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庶民崛起中 > 第132章 袁绍妥协

三国:庶民崛起中 第132章 袁绍妥协

    不过曹操鲍信的来信,也让袁绍明白,这姜滔的青州牧之位,怕是只有允与他了。

    不然自己不光会和姜滔决裂,和曹操鲍信等人,也会是越行越远。

    想到这,袁绍便传荀谌左髦等人前来相见。

    袁绍一改之前的态度冷漠,对荀谌左髦等人表现得十分热情。

    袁绍对着荀谌左髦等人道:“姜恒远之事,我已弄清缘由,果如诸位所说,乃是青州百姓感念其击溃三十万青州黄巾,诚心推举其为青州牧的。

    既是民心所向,我也乐见其成。姜恒远既然尊我这个盟主,那我也愿上表姜滔为青州牧。

    另外,其击溃三十万青州黄巾,功不可没。我意同时上表姜恒远为讨逆将军,以彰其功。

    你们回青州之后,可将此一同告知姜青州,让其好生治理青州,善待青州百姓。

    只是如今公孙瓒私启战端,越境我冀州,屠杀我冀州百姓。我希望姜青州能够派兵来冀州共抗公孙瓒。”

    荀谌左髦等人听了袁绍的话,知道袁绍这是要把姜滔拖入战坑,但也不好直接回绝袁绍。

    便对着袁绍道:“多谢袁将军成全,我等必将袁将军的话带给姜使君。”

    ……

    荀谌左髦等人得了袁绍的承认,便立刻快马加鞭的赶回青州。

    当他们回到青州临淄时,已是初平二年十月了。

    此时姜滔正亲自带兵清剿齐国境内的黄巾残余,因为青州黄巾主力已经被姜滔歼灭。

    残余的青州黄巾,被姜滔吓得要么逃出青州,跑到冀州、兖州境内;要么直接溃散,化为流民,躲入山林;

    还在青州游荡的青州黄巾,已经很少了。

    所有姜滔在齐国清剿黄巾,很是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难缠的对手,皆是一击即溃。

    姜滔对此很是满意,这样既清剿了青州黄巾,恢复了境内安宁。

    同时也训练了新军,让新编的军队渐渐成熟。

    齐国百姓,见一直祸害他们的黄巾已经被姜州牧镇压了下去,很是高兴,对姜滔的尊敬也是越来越高了。

    至于青州其他郡国的青州黄巾,也正在被姜滔派出去的部下慢慢平定。

    就连还不是姜滔实际控制的青州北海国,那里的青州黄巾也是在往徐州逃离,不敢再在青州待下去了。

    剩余的黄巾,也被北海相孔融带人剿灭。

    当姜滔得知荀谌左髦等人已经回来,立马也回到了临淄。

    见到荀谌左髦等人后,便对他们道:“辛苦诸位,为滔奔波。诸位能平安回来,滔也就放心了。”

    荀谌左髦等人连忙道:“此乃属下职责,无需使君挂怀。我等幸不辱姜使君使命,已从袁将军处,得了其承诺。其已同意上表使君正式为讨逆将军,青州牧。使君州牧之位,如今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听到袁绍已经承认了其青州牧的身份,还表其为讨逆将军。姜滔很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姜滔也认为袁绍很大可能会承认自己,但是就怕其头铁,不惜让两家决裂,也要夺取青州。

    荀谌却又紧接着说道:“不过如今袁将军和公孙瓒正在交战,我们出发时,袁将军也带兵前往界桥,准备亲自带兵迎战公孙瓒。袁将军也让我们传话给使君,其希望使君能够出兵援助冀州,共抗公孙瓒。”

    姜滔听了荀谌的话,也不意外。

    界桥之战马上就要爆发,袁绍先胜后败,会丢失很多郡县,公孙瓒甚至打入了青州平原国,还任命田楷为青州刺史,占据了齐国。

    而后双方将展开拉锯战,这场大战将持续两年。

    这些都是姜滔“预知的”,但是如今青州已经被自己占据,也就不知道公孙瓒还会不会再攻打青州。

    “如今我等刚新得青州,攘外必先安内。我等无需管袁绍的要求,只需先治理好青州为上。”

    姜滔没有打算去参加什么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这两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自己损兵折将,打下来的地盘也都不可能落到自己手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姜滔才不会去做。

    至于袁绍会不会因此而生气,姜滔已经不在意了,反正迟早也会交恶,还不如趁现在,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于是姜滔除了将袁绍等人已经承认自己是青州牧的事,传递各方,便没有再做其他多余的动作。

    而姜滔则是开始继续回到自己练兵,剿匪的生活。

    而远在北海的孔融等人,在得知姜滔已经得了袁绍的承认后,很是震惊。

    如此,恐怕姜滔过不了多久便会对北海下手了。

    “如今那姜恒远得了袁本初的承认,算是已坐实了青州牧之位。青州六郡国,如今只有我北海一国不愿归降与他。想来不久之后,其便会带兵来攻,诸位可有办法?”

    孔融向身边的属下问道。

    身边之人听了孔融相问,一时也是愁容满面。

    唯一见过姜滔本人的武安国,对着孔融道:“那姜恒远手下兵多将广,不可力敌。不如派使者前去,两家讲和。只需相国承认其青州牧的身份,同意归属青州管辖,想来那姜恒远也不会轻启战端的。”

    自从武安国丢了一只手后,孔融也将他调到了后勤,不再让其带兵。

    孔融听了武安国的话,大怒:“那姜恒远擅居高位,和叛逆有何不同?我岂能降他。”

    也许是文人的傲骨,孔融很是看不上姜滔。

    认为姜滔未举孝廉,只能算是一个武夫。

    他堂堂一个经学大儒,岂能向一个武夫低头。

    屋内的人见孔融不肯投降,也是无可奈何,那姜滔可是出名的善战之人,没见三十万青州黄巾,被其一击而败。

    让他们想办法对付姜滔,众人皆没有御敌之策。

    只有孔融的功曹从事孙邵,出言道:“若相国想抵抗住那姜恒远的攻击,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办到的。如今之计,只能国相修书给徐州刺史陶谦,让其派兵来援,如此我等才有一战之力。”

    孔融听了孙邵的话,终于有了一丝希望。

    孔融与徐州刺史陶谦的关系一直不错,两人可算都是大儒,彼此相识相知。

    所以向陶谦求援的话,其很有可能会派兵前来援助的。

    于是孔融写信一封,让孙邵带着信前往徐州给徐州刺史陶谦,希望其能派兵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