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荆州少主 > 第290章 功高盖主

三国之荆州少主 第290章 功高盖主

    马腾父子落败,那一众部曲自然再无战意。

    大家纷纷举手投降。

    马氏一众家眷也落入刘琦手中。

    不过刘琦并没有下令诛杀,而是将他们全都押回了武威城。

    随着马氏父子被抓,凉州算是彻底平定了。

    在囚牢里,马腾见到了同样被囚的迷当。

    两人陌路穷途,相视无言,一阵唏嘘不已。

    刘琦下令整顿军马,做回师的准备。

    此次平定西凉,虽然艰苦凶险,但收获也不小。

    其一,便是整个凉州,将全部控制在他的手中。

    他留下堂兄刘磐,代他做凉州之主,将来可以发展对西域的贸易。

    只不过当前最紧迫的,还是赶紧填充人口,恢复生产。

    否则现在十室九空,仅占有大片土地,什么用处都没有。

    收获其二,便是抢夺羌人的两万余匹战马。

    用这些优良战马,他可以组建两万骑兵。

    这是可以傲视群雄的存在。

    无论曹操袁绍还是刘璋,手中骑兵都远远不及他。

    在将来的争霸天下中,他便掌握了最强大的战争机器。

    接下来,刘琦便让堂兄刘磐留下,继续镇守凉州。

    他自己率军,带着迷当马腾等战利品,凯旋班师。

    临行前,刘磐问黄忠的意见,是愿意跟随刘琦,还是跟他待在凉州。

    黄忠沉默不答。

    刘磐便明白对方心意。

    作为他的部将,若是愿意留下,早就一口答应了。

    而沉默,自然是希望跟随刘琦。

    当然,这其实也不用选。

    跟着刘琦,将来立功受赏,因功封侯,指日可待。

    跟着他待在凉州,却是前途暗淡。

    于是刘磐爽快的让黄忠跟了刘琦。

    在大军回师途中,刘琦已经写完报捷奏疏,上表朝廷。

    ……

    汉军平定凉州,活捉羌王迷当的消息传到长安,整个关中都震动了。

    数百年来,羌患一直不绝。

    不止凉州百姓苦不堪言,就连关中百姓,也时常担惊受怕。

    没想到如今朝廷虽然势微,但刘琦却彻底平定了羌乱。

    这是汉军几百年都未曾达到的成就。

    关中百姓兴奋异常,都在翘首期盼大军凯旋,看看那敌酋迷当长什么样子。

    有人高兴,便有人忧愁。

    此时天子刘协,跟一众汉室老臣,却陷入忧虑之中。

    御书房内,刘协看着眼前杨彪、士孙瑞、董承、皇甫嵩等一众老臣,皱着眉头道:“如今刘卿大军即将凯旋。

    这平定羌乱之功,朕该如何对其封赏?”

    杨彪深吸一口气,神色木然道:“本以为刘琦率军西征,将会一去不回。

    即使险胜,也必然元气大伤,在无法把控朝政。

    谁能想到,刘琦非但没有伤筋动骨,如今军威更是强大,这可如何是好?”

    士孙瑞叹道:“岂止军威强大,如今他军功之盛,朝廷已经尚无可赏。

    功高盖主,取乱之征兆也。”

    在场几位天子心腹朝臣,全都陷入沉思之中。

    当初让刘琦带兵西征,本以为能消耗刘琦实力,同时能平定羌乱,可谓一箭双雕。

    没想到,刘琦平定了羌乱,而且实力更为强大,威望高到了极点,让朝廷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了。

    董承沉声道:“近日有坊间传言,许多文人士子议论,为表彰刘琦擒获羌王之功,朝廷应当封其为安汉公。”

    “安汉公?这怎么行?”

    国丈伏完怒道:“当初王莽篡汉之前,受封正是安汉公。

    难道那些文人士子,想要炮制另一个王莽不成?”

    皇甫嵩追加道:“别忘了,当初王莽手中可是没有兵权,而如今刘琦兵威之盛,天下几无敌手。”

    “老夫难道不知?”伏完不耐烦的道:“终归不能封他做安汉公。”

    董承苦笑一下道:“安汉公算什么?

    还有人议论,说刘琦身为帝室之胄,如今立下大功,应当受封王爵。

    更有人暗自传言,说刘琦乃承载大汉天命之人,陛下应当退位让贤,让刘琦登基做天子。”

    此言一出,在场一众文武重臣一片哗然。

    “是何人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难道要聚众谋反不成?”

    “荒唐,简直是荒唐,当今天下,帝室之胄何止百万,议论封王已是离奇,还要妄想做天子?”

    “应当立即派人,将这散布谣言之人抓起来,明正典刑。”

    “抓?如何抓?”

    董承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众人道:“诸公以为,司隶校尉钟元常,会抓捕这些散布谣言之人?

    又或者韦康杜岐这两位太守,愿意派兵抓人?”

    这几句话,让在场所有大臣哑口无言。

    钟繇、韦康、杜岐这些掌控地方的大员,都是刘琦安排的心腹。

    说不定那些议论造势之人,就是他们暗中安排的。

    他们怎么可能派兵抓人?

    即使不是他们亲自安排,自然也有不少见风使舵之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欲得从龙之功。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尚书令荀攸走了进来,禀报道:“陛下,有郎中韦余上表。”

    众人当即闭口不再说话。

    荀攸也是刘琦安排的心腹。

    而且占据了尚书令这等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区区一个郎官上表,便让荀攸亲自送进来,说明这份奏疏不简单。

    刘协打开诏书看了一眼,顿时瞪大眼睛,满脸都写着疑惑。

    原来那奏疏中写着,刘琦率军东征西讨,功劳已经跟当年的韩信不相上下,所以应当封王。

    而且刘琦是汉室苗裔,鲁恭王之后,不受高祖皇帝白马盟誓限制。

    关键是,那韦余建议天子封刘琦为清河郡王。

    这便是没安什么好心了。

    要知道,那清河郡属于冀州,紧邻魏郡。

    谁都清楚,如今冀青幽并四州在袁绍手中,治所就在魏郡的邺城。

    要是将比邻的清河郡,给刘琦做王国封地,鸡怎么看?鸭怎么看?袁绍怎么看?

    这不是让刘琦跟袁绍斗起来?

    刘协抬头看了一眼荀攸,这可是刘琦安排的心腹。

    以荀攸的智力,会看不出来?

    而且那叫韦余的郎官,多半是韦氏子弟,为什么要给刘琦挖这么一个大坑?

    刘协百思不得其解,道:“朕与众卿商议后,再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