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 第63章 挖沟渠引水
“七叔,七叔这个不能砍。”杨一沫气喘吁吁的道。
杨老七站起身来,“为什么?”
杨一沫缓了一口气才说:“这是葡萄树,你看它这么粗,应该很多年了,我顺着它的藤蔓找过来的,要是砍了来年就吃不到水果了。”
杨老七看着腰口粗的树,怎么看也不像她说的藤蔓。于是问:“你怎么确定是它,明明它看起来像枯树?”
腹诽道:“怎么知道的,当然是见过也吃过的呗!这能说吗?不能。”
于是道:“你看这枝丫上面的小枝丫,它是葡萄果被鸟吃了,或者风吹掉了留下这些枝丫。还有它就长这样,不是枯枝,不信你折一根试试?”
对杨老七来说不能砍那就转移阵地。
“七叔,你这是去哪里?”
“你不是说这不能砍吗?当然去能砍的地方呀?”杨老七实在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还要问。
“七叔,我说的是这棵葡萄树不能砍,其它的杂草可以砍呀,它搭上的树留下来不砍就好。其它的都砍掉,然后在这里开条路,有空的话在河里捡石头铺上。葡萄树就在这路边上,等葡萄成熟了,走在铺满石头的小路上,是不是很有美感?”
杨老七看着一脸幻想的杨一沫,有点不想打击她,就凭老杨家现在只能维持不饿肚子的情况下,谁有闲情去欣赏是美还是丑。他唉了一口气后继续干活。
“七叔,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种的土豆多了好多垄?”
“没觉得。”
“没有吗?难道我记错了?不行,我再去问问。”
“八叔,你有没有感觉咱们的土豆多了好多呀?”
“有吗?在哪里?”
“难道你也认为我记错了?”
杨老八低头继续干活,没有人看见他的表情。
杨一沫自言自语的一阵,继续干活。干着干着跟杨一山碰头了,她之前的问题又冒了出来,怕别人认为她脑子有问题。于是她要有多小声就有多小声的问:“大哥,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种的土豆多了?”
杨一山本就心虚,也小声的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没看出来呀?就是感觉呗?”
杨一山松了口气:“你可有数过?”
“没有”
“那你现在去数数,如果多出来了,你感觉就没有错!”
“可是我不知道我们种了多少,又多了多少呀?”
杨一山一本正经的的道:“会不会是这几天太忙了,累着了,要不先休息一下再干。”说完就不再管她,自顾自的干活。他怕再说下去,会忍不住讲他们做贼的事情。
“阿爷,你等等,先别动。”远远的传来杨一沫的声音。
杨阿爷只好等着她到来:“沫沫,怎么了?”
“阿爷,咱们的麦子不能像家里那么种,”
“那该怎么种?”
“在地是打上一行行的浅浅的沟渠,撒层草木灰,再撒上麦粒,盖上土就行了。”
杨老八问:“沫沫,都是撒,这开沟渠和直接撒不都是一样吗?”
“不一样的,咱们在山里,太阳出来时被山挡住了,最早被晒到都要等到巳时,申时太阳已经偏西了,所以为了它们都有被太阳晒到,开沟渠是最好的方法。”
冬种已经结束,剩下来的时间,老杨家全家向横向山岭进军,准备把它的身躯都给清理了,防止猛兽闯入自家地盘。
杨老大和杨老七的任务是赶着牛车和驴车,把清理好的枯木拉回家码好。
像杨一沫这么大的小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枯木杂草众多,木耳和香菇就不会少。每次收工回家,除了木柴,香菇木耳成篓的背回去。
虽然累,但一路上,众人的脸上总是笑盈盈的。第二天开工也没有消极怠工等现象,都怀着期待的眼神向目的地出发。
腊月了,有钱人家此时已经开始备年货了。老杨家还在挖沟渠引水,怕来年雨水少,庄稼没有水会影响收成。
沟渠挖好了,水也引到了每一块地头,但缺点太大了,从泉眼处引出的水,明明很多,沟渠都灌满了,等到地里就只剩涓涓细流了。
杨老大感觉自己的头发都快凸了,吃饭都不香了。
“老大这几天食量在减少呀?”
“阿爹,我一想到咱们挖的沟渠漏水,我就吃不下饭。”
“你就没有跟你兄弟们商量?”
“有,都想不出来。”
“大伯,我知道怎么办?”堂屋里响起杨一沫的声音。
杨老大一点也没放在心上,因为他们几兄弟都没有想到办法,一个小屁娃能想到什么办法?
杨阿爷看着兴致缺缺的杨老十,又看看其他儿子,都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只好自己问。“沫沫有办法就讲出来吧!”
“方法有两个,一是去找石板,把沟渠的四周用石板垒起来,水就从石板上流过,即便是漏水也不会太多。这第二个方法,要更方便更快一些。就是找到硬一点的木头,用斧头把它们全部砍成沟渠,一根接一根的,水漏得更少。如果时间允许在沟渠上面再搭上木头,阻挡树叶掉落在渠里影响水流。”
老杨家的人听了后,都在叽叽喳喳的讨论不停。
这些都好似与杨一沫无关一样,吃完饭她把碗放在灶头上,自己靠在围墙上看着对面的南山。
山上的树叶都掉光了,除了零星的松树在那里炫耀着它的绿衫。冬天更能看清楚这座南面的山,比老杨家北山更陡峭,如果要开垦山地的话,不会有一寸平坦之处。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用木头做沟渠,在蓄水的地方才用石板。
不是不想一次性搞定,而是石板不够,虽然山上到处都是石头,但都不合格。只能用木头做沟渠,减少了时间。
决定好了后,就开始风风火火的行动,最后也把山泉引了一股到家的厨房外,要用时从那里挑一下就能解决。
老杨家的媳妇们洗衣服更方便了。
杨一沫是个坐不住的,不愿意在家练针线活,死皮赖脸的跟杨老八他们,上山找香菇和木耳。
杨老七站起身来,“为什么?”
杨一沫缓了一口气才说:“这是葡萄树,你看它这么粗,应该很多年了,我顺着它的藤蔓找过来的,要是砍了来年就吃不到水果了。”
杨老七看着腰口粗的树,怎么看也不像她说的藤蔓。于是问:“你怎么确定是它,明明它看起来像枯树?”
腹诽道:“怎么知道的,当然是见过也吃过的呗!这能说吗?不能。”
于是道:“你看这枝丫上面的小枝丫,它是葡萄果被鸟吃了,或者风吹掉了留下这些枝丫。还有它就长这样,不是枯枝,不信你折一根试试?”
对杨老七来说不能砍那就转移阵地。
“七叔,你这是去哪里?”
“你不是说这不能砍吗?当然去能砍的地方呀?”杨老七实在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还要问。
“七叔,我说的是这棵葡萄树不能砍,其它的杂草可以砍呀,它搭上的树留下来不砍就好。其它的都砍掉,然后在这里开条路,有空的话在河里捡石头铺上。葡萄树就在这路边上,等葡萄成熟了,走在铺满石头的小路上,是不是很有美感?”
杨老七看着一脸幻想的杨一沫,有点不想打击她,就凭老杨家现在只能维持不饿肚子的情况下,谁有闲情去欣赏是美还是丑。他唉了一口气后继续干活。
“七叔,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种的土豆多了好多垄?”
“没觉得。”
“没有吗?难道我记错了?不行,我再去问问。”
“八叔,你有没有感觉咱们的土豆多了好多呀?”
“有吗?在哪里?”
“难道你也认为我记错了?”
杨老八低头继续干活,没有人看见他的表情。
杨一沫自言自语的一阵,继续干活。干着干着跟杨一山碰头了,她之前的问题又冒了出来,怕别人认为她脑子有问题。于是她要有多小声就有多小声的问:“大哥,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种的土豆多了?”
杨一山本就心虚,也小声的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没看出来呀?就是感觉呗?”
杨一山松了口气:“你可有数过?”
“没有”
“那你现在去数数,如果多出来了,你感觉就没有错!”
“可是我不知道我们种了多少,又多了多少呀?”
杨一山一本正经的的道:“会不会是这几天太忙了,累着了,要不先休息一下再干。”说完就不再管她,自顾自的干活。他怕再说下去,会忍不住讲他们做贼的事情。
“阿爷,你等等,先别动。”远远的传来杨一沫的声音。
杨阿爷只好等着她到来:“沫沫,怎么了?”
“阿爷,咱们的麦子不能像家里那么种,”
“那该怎么种?”
“在地是打上一行行的浅浅的沟渠,撒层草木灰,再撒上麦粒,盖上土就行了。”
杨老八问:“沫沫,都是撒,这开沟渠和直接撒不都是一样吗?”
“不一样的,咱们在山里,太阳出来时被山挡住了,最早被晒到都要等到巳时,申时太阳已经偏西了,所以为了它们都有被太阳晒到,开沟渠是最好的方法。”
冬种已经结束,剩下来的时间,老杨家全家向横向山岭进军,准备把它的身躯都给清理了,防止猛兽闯入自家地盘。
杨老大和杨老七的任务是赶着牛车和驴车,把清理好的枯木拉回家码好。
像杨一沫这么大的小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枯木杂草众多,木耳和香菇就不会少。每次收工回家,除了木柴,香菇木耳成篓的背回去。
虽然累,但一路上,众人的脸上总是笑盈盈的。第二天开工也没有消极怠工等现象,都怀着期待的眼神向目的地出发。
腊月了,有钱人家此时已经开始备年货了。老杨家还在挖沟渠引水,怕来年雨水少,庄稼没有水会影响收成。
沟渠挖好了,水也引到了每一块地头,但缺点太大了,从泉眼处引出的水,明明很多,沟渠都灌满了,等到地里就只剩涓涓细流了。
杨老大感觉自己的头发都快凸了,吃饭都不香了。
“老大这几天食量在减少呀?”
“阿爹,我一想到咱们挖的沟渠漏水,我就吃不下饭。”
“你就没有跟你兄弟们商量?”
“有,都想不出来。”
“大伯,我知道怎么办?”堂屋里响起杨一沫的声音。
杨老大一点也没放在心上,因为他们几兄弟都没有想到办法,一个小屁娃能想到什么办法?
杨阿爷看着兴致缺缺的杨老十,又看看其他儿子,都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只好自己问。“沫沫有办法就讲出来吧!”
“方法有两个,一是去找石板,把沟渠的四周用石板垒起来,水就从石板上流过,即便是漏水也不会太多。这第二个方法,要更方便更快一些。就是找到硬一点的木头,用斧头把它们全部砍成沟渠,一根接一根的,水漏得更少。如果时间允许在沟渠上面再搭上木头,阻挡树叶掉落在渠里影响水流。”
老杨家的人听了后,都在叽叽喳喳的讨论不停。
这些都好似与杨一沫无关一样,吃完饭她把碗放在灶头上,自己靠在围墙上看着对面的南山。
山上的树叶都掉光了,除了零星的松树在那里炫耀着它的绿衫。冬天更能看清楚这座南面的山,比老杨家北山更陡峭,如果要开垦山地的话,不会有一寸平坦之处。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用木头做沟渠,在蓄水的地方才用石板。
不是不想一次性搞定,而是石板不够,虽然山上到处都是石头,但都不合格。只能用木头做沟渠,减少了时间。
决定好了后,就开始风风火火的行动,最后也把山泉引了一股到家的厨房外,要用时从那里挑一下就能解决。
老杨家的媳妇们洗衣服更方便了。
杨一沫是个坐不住的,不愿意在家练针线活,死皮赖脸的跟杨老八他们,上山找香菇和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