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 第52章 司徒司空来举才
热门推荐:
为了宝藏女孩,只能一统天下了
四合院:傻柱重生后逆天改命
网王:头顶达摩克利斯走进立海大
为师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
重生后的安陵容
都市灵异传
凤舞九天:仙途绮梦
重生06当村长,问鼎财色巅峰
重生:权力巅峰之官场风云!
因为在酒楼里见过杨修三人的原因,刘辩已经知道杨彪和黄琬是为了向自己推荐儿子和荀彧,但是没想到二人还说因为后宫的事情而来。
看来帝王无家事,家事就是国事,果然所言非虚。
“不知两位大人所举荐何人?”
“陛下,老臣和黄大人联名举荐颍川大才荀彧,荀彧,字文若,曾是陛下的守宫令,只因看不下董卓把持朝政,愤而弃官回乡。今得知陛下重掌朝纲,随千里来投。”
“哦?果真是如此人才?更难得的是对朕大汉江山一片赤诚。朕自然是相信卿的眼光和人品,待见过之后,必委以重任。”
刘辩自然不会说他已经知晓荀彧,更不会说还知道他们接下来要举荐自己的儿子。此时,该演的戏份还是要不折不扣的,否则难免会让两位老人心寒。
“陛下,除了荀彧,还有二人,老臣也要向陛下举荐。”
“老司徒,老司空,但说无妨,朕对于人才,多多益善。”
“这……”
杨彪叹了口气,有些难为情,转头对着黄琬说道:
“要不还是黄大人来说吧!”
刘辩随着杨彪的话看向黄琬。
黄琬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想到杨彪突然把话头推到自己身上,尽管要举荐的人中也有他的儿子,但是这不都是杨彪一直在说么?他跟在后面就好。
没想到还是没逃掉。
“启禀陛下,老臣为大汉举荐人才,绝无私心。”
“司空不必有顾虑,古有圣贤早有言在先: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只要有才,是什么身份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刘辩的鼓励下,黄琬半推半就的说道:
“老臣和杨大人想要举荐的正是我二人的犬子,司徒的长子杨修杨德祖和老臣的长子黄权黄公衡。”
“朕素有耳闻,二位大人家有麒麟儿,少时便以聪明伶俐而名传乡里,没想到直到此时才向朕举荐,看来还是朕对二位大人的关心不够啊!”
刘辩为了缓解杨彪和黄琬的尴尬,半开玩笑的说道。
“老臣……老臣。”
“好了,司徒司空不必如此,还是说说汝二人要奏的第二件事情吧!”
一谈起第二件事,杨彪和黄琬二人全都来了精神,也不尴尬了。
“陛下,皇后不幸被董卓所害,老臣也知陛下与皇后情深似海,然而人生不能复生,后宫更是不可一日无主。恳请陛下以天下为重,早纳嫔妃,充斥后宫,立皇后以正视听。”
“陛下,司徒所言甚是,老臣觉得事急从权,若有合适人选,陛下可以一次多纳几位妃嫔。”
“老臣听闻蔡邕有一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才名盛传京师。”
“老臣也知一女,乃大鸿胪王大人之女,有羞花之容,艳冠京师。”
“廷尉处张大人也有一女,正是妙龄。”
“还有李大人家,幼女还待字闺中。”
“徐大人……”
……
杨彪和黄琬保起媒来口若悬河,刘辩连忙打断了二人继续往下说,否则这洛阳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只要有闺女的都要被他们点名。
“两位大人,事先可曾询问过这些女子的家人?”
杨彪把眼睛一瞪,一副理所当的说道:
“陛下看上了他们的女儿,迎入宫中为妃,那是他们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哪里还会拒绝?”
“是的,但凡陛下中意的,老臣亲自上门求亲,吾倒要看看,谁有微词。”
看着杨彪和黄琬的模样,刘辩哭笑不得。
“两位大人,汝二人是为朕求亲呢,还是为朕抢亲?”
“呃!”
经刘辩的提醒,二人这才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顿时尴尬不已。
做了一辈子的公卿朝臣,临到老了还在陛下面前如此失态。
不过,刘辩倒是可以理解二人的心情。
这大汉江山眼瞅着在董卓的糟蹋下无力回天,大汉忠良要么被董卓所杀,要么苟延残喘,渐渐的看不到希望,正是仰天长叹之时。
谁知曾经在众人眼中羸弱的大汉天子,先皇的唯二血脉于被残害之死之时,绝地反击,以帝王之姿,驱逐国贼,重立朝纲。
怎不让这些汉室老臣欣喜若狂?
老臣虽然身体老迈,但只要能为陛下分忧,必然全力以赴。
至于名节,在陛下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司徒和司空的意思朕心里已尽知,这样吧,劳烦二位大人回去替朕物色后宫嫔妃人选,到时候上一个奏折,朕先看看再定夺,如何?”
“老臣遵旨。”
“既如此,两位大人可先行回家歇息,朕来见见二位举荐的贤才。”
“老臣告退。”
杨彪和黄琬退出去了,不一会太监领着荀彧、杨修和黄权三人觐见。
“臣荀彧、杨修和黄权拜见陛下。”
“免礼。”
刘辩一看这三人,果然都是人中龙凤一表人才,尤其是杨修,单论长相,在三人中更是首屈一指。
“文若,朕听闻汝曾做过守宫令?”
“回陛下,臣惭愧,在董贼祸乱朝堂之时,未曾与其据理力争,而是选择逃避,实在愧对大汉。”
“文若言重了,彼时董贼势大,能保存有用之身才是对大汉最好的帮助。若是逞匹夫之勇,枉死在董卓的屠刀下,使朕的大汉失去一大才,才是对大汉的不负责任。”
“臣谢陛下宽宏体谅。”
刘辩看了看三人,虽然他心里已经有了对三人去处的安排,但是还是想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
毕竟只有尊重本人的想法才能更好调动其积极性。
“不知,汝三人可有想好去处?现朝堂百废待兴,要职空置的较多,只要汝等提的要求合理,朕都能满足。”
刘辩的话让荀彧有些意外,自古皇权高高在上,哪里有过皇帝在用人的时候听取被用之人意见的?
自己受到如此的尊重,三人岂能不感动非常?
“陛下,微臣心愿是做一小吏,为大汉鞠躬尽瘁。”
荀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辩能听出他声音里的哽咽。
向汉之心,天地可鉴,至死不渝。
这就是他荀彧荀文若。
看来帝王无家事,家事就是国事,果然所言非虚。
“不知两位大人所举荐何人?”
“陛下,老臣和黄大人联名举荐颍川大才荀彧,荀彧,字文若,曾是陛下的守宫令,只因看不下董卓把持朝政,愤而弃官回乡。今得知陛下重掌朝纲,随千里来投。”
“哦?果真是如此人才?更难得的是对朕大汉江山一片赤诚。朕自然是相信卿的眼光和人品,待见过之后,必委以重任。”
刘辩自然不会说他已经知晓荀彧,更不会说还知道他们接下来要举荐自己的儿子。此时,该演的戏份还是要不折不扣的,否则难免会让两位老人心寒。
“陛下,除了荀彧,还有二人,老臣也要向陛下举荐。”
“老司徒,老司空,但说无妨,朕对于人才,多多益善。”
“这……”
杨彪叹了口气,有些难为情,转头对着黄琬说道:
“要不还是黄大人来说吧!”
刘辩随着杨彪的话看向黄琬。
黄琬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想到杨彪突然把话头推到自己身上,尽管要举荐的人中也有他的儿子,但是这不都是杨彪一直在说么?他跟在后面就好。
没想到还是没逃掉。
“启禀陛下,老臣为大汉举荐人才,绝无私心。”
“司空不必有顾虑,古有圣贤早有言在先: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只要有才,是什么身份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刘辩的鼓励下,黄琬半推半就的说道:
“老臣和杨大人想要举荐的正是我二人的犬子,司徒的长子杨修杨德祖和老臣的长子黄权黄公衡。”
“朕素有耳闻,二位大人家有麒麟儿,少时便以聪明伶俐而名传乡里,没想到直到此时才向朕举荐,看来还是朕对二位大人的关心不够啊!”
刘辩为了缓解杨彪和黄琬的尴尬,半开玩笑的说道。
“老臣……老臣。”
“好了,司徒司空不必如此,还是说说汝二人要奏的第二件事情吧!”
一谈起第二件事,杨彪和黄琬二人全都来了精神,也不尴尬了。
“陛下,皇后不幸被董卓所害,老臣也知陛下与皇后情深似海,然而人生不能复生,后宫更是不可一日无主。恳请陛下以天下为重,早纳嫔妃,充斥后宫,立皇后以正视听。”
“陛下,司徒所言甚是,老臣觉得事急从权,若有合适人选,陛下可以一次多纳几位妃嫔。”
“老臣听闻蔡邕有一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才名盛传京师。”
“老臣也知一女,乃大鸿胪王大人之女,有羞花之容,艳冠京师。”
“廷尉处张大人也有一女,正是妙龄。”
“还有李大人家,幼女还待字闺中。”
“徐大人……”
……
杨彪和黄琬保起媒来口若悬河,刘辩连忙打断了二人继续往下说,否则这洛阳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只要有闺女的都要被他们点名。
“两位大人,事先可曾询问过这些女子的家人?”
杨彪把眼睛一瞪,一副理所当的说道:
“陛下看上了他们的女儿,迎入宫中为妃,那是他们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哪里还会拒绝?”
“是的,但凡陛下中意的,老臣亲自上门求亲,吾倒要看看,谁有微词。”
看着杨彪和黄琬的模样,刘辩哭笑不得。
“两位大人,汝二人是为朕求亲呢,还是为朕抢亲?”
“呃!”
经刘辩的提醒,二人这才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顿时尴尬不已。
做了一辈子的公卿朝臣,临到老了还在陛下面前如此失态。
不过,刘辩倒是可以理解二人的心情。
这大汉江山眼瞅着在董卓的糟蹋下无力回天,大汉忠良要么被董卓所杀,要么苟延残喘,渐渐的看不到希望,正是仰天长叹之时。
谁知曾经在众人眼中羸弱的大汉天子,先皇的唯二血脉于被残害之死之时,绝地反击,以帝王之姿,驱逐国贼,重立朝纲。
怎不让这些汉室老臣欣喜若狂?
老臣虽然身体老迈,但只要能为陛下分忧,必然全力以赴。
至于名节,在陛下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司徒和司空的意思朕心里已尽知,这样吧,劳烦二位大人回去替朕物色后宫嫔妃人选,到时候上一个奏折,朕先看看再定夺,如何?”
“老臣遵旨。”
“既如此,两位大人可先行回家歇息,朕来见见二位举荐的贤才。”
“老臣告退。”
杨彪和黄琬退出去了,不一会太监领着荀彧、杨修和黄权三人觐见。
“臣荀彧、杨修和黄权拜见陛下。”
“免礼。”
刘辩一看这三人,果然都是人中龙凤一表人才,尤其是杨修,单论长相,在三人中更是首屈一指。
“文若,朕听闻汝曾做过守宫令?”
“回陛下,臣惭愧,在董贼祸乱朝堂之时,未曾与其据理力争,而是选择逃避,实在愧对大汉。”
“文若言重了,彼时董贼势大,能保存有用之身才是对大汉最好的帮助。若是逞匹夫之勇,枉死在董卓的屠刀下,使朕的大汉失去一大才,才是对大汉的不负责任。”
“臣谢陛下宽宏体谅。”
刘辩看了看三人,虽然他心里已经有了对三人去处的安排,但是还是想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
毕竟只有尊重本人的想法才能更好调动其积极性。
“不知,汝三人可有想好去处?现朝堂百废待兴,要职空置的较多,只要汝等提的要求合理,朕都能满足。”
刘辩的话让荀彧有些意外,自古皇权高高在上,哪里有过皇帝在用人的时候听取被用之人意见的?
自己受到如此的尊重,三人岂能不感动非常?
“陛下,微臣心愿是做一小吏,为大汉鞠躬尽瘁。”
荀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辩能听出他声音里的哽咽。
向汉之心,天地可鉴,至死不渝。
这就是他荀彧荀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