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过拂衣去 第100章 真凶另有其人?
热门推荐:
穿越古代:从直播带货开始
创造发明之旅
提款机不当了,校花儿全家急疯了
开局救马皇后,朱元璋尊我大明太上皇
宠妾灭妻?我改嫁太子灭渣男满门!
剑武至尊
再次回到明朝
备孕五年,老婆为了白月光堕胎
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
朱宸濠继续说道:“另外,我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告诉太后。”
张太后将目光徐徐投向朱宸濠,随后开口问他:“什么事?”
朱宸濠拿出一张画像递给张太后:“太后看看此人是谁。”
张太后从朱宸濠手中接过画像,然后将其仔细观察起来。
画中是一个翩翩少年,他玉树临风、英姿焕发、器宇不凡。
张太后不禁喃喃自语:“为何哀家觉得这个少年如此眼熟?”
朱宸濠微微一笑:“太后再仔细看看,此人是不是长得很像杨氏。”
经过这番提醒,张太后终于想起了什么,只见她大惊失色:“是他!”
朱宸濠意味深长道:“对,就是他,时隔多年,他又回来了。”
张太后又问:“这幅画像从何而来?你又如何知道他回来了?”
朱宸濠低声回答:“我的手下曾在无意中偶遇了一个轻功剑法高超卓绝、身份行踪神秘莫测的白衣少年,当他们回来向我禀报这件事后,我感觉此人非同寻常,因此便命人把白衣少年的样子画了出来,而在看到画像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是他,他终于还是回来了。”
听了朱宸濠的一番话,张太后顿时想起昨日朱云可对自己说过的寻找白衣少年一事,心中也明白了张诗妍要找到的那个轻功剑法高超卓绝、身份行踪隐秘莫测的白衣少年,正是此刻宁王提到的他。
想到这里,张太后又反问朱宸濠:“莫非他已经来到了京城?”
朱宸濠点了点头,而后对张太后说道:“应该是的。”
张太后问道:“时隔多年再次现身,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朱宸濠发出低沉的声音:“这个问题太后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太后想想当年你是怎么对待他们母子的,也许现在他就会怎么对待你们母子。”
张太后心中大惊,但她表面上仍故作平静:“皇上即位多年,如今早已根基稳固,仅凭他一个人,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朱宸濠却轻轻摇了摇头:“请恕我出言不逊,若是皇上不幸驾崩呢?”
此言一出,张太后的震惊之情更加难以言喻:“你说什么!”
朱宸濠详细解释道:“虽然皇上即位多年,根基稳固,但至今尚无子嗣,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皇上驾崩,那继承皇位的人很可能是他。”
张太后冷笑一声:“你休得胡言!皇上正当壮年,又怎么可能会驾崩?”
朱宸濠慢条斯理道:“皇上现在的确正当壮年,寿终正寝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万一有人想杀他,那一切就不好说了。”
听到这句话,张太后的面色变得异常凝重,而她良久沉默不语。
朱宸濠又反问张太后:“请太后再想一想,来仪阁行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生,他又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现身?”
张太后缓缓开口道:“你是说来仪阁行刺和他有密切关联,他之所以会选择在此时现身,就是趁机为了夺取皇位。”
朱宸濠对张太后轻轻颔首:“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张太后于是问他:“那依你之见,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朱宸濠则不慌不忙:“我有一计,可保太后母子和大明江山无虞。”
张太后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朱宸濠,同时轻声对他说道:“说说看。”
乾清宫中,凤姐正在服侍正德用早膳,二人在用膳之余还不时地卿卿我我,一副好不甜蜜、羡煞旁人的光景。
可就在正德和凤姐你侬我侬之际,一人突然来到了他们面前。
正德面露诧异之色,他立刻站起身来对那人说道:“母后。”
原来那人正是张太后,只见她面色平静地看了正德和凤姐一眼,之后一言不发地走到座位旁并准备坐下。
正德连忙上前扶住张太后,让她稳稳当当地坐在了座位上。
待张太后坐好后,正德不禁询问:“母后今日怎么突然过来了?”
张太后则反问正德:“怎么,哀家今日就不能来乾清宫?”
正德对张太后笑着说:“母后想什么时候来乾清宫都可以,不过您若是提前派人通知一声,儿臣也便好早做准备。”
张太后再度反问道:“早做什么准备?莫非是又把她藏起来?”
说罢她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凤姐。
正德露出微妙而不失尴尬的笑容,一时间沉默不言。
而张太后接着对正德说:“若非今日突然到访,也许哀家到现在都不知道皇上竟然金屋藏娇。”
正德连忙向张太后介绍起来:“母后,这是侍奉儿臣的凤儿。”
少顷,正德对凤姐示意了一个眼神,凤姐心领神会,她立刻向张太后跪拜行礼:“奴婢凤儿,拜见太后,恭祝太后万福金安。”
张太后沉默片刻,随后对凤姐淡淡地说道:“起来吧。”
凤姐旋即叩首:“谢太后。”
说罢她慢慢站起身来。
张太后一边端详凤姐,一边轻轻说道:“长得倒是如花似玉。”
凤姐对张太后躬身行礼:“太后谬赞,奴婢诚惶诚恐。”
张太后没有再对凤姐说话,她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桌上的早膳,之后缓缓开口道:“今日的早膳也不错。”
正德何等聪明,他连忙顺着张太后的话说:“母后,今早御膳房准备了上好的参汤,我让凤儿去为您盛一些过来。”
张太后不紧不慢地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说话。
凤姐连忙对张太后行了一礼:“奴婢这就去为太后盛汤。”
说罢她转身离开花厅,并且前往御膳房。
这时张太后询问正德:“凤儿是哪里人氏?又是如何进宫的?”
正德连忙回答:“启禀母后,凤儿乃京城人士,祖籍山西大同,她入宫已有多年,之前一直是为宫女,最近才被儿臣召来侍奉。”
少顷,正德又说道:“此事儿臣未及时告诉母后,还请母后见谅。”
张太后表情淡然地看着正德:“哀家想听皇上说实话,而不是看你在这里欺瞒我。”
正德于是对张太后说:“儿臣不敢欺瞒母后,之前儿臣微服出宫,在民间一户百姓家认识了凤儿,儿臣心中喜欢,因此便将她带回宫中。”
张太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而后语重心长道:“看来,皇上心中并没有我这个母后,今日竟数次对我陈以谎言。”
正德故意露出茫然的表情,同时轻轻问她:“母后此话何意?”
“她是京中来仪阁有名的花魁,人们都叫她凤姐,而你也是在来仪阁认识她的。”张太后徐徐开口,目光中透着冷淡与睿智。
正德面露惊诧之色并反问她:“母后是如何知道的?”
张太后发出意味深长的感慨:“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是发生过的事情,终究会被别人知道的。”
正德渐渐恢复平静,继而开口说道:“所以母后全都知道了。”
张太后点了点头:“没错,来仪阁行刺案我已经全部知悉,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情,皇上竟然都没有告诉我这个母后。”
正德立即解释道:“儿臣是怕母后担心,所以才没有告诉您。”
张太后则慢慢摇了摇头:“皇上以为不告诉我就可以让我不用担心,殊不知我现在听说以后反而更担心了。”
正德连忙宽慰张太后:“母后不必担心,如今案子已破,真相大白,幕后元凶伏法受诛,其暗中雇佣的杀手乱党也被一举歼灭。”
张太后却并不这么认为:“皇上所看到的案子告破、真相大白、幕后元凶伏法受诛、杀手乱党被一举歼灭,不过是别人制造的假象而已。”
正德于是反问张太后:“母后的意思是元凶主谋另有其人?”
张太后微微颔首,同时一本正经对正德说道:“正是。”
正德不禁问她:“如果元凶主谋不是李光俊,那又会是何人?”
张太后一字一句地说道:“元凶主谋不是别人,正是负责查探此案的陆彬。”
此言一出,正德顿时大惊失色:“什么!”
但正德很快又恢复平静并反问道:“母后何以如此断定?”
钱宁来到朱宸濠所住宅院的后门外,他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在确认附近没有其他人后,他才迈步走进宅院。
宅院之中,不少人对路过的钱宁行礼致意,钱宁则颔首回应。
来到偏厅后,钱宁看见朱宸濠正怡然自得地坐在这里品茶。
于是钱宁向朱宸濠行礼致意:“拜见王爷。”
朱宸濠面色平静地看了钱宁一眼,然后低声说道:“你来了。”
钱宁说道:“依照王爷吩咐,宫中人多眼杂,为避免被他人发现,我与王爷分头行走,另外顺便去乾清宫打探了消息。”
朱宸濠随即问他:“怎么样,太后去乾清宫了吗?”
钱宁回答:“太后的确去了乾清宫,此刻应该正在与皇上交谈。”
朱宸濠徐徐点了点头,并且面露微笑:“好,很好。”
钱宁则闪过一丝犹豫的眼神:“王爷,太后会按您说的去做吗?”
朱宸濠气定神闲且不紧不慢地对他说:“她会的,为了她的宝贝皇帝儿子还有皇位,她一定会按我说的去做。”
张太后面露思索之色:“这要从行刺发生当天、皇上微服出宫慢慢说起。”
正德沉默片刻,之后对张太后行了一礼:“儿臣愿闻其详。”
张太后却问正德:“皇上那日为何想要微服出宫?”
面对母亲的提问,正德一时语塞,脸上也露出难色。
张太后继续对正德说:“皇上不说我也知道,是陆彬向你提到京中出了一位名叫凤姐的花魁,皇上心中大感兴趣,因此决定去看看。”
正德缓缓开口:“母后所言丝毫不差,儿臣的确是这样想的。”
张太后面色平静道:“其实陆彬从一开始就预谋好了,而这正是其计划的开端,他有意对皇上提起凤姐,成功激发皇上的兴趣,并最终让皇上决定微服出宫。一旦皇上出宫,陆彬策划的行刺就能成功实施。”
正德旋即反问:“母后何以认定陆彬就是行刺案的元凶主谋?”
张太后细细分析起来:“那日皇上微服出宫的事情、以及出宫后的行程只有陆彬一人知道,而当晚发生在来仪阁的行刺则是部署周密、实施有序,若非刺客提前知道消息并做好精心准备,行刺绝不可能发生。”
停顿了片刻,张太后话锋一转:“那么问题来了,刺客又是如何提前知道消息的?除了陆彬泄密以外,只怕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了。”
正德说出自己的看法:“当日微服出宫之事儿臣的确只告诉了陆彬一人,但是他考虑到儿臣的安全,所以命李光俊率人兵不解甲,在暗中加以保护,而李光俊也因此掌握了我的行踪,并让刺客提前在来仪阁准备。”
张太后冷笑一声:“这不过是陆彬的一面之词,如果李光俊真的率人在暗中对皇上加以保护,那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前来救驾,然而他却是在陆彬放出十万火急令、且在行刺发生许久之后才赶过来的。”
正德则说:“李光俊想要儿臣死,所以他才会故意救驾来迟。”
张太后微微摇了摇头:“皇上能想到这一点,难道他陆彬就想不到?为何他事后不但没有调查李光俊,反而依然对其信任有加?”
听了张太后的话,正德不禁面露深思之色,一时间沉默不语。
张太后接着说道:“现在仔细想来,陆彬的嫌疑比李光俊更大。”
正德继续为陆彬解释:“可陆彬毕竟及时赶来救驾,并杀死了数名刺客。”
张太后不以为然:“皇上武功高强,如果刺客想要行刺成功,那就必须一击即中,但皇上避开了最开始的致命一击,之后刺客想再杀死你便难如登天,陆彬看见行刺失败,于是索性出手营救皇上,他杀死刺客并让自己受伤,如此不但能杀人灭口,而且可以博取皇上怜悯,甚至还能消除自己的嫌疑,这真是一石三鸟、妙计无双。”
正德脸上仍然带着不相信的表情:“但李光俊参与来仪阁行刺、以及谋害云中鹰之事证据确凿,陆彬更是大义灭亲,并亲手将李光俊就地正法。”
张太后慢条斯理道:“李光俊确实直接参与了来仪阁行刺和谋害云中鹰的行动,但他只不过是陆彬的帮凶和棋子而已。”
张太后将目光徐徐投向朱宸濠,随后开口问他:“什么事?”
朱宸濠拿出一张画像递给张太后:“太后看看此人是谁。”
张太后从朱宸濠手中接过画像,然后将其仔细观察起来。
画中是一个翩翩少年,他玉树临风、英姿焕发、器宇不凡。
张太后不禁喃喃自语:“为何哀家觉得这个少年如此眼熟?”
朱宸濠微微一笑:“太后再仔细看看,此人是不是长得很像杨氏。”
经过这番提醒,张太后终于想起了什么,只见她大惊失色:“是他!”
朱宸濠意味深长道:“对,就是他,时隔多年,他又回来了。”
张太后又问:“这幅画像从何而来?你又如何知道他回来了?”
朱宸濠低声回答:“我的手下曾在无意中偶遇了一个轻功剑法高超卓绝、身份行踪神秘莫测的白衣少年,当他们回来向我禀报这件事后,我感觉此人非同寻常,因此便命人把白衣少年的样子画了出来,而在看到画像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是他,他终于还是回来了。”
听了朱宸濠的一番话,张太后顿时想起昨日朱云可对自己说过的寻找白衣少年一事,心中也明白了张诗妍要找到的那个轻功剑法高超卓绝、身份行踪隐秘莫测的白衣少年,正是此刻宁王提到的他。
想到这里,张太后又反问朱宸濠:“莫非他已经来到了京城?”
朱宸濠点了点头,而后对张太后说道:“应该是的。”
张太后问道:“时隔多年再次现身,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朱宸濠发出低沉的声音:“这个问题太后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太后想想当年你是怎么对待他们母子的,也许现在他就会怎么对待你们母子。”
张太后心中大惊,但她表面上仍故作平静:“皇上即位多年,如今早已根基稳固,仅凭他一个人,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朱宸濠却轻轻摇了摇头:“请恕我出言不逊,若是皇上不幸驾崩呢?”
此言一出,张太后的震惊之情更加难以言喻:“你说什么!”
朱宸濠详细解释道:“虽然皇上即位多年,根基稳固,但至今尚无子嗣,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皇上驾崩,那继承皇位的人很可能是他。”
张太后冷笑一声:“你休得胡言!皇上正当壮年,又怎么可能会驾崩?”
朱宸濠慢条斯理道:“皇上现在的确正当壮年,寿终正寝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万一有人想杀他,那一切就不好说了。”
听到这句话,张太后的面色变得异常凝重,而她良久沉默不语。
朱宸濠又反问张太后:“请太后再想一想,来仪阁行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生,他又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现身?”
张太后缓缓开口道:“你是说来仪阁行刺和他有密切关联,他之所以会选择在此时现身,就是趁机为了夺取皇位。”
朱宸濠对张太后轻轻颔首:“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张太后于是问他:“那依你之见,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朱宸濠则不慌不忙:“我有一计,可保太后母子和大明江山无虞。”
张太后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朱宸濠,同时轻声对他说道:“说说看。”
乾清宫中,凤姐正在服侍正德用早膳,二人在用膳之余还不时地卿卿我我,一副好不甜蜜、羡煞旁人的光景。
可就在正德和凤姐你侬我侬之际,一人突然来到了他们面前。
正德面露诧异之色,他立刻站起身来对那人说道:“母后。”
原来那人正是张太后,只见她面色平静地看了正德和凤姐一眼,之后一言不发地走到座位旁并准备坐下。
正德连忙上前扶住张太后,让她稳稳当当地坐在了座位上。
待张太后坐好后,正德不禁询问:“母后今日怎么突然过来了?”
张太后则反问正德:“怎么,哀家今日就不能来乾清宫?”
正德对张太后笑着说:“母后想什么时候来乾清宫都可以,不过您若是提前派人通知一声,儿臣也便好早做准备。”
张太后再度反问道:“早做什么准备?莫非是又把她藏起来?”
说罢她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凤姐。
正德露出微妙而不失尴尬的笑容,一时间沉默不言。
而张太后接着对正德说:“若非今日突然到访,也许哀家到现在都不知道皇上竟然金屋藏娇。”
正德连忙向张太后介绍起来:“母后,这是侍奉儿臣的凤儿。”
少顷,正德对凤姐示意了一个眼神,凤姐心领神会,她立刻向张太后跪拜行礼:“奴婢凤儿,拜见太后,恭祝太后万福金安。”
张太后沉默片刻,随后对凤姐淡淡地说道:“起来吧。”
凤姐旋即叩首:“谢太后。”
说罢她慢慢站起身来。
张太后一边端详凤姐,一边轻轻说道:“长得倒是如花似玉。”
凤姐对张太后躬身行礼:“太后谬赞,奴婢诚惶诚恐。”
张太后没有再对凤姐说话,她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桌上的早膳,之后缓缓开口道:“今日的早膳也不错。”
正德何等聪明,他连忙顺着张太后的话说:“母后,今早御膳房准备了上好的参汤,我让凤儿去为您盛一些过来。”
张太后不紧不慢地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说话。
凤姐连忙对张太后行了一礼:“奴婢这就去为太后盛汤。”
说罢她转身离开花厅,并且前往御膳房。
这时张太后询问正德:“凤儿是哪里人氏?又是如何进宫的?”
正德连忙回答:“启禀母后,凤儿乃京城人士,祖籍山西大同,她入宫已有多年,之前一直是为宫女,最近才被儿臣召来侍奉。”
少顷,正德又说道:“此事儿臣未及时告诉母后,还请母后见谅。”
张太后表情淡然地看着正德:“哀家想听皇上说实话,而不是看你在这里欺瞒我。”
正德于是对张太后说:“儿臣不敢欺瞒母后,之前儿臣微服出宫,在民间一户百姓家认识了凤儿,儿臣心中喜欢,因此便将她带回宫中。”
张太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而后语重心长道:“看来,皇上心中并没有我这个母后,今日竟数次对我陈以谎言。”
正德故意露出茫然的表情,同时轻轻问她:“母后此话何意?”
“她是京中来仪阁有名的花魁,人们都叫她凤姐,而你也是在来仪阁认识她的。”张太后徐徐开口,目光中透着冷淡与睿智。
正德面露惊诧之色并反问她:“母后是如何知道的?”
张太后发出意味深长的感慨:“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是发生过的事情,终究会被别人知道的。”
正德渐渐恢复平静,继而开口说道:“所以母后全都知道了。”
张太后点了点头:“没错,来仪阁行刺案我已经全部知悉,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情,皇上竟然都没有告诉我这个母后。”
正德立即解释道:“儿臣是怕母后担心,所以才没有告诉您。”
张太后则慢慢摇了摇头:“皇上以为不告诉我就可以让我不用担心,殊不知我现在听说以后反而更担心了。”
正德连忙宽慰张太后:“母后不必担心,如今案子已破,真相大白,幕后元凶伏法受诛,其暗中雇佣的杀手乱党也被一举歼灭。”
张太后却并不这么认为:“皇上所看到的案子告破、真相大白、幕后元凶伏法受诛、杀手乱党被一举歼灭,不过是别人制造的假象而已。”
正德于是反问张太后:“母后的意思是元凶主谋另有其人?”
张太后微微颔首,同时一本正经对正德说道:“正是。”
正德不禁问她:“如果元凶主谋不是李光俊,那又会是何人?”
张太后一字一句地说道:“元凶主谋不是别人,正是负责查探此案的陆彬。”
此言一出,正德顿时大惊失色:“什么!”
但正德很快又恢复平静并反问道:“母后何以如此断定?”
钱宁来到朱宸濠所住宅院的后门外,他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在确认附近没有其他人后,他才迈步走进宅院。
宅院之中,不少人对路过的钱宁行礼致意,钱宁则颔首回应。
来到偏厅后,钱宁看见朱宸濠正怡然自得地坐在这里品茶。
于是钱宁向朱宸濠行礼致意:“拜见王爷。”
朱宸濠面色平静地看了钱宁一眼,然后低声说道:“你来了。”
钱宁说道:“依照王爷吩咐,宫中人多眼杂,为避免被他人发现,我与王爷分头行走,另外顺便去乾清宫打探了消息。”
朱宸濠随即问他:“怎么样,太后去乾清宫了吗?”
钱宁回答:“太后的确去了乾清宫,此刻应该正在与皇上交谈。”
朱宸濠徐徐点了点头,并且面露微笑:“好,很好。”
钱宁则闪过一丝犹豫的眼神:“王爷,太后会按您说的去做吗?”
朱宸濠气定神闲且不紧不慢地对他说:“她会的,为了她的宝贝皇帝儿子还有皇位,她一定会按我说的去做。”
张太后面露思索之色:“这要从行刺发生当天、皇上微服出宫慢慢说起。”
正德沉默片刻,之后对张太后行了一礼:“儿臣愿闻其详。”
张太后却问正德:“皇上那日为何想要微服出宫?”
面对母亲的提问,正德一时语塞,脸上也露出难色。
张太后继续对正德说:“皇上不说我也知道,是陆彬向你提到京中出了一位名叫凤姐的花魁,皇上心中大感兴趣,因此决定去看看。”
正德缓缓开口:“母后所言丝毫不差,儿臣的确是这样想的。”
张太后面色平静道:“其实陆彬从一开始就预谋好了,而这正是其计划的开端,他有意对皇上提起凤姐,成功激发皇上的兴趣,并最终让皇上决定微服出宫。一旦皇上出宫,陆彬策划的行刺就能成功实施。”
正德旋即反问:“母后何以认定陆彬就是行刺案的元凶主谋?”
张太后细细分析起来:“那日皇上微服出宫的事情、以及出宫后的行程只有陆彬一人知道,而当晚发生在来仪阁的行刺则是部署周密、实施有序,若非刺客提前知道消息并做好精心准备,行刺绝不可能发生。”
停顿了片刻,张太后话锋一转:“那么问题来了,刺客又是如何提前知道消息的?除了陆彬泄密以外,只怕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了。”
正德说出自己的看法:“当日微服出宫之事儿臣的确只告诉了陆彬一人,但是他考虑到儿臣的安全,所以命李光俊率人兵不解甲,在暗中加以保护,而李光俊也因此掌握了我的行踪,并让刺客提前在来仪阁准备。”
张太后冷笑一声:“这不过是陆彬的一面之词,如果李光俊真的率人在暗中对皇上加以保护,那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前来救驾,然而他却是在陆彬放出十万火急令、且在行刺发生许久之后才赶过来的。”
正德则说:“李光俊想要儿臣死,所以他才会故意救驾来迟。”
张太后微微摇了摇头:“皇上能想到这一点,难道他陆彬就想不到?为何他事后不但没有调查李光俊,反而依然对其信任有加?”
听了张太后的话,正德不禁面露深思之色,一时间沉默不语。
张太后接着说道:“现在仔细想来,陆彬的嫌疑比李光俊更大。”
正德继续为陆彬解释:“可陆彬毕竟及时赶来救驾,并杀死了数名刺客。”
张太后不以为然:“皇上武功高强,如果刺客想要行刺成功,那就必须一击即中,但皇上避开了最开始的致命一击,之后刺客想再杀死你便难如登天,陆彬看见行刺失败,于是索性出手营救皇上,他杀死刺客并让自己受伤,如此不但能杀人灭口,而且可以博取皇上怜悯,甚至还能消除自己的嫌疑,这真是一石三鸟、妙计无双。”
正德脸上仍然带着不相信的表情:“但李光俊参与来仪阁行刺、以及谋害云中鹰之事证据确凿,陆彬更是大义灭亲,并亲手将李光俊就地正法。”
张太后慢条斯理道:“李光俊确实直接参与了来仪阁行刺和谋害云中鹰的行动,但他只不过是陆彬的帮凶和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