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248章 大唐最后一位名相

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248章 大唐最后一位名相

    遁卦六爻讲述了大唐最后一位名相李泌进退自如,立下再造大唐之功的传奇故事。

    李泌(722年-789年4月)是一个大隐隐于朝的真隐士,出身辽东李氏,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他自幼聪颖, 七岁能文,小小年纪就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和着名宰相张说、张九龄的赏识,赢得神童美誉。

    青少年时代,李泌开始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一心求仙问道,却被唐玄宗一纸诏书召入朝中,供奉东宫太子李亨。后因写诗讥讽宠臣杨国忠和安禄山,被诬讽刺朝政而贬往蕲春郡(今湖北黄冈蕲春县)。“厉,勿用有攸往。”他于是潜遁名山,安心做起了隐士。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后,立刻派人寻访李泌,邀请其共谋平叛大事,并打算授其官职。李泌坚决推辞,只愿以幕僚的身份随从参谋。唐肃宗无奈答允,他比李泌年长十余岁,却一直尊称其为先生。

    李泌有经天纬地之才,以至从制书文诰到将相升迁,唐肃宗都要征询他的意见,结果,这个幕僚身份的先生却权逾宰相。当时,李泌陪同唐肃宗车驾外出,老百姓会指着他们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上,穿白衣服的是山人隐士。

    唐肃宗听说后,便赐予李泌金紫朝服,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豫的行军司马。唐肃宗给出的理由是:你曾经侍从过上皇唐玄宗,又作过我的老师,如今下任广平王行军司马,我们父子都借助了你的道义。

    理由很充分,如“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李泌无奈就任,并为唐肃宗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平叛战略。他断定安史叛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目的在于抢劫而不知天下大计。经过审慎分析,他让李光弼守太原而出井陉,郭子仪入河东而放开华阴一角,让叛军拥有一条通往关中的通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叛军不得不在范阳和长安之间长途奔波往返,而唐军则可以逸待劳,目的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最终收复两都和范阳。

    唐肃宗因急于收复长安,只部分采纳了他的策略。结果长安和洛阳先后收复,叛军的大本营范阳却仍在敌人手中,以致后来叛军出现反复。

    范阳未被及时收复更严重的后果是,从此以后唐室藩镇之乱始终不能得到妥善解决。藩镇割据,强枝弱干,这是中后唐国力衰弱,再无力收复失地的主要原因,也是唐朝灭亡的祸根所在。

    李泌与唐肃宗的亲密关系,很快招来了权臣崔圆和权宦李辅国的猜忌。待两京收复,大局已定后,李泌不愿卷入宫廷权争,主动请求离任,遁避衡山修道。然而“系遁,有疾厉。”唐肃宗驾崩后,李豫即位为唐代宗,马上又把他召回朝堂,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在长安城中赐予他一座府第,又强迫修道的他食荤吃肉,还为他“畜臣妾”,给他娶了一房妻子。

    此时的朝中宰相已是元载,认为李泌对他的权位是一个潜在威胁,于是想方设法将他外放为检校秘书少监、江南西道判官。

    李泌一生出世无为,视功名富贵如浮云,所以多次坚辞官位。“好遁,君子吉,小人否。”李泌最终如愿再度隐居衡山。而公元777年,宰相元载犯罪伏诛,他的妻儿全被赐死。

    唐代宗崩后,唐德宗继位,因泾原兵变避难于梁州(今陕西汉中),再次急诏李泌来到梁州行在,以左散骑常侍之职在中书省值班。

    公元785年,李泌单骑前往陕虢(今河南陕县、灵宝一带),平息当地兵变。两年后,李泌再度平定淮西军叛乱,因功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入阁拜相。

    他在位期间,对内政、外交、军事、财经等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有力保证了唐帝国总体的和平稳定。

    为相期间,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困蕃之策,联合回纥、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达成贞元之盟,共同遏制吐蕃发展,保证了当时帝国边境的稳定。考虑到“徐地重而兵劲”,李泌建议将徐州与濠、泗二州合并后改设徐泗濠节度使,后改名武宁军节度使,以对抗平卢镇等强藩威胁,保卫了江淮粮运通道的安全。

    尤其值得肯定的,他以一己之力,拼死保住了太子李诵的地位。

    事情源起于太子妃的母亲郜国公主与太子詹事李昪有染,结果被人告发他们以通奸为名,为太子结交党羽。唐德宗大怒之下,有废太子而另立的打算。

    李泌劝谏他不能怀疑嫡子。如果连亲儿子都不相信了,还有什么人值得信任呢?

    唐德宗不搭话茬,却出言威胁道:“你难道不顾及你的家人吗?”

    面对赤裸裸的威胁,李泌回答说:“臣位居宰相,因谏言被杀是臣的本份。”他与唐德宗当面争论数十次,始终坚持己见,甚至提出要用整个宗族的性命来保太子,这才使唐德宗收回成命。

    太子李诵就是后来的唐顺宗,他与自己的儿子唐宪宗一起奋力革新,共同开创了唐朝的中兴局面。

    李泌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来回周旋,终于解开唐德宗父子之间的心结,然后以心力交瘁为由恳请致仕归隐。唐德宗一边诚心致歉,一边嘉奖抚慰,“嘉遁,贞吉”,但始终不批准他辞职。

    从唐肃宗时代开始,李泌始终坚持以谦退的态度处世。他与唐肃宗亦师亦友,受到的信任无人能比,但是当唐军收复长安后,他却功成而不居,果断辞职归隐山林。

    算上唐玄宗时代,李泌历经四朝,进则建功立业,对国家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退则自得其乐,“肥遁,无不利。”始终恪守自己的品行和情操,无愧为唐朝最后一位有为名相。

    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续盛唐余绪,文有李泌,武有郭子仪和李光弼,却始终未能光复西域,收复藩镇,重现昔日盛唐荣光。

    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