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云绫传 > 第74章 一门两国公

云绫传 第74章 一门两国公

    出得宝库,云绫第一眼便见到了焦急踱步的左湘儿。

    她轻笑一声,立时将佳人视线吸引过来。

    “如何?”左湘儿快步迎上,急切问道。

    云绫晃了晃手中的玉匣,旋即便见一只玉手探出,眨眼将玉匣夺了过去。

    以云绫的身手自不是避不过,她却只是眼睁睁看着,不得不说,能瞧见左湘儿如此急切的一面倒也颇有意思。

    左湘儿夺过玉匣便轻轻开启一道缝隙往内看去,只觉一股清香扑鼻,教人顿觉神清气爽。

    再一看,五缕参须便静静地躺在玉匣中,赤黄青玄紫五色俱全。

    她诧异地抬头看了一眼云绫,她只要了一缕,未曾想竟有这么多。

    见状,云绫唇角含笑,淡淡道:“他们送的,还说若是不够再来取。不过,下次我可不陪你来了,若是不够的话最好现在就说。”

    “足够了。”左湘儿颔首,旋即合上玉匣,珍而重之地抱入怀中,一脸郑重地冲云绫深深一拜。

    云绫见了赶忙将之扶住,正色道:“你我也算相交一场,只愿日后再见仍然是友非敌便好。”

    “会的。今次是我欠你一个人情,日后若有需要,尽可遣人往益州西岭雪山寻我。”

    “如此便好,珍重!”

    于是,二女就此分别,一人赶往河北,一人直趋益州。

    半个时辰后,皇宫,承明殿寝殿。

    天佑帝一身明黄单衣靠坐在床头,五步之外是赤衣在禀报。

    待赤衣说完,天佑帝手指轻轻叩动床沿,沉吟半晌方才问道:“南郑郡公只取了五色参王的参须,没问其他宝物的情况?”

    “是的,南郑郡公全程不曾问过其他。”

    闻言,天佑帝轻笑出声,低喃道:“这丫头,进了宝库却什么都不问,倒是个心性坚定的。”

    旋即,他转头看向赤衣问道:“按规矩你四人该是与她交手了,结果如何,那丫头修为到了何种地步?”

    话音落下,赤衣立时支吾起来,直到被天佑帝看得受不住了方才小声回道:“回陛下,南郑郡公或已臻至先天之境,我等四人被其威势所摄,未敢与之交手。”

    天佑帝噌地一下从床上起身,三两步窜到赤衣跟前,一字一句道:“你再说一遍。”

    赤衣身躯一抖,忙低下头又重复了一遍。

    闻言,天佑帝蹬蹬蹬地倒退到床前,被床沿一绊,随即摔坐下去,若非一只手支住了身体,说不得便要摔个仰倒。

    先天之境,宗师,那丫头才多大,竟已到了这种境界?!

    这一刻,天佑帝终于意识到云绫已经不是个可以随意拿捏利用的主了,宗师颜面岂是轻易动得的。

    他丝毫不怀疑赤衣所言,宗师对于天下习武之人的压制是天然的,赤衣能说出来,就证明他们四人都有这种感受。

    旋即,天佑帝又想到了一件骇人的事:一门两宗师,辽东公孙氏了不得了!

    思及此,他挥手示意赤衣退下,随即就一个人在寝殿内坐到了天明,直到外头传来王一安提醒上朝的声音,他才惊醒过来。

    话分两头。

    因着云绫抬举齐王的一番举动,长安城近来显得颇为平静,然而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今日早朝之后,这种暗流却有了沸腾之势。

    为何?

    因为天佑帝发出了一道旨意,一道单独为云绫晋爵的旨意。

    大军尚未班师,而封赏的圣旨便已发出,还是单独封赏大军统帅的,这在程序上是极不合常理的。

    然而,面对群臣的劝谏,包括公孙安世的劝谏,天佑帝却表现得颇为强势,乾纲独断,将这份圣旨发了出去。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圣旨中的内容:晋爵梁国公,加食邑两百户,并前合共实封一千户。

    云绫晋爵国公,这在群臣之中已有共识,倒不让人意外,但再次增加食邑就让群臣有些意外了。

    云绫此前已有实封八百户,冠绝朝堂,如今达到一千户,还都是实封,不说当今朝堂,便是大周立国以来也没出现过。

    群臣也是因此才出言劝谏,但天佑帝不听,他们也就消停了。

    劝,是为臣本分,消停,则是其中有利可图。

    今日有个实封一千户的云绫,来日他们也未必不能搏个实封一千户,甚至更多。

    有些规矩一旦破了,再想立起来就没可能了。

    随着这道圣旨发出,群臣私下也在揣测天佑帝如此急切为云绫晋爵的缘由。

    一些自诩聪明之人很快便联想到云绫在邺城抬举齐王之举,这让他们开始怀疑皇帝是否当真有意扶立齐王为储君。

    否则,天佑帝的这番举动无论怎么看都有些说不通。

    他们又如何能猜到,天佑帝不过是在尝试修复关系罢了,毕竟谁又能想到云绫小小年纪便已登临人间至强的宗师境呢。

    一门两宗师,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天佑帝想着如何用云绫去平衡诸皇子了,反而是天佑帝要寻求云绫的支持,否则他这个皇位都未必能坐稳。

    倒不是担心云绫会谋朝篡位,而是云绫一旦以宗师之身支持某位皇子,那他什么时候成为太上皇可就由不得他说的算了。

    数日后,云绫尚不知长安发生之事,她此时也才刚刚赶回邺城而已。

    燕十七得报,赶忙从城外山洞回来,见面便将这几日邺城发生之事通通禀报了一遍。

    褚怀亮、王尔山已经出兵,二人各引万人为主力,另有李思道、云绦、褚思仁、王宪、莫言之、郭继克六将各引五千兵马分散出击。

    短短数日,邺城周边的贼寇便被清剿干净,大军则继续兵分数路,向冀州各地而去,相信用不了一个月便能完成任务。

    对此云绫很满意,却并不打算此时“出关”。

    李怀仁坐镇邺城,将一应军政要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她委实没必要去插一手,继续让李怀仁去做挺好的。

    听了云绫的打算,燕十七不由笑道:“我看啊是姑娘惫懒了,想趁机躲闲才是。”

    云绫一指点在燕十七额头,幽幽道:“看破不说破,这样才能在姑娘我身边待得长久,记住哩。”

    “是是是,婢子记下了。”

    话落,二女一时轻笑出声,倒是轻松惬意得紧。

    笑闹过后,云绫便随燕十七悄悄出城,做戏做全套,她自是不能在城里呆着,去城外游览一番冀州的大好河山也是不错。

    就这样,又是数日过去。

    这日,云绫正于山间一处风景秀丽的瀑布边演练剑法,当真是寒光冽冽,剑吟阵阵。

    一个声音忽而从林中传出,惊得一旁守候的燕十七登时警觉起来。

    “冀州方定,李大人每日劳心劳力,直至深夜方能歇下,您这位大军统帅却在此间躲懒,也不怕旁人笑话哩?”

    话落,一道倩影徐步走来,却是影卫百户桃夭。

    见了来人,燕十七这才放松下来,将短刃收入袖中,微微颔首致意,这才重新看向云绫。

    云绫手上动作并未停顿,依旧在有条不紊地演练剑法,直到一套剑法尽数施展方才收剑入鞘,向桃夭走去。

    “你辛苦寻来,可是有事禀报?”云绫接过燕十七递来的手帕擦着不存在的汗迹,一面询问出声。

    桃夭见状不由撇了撇嘴,随即说道:“有圣旨到,你也该回去了。”

    闻言,云绫动作微微一顿,问道:“什么圣旨?”

    “给你晋爵的。”

    “晋爵?”云绫蹙眉,不解地看去,问道:“大军尚未班师,如何就有封赏圣旨到了?”

    桃夭斜睨了她一眼,没好气道:“这就要问你回长安都做什么了,义父来信说在你离开长安的第二日,陛下便不顾群臣劝谏强势发出了这道圣旨。”

    闻言,云绫略显心虚,轻声问道:“我回过长安的事很多人知道?”

    “现在知道怕了?放心,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一个都不知道。”

    云绫暗暗舒了口气,旋即将手帕还给燕十七,这便领着二女往邺城而去。

    两个时辰后,邺城,新修复的冀州大都督府议事厅。

    圣旨已经宣读完毕,宣旨内侍也被请去用茶领赏了,议事厅中只有云绫与一众留守邺城的将校,另外齐王傅明献也闻讯赶来道贺。

    面对一众激动恭贺的将校,云绫本人倒是没什么情绪,只维持着得体的笑容,与恭贺之人一一致意还礼。

    众人并未发现云绫的异样,倒是傅明献始终注意着上首方向,见此不由心中疑惑。

    一门两国公,这是何等荣耀,更何况云绫今年也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得此殊荣却为何如此平静?

    待一众将校激动的情绪渐渐过去,云绫也没说什么,只让燕十七准备宴席,稍晚再与大伙一同畅饮,这便打发了众人各自散去。

    待人都走了,议事厅内只剩下云绫和傅明献在此。

    这时傅明献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云绫看了看他,旋即说道:“晋爵非是不好,只是我志不在此,爵位高低于我而言并无区别。”

    “那不知梁国公志向何在?”傅明献正色问道。

    闻言,云绫看了他一眼,猜到这个问题怕是在傅明献心里压抑许久,今日终于有机会问出来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作为合作者,傅明献很清楚云绫的强大,他这些日子也在思考若是有朝一日登上那个位置,该如何对待云绫。

    而一个人的志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事逻辑。

    弄清楚这个问题,无疑更有利于双方能长久的合作。

    云绫明白这些,故而她笑盈盈地看着傅明献,徐徐道:“百姓安康,我自逍遥。”

    闻言,傅明献神色一凛,起身冲云绫深深一拜,郑重道:“小王必不负姑娘期许!”

    “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