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大文豪 > 第233章 毒计

民国大文豪 第233章 毒计

    这时,位于武昌城中心的警察局内,警察局长正眉头紧锁,坐立难安。

    昨天,他就听属下报告说有人胆敢去洪山法场,公然祭奠那个被定为乱匪的施洋,当时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认为不过是小打小闹,无关大局。

    然而,今天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

    首先是在上午,又有人报告说,竟然有人在南门外的江神庙内为施洋设立了灵堂,而且前去吊唁的人数众多,场面壮观。

    他连忙派遣手下前去处理,本想迅速平息这股“不正之风”,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竟然请来了洋人撑腰,硬生生地将他的手下给赶了回来。

    这让他顿时预感到事情不妙。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愈发严重。

    如今,施洋的出灵队伍已经聚集了上千人,声势浩大,仿佛整个武昌城都被这股悲愤之情所笼罩。

    警察局长心里嘀咕道:铁路工人的罢工刚刚被暴力镇压下去,现在可千万别再出乱子了。

    这位警察局长,本就是凭借着对罢工工人的狠辣出手,最近才获得了上司的赏识,他不想因此失去刚刚获得的这份青睐。

    于是,他咬咬牙,派出了更多的人手去阻止这场葬礼的进行。

    然而,就在他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派出去的警察队长却捂着红肿的额头,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局里。

    他颤巍巍地报告说:“局长,我们又被那些洋人给赶了回来。属下去和他们理论,结果还挨了他们好几下。”

    局长看着属下这副凄惨的模样,不禁皱紧了眉头。

    他沉声问道:“是哪个国家的洋人,如此嚣张?”

    属下心说:你问人家是哪个国家的有啥卵用,你还敢动手不成,哪一个国家你敢惹啊?

    但他还是老实的回答道:“有好几个国家的,他们都穿着军服,还带着枪呢,跟八国联军似的。为首的是个米国人,又高又壮,态度十分嚣张。”

    局长闻言,心中不禁感到诧异。

    他嘀咕道:“真是奇怪了,那些洋人怎么会为一个小小的律师撑腰呢?这个施洋不过是法政学校毕业的,也没听说过他出过国或者认识什么洋人啊。”

    局长沉吟片刻,又吩咐道:“你去查一查,到底是谁在给施洋置办这场丧礼?”

    属下没有出去,而是直接回答道:“属下在早上被赶回来的时候,就派人出去打听过了,现在街面上已经都传遍了。”

    局长问道:“哦,是谁?”

    属下解释道:“据说是从沪上过来的一位公子哥儿,好像还是从米国留学回来的,现在还是北京的教授呢。他认识好多洋人大老爷,和米国领事都是称兄道弟,这次就是他出面请来了这些洋人。”

    局长追问道:“那人叫什么名字?和施洋又是怎么认识的?”

    属下说道:“姓李,听说两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见过面,只是所谓的‘神交’。不过这人好像是头肥羊,为了请杠房操办这场丧礼,一出手就是三千大洋,真是阔绰。”

    警察局长听后,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心中暗想,这个人还真是tmd大手笔啊!自己绞尽脑汁的辛辛苦苦干上一两个月,也贪不了这么多银子啊,就这还得拿出一部分来打点上司。

    他眯起眼睛,思忖着这个突然出现的神秘人物到底有何背景。

    不过,无论如何,看样子这个人确实不好惹,还是先避其锋芒为妙。

    但是,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否则就无法向上司交代了。

    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问道:“施洋那家伙的婆娘,现在怎么样了?”

    属下答道:“好像还瘫在床上呢,今天的葬礼也没有去参加。”

    警察局长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他说道:“我记得施洋还有一个小崽儿吧?”

    属下点头道:“嗯,是个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

    警察局长凶狠地说道:“这样,送葬的队伍你们就不要再管了。他们要办就让他们去办好了。你带人去把施洋他们家给查抄了,他女儿就送到丽春院去吧,这样也能给上司一个交代。”

    属下听后,目瞪狗呆地看着局长,半晌才喃喃地说道:“局长,还是你坏啊!”

    当浩浩荡荡、绵延不绝的送葬队伍终于抵达洪山北麓之时,现场已经汇聚了近万名前来送别的人群,场面庄严肃穆,气氛凝重。

    负责堪舆的阴阳先生摆罗盘定方位,折腾了好一阵,才确定好了墓穴的吉位。

    随后,李斯年带着一群身强力壮的工人挖好墓穴,再小心翼翼地将棺木安放妥当,并依照传统习俗,在墓穴中布置了镇物,然后进行封土等程序。

    接着又在墓穴前方立下了早已准备好的刻有“施洋先生之墓”的墓碑。

    李斯年还特意命人准备好了一块石碑,放在墓的旁边,将自己所写的一首挽诗镌刻在了上面:

    “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贻臭万千秋。

    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土俦。”

    这首诗不仅寄托了李斯年对施洋先生的无限敬仰,也饱含了他对不公世道的愤慨与控诉。

    据说,后来吴萧二位军阀头子在报纸上面看到这首诗的内容之后,大发雷霆,将那位警察局长臭骂了一顿。

    还命他带人砸毁了石碑,并且将李斯年也列在了通缉名单之上。

    好在有大量工人的抵制,他们没有去破坏施律师的墓穴。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番野蛮的行径反而使得这首诗就此流传开来。

    直到三年以后,李斯年带着他的黄浦弟子组成的北伐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攻下了武昌城,赶跑了吴佩孚和萧耀南,才又在这里重新刻碑纪念,并组织了一场七十多万军民参加的纪念大会,共同缅怀逝者,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