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历史女权人 第51章 太平公主(三)政斗太子
热门推荐:
父皇!请称朕为太子!
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
修仙路人甲貌美又强大
离婚后,我开启了大佬模式
神道丹帝
赶海钓鱼:金枪鱼又爆仓了
老弟,你是警察,不是暴徒啊
我只想当军医,你们让我当女皇?
我在公爵家的经历变成小说了!
得益于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培养,太平公主对于政权把握性能力,有了质的提高。到了武则天的晚期,太平公主已经在当时的政坛上,有了一定的阅历和影响力。
值得一说的是,武则天的宠爱,武家媳妇的身份。并没有让太平公主忘记了自己的姓氏,她的心,始终向着自己的李家。
到了武则天的晚期,因为继承人的问题,时局再次变得风云莫测。此时的太平公主,意志坚定。她在暗中联合,配合李氏支持者,发动了神龙政变。协助李唐一族,重新回到了权力的最高位置。
当然,功绩赫赫的她,也得到了了应有的回报。自己政治的威望,和政治势力都发展壮大,成为了李唐王朝富有影响力的一股政治力量。此时的她,也算的上是一位女权人了。不过,此刻的太平公主权力,还处于上升期。
公元 710 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惨遭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手,命丧黄泉。在此风云变幻之际,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联手草拟遗诏,力排众议,立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同时明确皇后执掌政事,相王李旦则肩负参谋政事之职责。这一决策旨在于韦后与皇族之间谋求微妙平衡,以维护朝廷稳定。
然而,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却暗中密谋,将相王李旦的职位由太子太师改为太子太傅,这一变动实则架空了李旦的权力,使得原本脆弱的平衡瞬间被打破。至此,局势愈发扑朔迷离,朝局动荡不安。
在这权力纷争的乱局中,各方势力皆蠢蠢欲动,欲争夺那至高无上的权力。韦后集团企图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皇族则誓死扞卫自身的利益与尊严。
公元 710 年七月,太平公主展现出了她的果敢和智慧,她派遣自己的儿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同参与了李隆基等人策划的诛杀韦后的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是清除韦氏党羽,以恢复朝廷的清明和稳定。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中,太平公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敢的行动,亲手将李重茂从皇位上拉下,为相王李旦的复位铺平了道路。这一举动显示了她对李唐皇室的忠诚和对国家大局的洞察力。
太平公主的功劳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回报,她因此被晋封万户,成为了唐朝公主中权势的巅峰。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反映了她在政治斗争中的卓越表现。
太平公主立下拥立大功后,她的权势和地位,变得越发显着和重要。她的哥哥唐睿宗李旦,时常与她商议朝廷的重大政策和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会与李旦一同坐下交谈一段时间。有时她未能上朝觐见,李旦便会派遣宰相,前往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据记载,每当宰相们奏事之时,李旦必定会询问:“这件事是否曾与太平公主商量过?”紧接着还会问道:“是否与三郎商量过?”这里的“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只有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赞同。
太平公主所期望做的事情,李旦几乎没有不同意的。朝中的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无论是升迁还是贬谪,都取决于她的一句话。而通过她的举荐而轻松登上重要职位的人,更是多不胜数。此时,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越了李旦皇帝,众多人纷纷对她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太平公主也渐渐的变得膨胀起来。她不仅能够左右国事,影响朝政的发展。而且,她还讲究排场。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极其奢华。俨然就是一副,最高女权人的模样。
可以说,太平公主的崛起,并非偶然。她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政治才能,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中崭露头角。她善于运用权谋手段,与各方势力周旋,为自己和李唐皇室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然而,权力的膨胀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纷争。太平公主在权势顶峰时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压力。她需要不断应对政治对手的攻击和阴谋,同时也需要维护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的权势之路并不平坦。她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最终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政治争斗。这场争斗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太平公主的命运轨迹。
李旦深知政治平衡的重要性,他明白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权力斗争中,任何一方受到伤害都可能引发政治动荡。因此,他竭尽全力地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以确保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照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旦频繁地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进行沟通。他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努力理解他们的立场和利益。他以温和而睿智的方式,试图调解两人之间的矛盾,促使他们能够相互妥协和合作。
此外,李旦还借助朝廷中的其他力量,如重臣和亲信,来维持这种平衡。他巧妙地分配权力和资源,以确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政治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防止他们中的任何一方过于强大。
李旦的努力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坚信通过平衡各方势力,可以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可惜的是,自古以来,权力的争斗,只有一个胜利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对于掌握绝对的权力都有着自己的强烈欲望。但是,那个位置毕竟只能坐下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进,时间的发展。两人之间争权的矛盾爆发,是迟早的事。
在和侄子李隆基的政争中,太平公主属于先发制人。太平公主自以为自己政治能力老道,而侄子李隆基只是一个新秀,可以被自己随便拿捏。于是乎,在太平公主的运作之下。针对太子李隆基的政治进攻,接踵而至。
我们知道,李隆基自身拥有很强的能力。不过,在他的身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他不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天平公主借机发难,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此外,太平公主对李隆嘉进行了严密监视。她常常派遣亲信,密切关注李隆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就连一些琐碎的细节,也必须及时报告给李旦。为了更好地掌握李隆基的情况,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的身边,精心安插了众多耳目,这使得李隆基内心深感不安。
太平公主的这种严密监视,让李隆基的生活变得如履薄冰。他不得不时刻小心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太平公主留下任何把柄。然而,即使他再谨慎,也无法避免被那些无处不在的耳目所窥探。
当然,以上两个手段都不是太平公主最狠的手段。她最致命的毒辣的手法,就是挑拨离间。挑拨大臣和李隆基的关系,挑拨李隆基兄弟和他的关系,挑拨李隆基皇帝老爹和他的关系。
自然,太平公主的挑拨离间,也确实起到了效果。最致命的,就是挑拨皇帝李旦和太子李隆基之间的关系,甚至一度让李旦对太子有所怀疑。还好,一些正直的大臣替李隆基开脱。
据记载,李旦曾暗中召见大臣韦安石,神色凝重地对他说:“朕听闻朝廷中文武百官皆倾心归附太子,你应当对此事加以关注。”韦安石听闻,立即跪下,坚定地回答道:“陛下,此乃亡国之言,微臣不知陛下从何处听闻。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其仁厚聪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此乃天下人皆知之事。此等贤明之太子,何来百官倾心之说。
想必这是太平公主的阴谋,企图挑拨陛下与太子的关系。望陛下明察,莫要被谗言所蒙蔽啊!”李旦听后,脸色一惊,诧异道:“朕明白了,此事不必再提。”
韦安石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令李旦恍然大悟。他深知太子的品德与才能,也明白太平公主的野心与手段。此番谈话,让他更加坚定了维护太子地位的决心,也对太平公主的行为心生警惕。
不过,虽然太平公主屡次挑起政治斗争,大多数也都被李旦知晓。可是,李旦并没有给太平公主应该有的警告和惩处。李旦的一味纵容,也让太平公主变得更加的嚣张。期间,有一些大臣建议李旦,将爱挑弄是非的太平公主,调离权力中心。将太平公主与驸马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可是李旦却回应道:“朕如今已无兄弟,仅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岂能将她遣至东都!
正是因为李旦的不舍和默认,让太平公主有恃无恐。身后靠着李旦这个参天大树,太平公主在朝堂之上可谓是为所欲为。那些反对她弄权的大臣,许多都遭到了她的报复和清算。有的被贬官,有的被下狱。
例如,太平公主得知,将自己调离长安的计谋,来自于姚元之与宋璟后,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她的脸色变得阴沉,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她无法容忍有人竟敢暗中谋划,破坏她的计划。她认为李隆基与姚元之、宋璟等人勾结,企图对她不利,这让她感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李隆基感受到了太平公主的怒火,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恐惧。他深知太平公主的权势和手段,担心自己会因此遭受报复。于是,他决定向父亲李旦告状,声称姚元之和宋璟故意挑拨他与姑母太平公主以及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他们的行为已经对皇室内部的和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必须加以严惩。
李旦听了李隆基的奏报后,陷入了深思。他明白皇室内部的纷争,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为了维护皇室的稳定和安宁,他决定采取行动。李旦下达了诏令,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这一决定无疑是对姚元之和宋璟的惩处,也是对皇室内部矛盾的一种调和。
这个决定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人对姚元之和宋璟表示惋惜,认为他们是被冤枉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必要的措施,以平息太平公主的怒火和维护皇室的团结。然而,这一事件也让人们意识到皇室内部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未来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虽然,李隆基对于太平公主的各种政治进攻,都是处于被动的防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太平公主的政治目的始终没有得逞。李隆基依然在太子的位置上,没有被拉下马。
最后,太平公主意图借助天象,来透露李隆基有篡位的意思。希望通过这个举动,让李旦为了皇位,而放弃李隆基。不曾想,夹在中间的李旦,也疲于应付两边的政治拉扯。顺着天平公主所谓的天象,就坡下驴。表示,决定将皇位传给贤明的,有精力的年轻人。这个人,自然就是太子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在公元712八月,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己则退位成为太上皇,并改年号为先天。就在这同一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不幸离世。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权力交接和宫廷风云变幻。李旦的传位可能引发了朝廷内外的关注和讨论,而武攸暨的去世,也可能对太平公主的地位和政治势力产生影响。此外,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也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到皇室家族内部的争斗、权力争夺以及各种政治势力的平衡。
例如,李旦传位给李隆基可能是基于对儿子能力和品德的认可,也可能是为了稳定政权和维护国家的利益。而太平公主作为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她的丈夫武攸暨的去世可能使她在政治上更加依赖自己的儿子们,或者促使她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斗争,以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地位。
随着皇帝哥哥李旦的禅位,太子李隆基成为了新皇帝。太平公主的政治地位,就变得不是那么稳当了。此时,但凡太平公主能够有所收敛,也许她的结局会相对好看一些。
可是,不服输的太平公主。为了权力,还是决定努力一把。最后,留给他的将会是怎样的结局,下个章节见。
值得一说的是,武则天的宠爱,武家媳妇的身份。并没有让太平公主忘记了自己的姓氏,她的心,始终向着自己的李家。
到了武则天的晚期,因为继承人的问题,时局再次变得风云莫测。此时的太平公主,意志坚定。她在暗中联合,配合李氏支持者,发动了神龙政变。协助李唐一族,重新回到了权力的最高位置。
当然,功绩赫赫的她,也得到了了应有的回报。自己政治的威望,和政治势力都发展壮大,成为了李唐王朝富有影响力的一股政治力量。此时的她,也算的上是一位女权人了。不过,此刻的太平公主权力,还处于上升期。
公元 710 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惨遭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手,命丧黄泉。在此风云变幻之际,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联手草拟遗诏,力排众议,立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同时明确皇后执掌政事,相王李旦则肩负参谋政事之职责。这一决策旨在于韦后与皇族之间谋求微妙平衡,以维护朝廷稳定。
然而,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却暗中密谋,将相王李旦的职位由太子太师改为太子太傅,这一变动实则架空了李旦的权力,使得原本脆弱的平衡瞬间被打破。至此,局势愈发扑朔迷离,朝局动荡不安。
在这权力纷争的乱局中,各方势力皆蠢蠢欲动,欲争夺那至高无上的权力。韦后集团企图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皇族则誓死扞卫自身的利益与尊严。
公元 710 年七月,太平公主展现出了她的果敢和智慧,她派遣自己的儿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同参与了李隆基等人策划的诛杀韦后的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是清除韦氏党羽,以恢复朝廷的清明和稳定。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中,太平公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敢的行动,亲手将李重茂从皇位上拉下,为相王李旦的复位铺平了道路。这一举动显示了她对李唐皇室的忠诚和对国家大局的洞察力。
太平公主的功劳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回报,她因此被晋封万户,成为了唐朝公主中权势的巅峰。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反映了她在政治斗争中的卓越表现。
太平公主立下拥立大功后,她的权势和地位,变得越发显着和重要。她的哥哥唐睿宗李旦,时常与她商议朝廷的重大政策和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会与李旦一同坐下交谈一段时间。有时她未能上朝觐见,李旦便会派遣宰相,前往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据记载,每当宰相们奏事之时,李旦必定会询问:“这件事是否曾与太平公主商量过?”紧接着还会问道:“是否与三郎商量过?”这里的“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只有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赞同。
太平公主所期望做的事情,李旦几乎没有不同意的。朝中的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无论是升迁还是贬谪,都取决于她的一句话。而通过她的举荐而轻松登上重要职位的人,更是多不胜数。此时,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越了李旦皇帝,众多人纷纷对她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太平公主也渐渐的变得膨胀起来。她不仅能够左右国事,影响朝政的发展。而且,她还讲究排场。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极其奢华。俨然就是一副,最高女权人的模样。
可以说,太平公主的崛起,并非偶然。她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政治才能,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中崭露头角。她善于运用权谋手段,与各方势力周旋,为自己和李唐皇室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然而,权力的膨胀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纷争。太平公主在权势顶峰时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压力。她需要不断应对政治对手的攻击和阴谋,同时也需要维护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的权势之路并不平坦。她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最终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政治争斗。这场争斗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太平公主的命运轨迹。
李旦深知政治平衡的重要性,他明白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权力斗争中,任何一方受到伤害都可能引发政治动荡。因此,他竭尽全力地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以确保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照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旦频繁地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进行沟通。他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努力理解他们的立场和利益。他以温和而睿智的方式,试图调解两人之间的矛盾,促使他们能够相互妥协和合作。
此外,李旦还借助朝廷中的其他力量,如重臣和亲信,来维持这种平衡。他巧妙地分配权力和资源,以确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政治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防止他们中的任何一方过于强大。
李旦的努力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坚信通过平衡各方势力,可以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可惜的是,自古以来,权力的争斗,只有一个胜利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对于掌握绝对的权力都有着自己的强烈欲望。但是,那个位置毕竟只能坐下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进,时间的发展。两人之间争权的矛盾爆发,是迟早的事。
在和侄子李隆基的政争中,太平公主属于先发制人。太平公主自以为自己政治能力老道,而侄子李隆基只是一个新秀,可以被自己随便拿捏。于是乎,在太平公主的运作之下。针对太子李隆基的政治进攻,接踵而至。
我们知道,李隆基自身拥有很强的能力。不过,在他的身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他不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天平公主借机发难,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此外,太平公主对李隆嘉进行了严密监视。她常常派遣亲信,密切关注李隆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就连一些琐碎的细节,也必须及时报告给李旦。为了更好地掌握李隆基的情况,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的身边,精心安插了众多耳目,这使得李隆基内心深感不安。
太平公主的这种严密监视,让李隆基的生活变得如履薄冰。他不得不时刻小心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太平公主留下任何把柄。然而,即使他再谨慎,也无法避免被那些无处不在的耳目所窥探。
当然,以上两个手段都不是太平公主最狠的手段。她最致命的毒辣的手法,就是挑拨离间。挑拨大臣和李隆基的关系,挑拨李隆基兄弟和他的关系,挑拨李隆基皇帝老爹和他的关系。
自然,太平公主的挑拨离间,也确实起到了效果。最致命的,就是挑拨皇帝李旦和太子李隆基之间的关系,甚至一度让李旦对太子有所怀疑。还好,一些正直的大臣替李隆基开脱。
据记载,李旦曾暗中召见大臣韦安石,神色凝重地对他说:“朕听闻朝廷中文武百官皆倾心归附太子,你应当对此事加以关注。”韦安石听闻,立即跪下,坚定地回答道:“陛下,此乃亡国之言,微臣不知陛下从何处听闻。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其仁厚聪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此乃天下人皆知之事。此等贤明之太子,何来百官倾心之说。
想必这是太平公主的阴谋,企图挑拨陛下与太子的关系。望陛下明察,莫要被谗言所蒙蔽啊!”李旦听后,脸色一惊,诧异道:“朕明白了,此事不必再提。”
韦安石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令李旦恍然大悟。他深知太子的品德与才能,也明白太平公主的野心与手段。此番谈话,让他更加坚定了维护太子地位的决心,也对太平公主的行为心生警惕。
不过,虽然太平公主屡次挑起政治斗争,大多数也都被李旦知晓。可是,李旦并没有给太平公主应该有的警告和惩处。李旦的一味纵容,也让太平公主变得更加的嚣张。期间,有一些大臣建议李旦,将爱挑弄是非的太平公主,调离权力中心。将太平公主与驸马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可是李旦却回应道:“朕如今已无兄弟,仅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岂能将她遣至东都!
正是因为李旦的不舍和默认,让太平公主有恃无恐。身后靠着李旦这个参天大树,太平公主在朝堂之上可谓是为所欲为。那些反对她弄权的大臣,许多都遭到了她的报复和清算。有的被贬官,有的被下狱。
例如,太平公主得知,将自己调离长安的计谋,来自于姚元之与宋璟后,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她的脸色变得阴沉,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她无法容忍有人竟敢暗中谋划,破坏她的计划。她认为李隆基与姚元之、宋璟等人勾结,企图对她不利,这让她感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李隆基感受到了太平公主的怒火,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恐惧。他深知太平公主的权势和手段,担心自己会因此遭受报复。于是,他决定向父亲李旦告状,声称姚元之和宋璟故意挑拨他与姑母太平公主以及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他们的行为已经对皇室内部的和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必须加以严惩。
李旦听了李隆基的奏报后,陷入了深思。他明白皇室内部的纷争,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为了维护皇室的稳定和安宁,他决定采取行动。李旦下达了诏令,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这一决定无疑是对姚元之和宋璟的惩处,也是对皇室内部矛盾的一种调和。
这个决定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人对姚元之和宋璟表示惋惜,认为他们是被冤枉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必要的措施,以平息太平公主的怒火和维护皇室的团结。然而,这一事件也让人们意识到皇室内部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未来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虽然,李隆基对于太平公主的各种政治进攻,都是处于被动的防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太平公主的政治目的始终没有得逞。李隆基依然在太子的位置上,没有被拉下马。
最后,太平公主意图借助天象,来透露李隆基有篡位的意思。希望通过这个举动,让李旦为了皇位,而放弃李隆基。不曾想,夹在中间的李旦,也疲于应付两边的政治拉扯。顺着天平公主所谓的天象,就坡下驴。表示,决定将皇位传给贤明的,有精力的年轻人。这个人,自然就是太子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在公元712八月,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己则退位成为太上皇,并改年号为先天。就在这同一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不幸离世。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权力交接和宫廷风云变幻。李旦的传位可能引发了朝廷内外的关注和讨论,而武攸暨的去世,也可能对太平公主的地位和政治势力产生影响。此外,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也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到皇室家族内部的争斗、权力争夺以及各种政治势力的平衡。
例如,李旦传位给李隆基可能是基于对儿子能力和品德的认可,也可能是为了稳定政权和维护国家的利益。而太平公主作为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她的丈夫武攸暨的去世可能使她在政治上更加依赖自己的儿子们,或者促使她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斗争,以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地位。
随着皇帝哥哥李旦的禅位,太子李隆基成为了新皇帝。太平公主的政治地位,就变得不是那么稳当了。此时,但凡太平公主能够有所收敛,也许她的结局会相对好看一些。
可是,不服输的太平公主。为了权力,还是决定努力一把。最后,留给他的将会是怎样的结局,下个章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