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第120章 第一次稿费
李斯年看到李雅琳那带着泪花的脸庞,顿时感到手足无措。他暗自责怪自己的疏忽,若早知道会让她如此担忧,就应该早些让祥子先回家来给她报个信儿。
李斯年急忙开始解释,将自己这一下午和晚上的行动都细细的说了一遍,直到他把每一个细节都讲述完毕,李雅琳才渐渐止住了哭泣。
这时李雅琳才想起下午那个“报仇”的想法来,指着李斯年开始痛斥起他在《明史》课堂上的行为来,当时她可是被全班同学偷偷议论,太羞耻了。
李斯年也不甘示弱,立即予以回击,一番争执之后,他将对方按到床上一顿胖揍,直到对方哭着大叫求饶才算作罢,这场“战斗”结束时,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战斗过后,两人靠在床头,李斯年搂着李雅琳,手里轻轻捋着她那长长的秀发,温柔地说道:“邵先生邀请我去《京报》兼职,他太热情了,我也不好拒绝,就跟他说先去适应几天,之后看看情况再说。”
李雅琳轻轻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担忧:“那你岂不是要经常加班到很晚?”
“应该不会,”李斯年安慰道,“我只是去审核稿子,如果工作实在太忙,我就不去了。毕竟,还是在家里陪你比较重要。”
听到这里,李雅琳假装生气地嘟起嘴:“那你还欺负我,今天下午上课被沅君和叔华又嘲笑了一节课,真是难堪死了。”
李斯年来了兴趣,好奇地问:“哦?那你的那些同学听完我的课,都是怎么评价的?”
李雅琳的眼中闪过一丝崇拜:“他们都说你讲得太好了,说你把历史给讲活了,老公,你真厉害!”
听到妻子的夸奖,李斯年心里虽然得意,但表面上还是故作淡定:“我厉害这件事,从咱们结婚第一天起你不就知道了么?不用老挂在嘴上。”
李雅琳见他又这么说,小拳头又开始捶起来。
李斯年笑着握住她的小手:“等有时间,我叫人来家里安一部电话。以后如果我回来晚了,就提前给你打电话,省的你又哭鼻子。”
李雅琳现在也感觉自己这么大个人,就因为对方晚回来几个小时就哭鼻子有些过了,害羞起来,这种害羞反映到行动上就是小拳头捶得更快了。
第二天,李斯年原本没有课程安排,但由于他已经答应了邵飘萍,要去报社体验性的工作一天,因此也早早地起了床。
吃过早饭,他吩咐祥子先送妻子去上学,而自己则悠闲地漫步到街口的杂货铺,买了一份当天的《京报》带回到家中翻阅。
在回家的路上,李斯年琢磨着每天这样买报纸太麻烦了,看来还得考虑订阅两份报纸才成。成家之后生活的琐事真的是太多了。
李斯年的生活一直颇为优渥。除了在米国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因经济拮据而短暂住过地下室之外,他几乎从未为钱财发过愁。而他的妻子李雅琳,更是从小就被父亲富养的典范。
因此,夫妻二人的生活态度非常随性,虽不至于奢侈无度,但也从未在消费上过于节制,总是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李斯年直到现在都没问过自己在北大担任助教的薪资待遇。蔡校长为了留住他这个人才,可是煞费苦心,虽然给予他的是助教的职位,但薪水却是按照教授级别来发放的。
而这件事,李斯年却是一无所知。
看来,蔡校长的一番苦心注定要错付了。
因此,当李斯年刚到《京报》社,从邵飘萍手里接过稿费单的时候,他还感觉很新鲜。奇了怪了,他在米国和国内的报刊杂志上也发表过好几篇文章了,书也出版了好几本了,怎么还没收到过稿费。李斯年有些郁闷,感觉自己白白辛苦了。
于是,他心生一念,打算稍后去找徐智摩,先把那首名为《断章》的诗的稿费拿到手。但转念一想,那首诗不过区区34个字,又让他觉得索然无味起来。
民国时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稿费还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知名作家而言。以周章寿先生为例,他此时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每千字大约能获得5至15银元的稿酬。
一篇千字文的稿费收入,足以维持北京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生活开销。
然而,作为刚刚踏入文坛的李斯年,他的稿酬自然无法与周先生相提并论。更何况,他撰写的只是一篇新闻报道,而非纯粹的文学作品。
即便如此,邵飘萍还是特意照顾他,给出了千字三块二的价格。昨天那篇两千三百多字的新闻稿,为他带来了七元四毛的稿费收入。看着稿费单上清晰的数字,李斯年感到十分欣慰。
邵飘萍领着李斯年,热情地将他介绍给了报社的一众同事,然后给他指定了一个办公位。
李斯年见报社只有主编自己有个独立的办公室,包括副主编潘公弼和大管家汤修慧在内的其他人都是在大开间里面办公,也就没说什么。
他放下随身带着的公文包,跟着邵飘萍进了他的办公室。
待李斯年在办公室内坐下之后,邵飘萍开口了,他语气和蔼地问道:“时济,我听槱森提及,你的专业是哲学,而现今还在教授历史课程?”
李斯年点了点头,回应道:“是的,蔡校长说学校目前缺少历史科目的老师,我便临时接手了这门课程。”
邵飘萍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继续道:“那真是太好了,看来你对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我一直有意在《京报》上开辟一个新的专栏,专门介绍和分析西方列强的历史。虽然之前我们和其他报社都做过类似的报道,但大多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挖掘。既然你现在讲授历史课,不知是否有兴趣接手这个专栏,深入剖析各国崛起的内在契机,以资借鉴。”
李斯年急忙开始解释,将自己这一下午和晚上的行动都细细的说了一遍,直到他把每一个细节都讲述完毕,李雅琳才渐渐止住了哭泣。
这时李雅琳才想起下午那个“报仇”的想法来,指着李斯年开始痛斥起他在《明史》课堂上的行为来,当时她可是被全班同学偷偷议论,太羞耻了。
李斯年也不甘示弱,立即予以回击,一番争执之后,他将对方按到床上一顿胖揍,直到对方哭着大叫求饶才算作罢,这场“战斗”结束时,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战斗过后,两人靠在床头,李斯年搂着李雅琳,手里轻轻捋着她那长长的秀发,温柔地说道:“邵先生邀请我去《京报》兼职,他太热情了,我也不好拒绝,就跟他说先去适应几天,之后看看情况再说。”
李雅琳轻轻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担忧:“那你岂不是要经常加班到很晚?”
“应该不会,”李斯年安慰道,“我只是去审核稿子,如果工作实在太忙,我就不去了。毕竟,还是在家里陪你比较重要。”
听到这里,李雅琳假装生气地嘟起嘴:“那你还欺负我,今天下午上课被沅君和叔华又嘲笑了一节课,真是难堪死了。”
李斯年来了兴趣,好奇地问:“哦?那你的那些同学听完我的课,都是怎么评价的?”
李雅琳的眼中闪过一丝崇拜:“他们都说你讲得太好了,说你把历史给讲活了,老公,你真厉害!”
听到妻子的夸奖,李斯年心里虽然得意,但表面上还是故作淡定:“我厉害这件事,从咱们结婚第一天起你不就知道了么?不用老挂在嘴上。”
李雅琳见他又这么说,小拳头又开始捶起来。
李斯年笑着握住她的小手:“等有时间,我叫人来家里安一部电话。以后如果我回来晚了,就提前给你打电话,省的你又哭鼻子。”
李雅琳现在也感觉自己这么大个人,就因为对方晚回来几个小时就哭鼻子有些过了,害羞起来,这种害羞反映到行动上就是小拳头捶得更快了。
第二天,李斯年原本没有课程安排,但由于他已经答应了邵飘萍,要去报社体验性的工作一天,因此也早早地起了床。
吃过早饭,他吩咐祥子先送妻子去上学,而自己则悠闲地漫步到街口的杂货铺,买了一份当天的《京报》带回到家中翻阅。
在回家的路上,李斯年琢磨着每天这样买报纸太麻烦了,看来还得考虑订阅两份报纸才成。成家之后生活的琐事真的是太多了。
李斯年的生活一直颇为优渥。除了在米国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因经济拮据而短暂住过地下室之外,他几乎从未为钱财发过愁。而他的妻子李雅琳,更是从小就被父亲富养的典范。
因此,夫妻二人的生活态度非常随性,虽不至于奢侈无度,但也从未在消费上过于节制,总是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李斯年直到现在都没问过自己在北大担任助教的薪资待遇。蔡校长为了留住他这个人才,可是煞费苦心,虽然给予他的是助教的职位,但薪水却是按照教授级别来发放的。
而这件事,李斯年却是一无所知。
看来,蔡校长的一番苦心注定要错付了。
因此,当李斯年刚到《京报》社,从邵飘萍手里接过稿费单的时候,他还感觉很新鲜。奇了怪了,他在米国和国内的报刊杂志上也发表过好几篇文章了,书也出版了好几本了,怎么还没收到过稿费。李斯年有些郁闷,感觉自己白白辛苦了。
于是,他心生一念,打算稍后去找徐智摩,先把那首名为《断章》的诗的稿费拿到手。但转念一想,那首诗不过区区34个字,又让他觉得索然无味起来。
民国时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稿费还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知名作家而言。以周章寿先生为例,他此时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每千字大约能获得5至15银元的稿酬。
一篇千字文的稿费收入,足以维持北京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生活开销。
然而,作为刚刚踏入文坛的李斯年,他的稿酬自然无法与周先生相提并论。更何况,他撰写的只是一篇新闻报道,而非纯粹的文学作品。
即便如此,邵飘萍还是特意照顾他,给出了千字三块二的价格。昨天那篇两千三百多字的新闻稿,为他带来了七元四毛的稿费收入。看着稿费单上清晰的数字,李斯年感到十分欣慰。
邵飘萍领着李斯年,热情地将他介绍给了报社的一众同事,然后给他指定了一个办公位。
李斯年见报社只有主编自己有个独立的办公室,包括副主编潘公弼和大管家汤修慧在内的其他人都是在大开间里面办公,也就没说什么。
他放下随身带着的公文包,跟着邵飘萍进了他的办公室。
待李斯年在办公室内坐下之后,邵飘萍开口了,他语气和蔼地问道:“时济,我听槱森提及,你的专业是哲学,而现今还在教授历史课程?”
李斯年点了点头,回应道:“是的,蔡校长说学校目前缺少历史科目的老师,我便临时接手了这门课程。”
邵飘萍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继续道:“那真是太好了,看来你对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我一直有意在《京报》上开辟一个新的专栏,专门介绍和分析西方列强的历史。虽然之前我们和其他报社都做过类似的报道,但大多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挖掘。既然你现在讲授历史课,不知是否有兴趣接手这个专栏,深入剖析各国崛起的内在契机,以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