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紫玄纪 > 第33章 朝鲜求援,身兼重任(下)

紫玄纪 第33章 朝鲜求援,身兼重任(下)

    散朝之后,李初玄心情沉重地回到府中。

    这才消停没多久,怎么又有事做了。

    这个时候是真想赵谦啊,有他在,自己好歹还可以与他互道衷肠。

    “早知道朝鲜出了这档子事,就不让他去出海了,应该让他跟我一起入朝的……”

    李初玄叹息道。

    罢了,多想无益,还是想想入朝鲜之后自己该怎么做吧。

    此时,府中的管家刘永前来禀报:“侯爷,门外有一位自称是您朋友的人求见。”

    李初玄心中疑惑,不知是谁在这个时候来访,“请他进来。”

    待见到来人,竟是曾经一同与他在天津破许家案的穷奇使。

    穷奇使拱手道:“侯爷,听闻你即将入朝平乱,特来相见。”

    李初玄哑然失笑,连忙将他迎进书房。

    两人一番寒暄后,穷奇使面色凝重地说道:“侯爷,此次入朝,切不可轻敌。那李钧既然能纠集众多高手,想必有所倚仗。”

    李初玄点头道:“我心中有数,只是不知这倭国在其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穷奇使沉思片刻道:“倭国向来觊觎朝鲜之地,此次暗中支持李钧,恐怕是想借此机会染指朝鲜。”

    李初玄皱起眉头:“若真是如此,局势就更加复杂了。”

    穷奇使接着说道:“侯爷不必忧心,本次入朝,陛下派了除了青龙使之外的其他五使一同入朝,归侯爷调遣。青龙使在京城也会为你留意各方动向。”

    李初玄感激道:“那就有劳了。”

    五位内卫都统,加上自己,那就是六位天玄高手,自己还处在天玄的顶端。

    这等阵容,怎一个恐怖了得。

    为了解决朝鲜之事,朱厚照是下了血本啊。

    书房内的气氛还是有些凝重,李初玄起身踱步,思索着即将面临的各种情况。

    “此次入朝,我们不仅要应对李钧的叛军,还要提防倭国的阴谋诡计。”李初玄目光坚定,“但为了边境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太平,朝鲜绝对不能落在李钧一党手里。”

    李钧亲倭,若是让他得了朝鲜的江山,恐怕他就会彻底的和大明断绝关系,转身与倭寇合作,这对大明的边境可是会产生极大的威胁。

    后世倭国侵华的惨剧,李初玄绝对不允许他在这个时代发生。

    甚至哪怕只有一丝的可能,他也要把这个影响给彻底断绝。

    穷奇使也站起身来,抱拳道:“侯爷高义,在下愿与侯爷一同出生入死,定不辱使命。”

    李初玄微微颔首,重新坐回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你说说看,我们入朝之后,应当如何布局?”

    穷奇使略作思考,道:“侯爷,依在下之见,我们首先要摸清楚李钧叛军的兵力分布和作战策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嗯,有道理。”李初玄点了点头,“那如何才能获取这些情报呢?”

    穷奇使道:“我们可以派出探子乔装混入敌军之中,或者收买敌方的一些将领。”

    李初玄沉思片刻,道:“这方法可行,但要小心行事,莫要打草惊蛇。”

    侦查敌情一事,还得交给内卫他们来做。无他,李初玄这个侯爷入朝时间太短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手下。

    “侯爷放心,此事我会安排妥当。”穷奇使说道,“还有,我们也要与朝鲜当地的势力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李初玄皱了皱眉,“这恐怕不太容易,朝鲜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想要获得他们的真心支持,并非易事。”

    穷奇使道:“虽然困难,但也并非毫无办法。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对李钧不满的势力入手,许以好处,晓以大义。”

    李初玄无奈一笑,“连朝鲜王都要被李钧灭了,哪里还有什么势力愿意与李钧为敌啊。”

    穷奇使却道:“侯爷,话不能这么说。李钧叛乱,必然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比如一些地方豪族,他们原本在朝鲜有着自己的产业和势力范围,李钧的所作所为或许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根基。还有一些爱国之士,他们对李钧勾结倭国的行径深恶痛绝,只是苦于没有领头之人。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这些人,表明我们的来意和决心,相信还是能够争取到一部分支持的。”

    李初玄听了,觉得有几分道理,“那依你之见,我们该从何处入手寻找这些人?”

    穷奇使道:“据我所知,朝鲜有一个名为崔氏的家族,在当地颇具影响力。他们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次李钧叛乱,崔氏家族的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可以先与他们接触,看看能否获得他们的帮助。”

    李初玄微微颔首,“这倒是个可行之策。”

    “好,那就先从崔氏家族入手。穷奇使,你即刻派内卫去打听崔氏家族的下落,并秘密安排我们在入朝之后与他们会面。”

    穷奇使应声道:“听侯爷安排。”

    两人又商讨了一下细节性的问题,一直到凌晨。

    穷奇使这才拱手告辞。

    李初玄送走穷奇使后,独自在书房内又思索了许久。他深知此次入朝平乱责任重大,不仅关乎着朝鲜的局势,更关系到大明的边境安宁。

    “李钧啊李钧,你说你在朝鲜乖乖的不好吗?非得惹事……”

    书房之中,李初玄无奈叹气道。

    ……

    接下去的几天,李初玄每日都会去找王琼和朱厚照,商讨入朝事宜。

    在一条条命令的发出下,大明帝国这个庞大的机器再次疯狂运转了起来。

    粮食、武器装备、后勤药品……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城。

    皇宫内,朱厚照神色严肃地看着手中的奏折,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朝鲜之乱若不平定,不仅有损大明的国威,更会让边境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场战事速战速决,还边境一个安宁。

    朱厚照抬头看向李初玄和王琼,说道:“此次入朝,务必速战速决,不可让局势进一步恶化。朕作为大明的君主,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绝不能容忍李钧那叛贼肆意妄为。”

    李初玄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王琼接着道:“陛下,物资调配之事虽在有序进行,但仍需加快速度,以确保大军出征无后顾之忧。”

    朱厚照微微皱眉,心中虽有一丝焦急,可他还是得保持着帝王的沉稳,说道:“朕已下令各地加急筹备,定不能误了大事。”

    李初玄皱着眉头说道:“陛下,如今兵力部署还需进一步调整,以防出现漏洞。”

    朱厚照沉思片刻,心中盘算着各方兵力的优劣,说道:“李兄,此事就交由你与诸位将军商议决定。朕相信你们的能力,莫要让朕失望。”

    李初玄:……

    与此同时,京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各地的马车、船只纷纷将物资运往京城,京师大营的士兵们也在加紧训练,准备随时出征。

    尘土飞扬,车辙深深,满载着粮草的马车在官道上疾驰。江面上,船只如梭,风帆鼓鼓,一箱箱兵器装备被小心地搬运上船。京师大营中,士兵们的喊杀声此起彼伏,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和决心。

    半个多月后,定边侯徐泰从西北赶到京师。

    徐泰来不及休整,便直奔皇宫面圣。

    “臣徐泰,拜见陛下!”徐泰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李初玄一脸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常年镇守西北边关的侯爷。

    有一说一,看起来确实很威猛。徐泰身形高大,面庞刚毅,目光如炬,一身战甲虽历经风霜,却更显威严。

    朱厚照连忙说道:“徐爱卿快快请起,一路奔波,辛苦了。”

    朱厚照心中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徐泰及时赶来增援,担忧的是将士们一路劳顿。

    徐泰起身说道:“能为陛下效力,为大明出征,臣不辛苦。”

    李初玄看着徐泰,眼中满是期待:“徐侯爷,此次你带来多少兵马?”

    徐泰看了他一眼,开口问道:“你是镇北侯吗?”

    李初玄点点头道:“在下李初玄,见过定远侯。定远侯,有礼了。”

    徐泰回了一礼,他在仔细打量着李初玄。

    这就是在北关之战中扬名立万,一连废了鞑靼两位天玄高手的镇北侯吗?

    竟然如此年轻。

    思绪瞬间回归,徐泰回答道:“镇北侯,本侯带来精兵五万,皆是我大西北的能征善战之士。”

    朱厚照听到此,心中稍稍安定了些,想着这些兵力加上京城原本的兵力,或许能一举平定朝鲜之乱。

    一旁的王琼说道:“如此甚好,加上京城原本的兵力,此次出征,定能一举平定朝鲜之乱。”

    徐泰接着道:“只是这一路赶来,将士们颇为疲惫,还需休整几日。”

    朱厚照心中虽急切,但也明白将士们需要恢复体力,说道:“准了,让将士们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初玄、王琼和徐泰加上英国公张懋等人日夜商议作战计划。他们仔细研究朝鲜的地形、李钧叛军的战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烛光摇曳的房间里,地图铺满了桌面。李初玄指着一处山谷说道:“此处地形险要,若能在此设伏,必能给叛军以重创。”

    王琼微微摇头道:“但此处太过狭窄,若敌军有所察觉,我军恐难以脱身。”

    徐泰沉思片刻道:“不如分兵两路,一路佯攻,吸引敌军主力,另一路绕道敌后,突袭其粮草营地。”

    英国公张懋点头道:“此计可行,但需把握好时机,否则容易被敌军识破。”

    朱厚照在一旁认真倾听,心中反复权衡着每个策略的利弊,时不时的插嘴说上两句。

    “朕也觉得此计可行。”

    毕竟他是威武大将军嘛。

    皇帝说话,众人自然纷纷点头,随后才能对作战计划不断完善……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大军即将出征。

    北京城楼上,朱厚照亲自为将士们送行。

    他站在高台上,身着华丽的龙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大声说道:“诸位将士,此次入朝平乱,关乎大明的尊严和边境的安宁。望你们英勇作战,早日凯旋!”

    “明军威武!”

    此时朱厚照心中满怀期待,又夹杂着一丝紧张,只盼着大军能旗开得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震得城楼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明军威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仿佛要冲破云霄。朱厚照望着远去的大军,心中默默祈祷着,愿大明军旗在朝鲜的土地上高高飘扬,愿将士们平安归来。

    ……

    张懋、徐泰与李初玄等人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朝鲜进发。

    一路上,旌旗蔽日,士气高昂。

    大军出征之后,一路晓行夜宿,朝着朝鲜的方向疾行。

    李初玄骑在马上,神色凝重,心中不断思考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他深知,这一战关乎重大,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半个月后,大军抵达鸭绿江边,与韩玺大军汇合。

    鸭绿江,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在中朝边境。江水奔腾咆哮,气势磅礴。两岸山峦起伏,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然而此刻,众人无心欣赏这壮丽的景色,心中只有即将到来的战事。

    韩玺,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身材魁梧,目光如炬。他所率领的部队,同样军容严整,士气旺盛。

    李初玄与韩玺相见,二人拱手行礼。

    韩玺,弘治十八年武试进士,袭加授署都指挥佥事、游击将军,官至都督同知。正德三年,义州发生军乱,他单枪匹马前去安抚并平乱,后升为辽阳副总兵。外虏侵犯海州,他追斩其众,升署都督佥事,任辽东总兵,赐蟒衣白金。在任期间,他善于选贤任能,罢免庸弱,威惠并用。朵颜部来犯宁远,韩玺率部击退,在清河、开原、广宁都取得胜利,升都督同知。

    韩玺的父亲韩辅、爷爷韩斌,祖孙三代皆为名将,在其军旅生涯中战功卓着,为保卫辽东地区的安宁尽心竭力,为维护明朝东北边疆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李初玄道:“韩总兵,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韩玺爽朗一笑:“镇北侯之名,在东北早已响彻,本次能与您一同作战,定能旗开得胜!”

    “本总兵韩玺,见过英国公,镇北侯,定远侯。”韩玺拱手道。

    张懋和徐泰拱手回礼。

    随后,双方将领开始商议军情。

    韩玺指着地图说道:“侯爷,据探子回报,李钧叛军在三日前已然攻陷平壤城,朝鲜王携带众臣出逃,朝鲜王族已然逃亡朝鲜南部,李氏江山朝不保夕。”

    李初玄眉头紧皱:“李钧的叛军这么厉害吗?”

    “侯爷,不是李钧叛军太强,是朝鲜王的军队太弱了。”韩玺无奈道,“咱大明先前还派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先行入朝呢,如果没有这支队伍,朝鲜王现在的坟头草估计都几米高了……”

    闻言,李初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

    “我们必须尽快出击,否则朝鲜王族可撑不了多久。”徐泰开口说道,“韩总兵的意见呢?”

    韩玺回答道:“鸭绿江对岸,敌军防守严密,但我已派人探查清楚,有几处防守薄弱的地方,或许可以作为突破点。”

    徐泰说道:“我们需速战速决,以免敌军增援赶到。”

    张懋沉思片刻:“但也要小心行事,不可贸然进攻。”

    众人商讨再三,暂时确定了作战方案。

    夜幕降临,大军悄悄渡过鸭绿江。

    江边的风呼啸着,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呐喊助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