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 > 第522章 万人围观重修护城河

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 第522章 万人围观重修护城河

    张泽宽慰了王氏几句,又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

    远在京城的开平帝收到了源柔府来第一批的水泥,龙心大悦。

    当即命令工部,即刻组织工匠,又命钦天监夜观天象,测算近日宜动工的黄道吉日。

    开平帝这般声势浩大的举动,京城内各方人士都在注意此事。

    待钦天监测算出黄道吉日,大半个京城后知晓陛下打算用什么水泥来重修护城河。

    工部尚书亲自监督此事,不敢有半分怠慢。

    有心大位的皇子,还在宫中读书的皇子,京城的达官显贵们,全部都知晓了此事。

    一连几日,京城上至皇子公主,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谈论此事。

    “我倒是要去瞧瞧那水泥到底是何模样,是不是真像他们嘴里夸的那般天上有地下无的。”

    “依我说,此事八成是假的,若张泽真有这般能耐,又怎么会到源柔那等鸟不拉屎的地方。”

    “皇上下令,臣子岂能抗旨不遵。”

    “不管真假,我一定要头一个去 瞧瞧,诸位兄台同往?”

    “同去!”

    读书人谁人不羡慕、嫉妒张泽能六元及第,若那水泥真如众人所说那般厉害,张泽便是有真才学之人。

    ……

    开平帝和工部尚书都是亲眼见识过水泥的厉害的,对于京中众人的好奇,十分受用。

    “朕亲自去一趟护城河监督匠人们。”大朝会上,开平帝直言道。

    底下官员有心劝阻,然,开平帝并未答应,依旧道:“朕意下已决,诸位爱卿届时陪朕一同前去。”

    得。这下好了,不仅没劝住陛下不要去,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金口玉言,臣子们没有了反驳的权利,都乖乖应下,“是,陛下。”

    不愧是钦天监亲自测算的黄道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大皇子负责开平帝出行的安危,二皇子负责维护秩序,三皇子……

    总之几个有心大位的皇子们都被开平帝这个亲爹安排了差事。

    皇帝亲自监督,一早得了消息的读书人、百姓来得更多了。

    护城河外大片的空地站满了人,人数之多比之上元节也是不差的。

    天子出行,百姓避让,侍卫在前面开路,开平帝的仪仗由远及近。

    因着开平帝下了令,朝廷官员皆要同往,故而排在天子车驾后,便是王亲贵族、朝臣士大夫。

    场面之大,令来围观的百姓惊叹不已,惊讶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要不是有官差维持秩序,只怕周遭的百姓就要高声谈论此事了。

    今日最大的主人已到,工部尚书立马吩咐小吏,可以开始了。

    被工部尚书亲自挑选出来的,百里挑一的工匠们的手艺自然是无可挑剔的。

    为了今日,他们私下已经练习了许久。

    熟练的倒水泥、倒水、混合、装入木桶中、将水泥抹在石头与石头间的缝隙处……

    一系列的流程,工匠们轻车熟路,看得众人一下子都没了声音,全神贯注地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看了一会儿,众人发现工匠们一直在重复同一个动作。

    另外,那像泥土一般的软软的水泥真能变得坚硬如石吗?

    现在这样看,他们一点儿都不敢相信。

    开平帝很满意工匠们,对一旁毕恭毕敬站着的工部尚书。

    “此事爱卿办得十分妥当,当赏!”

    工部尚书忙毕恭毕敬道:“多谢陛下,此乃臣份内之事,能为陛下分忧,实乃臣之幸。”

    大皇子、二皇子几人都凑到了最前面,压根没看出水泥有什么神奇之处。

    乐宜郡主陪在王妃身侧,目光同样落到了水泥上。

    开平帝没有久留,赏赐了工部尚书及工匠后,就摆驾回宫了。

    皇上走了,王公贵族陆陆续续离开。

    待所有的大人物都走了,来看热闹的百姓和读书人们纷纷谈论起来。

    “今日真是好大的阵仗啊,陛下亲自到护城河来监督工匠重修护城河!”

    “是啊,京中的达官贵人都来了,就连一向不喜欢露面的王爷、公主都来了。”

    “你们说那水泥真能那么厉害?现在瞧着一点也不像传闻中那般厉害。”

    “皇上面前岂敢有虚言,就不怕牵连九族?”

    秋日里的太阳终究是比不上盛夏的日头,即使晒了一个早晨,水泥地依旧还未干。

    把守的官差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在一旁守着。

    午时至,来看热闹的人走了大半。

    官差们总算是能耳根子清净一会儿了,“铁柱,你说这水泥晒干后真能坚如磐石?”

    “尚书大人一向是个谨慎的,若不能他在陛下面前肯定会吃挂落。

    而且我听说,工部尚书大人早就将水泥的用处单独禀报过陛下了。”

    闲着也是闲着,官差继续问道:“当真?你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

    叫铁柱的官差放轻了声音,一脸得意道:“嘘,此事千真万确,我家小舅子亲眼所见,当时……”

    直至晚间,把守的官差亲眼见证了水泥从湿漉漉到半干,再到现在的干了。

    “尚书大人,最先铺水泥的地方已经干了,您要不要亲自去瞧瞧?”

    工部尚书闻言,脸上一喜,“快带本官去。”

    今日来的工匠不少,开平帝亲自来监督了,最先修筑了足足有半里。

    此时,在昏黄的天幕下,可以清晰地看见原本湿漉漉的水泥地,外表已经干了。

    工部尚书蹲下身,用手轻轻放点了点水泥地。

    “只外面这一小层干了,内里还是湿的,还没到火候。”

    “今夜留下侍卫把守,务必不能让任何人靠近水泥地,以防破坏水泥地。”

    “是,大人。”

    工部尚书看向守卫在此的侍卫,“今夜尔等多辛劳一番,回头本官一定上书嘉奖尔等。”

    谁不喜欢赏罚分明的上司?工部尚书的话让留守的侍卫们心里都暖暖的。

    此事兹事体大,工部尚书不敢怠慢,他连府邸都未回,直接在马车上将就了一眼。

    有工部尚书亲自盯着,就算有小心思的,此时都收了起来,不敢搞什么小动作。

    这要是被逮住了,一应祸事推到自己身上,得不偿失。

    所以,即使大皇子几人有心想捣乱,却也不能动手。

    谁知道父皇会不会派人在暗地里盯着,一遭行差踏错,便是满盘皆输,亏本买卖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