘,这买卖怎么看都不亏。

    见众人摩拳擦掌,钱掌柜轻咳一声,“大人,为源柔府鞠躬尽瘁,我等不及多矣。

    听了大人一番话,草民深觉羞愧,愿再捐三千两。”

    “钱掌柜哪里的话,无论多少都是你的一番心意。

    源柔府有你这样愿意行善举的商人,乃是源柔百姓之福。

    钱掌柜,你是第一个捐款的人,本官记下了,回头将你的名字写在碑文的最前面,以示嘉奖。”

    “诸位都好好想一想,这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源柔府不受北戎人侵扰,咱们才能更好生活,无论做买卖,又或是其他。”

    张泽一番话说得在情在理,又有钱掌柜捐款在前,乡绅、富商们纷纷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