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章七五八 联手(1)
热门推荐:
七零小娇娇,撩夫一夜怀三宝!
抗战:特战营穿越淞沪屠百万鬼子
出生秒仙帝,除了无敌还是无敌
穿书后,我帮娘亲和离休夫
撬我墙角?那我就当你后爹!
楚枫楚嫣然
九色神雷转
我跳海后,顾总长跪不起
禁止离婚!傅总与夫人夜夜锁死
在此之前,王师厚也好,耿安国也罢,名义上都是大晋之臣,就连即将跟赵氏作战的魏氏与杨氏,都没有打出反抗朝廷的旗帜。
当初赵氏代齐布告天下时,一方面分封魏崇山、杨延广,一方面承认各节度使的权位,可是收获了他们的谢恩上表,确立过君臣名分的。
这天下姓赵。
虽说赵氏在河北河东进行革新战争后,俨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地方诸侯都不再跟朝廷一条心,但没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声讨朝廷。
如今,无论是耿安国宣誓效忠于朝廷,还是王师厚表忠于赵宁面前,某种程度上都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事。
赵宁没道理不接受,也乐得接受。
王师厚的来见,让赵宁确定了一件事。
魏氏没有派遣高手支持王师厚。
此前杨氏高手接触耿安国时,也不见魏氏修行者的身影。
从三家逐鹿中原的层面说,能阻扰赵氏进入中原,让自己少一个对手,魏氏肯定乐见其成,就算只能拖延赵氏进入中原的步伐,也能有利于自己抢先攻占更多地盘,占据上风。
这是基本考量。
也只是最基本的考量。
当前的形势是,张京已经跟杨氏联手——这个消息赵氏知道得很早,魏氏的探子、眼线没道理不知道——这就产生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了打破中原战局僵局的机会。
问题是,魏氏没那么容易攻进中原了。
机会是,魏氏可以选择跟赵氏联手,先击败杨氏与张京。这样大家都少了一个半强劲对手。
这个时候,魏氏不派人阻扰大晋王师渡过黄河,也不派人联络王师厚与兖州防御使给赵氏使绊子,就符合秦王国的现实需要。
当然,这是赵宁的分析,虽说立足于现实,合情合理,但魏氏的人一日不来见面,提出联手的请求,赵宁就一日不能真正确定。
任何事情都可能会有意外。
“王将军的忠勇,我在乾符年间国战时就已知晓。当初你我并肩浴血力克强敌,今日又能携手共进讨伐不臣,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赵宁露出淡淡的笑容,接受了王师厚的忠心,也应许了平卢军参战的请求,算是给了王师厚一份前程。
“大帅仁厚,多谢大帅!刀山火海,末将万死不辞!”王师厚俯身再拜,激动得声音发颤。
声音发颤自然是表演,他虽然的确激动,但还不至于失态。只不过,除了激动,他心中还有一份惊悸在。
刚刚赵宁特意提及了他国战时的忠勇,这就是在敲打、警告他。
毕竟,当初王师厚可是差些被天元劝降,若不是赵宁及时出现制止,他早就成了绿营军的一份子,实在谈不上什么忠勇。
赵宁是必然要平卢军参战的,把他们带在身边比把他们摆在身后,要让人放心得多。
等到革新队伍、革新人员进驻平卢军,对他们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改造,一切都会平顺下来。
徐州。
吴军正在大举渡过淮河北上,对杨氏而言,进入中原的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该考虑的问题是中原战局。
议事堂中,杨延广摸着胡须沉吟道:“赵氏大军渡河南下,进占郓州,兵进兖州,接下来就会西下;
“魏氏大军正从关中东进,先锋日夜攻打函谷关,大将军已经赶过去帮助张京所部守关。
“诸位,我们获得张京投靠,虽然实力大增,在中原之战中也占据了主动,大军可以纵横驰骋,但也在事实上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困境,接下来的局面只会更加艰险。
“如之奈何?”
众人开始苦思对策,胸有丘壑的王载率先出声,并且语出惊人:“王上,大军想要破解困局,为今之计,只有主动联合魏氏!”
吴国官将都向他看过来,有人愤怒有人疑惑,有人欣赏有人不屑,杨延广不动声色的哦了一声:“太傅可否详说?”
王载沉稳道:“若是我们不联合魏氏,那么照眼下的形势而言,魏氏跟杨氏就极有可能联手,图谋先行击败我们。
“中原之争,我们得了张京为羽翼,已是抢占先机,成为了目前而言最强大的存在。
“赵氏不击败我们,就不可能取代我们在中原的大势;魏氏不击败我们,连进入中原都做不到,谈何争夺中原?
“故而老臣认为,赵氏与魏氏必然联手,我们唯有率先联合其中一方,才能击败另一方,立于不败之地!”
杨延广点头认可王载的道理。
吴国官将中有人赞同王载的意见,有人不赞同,有人部分赞同,建武军节度使吴俊冷声道:“联合魏氏,说得轻巧。
“要魏氏大军成为助力,我们就得打开函谷关,放对方进入张京的地盘,届时王大人拿什么保证,魏氏大军会本本分分的横穿张京的地盘,到东面与我们一起对战赵氏,而不是假道灭虢?
“若是魏氏大军在半路突然调转兵锋,四下攻掠张京的藩镇,我们岂不是引狼入室?
“届时魏氏如若再跟赵氏联手,对我们两面夹击,那我们岂不是立马被架在了火上烤?”
这的确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众人相继陷入沉思,有人看王载的目光颇为不善,有人期待他的解答。
杨延广未作置评,只是好整以暇等待王载的后文。
王载一副八风不动、老奸巨猾的样子,面不改色地道:
“凡事都有利弊,想要得到就必须付出,若是我们不能承担风险,便也不能收获成果——大军出征中原难道是必胜之战?
“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冒险。关键只在于风险大小,收获多少。况且麻烦并非不能解决,风险并非不能一定程度上规避。
“魏氏进入张京地盘,四面都是我们与张京的大军,他们如果想要假道灭虢,立时就会被我们围攻,凭什么觉得自己必胜?
“而一旦魏氏率先挑起与我们的争斗,双方兵马陷入混战,那不过是便宜了赵氏,平白让赵氏轻松攻城掠地,甚至是在我们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利,对我们各个击破!
“这种损人不利己,给旁人做嫁衣裳的事,魏氏为何要做?”
说到这,王载有意顿了顿,留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吴俊脸色微变,察觉到了自己的思虑不周、不长远,但他并没有立马改变主意,因为道理只是道理,万一魏氏就是不长脑子呢?
王载向杨延广拱了拱手:
“王上,我们除了跟魏氏签订盟约,让他们不能中途叛变、失信于人、背负骂名、丢失人心、无法立足外,还可以跟魏氏相互质子,来确保双方的联合稳固。”
有现实利益的约束,还有质子这个环节,风险可谓是降到能降到的最低了,杨延广陷入沉吟。
说到底,这不是杨氏逼迫魏氏,也不是杨氏一厢情愿,而是双方联合符合彼此的需要。
吴俊又提出了质疑:“就算我们想要联合,魏氏便一定会同意?
“魏氏大军进入中原,周围都是我们的城池、军队,相当于孤军深入,置身于群狼环伺之境。他们凭什么相信我们,确定我们不会在他们行军途中,忽然对他们动手?”
这个问题,王载没有接茬。
他眼观鼻鼻观心,只是看着杨延广,等对方拿主意,根本懒得理会吴俊,好似对方是空气。
他将文官在面对武将时,自认为具备的智商上的优越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刚刚其实说过了。
魏氏不应该假道灭虢,杨氏当然也不应该半道设伏,两者都会让魏氏与杨氏陷入混战,使赵氏渔翁得利。
吴俊察觉到王载对自己的轻蔑,恼羞成怒,有心发作,却忽然反应过来问题所在,发现在道理上说不过对方,只能强行将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勉强忍耐,憋得脸红脖子粗。
“太傅果然大才,孤这就遣使去联络魏氏。”最终,杨延广拿定主意,决定试一试跟魏氏结盟。
......
潼关。
天明时分,魏无羡正在吃早饭,忽然有人来禀报:杨佳妮喊他出去有话要说。
“打都打了几天了,这家伙有什么话非得这个时候说?”魏无羡看了看刚端起来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嘀咕一句,念念不舍地放下。
来到城头,魏无羡发现半空中只有杨佳妮一人,他呵地轻笑一声,对对方的来意已是有所预料,便也只身升入半空。
“杨大将军有何指教?”魏无羡装模作样抱了抱拳,闲散的意态中带着几分慵懒与漫不经心,就差捂着嘴打个哈欠。
杨佳妮乜斜他一眼,不想跟这厮废话,直接进入主题:“王上派了使者来,打算跟你们结盟,一起对付赵氏。你有什么话说?”
自从秦军开始攻打函谷关,杨佳妮便带着杨氏高手过来救火,两军浴血拼杀之际,她跟魏无羡也没闲着,好生切磋了几场。
最终的结果不好不坏,两人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得谁,故而这一场战对两人来说打得索然无味。
魏无羡哈哈一笑,不甚在乎地调侃道:
“这该不会是你们的诱敌之计吧?假意跟我们结盟,放开函谷关让我们进入中原,等我秦国大军深入张京地盘之际,你们再四面出击,把我们围杀于半途?”
杨佳妮耷拉下眼帘,“你觉得我们有这么无聊?”
给赵氏作嫁衣裳的事,在杨佳妮嘴里只有无聊这个评价。
魏无羡摸了摸鼻子,“那倒也是。”
见魏无羡拿捏姿态,不表明态度,杨佳妮颇有些不耐烦,“别婆婆妈妈,你是不是还要回去询问秦王?”
魏无羡摇头叹息,“这事儿根本不用问,问题是明摆着的。
“对你们而言,不怕秦军进入中原后,假道灭虢去攻伐张京的城池,那是因为张京的地盘相当于你们的主场,且你们有足够军力确保自己的周全。
“但对我们而言,孤军深入,四面都是你们的人,稍有不慎出现什么意外,就会万劫不复,风险实在太大;
“就算我们最终成功击败赵氏,有张京的地盘挡在函谷关前,掐着我们的粮道、后路,也随时都能切断大军跟关中的联系。
“届时赵氏退出中原,你我两家相争,我们可能讨不到半分战果不说,还可能被你们反戈一击,全军覆没。
“这已经不是收获太小的事,而是生死存亡。
“真到了那种局面,这就不是在给你们做嫁衣裳了,而是被你们卖了还给你们挣钱,那是真正的舍己为人。
“所以魏氏与杨氏联合这事,就算我同意,也说服不了秦国上下。”
当初赵氏代齐布告天下时,一方面分封魏崇山、杨延广,一方面承认各节度使的权位,可是收获了他们的谢恩上表,确立过君臣名分的。
这天下姓赵。
虽说赵氏在河北河东进行革新战争后,俨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地方诸侯都不再跟朝廷一条心,但没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声讨朝廷。
如今,无论是耿安国宣誓效忠于朝廷,还是王师厚表忠于赵宁面前,某种程度上都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事。
赵宁没道理不接受,也乐得接受。
王师厚的来见,让赵宁确定了一件事。
魏氏没有派遣高手支持王师厚。
此前杨氏高手接触耿安国时,也不见魏氏修行者的身影。
从三家逐鹿中原的层面说,能阻扰赵氏进入中原,让自己少一个对手,魏氏肯定乐见其成,就算只能拖延赵氏进入中原的步伐,也能有利于自己抢先攻占更多地盘,占据上风。
这是基本考量。
也只是最基本的考量。
当前的形势是,张京已经跟杨氏联手——这个消息赵氏知道得很早,魏氏的探子、眼线没道理不知道——这就产生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了打破中原战局僵局的机会。
问题是,魏氏没那么容易攻进中原了。
机会是,魏氏可以选择跟赵氏联手,先击败杨氏与张京。这样大家都少了一个半强劲对手。
这个时候,魏氏不派人阻扰大晋王师渡过黄河,也不派人联络王师厚与兖州防御使给赵氏使绊子,就符合秦王国的现实需要。
当然,这是赵宁的分析,虽说立足于现实,合情合理,但魏氏的人一日不来见面,提出联手的请求,赵宁就一日不能真正确定。
任何事情都可能会有意外。
“王将军的忠勇,我在乾符年间国战时就已知晓。当初你我并肩浴血力克强敌,今日又能携手共进讨伐不臣,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赵宁露出淡淡的笑容,接受了王师厚的忠心,也应许了平卢军参战的请求,算是给了王师厚一份前程。
“大帅仁厚,多谢大帅!刀山火海,末将万死不辞!”王师厚俯身再拜,激动得声音发颤。
声音发颤自然是表演,他虽然的确激动,但还不至于失态。只不过,除了激动,他心中还有一份惊悸在。
刚刚赵宁特意提及了他国战时的忠勇,这就是在敲打、警告他。
毕竟,当初王师厚可是差些被天元劝降,若不是赵宁及时出现制止,他早就成了绿营军的一份子,实在谈不上什么忠勇。
赵宁是必然要平卢军参战的,把他们带在身边比把他们摆在身后,要让人放心得多。
等到革新队伍、革新人员进驻平卢军,对他们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改造,一切都会平顺下来。
徐州。
吴军正在大举渡过淮河北上,对杨氏而言,进入中原的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该考虑的问题是中原战局。
议事堂中,杨延广摸着胡须沉吟道:“赵氏大军渡河南下,进占郓州,兵进兖州,接下来就会西下;
“魏氏大军正从关中东进,先锋日夜攻打函谷关,大将军已经赶过去帮助张京所部守关。
“诸位,我们获得张京投靠,虽然实力大增,在中原之战中也占据了主动,大军可以纵横驰骋,但也在事实上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困境,接下来的局面只会更加艰险。
“如之奈何?”
众人开始苦思对策,胸有丘壑的王载率先出声,并且语出惊人:“王上,大军想要破解困局,为今之计,只有主动联合魏氏!”
吴国官将都向他看过来,有人愤怒有人疑惑,有人欣赏有人不屑,杨延广不动声色的哦了一声:“太傅可否详说?”
王载沉稳道:“若是我们不联合魏氏,那么照眼下的形势而言,魏氏跟杨氏就极有可能联手,图谋先行击败我们。
“中原之争,我们得了张京为羽翼,已是抢占先机,成为了目前而言最强大的存在。
“赵氏不击败我们,就不可能取代我们在中原的大势;魏氏不击败我们,连进入中原都做不到,谈何争夺中原?
“故而老臣认为,赵氏与魏氏必然联手,我们唯有率先联合其中一方,才能击败另一方,立于不败之地!”
杨延广点头认可王载的道理。
吴国官将中有人赞同王载的意见,有人不赞同,有人部分赞同,建武军节度使吴俊冷声道:“联合魏氏,说得轻巧。
“要魏氏大军成为助力,我们就得打开函谷关,放对方进入张京的地盘,届时王大人拿什么保证,魏氏大军会本本分分的横穿张京的地盘,到东面与我们一起对战赵氏,而不是假道灭虢?
“若是魏氏大军在半路突然调转兵锋,四下攻掠张京的藩镇,我们岂不是引狼入室?
“届时魏氏如若再跟赵氏联手,对我们两面夹击,那我们岂不是立马被架在了火上烤?”
这的确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众人相继陷入沉思,有人看王载的目光颇为不善,有人期待他的解答。
杨延广未作置评,只是好整以暇等待王载的后文。
王载一副八风不动、老奸巨猾的样子,面不改色地道:
“凡事都有利弊,想要得到就必须付出,若是我们不能承担风险,便也不能收获成果——大军出征中原难道是必胜之战?
“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冒险。关键只在于风险大小,收获多少。况且麻烦并非不能解决,风险并非不能一定程度上规避。
“魏氏进入张京地盘,四面都是我们与张京的大军,他们如果想要假道灭虢,立时就会被我们围攻,凭什么觉得自己必胜?
“而一旦魏氏率先挑起与我们的争斗,双方兵马陷入混战,那不过是便宜了赵氏,平白让赵氏轻松攻城掠地,甚至是在我们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利,对我们各个击破!
“这种损人不利己,给旁人做嫁衣裳的事,魏氏为何要做?”
说到这,王载有意顿了顿,留给众人思考的时间。
吴俊脸色微变,察觉到了自己的思虑不周、不长远,但他并没有立马改变主意,因为道理只是道理,万一魏氏就是不长脑子呢?
王载向杨延广拱了拱手:
“王上,我们除了跟魏氏签订盟约,让他们不能中途叛变、失信于人、背负骂名、丢失人心、无法立足外,还可以跟魏氏相互质子,来确保双方的联合稳固。”
有现实利益的约束,还有质子这个环节,风险可谓是降到能降到的最低了,杨延广陷入沉吟。
说到底,这不是杨氏逼迫魏氏,也不是杨氏一厢情愿,而是双方联合符合彼此的需要。
吴俊又提出了质疑:“就算我们想要联合,魏氏便一定会同意?
“魏氏大军进入中原,周围都是我们的城池、军队,相当于孤军深入,置身于群狼环伺之境。他们凭什么相信我们,确定我们不会在他们行军途中,忽然对他们动手?”
这个问题,王载没有接茬。
他眼观鼻鼻观心,只是看着杨延广,等对方拿主意,根本懒得理会吴俊,好似对方是空气。
他将文官在面对武将时,自认为具备的智商上的优越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刚刚其实说过了。
魏氏不应该假道灭虢,杨氏当然也不应该半道设伏,两者都会让魏氏与杨氏陷入混战,使赵氏渔翁得利。
吴俊察觉到王载对自己的轻蔑,恼羞成怒,有心发作,却忽然反应过来问题所在,发现在道理上说不过对方,只能强行将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勉强忍耐,憋得脸红脖子粗。
“太傅果然大才,孤这就遣使去联络魏氏。”最终,杨延广拿定主意,决定试一试跟魏氏结盟。
......
潼关。
天明时分,魏无羡正在吃早饭,忽然有人来禀报:杨佳妮喊他出去有话要说。
“打都打了几天了,这家伙有什么话非得这个时候说?”魏无羡看了看刚端起来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嘀咕一句,念念不舍地放下。
来到城头,魏无羡发现半空中只有杨佳妮一人,他呵地轻笑一声,对对方的来意已是有所预料,便也只身升入半空。
“杨大将军有何指教?”魏无羡装模作样抱了抱拳,闲散的意态中带着几分慵懒与漫不经心,就差捂着嘴打个哈欠。
杨佳妮乜斜他一眼,不想跟这厮废话,直接进入主题:“王上派了使者来,打算跟你们结盟,一起对付赵氏。你有什么话说?”
自从秦军开始攻打函谷关,杨佳妮便带着杨氏高手过来救火,两军浴血拼杀之际,她跟魏无羡也没闲着,好生切磋了几场。
最终的结果不好不坏,两人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得谁,故而这一场战对两人来说打得索然无味。
魏无羡哈哈一笑,不甚在乎地调侃道:
“这该不会是你们的诱敌之计吧?假意跟我们结盟,放开函谷关让我们进入中原,等我秦国大军深入张京地盘之际,你们再四面出击,把我们围杀于半途?”
杨佳妮耷拉下眼帘,“你觉得我们有这么无聊?”
给赵氏作嫁衣裳的事,在杨佳妮嘴里只有无聊这个评价。
魏无羡摸了摸鼻子,“那倒也是。”
见魏无羡拿捏姿态,不表明态度,杨佳妮颇有些不耐烦,“别婆婆妈妈,你是不是还要回去询问秦王?”
魏无羡摇头叹息,“这事儿根本不用问,问题是明摆着的。
“对你们而言,不怕秦军进入中原后,假道灭虢去攻伐张京的城池,那是因为张京的地盘相当于你们的主场,且你们有足够军力确保自己的周全。
“但对我们而言,孤军深入,四面都是你们的人,稍有不慎出现什么意外,就会万劫不复,风险实在太大;
“就算我们最终成功击败赵氏,有张京的地盘挡在函谷关前,掐着我们的粮道、后路,也随时都能切断大军跟关中的联系。
“届时赵氏退出中原,你我两家相争,我们可能讨不到半分战果不说,还可能被你们反戈一击,全军覆没。
“这已经不是收获太小的事,而是生死存亡。
“真到了那种局面,这就不是在给你们做嫁衣裳了,而是被你们卖了还给你们挣钱,那是真正的舍己为人。
“所以魏氏与杨氏联合这事,就算我同意,也说服不了秦国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