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饮食蜜恋 > 第106章 追忆

饮食蜜恋 第106章 追忆

    大年初二,早过了用早餐的时间,孙子辈的湘琴姊弟,还各自蒙头,呼呼地酣睡着。

    昨晚临就寝前,奶奶就特意吩咐过所有人。她说:“明早,不许再打搅孩子们睡懒觉。怕他们起来饿,就把早饭搁火筒边,不管啥时候吃,保管都是温乎的。”

    父辈们自然点头称是。

    湘琴欢呼雀跃之余,也就放心安然地睡。这一觉直睡到自然醒,真是舒服极了。

    习惯性地先看手机,没有卢余的消息,心里难免有点空落落的。

    不过,很快,注意力得以转移。

    庭院里,传进来轻微的交谈声。

    原来是提前约好的两辆车,已经准时前后到了。一辆要去镇上二叔家,一辆回小城湘琴家。

    奶奶正细心吩咐儿子儿媳们,一趟趟,往后备箱塞东西。当然,她也忙,生怕落下一件两件,亏了谁家似的。

    她说:“炸货是给小琴的,炒花生是给小涵的,还有小淑爱吃的干豆角,两箱草木灰腌鸡蛋,一家一箱,辣酱别磕碰了……”

    一件一件,交待得清楚明白。年年均如此,奶奶总乐此不疲。

    湘琴不敢再贪睡,立马起床,前去帮忙。然后匆匆洗漱,吃了一碗还热乎的粥,就着流油的咸鸡蛋。临分别,又跟奶奶黏黏糊糊,说着不舍的道别话。

    湘涵跟湘淑也闻着动静起来了。他俩连饭也懒得吃,就奶奶长,奶奶短地,亲亲热热叫起来。

    很显然,湘淑活泼了许多。湘涵依然嘴甜又讨喜,逗得奶奶呵呵乐,似冲淡了一份别情。

    湘琴却知道,奶奶越是这样,不舍越是偷偷深藏。可是,这怎么藏得住呢?

    昨晚打牌到深夜,奶奶依然兴致很高,总是不忍去睡的样子。后来,见大家实在撑不住熬不过,才笑着丢下牌,摇摇手,叫大伙散了。

    湘琴怕奶奶孤单难过,非闹着要像小时候一样,纠缠着跟奶奶挤一张床睡。奶奶实在拗不过,便笑呵呵地应了。

    可她睡得太沉,竟不知道奶奶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又是什么时候就已经起来忙去了。

    动作轻轻,忙来忙去,只为给儿孙们精心准备一份又一份带着热乎乎真纯爱的礼物。

    “琴,该走了。”老妈说。

    奶奶掰开湘琴挽住胳膊的手,轻拍拍她的背脊,笑呵呵地说:“去吧,不用惦记我。”

    湘琴笑着点头,转过身上车的一瞬,眼圈早已微微泛红了。

    隔着车窗,她隐约看见,湘涵也是这般难舍情景。唯有湘淑,因为可以经常回来,但是一副超越年龄的淡定模样。

    两车人又隔窗相互话别,又齐向奶奶嘱咐注意身体之类的。

    奶奶笑着,一一应着,见师傅催了好几遍该走了,才故作轻松地说:“走吧,走吧,被你们聒噪了两天,也怪烦人的。”

    车子发动。两辆车,一辆往东,一辆向西。

    奶奶想追,又不知该选哪个方向,只呆呆地久立朱红大门口,不停地挥手,久久不肯离去。

    湘琴突然觉得这红,似离人泪,刺眼得很,遂不忍再多看一眼,刚扭过头去,不争气的眼泪,唰的一下子,流了出来。

    “爸爸,奶奶为什么不愿到城里住呢?”湘琴哽咽着说。

    她想,奶奶要能跟爸妈一起住,就不会这么孤孤单单地一个人了。

    爸爸长叹一声,也微微哽咽起来。他说:“是你奶奶不愿,她舍不得你爷爷啊。”

    湘琴无话可说了。

    爷爷离世多年,奶奶死守着他们的家,仿佛这样,就能守住如流的岁月,挽住幸福的往昔。

    从乡村到小城,依旧一路颠簸,恰如湘琴颠簸不平的心情。

    回到家中,爸妈还要走亲串友,提着大盒小盒的礼物,一起匆匆出了门。

    到了下午,湘琴才估摸着时间,提着早备好的茶礼出门。时隔一年,又一次步行在熟悉的小路上,一路追忆着往事,来赴与杨老师的茶约。

    走进茶室,最先映入眼帘的还是正面墙上的横幅,上书楷字:禅茶一味。

    湘琴微微一笑。

    这横幅,她再熟悉不过。那是茶文化大赛上,一位老先生当场书写,当场送给她的大赛礼物。

    据说,很值钱。

    湘琴双手接下,心潮澎湃不已,大胆表达当时一念:“我想把这珍贵礼物送给我的启蒙恩师,可以吗?”

    老先生微微怔愣,如大多数在场人的反应。

    湘琴激动地解释:“没有她引着,我就不会走上茶文化这条路。”

    老先生明白了缘由,欣慰地点过头,大赞珍贵的师生情谊,以及她懂得感恩之品性。

    事后,有人说她做秀,又有人泼过一盆又一盆脏水。

    时光荏苒,往事历历,追忆起来,仍觉五味杂陈。

    “坐吧。”杨老师说。

    没有久别重逢的热烈拥抱,一切都是淡淡的,如同盏中滋味浅淡的清茶。

    湘琴默默坐下,细细打量起对面静坐的恩师。

    又是一年过,她好像没什么大变化,唯鬓角添了几根银丝,神色却愈发平淡冲和。

    茶香幽渺,茶汤入盏,被轻轻推倒湘琴面前。

    湘琴轻叩三下茶桌,无声的,才缓缓端起茶盏,闻香、浅啜……

    “荒野白牡丹。”湘琴说。

    杨老师颔首笑,“不错,舌头还是准得很。”

    轮到湘琴执壶,换了新盖碗,泡的是她从燕城带回来的“初恋”。

    杨老师品过后,直接将手边盖碗中的荒野牡丹,悉数清进了桌上的水盂。

    “跟初恋一比,我这荒野牡丹,就该是这样的待遇。”杨老师说。

    湘琴知杨老师素来如此,掩下规劝的心思,只微微地笑着,觉得不必说相劝的话。

    师徒二人娓娓道着一年的茶事,没人打扰的时光,显得宁静而美好。

    “我答应了‘茶话古诗’的邀约。”

    湘琴知道杨老师很喜欢这档节目,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告诉她。

    杨老师沉思半晌,方淡淡地说:“算是好事,不过,要把握好度,不可被过度娱乐化了。茶之一道,最忌浮躁。”

    湘琴表示受教地点头,又婉转谈起想荐湘淑学茶的事。

    杨老师自然应允,还说,她会亲传亲授。这倒是没想到的。近两年,她已经不怎么亲带学员了。湘淑成为意外,许是看在她的面子上。

    “如果她够好,学成了,可留下做我的助手。”

    湘琴本有这个意思,自是感激一笑。至于成与不成,就要看湘淑自己了。茶这条路,并不好走。入门易,深入难。

    茶约,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杨老师借口要买东西,送了湘琴好几个街角,才依依不舍地转身回茶室。

    望着老师微微佝偻的背影,湘琴才意识到,她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岁月无情,从不会为谁停留,也决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

    唯有珍惜,不蹉跎,才不会有遗憾。

    怅怅然回到家中,爸妈还没回来。

    湘琴电话告诉湘淑:[杨老师答应收你了,随时可以过去。]

    听得出来,湘淑很高兴,[我刚告诉了小冉,他也很支持我。大姐,我觉得,我可以试着好好爱他。]

    这样就好。湘琴为堂妹欢喜,又发信息问老妈:[什么时候回来?]

    老妈很快回:[我跟你爸今晚宿姥姥家,就不回去了。锁好门,早点睡。]

    其实,姥姥家已经没有人,只余空荡荡的房子。

    湘琴苦笑着摇头,老妈这又何必?还非得拉着老爸一起?

    或许他们如安土重迁的奶奶。唯有那里,哪怕空屋子,也是可以纵情追忆的吧。

    腹内空空,懒得自己做,索性点了外卖。

    候餐的时候,湘琴无聊地打开电视,恰是欧阳昭的采访。

    看背景,好像是片场。入镜的一隅,应是凤凰山,离小城不过四十公里。

    他从奶奶家回去,就回了片场吧?真是一行有一行的不易。连本该举家团圆的日子,也不能好好地过完吧?

    采访的话题,围绕新片展开。

    欧阳分享着拍摄感受,不悲不喜,如常淡淡。

    话题转到工作计划。一问一答,中规中矩,没太大新意。欧阳昭慢慢红起来,行程安排得很满。

    临近结束,记者笑问:“这些计划中,有没有哪一个是特别期待的?”

    湘琴笑笑。

    这记者也是个有趣的。她这么问,分明在引导他借机宣传新电影。

    这电影,还未拍摄,宣传已铺天盖地,大导演,大制作,戏骨与新秀……好似上映时,不买张电影票,走进电影院,就对不起全世界似的。

    欧阳昭忽然浅浅一笑,“有,我挺期待五月份要录制的‘茶话古诗’。”

    没被牵着鼻子走,欧阳昭也是有趣的。记者自觉讨了个没趣,脸上的笑一下子凝住了。

    湘琴为他浮一大白,欣赏的同时,神经渐趋紧绷,盯着电视,不敢眨一眨眼睛。

    记者已调整好情绪,得体笑问:“能说说理由吗?”

    欧阳昭沉思半晌,眼神变得飘渺,淡淡一笑,“为我国优秀的文化出一份力,感觉很荣幸。”

    这迷死人的笑,这充满磁性的声音……记者瞬间彻底释然了。

    湘琴也跟着笑了。好你个欧阳昭,竟也学会迂回表达了。

    采访结束,电视成为了背景。然然打来了视频。镜头里的她,好像吃胖了些。

    她酒窝浅浅,先祝湘琴新春大吉,然后开始絮絮叨叨。在边上有人的提醒下,她才转述了父母的感谢。因为“初恋”,今年他们家,还有相关的茶人家,都过了幸福的肥年。

    [琴姐,我后天就要回燕城了。这几天,校区只有兰姐值班,我怕她忙不过来。]

    湘琴笑说:[也好。一路顺风,辛苦你跟兰婷了。]

    然然甜笑,[不辛苦,蒙蒙姐说了,凡假期值班的,三倍工资。再说了,我还可以静心准备大赛的事。]

    真是个乐观的姑娘。湘琴差点忘了这茬师,欢笑着跟然然结束了聊天。

    外卖到了,是轻食餐。油腻的吃多了,特想吃这一口。

    打开一尝,很难得,跟在燕城常吃的味道,几乎一模一样。连锁店的品质,移植到小城,能保持口感,也算良心了。听卢余说过,这家轻食店的老板也是林市人,跟他家还是世交。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天太冷,即便要的是加热款,待送过来,也早凉得透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