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277章 飞机交接(三)
西北飞机制造厂的几位领导一番商议后,想着能否借着林毅这个大客户,顺便把客机也推销出去。毕竟林毅这个大土豪在国外的人脉和能量众人皆知,也都听说了他订购了超过 10 万辆卡车和越野车要卖往国外。
虽然他们都不清楚林毅的客户来自哪个犄角旮旯的,但总归是卖出去了。说实在的,这些造飞机的还真有些瞧不上造汽车的,毕竟行业内的鄙视链一直存在。
所以,当林毅前往西北飞机制造厂催促生产进度时,领导便提出了这个想法,而林毅想都没想就直接同意了,弄一些客机回去卖对他而言也不算什么大事。
其实,国内民航早在北洋政府时期便开始发展。那时,航空事业在华国犹如一颗刚刚破土的新芽,虽有发展之势,却面临诸多困境。北洋政府精心筹划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五条航空线路,描绘着宏伟的民航蓝图。
然而,两个航空管理部门职权不清,相互争斗,使得这些美好的规划大多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不过,他们也开设了一些空中游览专线,比如从南苑机场起飞,能让人们从高空一览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的京城上空游览线;还有在夏季,连接北京与避暑胜地北戴河的客运观光航线,以及北戴河本地的海景观光航线等。
但这些航班所使用的多是欧洲各国在战争中淘汰的旧货,不仅运营成本高昂,票价更是贵得离谱,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坐飞机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随着南京Gm政府的成立,民航客运迎来了新的曙光。1929 年,沪蓉航空线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华国第一个完备的民航运营机构。他们购置了史汀生 sm - 1f 型小型客机,开启了上海到南京的客运航线试运营。
飞机不大,每架只能容纳正副驾驶 2 人以及乘客 4 人,可在当时,这已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票价为 26 银元,虽说也不便宜,但相比北洋政府时期的空中游览,已经亲民了许多,因此吸引了不少人踊跃购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飞行里程就达到了 15 万公里,载客量也有 1200 余人次。
同年,华国航空公司也宣告成立,它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合资,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航线不断拓展,先后开辟了沪平线、沪粤线等重要航线,将上海、南京、北平、广州等城市紧密相连。
到了 1936 年底,其航线里程已达 5151 公里,旅客运量、货物运量和邮件运量都有了显着的增长,成为了当时国内民航业的中流砥柱。 而在 1930 年,欧亚航空公司应运而生,它是Gm政府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组建的。
这家公司主要致力于经营从华国境内出发,经过苏联前往欧洲各国的航线,虽然后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能真正飞出华国,却也在国内形成了多个重要航段,为国内的航空运输增添了新的活力。
同一时期,西南航空公司也在西南五省地方势力和商界的合作下成立了,它的出现促进了西南地区的航空运输发展,让重庆、成都、昆明等西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到了抗日战争前,全国的民航航线里程已经超过 km,各大航空公司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的爆发给民航客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战火纷飞中,许多航线被迫中断,飞机和机场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航空公司的运营举步维艰,民航业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胜利,民航客运迎来了短暂的复苏。1947 年,国内的民航机场数量达到了 36 个,华国航空和中央航空两大航空公司成为了行业的主力军。其中,“中航”拥有 60 架客机,位列世界第 8,“央航”也拥有 42 架客机,实力不容小觑。
它们不仅在国内的主要城市之间恢复了航线,还开通了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等国际航线,试图在战后的世界航空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和政治局势的动荡,再次给民航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物价飞涨,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使得票价也一路飙升,普通民众依旧难以承受坐飞机的费用。
尽管如此,在一些大城市的机场,依旧能看到那些穿着笔挺制服的空乘人员,忙碌地引导着为数不多的乘客登机,飞机的轰鸣声中,夹杂着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林毅这次把订购的各种飞机带回来后,便跟陈司令商量可以给国民党空军交货了。在交接后的返回安排上,林毅觉得直接开一架客机过去,让交接完飞机后的飞行员搭乘自己的客机回来。陈司令一听就直接同意了。
所以在交接飞机的时候还有一架新700客机一起飞过来。 当周至柔看到八路军的客机的时候,就跟郭建勋提出想上客机上看看。郭建勋果断地同意了,其实林毅早就交代好了,如果有人想要参观客机的话要热情接待。
周至柔带着毛邦初怀着强烈的好奇与一丝忐忑,缓缓登上了八路军的新 700 客机。当他们踏入舱门的瞬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惊讶与震撼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舱内宽敞明亮,让他们一时失神。柔和而均匀的灯光洒下,映照出奢华的装饰与先进的设施。座椅不仅舒适无比,其设计更是充满了现代感,仿佛是从未来穿越而来。周至柔轻轻触摸着座椅的材质,那细腻的触感让他难以置信。
他们的目光被前方的驾驶舱吸引,透过玻璃,看到的是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仪器,闪烁的指示灯和高科技的控制面板让他们意识到,这架客机的先进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毛邦初瞪大了眼睛,喃喃道:“这……这怎么可能?八路军从哪里弄来如此先进的客机呢?”
pS:欢迎大家催更,也请大家帮忙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用爱发电!谢谢!
感谢 用户名和旧都隐徒的点赞、感谢波老、爱吃蒸咸鱼干的商小灵、爱吃牛肉干的卫国公、用户、古窟的巴士底中将、用户、爱吃丝瓜炒毛豆的那穆 送出的礼物!
虽然他们都不清楚林毅的客户来自哪个犄角旮旯的,但总归是卖出去了。说实在的,这些造飞机的还真有些瞧不上造汽车的,毕竟行业内的鄙视链一直存在。
所以,当林毅前往西北飞机制造厂催促生产进度时,领导便提出了这个想法,而林毅想都没想就直接同意了,弄一些客机回去卖对他而言也不算什么大事。
其实,国内民航早在北洋政府时期便开始发展。那时,航空事业在华国犹如一颗刚刚破土的新芽,虽有发展之势,却面临诸多困境。北洋政府精心筹划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五条航空线路,描绘着宏伟的民航蓝图。
然而,两个航空管理部门职权不清,相互争斗,使得这些美好的规划大多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不过,他们也开设了一些空中游览专线,比如从南苑机场起飞,能让人们从高空一览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的京城上空游览线;还有在夏季,连接北京与避暑胜地北戴河的客运观光航线,以及北戴河本地的海景观光航线等。
但这些航班所使用的多是欧洲各国在战争中淘汰的旧货,不仅运营成本高昂,票价更是贵得离谱,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坐飞机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随着南京Gm政府的成立,民航客运迎来了新的曙光。1929 年,沪蓉航空线管理处正式成立,这是华国第一个完备的民航运营机构。他们购置了史汀生 sm - 1f 型小型客机,开启了上海到南京的客运航线试运营。
飞机不大,每架只能容纳正副驾驶 2 人以及乘客 4 人,可在当时,这已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票价为 26 银元,虽说也不便宜,但相比北洋政府时期的空中游览,已经亲民了许多,因此吸引了不少人踊跃购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飞行里程就达到了 15 万公里,载客量也有 1200 余人次。
同年,华国航空公司也宣告成立,它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合资,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航线不断拓展,先后开辟了沪平线、沪粤线等重要航线,将上海、南京、北平、广州等城市紧密相连。
到了 1936 年底,其航线里程已达 5151 公里,旅客运量、货物运量和邮件运量都有了显着的增长,成为了当时国内民航业的中流砥柱。 而在 1930 年,欧亚航空公司应运而生,它是Gm政府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组建的。
这家公司主要致力于经营从华国境内出发,经过苏联前往欧洲各国的航线,虽然后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能真正飞出华国,却也在国内形成了多个重要航段,为国内的航空运输增添了新的活力。
同一时期,西南航空公司也在西南五省地方势力和商界的合作下成立了,它的出现促进了西南地区的航空运输发展,让重庆、成都、昆明等西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到了抗日战争前,全国的民航航线里程已经超过 km,各大航空公司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的爆发给民航客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战火纷飞中,许多航线被迫中断,飞机和机场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航空公司的运营举步维艰,民航业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胜利,民航客运迎来了短暂的复苏。1947 年,国内的民航机场数量达到了 36 个,华国航空和中央航空两大航空公司成为了行业的主力军。其中,“中航”拥有 60 架客机,位列世界第 8,“央航”也拥有 42 架客机,实力不容小觑。
它们不仅在国内的主要城市之间恢复了航线,还开通了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等国际航线,试图在战后的世界航空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和政治局势的动荡,再次给民航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物价飞涨,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使得票价也一路飙升,普通民众依旧难以承受坐飞机的费用。
尽管如此,在一些大城市的机场,依旧能看到那些穿着笔挺制服的空乘人员,忙碌地引导着为数不多的乘客登机,飞机的轰鸣声中,夹杂着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林毅这次把订购的各种飞机带回来后,便跟陈司令商量可以给国民党空军交货了。在交接后的返回安排上,林毅觉得直接开一架客机过去,让交接完飞机后的飞行员搭乘自己的客机回来。陈司令一听就直接同意了。
所以在交接飞机的时候还有一架新700客机一起飞过来。 当周至柔看到八路军的客机的时候,就跟郭建勋提出想上客机上看看。郭建勋果断地同意了,其实林毅早就交代好了,如果有人想要参观客机的话要热情接待。
周至柔带着毛邦初怀着强烈的好奇与一丝忐忑,缓缓登上了八路军的新 700 客机。当他们踏入舱门的瞬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惊讶与震撼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舱内宽敞明亮,让他们一时失神。柔和而均匀的灯光洒下,映照出奢华的装饰与先进的设施。座椅不仅舒适无比,其设计更是充满了现代感,仿佛是从未来穿越而来。周至柔轻轻触摸着座椅的材质,那细腻的触感让他难以置信。
他们的目光被前方的驾驶舱吸引,透过玻璃,看到的是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仪器,闪烁的指示灯和高科技的控制面板让他们意识到,这架客机的先进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毛邦初瞪大了眼睛,喃喃道:“这……这怎么可能?八路军从哪里弄来如此先进的客机呢?”
pS:欢迎大家催更,也请大家帮忙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用爱发电!谢谢!
感谢 用户名和旧都隐徒的点赞、感谢波老、爱吃蒸咸鱼干的商小灵、爱吃牛肉干的卫国公、用户、古窟的巴士底中将、用户、爱吃丝瓜炒毛豆的那穆 送出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