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 > 第536章 招文书(1)

穿成农家子的漫漫科举路 第536章 招文书(1)

    张泽提出的想法,成功的吸引了源柔府的商人,就连百姓都在盼望着展销会快些到来,他们想瞧瞧展销会到底会有些什么东西卖。

    陆舟、李有才,以及被他们抓壮丁的姜伍等人忙得脚不沾地。

    每个人的信息都要详细登记,不是一项轻省活。

    陆舟挠了挠头,颇有些不好意思,“大人,我们这边人手有些不够用,缺几个能说会写的文书。”

    “人手不够用,缺几个能书会写的,这还不简单,张贴告示,找几个童生、秀才来协助你们做登记。”

    “嘿嘿,多谢大人,我这就去。”

    陆舟来府衙做衙役,全凭借的就是有门路,年轻、又会说话,这才被林师爷选中。

    如今,他能有这一番际遇,还真是多亏了他三舅。

    若不是他三舅见他一个十七八的大小伙子,长得不差,又有一把子力气,关键是嘴巴甜,会来事。

    整日跟着自家爹娘在地里刨食,实在是有些埋没了人才。

    咬牙花了二两银子,请林师爷喝酒,让他帮帮忙。

    林师爷知晓自家老街坊的性情,他说自个儿外甥是个踏实的,一准错不了。

    林师爷见到陆舟的第一面,就觉得这小子不错,这事就这么成了。

    别说,陆舟的三舅看人的眼光是真不错,陆舟自从跟着通判大人做事,人是越发能干了。

    只是,到底是吃了没读书的亏,好在这一年他也不是白在通判大人身边待,私下里跟着林师爷学了不少字。

    林师爷见他肯学,又有一股子聪明劲,会来事,因此没有拒绝此事,一有空闲就教陆舟识字。

    齐斌和陆舟交情深,偏他是个不爱读书的,就爱四处瞧热闹,鼓捣各种新奇玩意儿。

    所以,水泥的事,张泽就交给了他去盯着。

    事实证明,张泽这个安排非常好,齐斌上手的很快。

    齐斌擅长和人打交道,才去了水泥坊几日,他就和水泥坊的工匠们打成了一片。

    他爱热闹,又喜欢钻研新奇古怪的玩意儿,对水泥好奇不已。

    一有空就跑到工匠们身边跟着一块儿看,一边儿琢磨。

    陆舟、齐斌都是张泽上任后挑选的衙役,现在都有了拿的出手的本事,跟在张泽身边做事越发得心应手。

    前脚陆舟他们才贴出告示,后脚就来了好些童生、秀才。

    陆舟数了数足有十个童生,六个秀才,只是年纪都有些大了,跟着他们干活怕是吃不消。

    陆舟把情况如实向张泽禀报,最后提了提自己的想法。

    “……大人,其中有好几个童生、秀才年纪都有些大了,只怕是有些吃不消。”

    “你这样……”张泽将法子告诉陆舟,让他去挑选合适的人。

    “大人,你不亲自挑选吗?”

    “我这儿不缺人,现在是你们缺人,自然要让你们自己去挑,以后都是跟着你们干活的,你们自个儿挑更合适。”

    陆舟心下感动,通判大人对他们真是太好了,这样的大事都能交给他们去做。

    “是,我们一定好好选,绝不辜负大人的信任。”

    说罢,一阵风似地跑了出去。

    张泽摇头失笑,“这小子跟在齐斌身边尽学了些油腔滑调。”

    陆舟和李有才小声嘀咕,“有才,大人把选人的事交给了我俩,他让咱们好好选,务必选出合适的人来。”

    “啊?!我们来选?这怎么能行呢?你怎么就答应了?

    咱们俩不及他们学问深,别回头让他们给问住了。”李有才不敢置信,语气里带着激动。

    “大人说了,是我们缺人,让我们自己选择合适的人。

    你放心,大人没不管我们,他给我们出了几个主意。”

    李有才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你快说说。”

    “你还记得上次选主事人的事吗?”陆舟琢磨了一下。

    “记得,你是说,这次咱们也设置几道题,根据他们的最终成绩,决定谁能留下来。”李有才被点醒。

    “没错,我的想法是,首先招进来的人得有一手不错的字,在记录时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李有才补充道:“人不能年纪太大,多做少问,不能让他干嘛都问来问去的。”

    陆舟想了想,补充道:“还有品行不能差。”

    两人一边说,一边记下他们说的,待两人说完,看着纸上的内容,开始制定关卡。

    “第一关: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书写《论语》,字迹清晰、工整,写得多的,获胜。”

    “第二关:能根据出题人说的一段话,快速地记录下来出题人话中的重点。”

    “第三关:按照纸片上的要求,完成任务。”

    陆舟和李有才将琢磨了两日的选人的方法,呈到了张泽面前。

    张泽看完,笑着看向两人,“不错,你们俩都是聪明的,就安排这个法子来,我相信你们能选出你们想要的人才。”

    “多谢大人。”

    陆舟、李有才两人齐齐松了一口气,立马把十六人叫了过来。

    陆舟看向来的十六人,沉声道:“这里有三道关卡,我会根据你们的完成情况,判定你们是否能留下,想要留下的,务必权利义务。”

    “是。”

    说罢,拍了拍手,几个衙役进来,将十六请到了隔壁。

    衙役默不作声,在每人的桌上都放上了一张宣纸,一本《论语》。

    “请诸位老爷在一炷香内,书写《论语》,字迹工整、写得越多者,获胜。”

    《论语》一书,对于在座的童生、秀才而言,一点都不陌生。

    听到衙役口中的话,他们微微惊讶了一瞬,这一关的意思是,让他们用最快的时间写出最多的内容。

    林弘深看着桌上的宣纸,没有多想,衙役刚点上香,他就奋笔疾书,他甚至连一旁的《论语》都没有翻开。

    陆舟、李有才端坐上首,目光看向了奋笔疾书的众人。

    他们的视线环顾四周,并没有实在的落在某一个人身上。

    像林弘深一样没翻书的人有七人,剩下一半人,在衙役点香前就翻开了书。

    一炷香的时间,过得极快。

    香燃尽,衙役的声音再次响起,“一炷香时间到,诸位老爷请停笔。”

    林弘深的思绪一下子被衙役拉了回来,小心翼翼地放下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