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绫传 第78章 朝堂起波澜
向公孙安世打听云绫婚事的不是别人,正是京兆韦氏家主,当朝御史大夫、郑国公韦嗣忠。
其有一子名唤韦继业,正及弱冠,目下在鹿门山澄心书斋求学,据说无论相貌还是才情在长安城年轻一代中皆算得上翘楚,至今尚未婚配。
云绫听罢却是“噗哧”笑出了声,教公孙安世顿觉一头雾水。
不待公孙安世问起,云绫便主动解释起来。
这韦继业她倒是认识,当年在范明承门下学习时有过一些接触。
单论相貌的确算得上一时之选,但论才情可就差了点意思。
云绫至今还记得彼时十几岁的韦继业因为答不上夫子的问题而被罚站,云绫还去看了几回热闹,这才有了接触。
怎么说呢,这小子倒是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奈何天赋着实一般,数年未见也不知如今学得如何了。
听罢云绫之言,公孙安世不禁皱起了眉头,直觉或许是云绫自身天赋太高,所以看谁都一般。
他相信韦嗣忠不敢拿这种事来糊弄他,以公孙家和澄心书斋的渊源,若韦继业当真才学一般,是绝瞒不住的。
对于公孙安世的怀疑,云绫想了想,颔首道:“或许吧,有些人就是开窍晚些,我与这韦继业本就交集不多,如今数年未见,或许他是开窍了也未可知。”
“那你怎么想?或者说你这些年接触了形形色色那么多人,可有中意的?”
云绫却是摇了摇头,正色道:“师伯,我的婚事您就别操心了。我给您一句准话,我的目标是破碎虚空,儿女情长只会耽误我修行。”
闻言,公孙安世愣了愣,旋即有些急切地说道:“不说破碎虚空何其之难,你若没个后人,将来你梁国公的爵位如何传承下去。”
云绫自是早有打算,笑道:“到时候从族中挑个看得顺眼的后辈便是了,不是什么大事。”
这下公孙安世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前有公孙玉瑶这个榜样,教出这样的徒弟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这倒是他错怪公孙玉瑶了,追根究底还是得怪太祖傅恒,让云绫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不愿被这方世界束缚,早早就定下了未来的目标。
时间来到天佑三十年,二月。
在这个月里,云绫与很多人依依惜别,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首先便是褚怀亮,他调任幽州大都督,那里是公孙家的根基所在,这个任命自然也是公孙家一力争取来的。
临行前褚怀亮将褚思仁托付给了云绫,云绫将之留在青鸾卫接替公孙瑜统领一营骑兵。
之后则是调任凉州大都督的王尔山,随行的还有凉州参军阴世师与凉州都尉云绦。
云绫本是有意留下云绦的,毕竟她家三师姐这些日子与李思道打得火热,这一走也不知二人何时才能修成正果了。
然而云绦却不愿留在长安,执意要去凉州继续建功立业。
无奈,云绫也只得放行。
最后就是益州与梁州的僚属了,赵泰、赵用节、李思道、王宪各引兵马回归本州,诸葛琮也要赶赴梁州上任去。
他们临行前,云绫又细细交待了一番两州的政务,仍是以休养生息、蓄积民力为要,赵用节、李思道表示会将话原原本本带回去。
青鸾卫则随云绫留镇长安,毕竟如今的关中还需精兵驻守,有青鸾卫六万和玉麟卫三万自可震慑宵小,以待十二卫大军重建。
待到时间进入三月,在三月初一这天,朝廷又传出了大消息。
齐王傅明献寻回了被伪帝傅明仁遗失的至宝皇极玺,并于月初大朝会上正式交还到天佑帝手中。
天佑帝大喜,当即下旨以齐王傅明献为检校尚书令,领左右金吾卫大将军。
此举无疑是个重大信号,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
不过凭借此前邺城受降和这次寻回皇极玺两件大功,傅明献无论声望还是功绩都已达到一个高峰,是以即便有人不满也不敢在此时说出来。
更何况傅明献背后站着文武第一的公孙家,很难说这皇极玺到底是傅明献寻回的还是公孙家寻回的。
就在傅明献献上皇极玺之后,云绫也当众交还了皇极令。
此举更是令群臣噤声,连公孙安世一时都有些错愕。
皇极令,皇室族长的象征,怎么会在云绫手里?
地位足够之人更清楚皇极令的权限,开启皇室宝库不提,更有调动所有影卫之权。
这是何等的信任,才能让天佑帝将皇极令交给云绫,这几乎是将整个皇室交托到了云绫手里。
一时间,群臣对云绫的重视又加深了几分,同时也对得到云绫支持的傅明献愈发看重起来。
天佑帝亲自走下御阶收回了皇极令,面上虽是笑呵呵地说着勉励之语,心里却是有苦自知。
这丫头,单单献上皇极玺还不够,又来了出当众交还皇极令,这势借得满朝文武谁还敢轻视了齐王?
可以说,月初这次大朝会让傅明献的地位愈发稳固,也让燕王、韩王的支持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
可以预见,朝会过后燕王府和韩王府一定会很热闹,而钱来与被薛十娘派出去的安庆之可就有的忙了。
入夜,燕国公府后院。
云绫静静地坐在院子里,仰头欣赏着月色,正值春寒料峭之时,于她而言却毫无影响。
倏地,院外传来脚步声,一听那声她便知晓来者是谁,正是她在等着的钱来和安庆之。
二人带来了燕王府和韩王府的消息,今日的确是热闹得很。
燕王府那边,过去的多是左右金吾卫将校,这不难理解,毕竟上一任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就是傅明洮,军中心腹众多才是常理。
而韩王府就复杂了,郑国公韦嗣忠、彭城郡公徐有年为首,去的多是关中世家和澄心书斋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与傅明徽走得颇近的兵部尚书杜进用今日并未出现,另外还有一些澄心书斋出身的官员也选择了观望。
听罢这些,云绫着重问道:“可见着唐国公派人过去?”
“不曾。”安庆之摇头回道:“唐国公自回到长安后便闭门不出,整日含饴弄孙,只偶尔见见前去拜访的韩王,其他人等一概不见。”
闻言,云绫微微颔首,没再多问,只让二人继续监视着两处王府的动静便让他们回去了。
同一时间,承明殿内,张泉也在禀报着燕王与韩王的动静。
天佑帝听罢,摇了摇头,淡淡道:“燕王还是太嫩了,区区些许将校如何能抗衡得了有重将支持的齐王?韩王,拥趸皆是文臣,还被那丫头分化了不少,手中无兵,终是难成大事。”
说罢,他侧头看向一旁安静坐着的韩元让,问道:“唐国公,您就这么看着您那弟子苦苦挣扎,不帮一把?”
闻言,正在闭目养神的韩元让淡淡回道:“陛下,那虽是老臣的弟子,但老臣也只是教导其读书明理罢了,权力之争是他自己的选择,老臣也是有心无力啊。”
话音落下,天佑帝不由暗自腹诽了一句老狐狸,却也没再说下去。
韩元让曾是他的左膀右臂,其有多少能量他再清楚不过了,若是愿意出手,韩王未必没有机会。
不过,这老家伙摆明了不掺和,他这个皇帝也是没法逼迫的。
这时,韩元让突然睁开了眼睛,看向天佑帝道:“陛下此时召老臣入宫,应该不只为了此事吧?”
闻言,天佑帝沉默一瞬,点了点头,淡淡道:“天下方经大乱,亟需有德重臣稳定朝堂,不知唐国公可愿再助朕一臂之力?”
“陛下,朝中后起之秀不少,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老臣年老体衰,恐难当大任。”
“唐国公,后起之秀毕竟年轻,经验欠缺,还需有持重老臣坐镇,方不至于惹出祸事来。”
韩元让沉默许久,终是不情不愿地说道:“陛下,辽东公孙氏辅国百载,忠勇可嘉,您委实没必要如此防备。”
天佑帝默然,半晌方才叹息一声,徐徐道:“安世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他朕还是放心的。云绫那丫头心或许是好的,但朕已经把握不住她了。”
闻言,韩元让眼底闪过一抹精芒。
当一个皇帝自觉无法把握某个臣子时,会发生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但听天佑帝的语气,似乎又不准备对云绫做什么,只是想让他重新出山制衡一二。
他相信天佑帝很清楚他家儿媳妇与云绫的关系,所以让他来制衡就真的只是为了制衡而已。
思索许久,韩元让还是答应了天佑帝的请求,愿意重新出山辅政。
天佑帝似乎安心了,露出了二人见面以来唯一一次真诚的笑容。
翌日,群臣上朝之时发现久未露面的唐国公韩元让竟然来了,皆是议论纷纷。
待到天佑帝宣布对韩元让的任命,又引来群臣一阵窃窃私语。
尚书右仆射,加太子太师衔。
谁都知道韩元让是韩王之师,此时加封太子太师是何意?这由不得群臣不多想。
再说尚书右仆射,虽然位在左仆射公孙安世之下,但公孙安世敢做韩元让的主吗?
这位可是与燕国公公孙弘并肩携手半辈子的主,说是看着公孙安世长大的也不为过,尚书省今后以谁为首可就两说了。
韩元让重新出山,似乎对韩王极为有利。
不管别人怎么想,得到消息的傅明徽是极为兴奋的,有了师父坐镇朝堂,他自信终于有了与齐王一争高下的资本。
若是云绫得知傅明徽的想法,或许只会笑笑。
她回来就曾对天佑帝说过,她不准备给燕王、韩王任何机会。
是以,当夜她便开始了行动。
其有一子名唤韦继业,正及弱冠,目下在鹿门山澄心书斋求学,据说无论相貌还是才情在长安城年轻一代中皆算得上翘楚,至今尚未婚配。
云绫听罢却是“噗哧”笑出了声,教公孙安世顿觉一头雾水。
不待公孙安世问起,云绫便主动解释起来。
这韦继业她倒是认识,当年在范明承门下学习时有过一些接触。
单论相貌的确算得上一时之选,但论才情可就差了点意思。
云绫至今还记得彼时十几岁的韦继业因为答不上夫子的问题而被罚站,云绫还去看了几回热闹,这才有了接触。
怎么说呢,这小子倒是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奈何天赋着实一般,数年未见也不知如今学得如何了。
听罢云绫之言,公孙安世不禁皱起了眉头,直觉或许是云绫自身天赋太高,所以看谁都一般。
他相信韦嗣忠不敢拿这种事来糊弄他,以公孙家和澄心书斋的渊源,若韦继业当真才学一般,是绝瞒不住的。
对于公孙安世的怀疑,云绫想了想,颔首道:“或许吧,有些人就是开窍晚些,我与这韦继业本就交集不多,如今数年未见,或许他是开窍了也未可知。”
“那你怎么想?或者说你这些年接触了形形色色那么多人,可有中意的?”
云绫却是摇了摇头,正色道:“师伯,我的婚事您就别操心了。我给您一句准话,我的目标是破碎虚空,儿女情长只会耽误我修行。”
闻言,公孙安世愣了愣,旋即有些急切地说道:“不说破碎虚空何其之难,你若没个后人,将来你梁国公的爵位如何传承下去。”
云绫自是早有打算,笑道:“到时候从族中挑个看得顺眼的后辈便是了,不是什么大事。”
这下公孙安世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前有公孙玉瑶这个榜样,教出这样的徒弟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这倒是他错怪公孙玉瑶了,追根究底还是得怪太祖傅恒,让云绫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不愿被这方世界束缚,早早就定下了未来的目标。
时间来到天佑三十年,二月。
在这个月里,云绫与很多人依依惜别,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首先便是褚怀亮,他调任幽州大都督,那里是公孙家的根基所在,这个任命自然也是公孙家一力争取来的。
临行前褚怀亮将褚思仁托付给了云绫,云绫将之留在青鸾卫接替公孙瑜统领一营骑兵。
之后则是调任凉州大都督的王尔山,随行的还有凉州参军阴世师与凉州都尉云绦。
云绫本是有意留下云绦的,毕竟她家三师姐这些日子与李思道打得火热,这一走也不知二人何时才能修成正果了。
然而云绦却不愿留在长安,执意要去凉州继续建功立业。
无奈,云绫也只得放行。
最后就是益州与梁州的僚属了,赵泰、赵用节、李思道、王宪各引兵马回归本州,诸葛琮也要赶赴梁州上任去。
他们临行前,云绫又细细交待了一番两州的政务,仍是以休养生息、蓄积民力为要,赵用节、李思道表示会将话原原本本带回去。
青鸾卫则随云绫留镇长安,毕竟如今的关中还需精兵驻守,有青鸾卫六万和玉麟卫三万自可震慑宵小,以待十二卫大军重建。
待到时间进入三月,在三月初一这天,朝廷又传出了大消息。
齐王傅明献寻回了被伪帝傅明仁遗失的至宝皇极玺,并于月初大朝会上正式交还到天佑帝手中。
天佑帝大喜,当即下旨以齐王傅明献为检校尚书令,领左右金吾卫大将军。
此举无疑是个重大信号,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
不过凭借此前邺城受降和这次寻回皇极玺两件大功,傅明献无论声望还是功绩都已达到一个高峰,是以即便有人不满也不敢在此时说出来。
更何况傅明献背后站着文武第一的公孙家,很难说这皇极玺到底是傅明献寻回的还是公孙家寻回的。
就在傅明献献上皇极玺之后,云绫也当众交还了皇极令。
此举更是令群臣噤声,连公孙安世一时都有些错愕。
皇极令,皇室族长的象征,怎么会在云绫手里?
地位足够之人更清楚皇极令的权限,开启皇室宝库不提,更有调动所有影卫之权。
这是何等的信任,才能让天佑帝将皇极令交给云绫,这几乎是将整个皇室交托到了云绫手里。
一时间,群臣对云绫的重视又加深了几分,同时也对得到云绫支持的傅明献愈发看重起来。
天佑帝亲自走下御阶收回了皇极令,面上虽是笑呵呵地说着勉励之语,心里却是有苦自知。
这丫头,单单献上皇极玺还不够,又来了出当众交还皇极令,这势借得满朝文武谁还敢轻视了齐王?
可以说,月初这次大朝会让傅明献的地位愈发稳固,也让燕王、韩王的支持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
可以预见,朝会过后燕王府和韩王府一定会很热闹,而钱来与被薛十娘派出去的安庆之可就有的忙了。
入夜,燕国公府后院。
云绫静静地坐在院子里,仰头欣赏着月色,正值春寒料峭之时,于她而言却毫无影响。
倏地,院外传来脚步声,一听那声她便知晓来者是谁,正是她在等着的钱来和安庆之。
二人带来了燕王府和韩王府的消息,今日的确是热闹得很。
燕王府那边,过去的多是左右金吾卫将校,这不难理解,毕竟上一任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就是傅明洮,军中心腹众多才是常理。
而韩王府就复杂了,郑国公韦嗣忠、彭城郡公徐有年为首,去的多是关中世家和澄心书斋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与傅明徽走得颇近的兵部尚书杜进用今日并未出现,另外还有一些澄心书斋出身的官员也选择了观望。
听罢这些,云绫着重问道:“可见着唐国公派人过去?”
“不曾。”安庆之摇头回道:“唐国公自回到长安后便闭门不出,整日含饴弄孙,只偶尔见见前去拜访的韩王,其他人等一概不见。”
闻言,云绫微微颔首,没再多问,只让二人继续监视着两处王府的动静便让他们回去了。
同一时间,承明殿内,张泉也在禀报着燕王与韩王的动静。
天佑帝听罢,摇了摇头,淡淡道:“燕王还是太嫩了,区区些许将校如何能抗衡得了有重将支持的齐王?韩王,拥趸皆是文臣,还被那丫头分化了不少,手中无兵,终是难成大事。”
说罢,他侧头看向一旁安静坐着的韩元让,问道:“唐国公,您就这么看着您那弟子苦苦挣扎,不帮一把?”
闻言,正在闭目养神的韩元让淡淡回道:“陛下,那虽是老臣的弟子,但老臣也只是教导其读书明理罢了,权力之争是他自己的选择,老臣也是有心无力啊。”
话音落下,天佑帝不由暗自腹诽了一句老狐狸,却也没再说下去。
韩元让曾是他的左膀右臂,其有多少能量他再清楚不过了,若是愿意出手,韩王未必没有机会。
不过,这老家伙摆明了不掺和,他这个皇帝也是没法逼迫的。
这时,韩元让突然睁开了眼睛,看向天佑帝道:“陛下此时召老臣入宫,应该不只为了此事吧?”
闻言,天佑帝沉默一瞬,点了点头,淡淡道:“天下方经大乱,亟需有德重臣稳定朝堂,不知唐国公可愿再助朕一臂之力?”
“陛下,朝中后起之秀不少,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老臣年老体衰,恐难当大任。”
“唐国公,后起之秀毕竟年轻,经验欠缺,还需有持重老臣坐镇,方不至于惹出祸事来。”
韩元让沉默许久,终是不情不愿地说道:“陛下,辽东公孙氏辅国百载,忠勇可嘉,您委实没必要如此防备。”
天佑帝默然,半晌方才叹息一声,徐徐道:“安世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他朕还是放心的。云绫那丫头心或许是好的,但朕已经把握不住她了。”
闻言,韩元让眼底闪过一抹精芒。
当一个皇帝自觉无法把握某个臣子时,会发生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但听天佑帝的语气,似乎又不准备对云绫做什么,只是想让他重新出山制衡一二。
他相信天佑帝很清楚他家儿媳妇与云绫的关系,所以让他来制衡就真的只是为了制衡而已。
思索许久,韩元让还是答应了天佑帝的请求,愿意重新出山辅政。
天佑帝似乎安心了,露出了二人见面以来唯一一次真诚的笑容。
翌日,群臣上朝之时发现久未露面的唐国公韩元让竟然来了,皆是议论纷纷。
待到天佑帝宣布对韩元让的任命,又引来群臣一阵窃窃私语。
尚书右仆射,加太子太师衔。
谁都知道韩元让是韩王之师,此时加封太子太师是何意?这由不得群臣不多想。
再说尚书右仆射,虽然位在左仆射公孙安世之下,但公孙安世敢做韩元让的主吗?
这位可是与燕国公公孙弘并肩携手半辈子的主,说是看着公孙安世长大的也不为过,尚书省今后以谁为首可就两说了。
韩元让重新出山,似乎对韩王极为有利。
不管别人怎么想,得到消息的傅明徽是极为兴奋的,有了师父坐镇朝堂,他自信终于有了与齐王一争高下的资本。
若是云绫得知傅明徽的想法,或许只会笑笑。
她回来就曾对天佑帝说过,她不准备给燕王、韩王任何机会。
是以,当夜她便开始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