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扶云锦绣 > 九十章 造访琼京书会

扶云锦绣 九十章 造访琼京书会

    干城因为每日早晨必须先到文华殿找太子殿下刷脸,所以还是从东安门进入。途径东安门时,干城问守门的军士道:“这几日可有人给我送过信?”

    正好这一日当值的是收到王沚熙信件的几个军士。于是带班的小旗官说道:“萧大人,前些日子确有您一封信。但是信已被文华殿的当值的姜公公拿走了。”

    干城看到信有了着落,便去找姜公公。姜公公也是一脸懵逼,反问道:“郡主没将信交与萧大人吗?”

    干城问道:“哪位郡主?”

    姜公公说道:“能到文华殿的郡主只有一位。你不比杂家清楚?”

    干城顿时凉了半截身子。按照锦绣郡主性子,十有八九这信已被她拆了。到了下午干城一问郡主,才知道自己的信已被太子妃收藏。而且此信内容已经传到吴贵妃手里,眼下估计陛下也已经知道了。干城心中一紧,但又不好发作。只好问郡主道:“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锦绣郡主清了清嗓子,竟然一字不漏的将这封信背了一遍。干城只觉脸上热辣辣的,常山王和恒山王听后又都跟着叹气。恒山王问道:“仪卫副,令祖父到底对静宁侯家有过什么恩?”

    “救命之恩。”干城说道。

    恒山王惊讶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又问道:“金川伯如何救过河阳侯全家?”干城便将之前祖父在河西营救周国舅等人的故事说了一遍,不过单单隐去三生和尚一事。他清楚凡人遇见神异之事是皇家的忌讳。

    恒山王一跺脚,说道:“静宁侯这说的是人话吗?办得是人事吗?”

    常山王也跟着摇头说道:“静宁侯实在狂悖,竟敢妄议太祖皇帝。”

    锦绣殿下眼泪汪汪说道:“干城。王湄熙虽然得罪过你全家,但她十分可怜。最后她也悔过了,你能不能把她的坟迁到玉州?了却她的遗愿,让她魂有所安?”

    干城叹道:“这倒无妨。毕竟她名义上也算是吾家祖父母的养孙女。不过郡主殿下,这封信是如何流出宫外的?”

    三位殿下一愣,锦绣殿下颤声说道:“这怎么可能?信明明在吾的母妃手中保管。”这封信毕竟事关王沚熙的闺誉,这要传出去如何了得,所以郡主也十分害怕。

    恒山王偏着头想了想,说道:“是不是母妃将信誊录后交给吴贵妃的过程出了问题?”

    郡主颤声说道:“这事倒是有。母妃说要誊录两份。我还叮嘱母妃誊录时要隐去地点和人名。”

    干城现在基本已经猜到,问题一定出在誊录信件的太监身上。常山王正好想学习审案。干城便将审理此案的要领与常山王一一交代。随即两个负责誊录信件的太监拉来给常山王审讯。两个小太监自然抵死不认。干城则在一旁拔出鸿裁剑看了又看,擦了又擦。两个小太监顿时被唬得直哆嗦。现在宫里好多人都知道干城当街抽了邺城公世子宋前,还让宋前赔了许多银子。此事只有周王和周王妃还被蒙在鼓里。他连周王妃侄子都敢抽,若是杀个不入流的太监那还叫事?

    常山王一挥手,干城便将一个年长的太监拖死狗一般拖走。常山王继续审问眼前年幼的小太监,问道:“你若还不从实招来,本王就将你碎尸万段!”

    小太监满脸是汗,颤抖着说道:“奴才不知。”话音未落,只听不远处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即又是两声。很快干城就拎着血淋淋的宝剑转了出来。

    常山王忽然大喝一声道:“大胆的奴才到底收了元汉臣多少银子?”小太监看到干城宝剑带血,以为自己的同伴已被处决,早已吓得惊慌失措。又听到常山王问到元汉臣,便以为事情彻底败露。于是他叩头如捣蒜,大喊:“奴才该死。是奴才把王沚熙写给萧大人的信卖给了元汉城。”

    常山王又问道:“卖了多少银子?赃银现在何处?”

    小太监此时已经彻底崩溃,只得一一从实招来。常山王派人将脏银起获,又让小太监在口供上画了押。不过干城并没有杀年长的太监,只是打了他几下。宝剑上的血也只是事先准备的鸡血而已。常山王带着花押后的口供,又单独提审年长的太监。很快两份口供到手,干城连忙拜谢常山王。常山王笑道:“仪卫副不必谢我。今日若无仪卫副指点,怎能如此顺利审清楚案情?”

    干城连忙谢道:“王爷谬赞。王爷审案时,臣只不过按照王爷的指示行事而已。臣何来指点?”

    三位殿下大概明白干城的意思。干城的意思就是,我并没有告诉常山王应当如何审案。常山王天纵英明,尚未成年就能独立侦破案件。此事若能流传出去,必然有利于常山王争储。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干城拿了两位太监的口供和誊录信件的手稿,就直奔元汉臣的住处。元汉臣实乃京师娱乐圈中的顶流。他以一己之力组织了一个琼京书会。这个琼京书会其实就是大晏京师中的写手网络,元汉臣则是该书会的实际控制人。他经常组织京师写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作品竞赛和评比,然后向勾栏艺人推荐高质量作品。元汉臣非常有商业头脑,他在这种写手与勾栏艺人间的勾兑中成为大赢家。自这位元汉臣科考失利,投身戏剧创作近二十年中,他家仅良田就已有了一千多顷。

    干城来访,着实让元汉臣吃了一惊。干城现在虽不敢说是京师中的顶流,但他与秦源的三局对弈已是天下皆知。元汉臣迫于干城的威名,也不得不亲自到街门前迎接他。二人见面便是一通互赞。二人落座后,元汉臣问道:“不知萧大人今日为何光临寒舍?”

    干城笑道:“也没什么。只是我家扶云乡君对元先生的《误终身》十分喜欢。不知元先生有没有刊印《误终身》?若已刊印,可否赠给萧某一本带有先生花押的《误终身》?”

    元汉臣没想到扶云乡君这等侯门贵女也会如此欣赏自己的作品,便有些飘飘然。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得意,笑道:“萧大人,眼下《误终身》尚未刊印。待日后刊印,鄙人一定亲自登门将此书献与乡君大人。若大人和乡君还想看戏,就尽管来我的戏楼,绝不收取分文。”

    干城道谢后,又不禁赞叹道:“不瞒先生。这《误终身》的剧情实在别具一格,不知先生种种奇思妙想从何而来?”

    元汉臣略有语塞,但还是说道:“前些日子,我等京中写手一起开了个笔会。会上有位朋友说起了老家一段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这使本人顿有所悟。”

    干城连忙装出一副惊讶和好奇的神情,又问道:“不知这对才子佳人老家何处?”

    元汉臣又是略有语塞,不过还是说道:“好像是河南洛阳人士。”

    干城只觉好笑,暗想元汉臣真不愧是写话本的,张嘴就来。他又问道:“敢问先生的这位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

    元汉臣此时方才察觉干城来者不善。他联想到干城现在太子身边当差,顿觉两个太监卖给自己的东西可能事涉东宫。元汉臣唰的一下站起身来,面露惊恐的问道:“萧大人到底要做些什么?”

    干城冷笑连连,然后说道:“要做买卖。”

    元汉臣惊疑不定,问道:“如何做买卖?”

    干城笑道:“元先生演出和刊印《误终身》的收入要分给本官一半。”

    元汉臣先是一愣,这《误终身》是他近年来难得的佳作,如何轻易就与别人分成?他略带怒色的问道:“好大的口气,凭什么分给你一半?”

    干城笑道:“本官可以帮先生润色《误终身》。”

    元汉臣顿时有些怒不可遏。这京师之中若论编剧,自己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竟然还有人敢为自己的剧本润色。于是他怒吼道:“用不着!”

    干城不再和他废话,将怀中两位太监的供词拍在桌子上,说道:“元先生。用不用本官找来那位笔会中的朋友一起聊聊?”

    元汉臣看到两位太监签字画押的口供就已吓得快要晕倒。干城也不想让元汉臣看供词,毕竟里面涉及吴贵妃和太子妃。见元汉臣吓得颤抖的样子,干城便将供词收起,然后说道:“此事现已查明,宫里的贵人也万分震怒。元先生是把银子交给萧某,还是陪萧某一起去趟广闻寺?”

    元汉臣哪里敢去广闻寺。从来都是进广闻寺的人大有人在,但能从广闻寺出来的寥寥无几。元汉臣略带哭腔的说道:“萧大人,分给您三成,行不行?”

    干城笑而不语,端起已经温了的茶水喝了一口。然后一边饶有兴致的看着元汉臣,一边用茶碗盖子拨弄着茶水。

    元汉臣又说道:“萧大人拿四成,成不成?”

    干城摇了摇头,又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萧某是来和元先生谈生意的。先生怎么也要有些诚意才好。”

    元汉臣痛苦地摇了摇头,说道:“萧大人说分多少就分多少!”

    干城这才放下茶杯,笑着来到元汉臣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他说道:“元先生。萧某是来做生意的。既然是做生意,那就要合作。萧某不会白拿你的分成,本官可以将你的剧团介绍到金陵、苏州和杭州。直隶和山东的省城也是没有问题的。”原来这些地方都有金川伯的茶叶生意。由于干城现在是文解元、武状元,更是太子近臣,所以这些名都大邑的什么盐、茶、丝、瓷、酒……等,各种商会都主动登门示好。所以干城有把握将元汉臣的剧社和书社推到这些地方。

    元汉臣眼睛一亮,心中暗想要是如此,到真不白给这位萧大人分成。

    干城又说道:“萧某还能保证,在我刚才说的这几座城市中未经你我允许,任何戏班子不能上演《误终身》。”

    元汉臣这才转忧为喜与干城商量起细节。干城又为《误终身》提供了一些素材,删改了一部分桥段。除此之外干城强烈建议要给《误终身》剧中的男主角补写一个结局。如此删改一番《误终身》,便将干城与沚熙、湄熙姐妹二人之间往事变得面目全非,免得被别有用心之人识破。总算是保住了沚熙的闺誉,也不至于德音难堪。

    元汉臣与干城相谈甚欢。他说道:“今日鄙人对萧大人多有冒犯,还请您多多海涵。”

    干城一摆手,一笑了之。元汉臣又说道:“这几日我就将剧本删改完毕,待正式上演时一定邀请您和扶云乡君共同观看。”

    干城笑道:“这是我要叮嘱你的。七夕马上要到,届时宫里的贵人们也要看戏。到时候我安排你的戏班去宫里首演改编后的《误终身》。宫里的贵人们要说这出戏好,民间必然争相观看。”

    元汉臣听说自己的戏班子能去宫里演戏,自然欢喜,掏银子也更加痛快。于是干城拿到第一笔分成——五千两雪花银。干城收缴了元汉臣手中的誊录件,然后打马扬鞭返回家里。干城将两千两银子交给了郑德音,又为三位殿下买了数百两银子的各色小玩意,将剩下的银子充作小金库。之后的三年中,干城从元汉臣手里陆续分得三万多两银子,不过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