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一样的大明帝国 第41章 感激不尽
片刻后,差役带着孙建来到门外。孙建本不愿前来,但在上级召唤下,不得不遵命。
来到门口,他小心翼翼地审视门槛,然后谨慎地迈出右脚,才步入其中。“下官拜见侍郎大人,不知大人召唤有何吩咐?”
孙建恭谨地施礼道。
李伟轻放茶杯,询问:“今日你究竟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呢?”
孙建心中一紧,暗自想到果然如此,连忙回应:“右脚,右脚,下官铭记大人的规定,绝无踏错!”
“嗯。”李伟淡漠应声,接着说:“规矩有所变更,从今往后,需先踩左脚。”
“什什什……怎么回事?下官并未向上司告状啊!”孙建结巴道。
恳求月票,求追读,大家别让书积压,实时阅读为佳,助力我攀升,感激不尽(シ__)シ
“呵,你问原因?好吧,我告诉你原因。”\"
李伟从容不迫地说:“虽然你并未直接投诉我,但你的同乡赵大人代你告了,所以这事仍算在你头上。”
“啊,这,这绝非下官本意啊!”孙建喊冤。
韩宜可虚弱地开口:“大人……”
“我知道,我并无责怪之意,只是我不同于他人,我说出的话就是命令,今日就委屈孙主事了,忍耐一下,很快就会过去。”
李伟先是假意安慰两句,随后对差役下令:“给我打,四十棍!”
差役接到指令,毫不犹豫地将孙建按倒痛打。
“嗷~,大人饶命,下官知错了!”
孙建被打时不断求饶。
韩宜可立刻出声劝阻:“大人,不能再胡闹了!”
李伟充耳不闻,依旧品茶,老朱打了他二十棍,他无法报复,但能加倍偿还始作俑者。
差役的棍棒虽不及侍卫的廷杖,但四十棍已是沉重,显然比李伟加水后承受的二十大板还要严重。
棍棒落下后,李伟才准许孙建离去。韩宜可面色铁青,想上前却被差役拦住,面对李伟的沉默,她只能面带愠色,默默生气。
茹太素与朱元璋商议后返回午门外,发现他们已不在,询问得知韩宜可追至工部衙门,于是他也前往寻找。
抵达时,恰巧见到韩宜可被差役拦在一旁,怒视李伟,而李伟则悠闲地品茶。
茹太素冷哼一声,此次他准备充足,这个奸贼这次逃不掉了!
“大人,我已经向上司禀明,上司要求你每日抄写一万字,一字都不能少!”
闻言,李伟脸色骤变:“什么?他竟让我每日抄写一万字!作者连一万字都打不出来,他居然让我写这么多?这也太过分了!”
“哼,圣意已决,大人,我们走吧,以免完不成任务,再次受罚!”
李伟神色变幻不定,犹豫片刻后,只能无奈地跟着他们离开。
来到午门外,李伟挥笔写下“万”字,随后满面得意地看着茹太素。
茹太素轻蔑地一笑,早有防备:“我已经和碧霞确认过,是一万个字,而不是一万字哦!”
李伟面色凝固,不甘心地质问:“碧霞真的这么说的吗?”
“当然,李大人,还是老老实实写作吧!”
李伟审视着二人,韩宜可站在一旁,一副公正严明的模样,而茹太素更令人讨厌,那张老脸笑得几乎成了菊花状!
他低头沉思,无计可施,只好慢吞吞地翻开茹太素的“文章”,开始抄写。
当初茹太素撰写的是自己的奏疏,内容了如指掌,行文流畅,笔墨飞扬。
李伟则不然,他认识每一个字,但串在一起就无法理解,更别说背诵了,只能逐字逐句地书写。
茹太素在一旁笑盈盈地陪伴,边看边指点江山:
“哎呀,大人,这个字这样写可不对,这个勾应该是这样……”
“啧啧,侍郎大人,你的字可要加强练习了……”
李伟黑着脸,一边写一边自我安慰:“别生气,别生气,只要我不气,生气的就不是我!”
“大人……”
“茹大人,你是不是闲得慌?公事都处理完了没?”
李伟愤怒地打断了这位烦人的老头。
茹太素并未生气,反而乐呵呵地说:“这就不必大人操心了,你还是赶紧写字吧,一万字呢,可不是件轻松事!”
茹太素一副过来人的姿态。
李伟紧咬牙关瞪着他。
此刻,形势逆转,茹太素终于有机会反击。
李伟深吸一口气,继续书写。
写着写着,他突然有了灵感。
尽管老朱让他写一万字,但并没有规定必须一字不漏地照搬这份“文章”,他可以重复同一个字一万遍!
进一步想,他可以选择最简单的字,比如“一”,反复写一万次,毕竟这份“文章”只是参考罢了!
想到这里,李伟面露喜色,兴奋地翻阅了几页“文章”,终于找到了一个“一”字。
“哈哈!我真是个小机灵鬼!”
李伟惊喜地给自己点了万个赞,正要动手。
茹太素和韩宜可见到他的古怪行为,心中不由紧张起来。
果然,李伟接下来的动作让他们愣住了!
只见他哈哈大笑,挥舞着手中的拖把,左一笔,右一笔,左右开弓,速度飞快,瞬间就写下了一大片的“一”字。
茹太素和韩宜可:(≡Д)(≡Д)!!
“你在干嘛??”
茹太素大声质问。
“写字啊。”
李伟毫不停歇,使出了刚毕业时在车间拖地的劲头。
“你这……你写的是什么字!!”
“当然是‘一’啊,连‘一’都不认识,你是文盲吗?”
“你你你……”
茹太素气得说不出话来,转头看向身旁的韩宜可道:“你看,这算数吗?”
“呃……”
韩宜可也迟疑了,如果说这是写字,他确实是在写字,可是重复写一万遍这个‘一’字,也太离谱了!
“你盯着他,我去再向毕夏请示,别让他跑了!”
茹太素怒气冲冲地说。
“好...好的。”韩宜可呆滞地看着李伟卖力拖地,敷衍地应道。
茹太素再次踏入皇宫寻找朱元璋。
这次,李伟没有逃跑的想法,而是迅速完成了任务。
这次茹太素离开的时间较长,毕竟朱元璋并非无所事事,他的时间可不是随时都能安排的。
李伟动作迅速,但一万字也不是轻易能写完的,足足流了一身汗花了半个时辰才完成。
他停下笔,倚着拖把(应该是毛笔),呼出一口气,休息片刻,才丢开...毛笔,轻松地说:“搞定,收工!”
李伟向旁边目瞪口呆的韩宜可打了声招呼,准备离去。
韩宜可抬手,一时不知是否该拦住他。
“李大人,还是等茹大人回来再说吧。”
“凭什么?毕夏交代的任务我都完成了,还等那糟老头干嘛?我走了,再见!”
李伟不管阻拦,挥了挥袖子,潇洒离去...
三章并发,求月票,求追读,大家别养书,即看即更新,助力我晋升,非常感谢(Σ _)Σ
等茹太素请示完毕返回午门外时,李伟早已消失无踪,气得老者直跺脚。
工部衙门,孙建捂着屁股来找赵俊。
赵俊一见他的样子,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又是李伟打你了?”
孙建愁眉苦脸地点了点头:“是的!”
“哼,这个奸贼,简直无法无天,明天我一定要向毕夏弹劾他!”
“别别别...”孙建连忙劝阻,苦着脸说:“下官有错,李大人教训也是应当的,赵大人就别跟毕夏提了。”
“嗯?”赵俊皱眉,不满道:“你是不是被他吓怕了?”
“这...下官感谢赵大人的关心,但真的不必了。”
孙建真的被李伟吓怕了,毫无颜面,甚至比当今皇上还要跋扈。
“哼,这点疼都受不了,真废物!滚吧!”
赵俊相当不满,不过是挨了两顿揍,就被打怕了?真是窝囊!
孙建嘴上不说,心里嘀咕,没被打的人当然站着说话腰不疼。
“唉,多谢赵大人,下官告退了。”
说完,孙建捂着屁股退下。
赵俊望着孙建那副窝囊相,心中满是怒火。原本孙建这些人理应由他管辖,可李伟一到,就分走了大半,现在他的左侍郎权限甚至还不如新来的右侍郎李伟,这让赵俊如何能忍得住!
李伟回到工部,立刻投入正业,朱老要求的武器装备必须尽快制造,否则到头来拿不出手,后果难以想象,朱老会如何惩罚他。
他叮嘱关子明和姜守清照看好其他部门,然后带上仍捂着臀部的孙建,带着几个差役前往军器局。
军器局的大使徐勇和鲁提亲自出门迎接,李伟敷衍了几句后,便催促他们召集工匠,开始对军器局进行革新。
首先,需要建造一座炼焦炉,这个原理并不复杂,李伟召集工匠,拿出图纸详细讲解。
孙建和徐勇听得一头雾水,全然不解,反倒是副使鲁提,似乎捕捉到了一些门道,还不时向李伟请教。
“大人,为何要炼这种……焦炭呢?”鲁提虽然理解了李伟的意思,却不清楚他为何要这么做,似乎多此一举,煤炭不是也能燃烧吗?
李伟耐心地解释:“煤炭燃烧温度不足,你们的高炉无法提炼出优质钢材,原因之一就是温度不够。”
来到门口,他小心翼翼地审视门槛,然后谨慎地迈出右脚,才步入其中。“下官拜见侍郎大人,不知大人召唤有何吩咐?”
孙建恭谨地施礼道。
李伟轻放茶杯,询问:“今日你究竟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呢?”
孙建心中一紧,暗自想到果然如此,连忙回应:“右脚,右脚,下官铭记大人的规定,绝无踏错!”
“嗯。”李伟淡漠应声,接着说:“规矩有所变更,从今往后,需先踩左脚。”
“什什什……怎么回事?下官并未向上司告状啊!”孙建结巴道。
恳求月票,求追读,大家别让书积压,实时阅读为佳,助力我攀升,感激不尽(シ__)シ
“呵,你问原因?好吧,我告诉你原因。”\"
李伟从容不迫地说:“虽然你并未直接投诉我,但你的同乡赵大人代你告了,所以这事仍算在你头上。”
“啊,这,这绝非下官本意啊!”孙建喊冤。
韩宜可虚弱地开口:“大人……”
“我知道,我并无责怪之意,只是我不同于他人,我说出的话就是命令,今日就委屈孙主事了,忍耐一下,很快就会过去。”
李伟先是假意安慰两句,随后对差役下令:“给我打,四十棍!”
差役接到指令,毫不犹豫地将孙建按倒痛打。
“嗷~,大人饶命,下官知错了!”
孙建被打时不断求饶。
韩宜可立刻出声劝阻:“大人,不能再胡闹了!”
李伟充耳不闻,依旧品茶,老朱打了他二十棍,他无法报复,但能加倍偿还始作俑者。
差役的棍棒虽不及侍卫的廷杖,但四十棍已是沉重,显然比李伟加水后承受的二十大板还要严重。
棍棒落下后,李伟才准许孙建离去。韩宜可面色铁青,想上前却被差役拦住,面对李伟的沉默,她只能面带愠色,默默生气。
茹太素与朱元璋商议后返回午门外,发现他们已不在,询问得知韩宜可追至工部衙门,于是他也前往寻找。
抵达时,恰巧见到韩宜可被差役拦在一旁,怒视李伟,而李伟则悠闲地品茶。
茹太素冷哼一声,此次他准备充足,这个奸贼这次逃不掉了!
“大人,我已经向上司禀明,上司要求你每日抄写一万字,一字都不能少!”
闻言,李伟脸色骤变:“什么?他竟让我每日抄写一万字!作者连一万字都打不出来,他居然让我写这么多?这也太过分了!”
“哼,圣意已决,大人,我们走吧,以免完不成任务,再次受罚!”
李伟神色变幻不定,犹豫片刻后,只能无奈地跟着他们离开。
来到午门外,李伟挥笔写下“万”字,随后满面得意地看着茹太素。
茹太素轻蔑地一笑,早有防备:“我已经和碧霞确认过,是一万个字,而不是一万字哦!”
李伟面色凝固,不甘心地质问:“碧霞真的这么说的吗?”
“当然,李大人,还是老老实实写作吧!”
李伟审视着二人,韩宜可站在一旁,一副公正严明的模样,而茹太素更令人讨厌,那张老脸笑得几乎成了菊花状!
他低头沉思,无计可施,只好慢吞吞地翻开茹太素的“文章”,开始抄写。
当初茹太素撰写的是自己的奏疏,内容了如指掌,行文流畅,笔墨飞扬。
李伟则不然,他认识每一个字,但串在一起就无法理解,更别说背诵了,只能逐字逐句地书写。
茹太素在一旁笑盈盈地陪伴,边看边指点江山:
“哎呀,大人,这个字这样写可不对,这个勾应该是这样……”
“啧啧,侍郎大人,你的字可要加强练习了……”
李伟黑着脸,一边写一边自我安慰:“别生气,别生气,只要我不气,生气的就不是我!”
“大人……”
“茹大人,你是不是闲得慌?公事都处理完了没?”
李伟愤怒地打断了这位烦人的老头。
茹太素并未生气,反而乐呵呵地说:“这就不必大人操心了,你还是赶紧写字吧,一万字呢,可不是件轻松事!”
茹太素一副过来人的姿态。
李伟紧咬牙关瞪着他。
此刻,形势逆转,茹太素终于有机会反击。
李伟深吸一口气,继续书写。
写着写着,他突然有了灵感。
尽管老朱让他写一万字,但并没有规定必须一字不漏地照搬这份“文章”,他可以重复同一个字一万遍!
进一步想,他可以选择最简单的字,比如“一”,反复写一万次,毕竟这份“文章”只是参考罢了!
想到这里,李伟面露喜色,兴奋地翻阅了几页“文章”,终于找到了一个“一”字。
“哈哈!我真是个小机灵鬼!”
李伟惊喜地给自己点了万个赞,正要动手。
茹太素和韩宜可见到他的古怪行为,心中不由紧张起来。
果然,李伟接下来的动作让他们愣住了!
只见他哈哈大笑,挥舞着手中的拖把,左一笔,右一笔,左右开弓,速度飞快,瞬间就写下了一大片的“一”字。
茹太素和韩宜可:(≡Д)(≡Д)!!
“你在干嘛??”
茹太素大声质问。
“写字啊。”
李伟毫不停歇,使出了刚毕业时在车间拖地的劲头。
“你这……你写的是什么字!!”
“当然是‘一’啊,连‘一’都不认识,你是文盲吗?”
“你你你……”
茹太素气得说不出话来,转头看向身旁的韩宜可道:“你看,这算数吗?”
“呃……”
韩宜可也迟疑了,如果说这是写字,他确实是在写字,可是重复写一万遍这个‘一’字,也太离谱了!
“你盯着他,我去再向毕夏请示,别让他跑了!”
茹太素怒气冲冲地说。
“好...好的。”韩宜可呆滞地看着李伟卖力拖地,敷衍地应道。
茹太素再次踏入皇宫寻找朱元璋。
这次,李伟没有逃跑的想法,而是迅速完成了任务。
这次茹太素离开的时间较长,毕竟朱元璋并非无所事事,他的时间可不是随时都能安排的。
李伟动作迅速,但一万字也不是轻易能写完的,足足流了一身汗花了半个时辰才完成。
他停下笔,倚着拖把(应该是毛笔),呼出一口气,休息片刻,才丢开...毛笔,轻松地说:“搞定,收工!”
李伟向旁边目瞪口呆的韩宜可打了声招呼,准备离去。
韩宜可抬手,一时不知是否该拦住他。
“李大人,还是等茹大人回来再说吧。”
“凭什么?毕夏交代的任务我都完成了,还等那糟老头干嘛?我走了,再见!”
李伟不管阻拦,挥了挥袖子,潇洒离去...
三章并发,求月票,求追读,大家别养书,即看即更新,助力我晋升,非常感谢(Σ _)Σ
等茹太素请示完毕返回午门外时,李伟早已消失无踪,气得老者直跺脚。
工部衙门,孙建捂着屁股来找赵俊。
赵俊一见他的样子,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又是李伟打你了?”
孙建愁眉苦脸地点了点头:“是的!”
“哼,这个奸贼,简直无法无天,明天我一定要向毕夏弹劾他!”
“别别别...”孙建连忙劝阻,苦着脸说:“下官有错,李大人教训也是应当的,赵大人就别跟毕夏提了。”
“嗯?”赵俊皱眉,不满道:“你是不是被他吓怕了?”
“这...下官感谢赵大人的关心,但真的不必了。”
孙建真的被李伟吓怕了,毫无颜面,甚至比当今皇上还要跋扈。
“哼,这点疼都受不了,真废物!滚吧!”
赵俊相当不满,不过是挨了两顿揍,就被打怕了?真是窝囊!
孙建嘴上不说,心里嘀咕,没被打的人当然站着说话腰不疼。
“唉,多谢赵大人,下官告退了。”
说完,孙建捂着屁股退下。
赵俊望着孙建那副窝囊相,心中满是怒火。原本孙建这些人理应由他管辖,可李伟一到,就分走了大半,现在他的左侍郎权限甚至还不如新来的右侍郎李伟,这让赵俊如何能忍得住!
李伟回到工部,立刻投入正业,朱老要求的武器装备必须尽快制造,否则到头来拿不出手,后果难以想象,朱老会如何惩罚他。
他叮嘱关子明和姜守清照看好其他部门,然后带上仍捂着臀部的孙建,带着几个差役前往军器局。
军器局的大使徐勇和鲁提亲自出门迎接,李伟敷衍了几句后,便催促他们召集工匠,开始对军器局进行革新。
首先,需要建造一座炼焦炉,这个原理并不复杂,李伟召集工匠,拿出图纸详细讲解。
孙建和徐勇听得一头雾水,全然不解,反倒是副使鲁提,似乎捕捉到了一些门道,还不时向李伟请教。
“大人,为何要炼这种……焦炭呢?”鲁提虽然理解了李伟的意思,却不清楚他为何要这么做,似乎多此一举,煤炭不是也能燃烧吗?
李伟耐心地解释:“煤炭燃烧温度不足,你们的高炉无法提炼出优质钢材,原因之一就是温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