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从甄嬛传侧福晋到如懿传太后 > 第151章 大胜

从甄嬛传侧福晋到如懿传太后 第151章 大胜

    因为备战充分,决议正确,不管是准噶尔,还是清俄边境都频传捷报,朝堂也一扫之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情况,开始进入了和平期。

    然而,在诸事顺利的背后,正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江南之地,烟雨朦胧,河网密布,鱼米之乡,富庶甲天下。

    边疆烽火连天,大军征战,自然需要不停地从民间筹措粮草,以备军需。朝廷屡发诏令,命各地速筹军需,保证准噶尔之战大胜。

    但在紧要关头,江南的大地主们,虽人人坐拥千顷良田,富可敌国,却对朝廷之令置若罔闻,他们深知战事一起,粮价必涨,暗中串联各大粮商,秘密收购粮食,囤积于隐秘之地。

    他们的目的,便是在粮荒之时,高价售出,赚取暴利。

    随着时间推移,准噶尔战况愈发激烈,已到了决战前夕,更需要后备军资充足,弘暦再次下达提前筹集粮食的旨意。

    旨意传到江南,却是人心惶惶,因为市面上的粮食渐渐稀少,价格一日三涨,贫苦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弘暦闻讯,龙颜大怒,深知粮价不稳,不仅关乎民生,更关乎军心与国运。他即刻下旨,令正在清查粮仓的怡亲王允祥前往江南,彻查粮价飞涨之因,严惩不法之徒。

    怡亲王不止一次和这些大地主们打过交道,清军入关时,他们大开方便之门,成为大清子民后,他们亦只顾自身利益,不管江山社稷。

    杀一两个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还在于平抑粮价。

    就在怡亲王苦思冥想时,每个地方都有几家粮店同时开门,平民百姓以路引为凭,可低价购买粮食。

    大地主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总不能去抢平民的路引吧,那不是自报家门了吗?决定先不理会。

    而怡亲王有了缓冲时间,命地方官宣传江南附近的粮价,根据多年收集的情报,抓住了几个大地主,将其罪行公布,开仓放粮,限制买卖,终于稳定住了江南局面。

    但各地区却出现了许多大地主的大字报,尤其是他轻拿轻放的人,囤粮的数目,官商勾结赚了多少银子都清清楚楚。

    最开始低价售粮的粮商,托人给怡亲王捎口信:“太后娘娘让草民们向怡亲王问一句话,怡亲王为了稳定大局,只抓典型,将善商至于何地,是否也欺压良善?”

    怡亲王自愧掩面,昔年四哥杀人太多,他总是在后面缓和矛盾,已成习惯,此时并不像四哥杀得人头滚滚,他自己也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只是不该经验主义。

    四哥如今如同活死人,他不该懈怠,定要将自己所学所能用于江山社稷,让弘暦地位安稳,再无后顾之忧。

    怡亲王念头通达后,遂用他四哥的抄家大法,又把江南大地主们洗了一遍,朝廷立刻多了弹劾他的奏折。

    弘暦自小跟在怡亲王身边历练,自然站在他十三叔这边,直接在弹劾的折子上批道:“杀得好!杀得妙!尔如丧考妣,匪类是亲母乎?”

    大臣们收到折子,都懵了。这孩子的嘴,怎么比他爹还毒?

    然后,又开始弹劾弘暦有辱斯文,诅咒大臣,简直是昏君。

    弘暦直接喷道:“你们当过皇帝吗?家里有几个皇帝,伺候过几个皇帝?朕祖祖辈辈都是皇帝,还有玛法和阿玛亲手教怎么做一个皇帝,你们不过是从书上看了怎么做皇帝,书朕没有看吗?你们有什么资格教朕怎么做皇帝?”

    自大也有自大的好处,我觉得你们说得对,我就广纳谏言,我觉得你们说得不对,通通一边凉快去。

    弘暦已经断定准噶尔之战必然胜利,沙俄蒙边也已经安稳,这些人还想左右他,简直不知所谓。

    乾隆五年正月二十,前方战报清兵已沿额尔齐斯河接连攻占数个部落,到达了塔拉,将准噶尔部赶到了最西边的哈萨克边境。

    历经将近三年的时间,清军终于彻底占领了准噶尔部,完成了地域版图扩张。

    沙俄那边也要与大清和谈划定边界,但漠北蒙古和东北三地驻兵都上书绝不停战,一定要争取更多的领土。

    弘暦还在为准噶尔大获全胜喜不自胜,一下子被泼了一桶冷水,东北三地到底有多少粮,多少兵,怎么仿佛用之不尽?宁古塔不是不毛之地吗?

    但征准噶尔的几十万大军,还在等旨意。他只能先命允禄先班师回朝,傅清和甘家父子留驻伊犁,纳兰永寿和年羹尧留驻科布托,岳钟琪驻守川陕边境,策棱率军回驻乌里雅苏台,先稳定住战后局势,然后再商议驻派大臣和具体驻军事宜。

    正忙得昏天暗地之时,傅清忽然上了一个密折,说年羹尧和允禄比武,年羹尧肋骨断了,允禄受了内伤,大批特批年羹尧飞扬跋扈,藐视皇室,此等性格不利于边疆安定。请弘暦圣裁。

    弘暦深知二舅哥性格耿直,必然不会胡言,但此次征准噶尔大军里将领很多,比傅清职位高的也不少,怎么别人都不告状,就你缺心眼告状呢?这事咱就当不知道不就完了吗?

    战役刚结束,就处置有功大将,和过河拆桥有什么区别。

    弘暦只回了五个字:“朕知道了。”

    一个月后,弘暦又收到了傅清的密折,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皇上你别光知道了,旨意在哪里,惩罚在哪里,公道又在哪里?

    然后,还附上了一篇改变军队亏空,军队武功颓靡的策论,看得弘暦一阵头大。

    毕竟是二舅子,弘暦还是耐心地和他分析利弊,让他理解大局,自古改革艰难,不可轻易动了大清根基。

    谁知却收到傅清一顿暴怼,先不罚年羹尧可以,改革艰难就不改了吗?就差说大清根基都烂了,你还装睁眼瞎看不见。

    弘暦顿时火了,我看在琅嬅的面子上,好心教导你,你却教我做事,越想越气,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一来一往,允禄的大军已经驻扎在百里之外了。

    圆明园传来惊天噩耗,胤禛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