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44章 价值惊人
热门推荐:
三级文明
女神又用小号跟她夫君谈恋爱
在三个世界走剧情时,世界融合了
相亲缘鉴
姐夫帮你打天下
盗墓:飞剑斩血尸,还说不是仙人
回国后,黑道大佬成团宠
闪婚亿万总裁,首富马甲藏不住了
重生向前
第二天,王景行吃过早饭又开车回到开元路店铺。
把挖出来的泥土填回坑里压实,填完还有一米多深的坑,王景行拿起破石锤把店铺地砖全部敲了,搜刮了一层破碎的地砖把坑填满。
把整个店铺破坏得面目全非,完全掩盖掉挖宝的痕迹之后。王景行打电话叫黄泽楷过来,把大门钥匙交给他,让黄泽楷接手装修开奶茶店。
回到别墅,王景行开始清理宝藏。
首先是那方黄田印章,王景行找了盒印泥,将印章印在纸上,“雅宜山人”四个字印在纸上。
上网查了下,居然是明代中叶着名书法家王宠的印章,王宠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
用电子秤称了一下,重达126克。
最让王景行震惊的是这枚印章的材质,居然是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田黄石,虽然王景行不是很确定,但极有可能是最上品的田黄冻石。
田黄是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而田黄冻石又是其中最顶级的品种。
田黄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帝”,数百年来极受藏家至爱,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和“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这方印章,仅材料而言就已经是极品。
小心收好印章,王景行又把康熙年制的三足铜炉和宣德铜鎏金香薰拿出来仔细观看。
两件铜器保存得非常好,用透视眼里里外外看个通透,没有任何缺陷,只觉得做工极为精湛,越看越觉得精美,心中基本断定是真品,而且是皇宫御用品。
特别是香薰,炉周有红蓝绿三色大宝石各4颗,色泽均匀艳丽,显得金碧辉煌。
也不懂如何估价,便放回木箱,小心收好。
接下来是整理小金锭。
1万颗金锭全是清末民初天津恒孚、、天津正阳、沈阳鸿兴等多个名号的一两赤炼小金锭。
这种小金锭也叫“小花生”,长2.7厘米,宽1.9厘米,重31.25克。
是我国炼金技术达到最高峰的时期的产物,含金量非常高。
全部都是金光闪闪,几乎没有流通痕迹,品相完美。
王景行按原先的摆法,把所有小金锭全部摆回黑漆木箱。
12万枚银元几乎要了王景行的老命。
有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版本,其中以民国三年的居多。
品相却全都非常好,银光可鉴,全部属于美品。
此外,还夹杂着大量的光绪年间的银元宝,版本极多。
有北洋造、江南省造、吉林省、奉天省造、广东省造、山东省造、福建省造、湖南省造、湖北省造等。
正面顶部铸甘肃省造或北洋造等铸造省局的铭文,底部铸有银币价值 “库平七钱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
银元背面外圈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内圈为蟠龙图,品相精致。
王景行自己一个人没日没夜整理了一个多星期,才整理了五万多枚银元。
其中民国三年的袁大头最多,达两万五千多枚。
八年的两千枚,九年的一万两千多枚,十年的将近一万枚。
各种版本的光绪元宝七千多枚。
即便王景行身家已过十亿,在如此多的真金白银面前,还是会涌起满满的财富感和幸福感。
三件古董不算,12万银元加1万两黄金,这在民国初期也算是一大笔财富了。
民国不同时期一两黄金与银元兑换比大约在35到45枚之间。
按民国初年黄金与银元比值为一两黄金换40块银元算,一万两黄金就是40万块银元,藏银总共价值达52万银元。
清末民初一枚银元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众说纷纭。
有人按米价比,得出结论说一枚银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0到200元。
有人说民初4枚银元就可以在北京置办一桌很好的席面,一枚银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000人民币。
王景行认为,最好的参照物是黄金,黄金是硬通货,虽然价格有波动,但其对应的购买力相对是稳定的。
清末旧制的一两黄金能换40枚银元,参照当前的金价,一枚银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300元。
52万银元在当时的购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5到2个亿。
这笔巨款对当时的黄糖王而言却是不值一提的。
仅1919年黄糖王返回国内定居的时候,就往国内汇回2000万美元。
民国初期,一美元能兑换至少2.4枚银元。
2000万美元至少兑换4800万银元。
52万银元大概也就值2000万美金的百分之一左右。
黄糖王回国后,看到当地政府对市政建设不甚关心,为了促进当地市政建设,便向当地名绅官员建议成立市政委员会。
市政委员会执掌各种章程、规划的制订和工程的设计,以及审议和筹款等,掌握市政建设规划的全部权力。
开元路正是1920年黄糖王任白鹭市政委员会副会长,实际执掌市政委员会之时主导建设的。
王景行估计当时黄糖王刚回国,正逢时局动荡,便在多处埋藏资产以防万一。
估计此处埋藏点正是利用主导新建开元路之便埋下的。
可能还只是众多藏宝地之一。
王景行想不明白的是为何此处宝藏至今没有挖出。
难不成黄糖王回国之后发展太好,把这处小宝藏给忘记了?
或者后人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没来得及挖出来?
要知道黄糖王在白鹭市就有160栋别墅,曾耗资百万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
更别说回国后创办的民营银行,可是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
王景行没有多想为什么,埋头估算这批金银大概值多少钱。
袁大头在民国时期据说发行量超过7.5亿枚,虽然建国后大部分回收了,但民间流传的并不算少。
除了极少数签字版或者样币等能拍出几百万的高价。
像王景行手中的这些普通版本的袁大头,虽然全是精品,但除了民国八年版本的市场上数量较少,市场价在几千元外,其余的大概也就在800到1000元左右。
光绪元宝版本也是极多,价格更是从2000到元不等。
好在王景行手中的银元品相都很好,市价不低。
如果遇到喜欢的买家,像精美品的光绪26年北洋造龙洋,卖个3到4万元的价格都有可能。
王景行初步估计了一下。
按普通袁大头的价格估算,11万枚精品袁大头的价值超过1个亿。
按1万枚精品光绪元宝,平均每枚1万元算,计1亿元。
金锭市场价大概3万多一个,一万个金锭不会低于3个亿。
金锭和银元的价值至少高达5亿。
这只是大致估算,肯定有误差。
如果有签字版等珍贵版本的袁大头或者发行量少的光绪元宝,一枚价格可能就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价值,要是真的这么大规模一下进入市场。
供过于求,古玩市场上银元和小金锭的价格肯定暴跌。
估计王景行现在是全国手上持有银币和民国一两小金锭最多的私人藏家了。
王景行并不缺钱,不会急着把这批金锭和银元变卖出去。
当然,这得保密。
把还没拆开的6万多枚银元摆回箱子,留着以后有空慢慢整理。
把挖出来的泥土填回坑里压实,填完还有一米多深的坑,王景行拿起破石锤把店铺地砖全部敲了,搜刮了一层破碎的地砖把坑填满。
把整个店铺破坏得面目全非,完全掩盖掉挖宝的痕迹之后。王景行打电话叫黄泽楷过来,把大门钥匙交给他,让黄泽楷接手装修开奶茶店。
回到别墅,王景行开始清理宝藏。
首先是那方黄田印章,王景行找了盒印泥,将印章印在纸上,“雅宜山人”四个字印在纸上。
上网查了下,居然是明代中叶着名书法家王宠的印章,王宠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
用电子秤称了一下,重达126克。
最让王景行震惊的是这枚印章的材质,居然是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田黄石,虽然王景行不是很确定,但极有可能是最上品的田黄冻石。
田黄是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而田黄冻石又是其中最顶级的品种。
田黄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帝”,数百年来极受藏家至爱,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和“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这方印章,仅材料而言就已经是极品。
小心收好印章,王景行又把康熙年制的三足铜炉和宣德铜鎏金香薰拿出来仔细观看。
两件铜器保存得非常好,用透视眼里里外外看个通透,没有任何缺陷,只觉得做工极为精湛,越看越觉得精美,心中基本断定是真品,而且是皇宫御用品。
特别是香薰,炉周有红蓝绿三色大宝石各4颗,色泽均匀艳丽,显得金碧辉煌。
也不懂如何估价,便放回木箱,小心收好。
接下来是整理小金锭。
1万颗金锭全是清末民初天津恒孚、、天津正阳、沈阳鸿兴等多个名号的一两赤炼小金锭。
这种小金锭也叫“小花生”,长2.7厘米,宽1.9厘米,重31.25克。
是我国炼金技术达到最高峰的时期的产物,含金量非常高。
全部都是金光闪闪,几乎没有流通痕迹,品相完美。
王景行按原先的摆法,把所有小金锭全部摆回黑漆木箱。
12万枚银元几乎要了王景行的老命。
有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版本,其中以民国三年的居多。
品相却全都非常好,银光可鉴,全部属于美品。
此外,还夹杂着大量的光绪年间的银元宝,版本极多。
有北洋造、江南省造、吉林省、奉天省造、广东省造、山东省造、福建省造、湖南省造、湖北省造等。
正面顶部铸甘肃省造或北洋造等铸造省局的铭文,底部铸有银币价值 “库平七钱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
银元背面外圈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内圈为蟠龙图,品相精致。
王景行自己一个人没日没夜整理了一个多星期,才整理了五万多枚银元。
其中民国三年的袁大头最多,达两万五千多枚。
八年的两千枚,九年的一万两千多枚,十年的将近一万枚。
各种版本的光绪元宝七千多枚。
即便王景行身家已过十亿,在如此多的真金白银面前,还是会涌起满满的财富感和幸福感。
三件古董不算,12万银元加1万两黄金,这在民国初期也算是一大笔财富了。
民国不同时期一两黄金与银元兑换比大约在35到45枚之间。
按民国初年黄金与银元比值为一两黄金换40块银元算,一万两黄金就是40万块银元,藏银总共价值达52万银元。
清末民初一枚银元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众说纷纭。
有人按米价比,得出结论说一枚银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0到200元。
有人说民初4枚银元就可以在北京置办一桌很好的席面,一枚银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000人民币。
王景行认为,最好的参照物是黄金,黄金是硬通货,虽然价格有波动,但其对应的购买力相对是稳定的。
清末旧制的一两黄金能换40枚银元,参照当前的金价,一枚银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300元。
52万银元在当时的购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5到2个亿。
这笔巨款对当时的黄糖王而言却是不值一提的。
仅1919年黄糖王返回国内定居的时候,就往国内汇回2000万美元。
民国初期,一美元能兑换至少2.4枚银元。
2000万美元至少兑换4800万银元。
52万银元大概也就值2000万美金的百分之一左右。
黄糖王回国后,看到当地政府对市政建设不甚关心,为了促进当地市政建设,便向当地名绅官员建议成立市政委员会。
市政委员会执掌各种章程、规划的制订和工程的设计,以及审议和筹款等,掌握市政建设规划的全部权力。
开元路正是1920年黄糖王任白鹭市政委员会副会长,实际执掌市政委员会之时主导建设的。
王景行估计当时黄糖王刚回国,正逢时局动荡,便在多处埋藏资产以防万一。
估计此处埋藏点正是利用主导新建开元路之便埋下的。
可能还只是众多藏宝地之一。
王景行想不明白的是为何此处宝藏至今没有挖出。
难不成黄糖王回国之后发展太好,把这处小宝藏给忘记了?
或者后人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没来得及挖出来?
要知道黄糖王在白鹭市就有160栋别墅,曾耗资百万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
更别说回国后创办的民营银行,可是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
王景行没有多想为什么,埋头估算这批金银大概值多少钱。
袁大头在民国时期据说发行量超过7.5亿枚,虽然建国后大部分回收了,但民间流传的并不算少。
除了极少数签字版或者样币等能拍出几百万的高价。
像王景行手中的这些普通版本的袁大头,虽然全是精品,但除了民国八年版本的市场上数量较少,市场价在几千元外,其余的大概也就在800到1000元左右。
光绪元宝版本也是极多,价格更是从2000到元不等。
好在王景行手中的银元品相都很好,市价不低。
如果遇到喜欢的买家,像精美品的光绪26年北洋造龙洋,卖个3到4万元的价格都有可能。
王景行初步估计了一下。
按普通袁大头的价格估算,11万枚精品袁大头的价值超过1个亿。
按1万枚精品光绪元宝,平均每枚1万元算,计1亿元。
金锭市场价大概3万多一个,一万个金锭不会低于3个亿。
金锭和银元的价值至少高达5亿。
这只是大致估算,肯定有误差。
如果有签字版等珍贵版本的袁大头或者发行量少的光绪元宝,一枚价格可能就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价值,要是真的这么大规模一下进入市场。
供过于求,古玩市场上银元和小金锭的价格肯定暴跌。
估计王景行现在是全国手上持有银币和民国一两小金锭最多的私人藏家了。
王景行并不缺钱,不会急着把这批金锭和银元变卖出去。
当然,这得保密。
把还没拆开的6万多枚银元摆回箱子,留着以后有空慢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