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大儿小女 序
自打有了小乖,我就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宝贝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在用《亲宝宝》记录小乖的照片和视频等相关资料的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上面还有日记的板块,恰好当日小乖的一个小片断也很喜人,值得记录,于是便在手机上写下了《随想一》,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每当看到或感知小乖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瞬间,便诉诸笔端,及时予以写下,当时多用手机笔画来码字,费时费力费神,有时草就一篇小文章得花上一二个小时,也曾遇到正在用心编撰时,遇有一个电话打来,因没有自动保存功能,便宣告前功尽弃,还须从头再来。后来,吸取教训,直接在电脑上撰写,通过qq发送给妻子,一是让其修改二是这样可复制粘贴到《亲宝宝》上,省时省事省力得多了,在写到了十多篇时,便萌发了将其收编成册的念头,一是鞭策自己不断努力不停写作,二是确实是想等到小乖成长的重要节点,将其编印成书籍,作为小小礼物送给小乖。
我是秘书出身,且在秘书的岗位上干了六年,进班子后,又分管办公室或学会,一直在与文字材料打交道,通过师兄的“传帮带”和自己的用心用脑琢磨,从小“豆腐块”到大“块头”大篇幅文章,从小信息、中论文再到大调查报告,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自身也有了一定的文字积淀,曾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国工商报》《中国统一战线》《宗教工作通讯》《江苏工商》《挚友》《连云港工商》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刊载过百余篇大小文章,也曾在《党的生活》《莫愁》《江苏民族宗教》《灌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过十余篇散文、小说和杂文,在国家省市系统论文评比中也屡有斩获,写起这些记实类的小文章来更是信手拈来。
遥想当年,大乖刚出生那会,我正在办公室小秘书的岗位上辛苦地爬着格子,没有闲瑕的时间来多陪儿子,只是趁儿子生长的重要节点,为其写了几篇小文章,如十岁左右,草就一篇《家有小儿》,对其出生后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在高考以后,撰写一篇《家有考生》,对儿子三年的辛勤付出予以记录,也为三年陪读生活留下记忆;在儿子二十虚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弱冠小儿》,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儿子;此外,在儿子进入南京大学学习的初期,曾套路一把,写过两封长信给小乖,后被妻子予以制止。
人到中年,在儿子都已快十八岁的时候,再喜得一千金,凑成一个“好”字,自己的时间、情感、心境均与以往相比大有不同,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敲击电脑键盘,看着屏幕上一篇篇自认为诙谐、有趣、好笑的小文章逐渐成形、汇总,心中也涌动着一阵阵暖流,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每篇写完后,略经修改,一般都发在《亲宝宝》上,看着亲友们点个赞、发来的评价,更是增添了创作的无穷动力;也会在与朋友同学聊天时,将创作成果拿出“显摆”,当然收获的是一片赞扬声;同时,把记录小乖的成长历程当作是大乖生长阶段的回顾,在小东西呈现出可爱、喜人的一幕后,便和妻子交流讨论,大乖当时是什么样子?也应该是如此可爱吧。有几日,还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曾做过文字秘书的妻子比赛写作,描写小乖,看谁写得更生动、更传神、更可爱?更趁一日无事,将已写的所有小文章汇集起来,按正常书籍编排目录、页码,并顺带将关于儿子的几篇文章予以收入,此外,将妻子写的两篇女儿小作也一并纳入,于是乎,就有了这本《家有大儿小女》。
关于书名,原曾用过《家有小女初出生》,后来因为书的内容进行了变更、增补,故改为《家有大儿小女》,也曾想过改为《家有帅儿靓女》,虽名副其实,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骄傲、自吹、自夸成分,不如“大儿小女”更显得质朴、温馨、贴切。妻子曾鼓励将这些小文章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窃以为,都是描写自家的幸福而又平淡的生活,暂时也就没想向外投,只是将关于儿子的《家有考生》登载在灌云县发展家乡促进会的会刊上,此外被《莫愁》杂志所刊载,其他的等时机合适再看吧。
将写作过程中一些所思所想所感予以记下,权作小文集的序吧……
2017年12月12日于家中
我是秘书出身,且在秘书的岗位上干了六年,进班子后,又分管办公室或学会,一直在与文字材料打交道,通过师兄的“传帮带”和自己的用心用脑琢磨,从小“豆腐块”到大“块头”大篇幅文章,从小信息、中论文再到大调查报告,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自身也有了一定的文字积淀,曾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国工商报》《中国统一战线》《宗教工作通讯》《江苏工商》《挚友》《连云港工商》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刊载过百余篇大小文章,也曾在《党的生活》《莫愁》《江苏民族宗教》《灌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过十余篇散文、小说和杂文,在国家省市系统论文评比中也屡有斩获,写起这些记实类的小文章来更是信手拈来。
遥想当年,大乖刚出生那会,我正在办公室小秘书的岗位上辛苦地爬着格子,没有闲瑕的时间来多陪儿子,只是趁儿子生长的重要节点,为其写了几篇小文章,如十岁左右,草就一篇《家有小儿》,对其出生后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在高考以后,撰写一篇《家有考生》,对儿子三年的辛勤付出予以记录,也为三年陪读生活留下记忆;在儿子二十虚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弱冠小儿》,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儿子;此外,在儿子进入南京大学学习的初期,曾套路一把,写过两封长信给小乖,后被妻子予以制止。
人到中年,在儿子都已快十八岁的时候,再喜得一千金,凑成一个“好”字,自己的时间、情感、心境均与以往相比大有不同,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敲击电脑键盘,看着屏幕上一篇篇自认为诙谐、有趣、好笑的小文章逐渐成形、汇总,心中也涌动着一阵阵暖流,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每篇写完后,略经修改,一般都发在《亲宝宝》上,看着亲友们点个赞、发来的评价,更是增添了创作的无穷动力;也会在与朋友同学聊天时,将创作成果拿出“显摆”,当然收获的是一片赞扬声;同时,把记录小乖的成长历程当作是大乖生长阶段的回顾,在小东西呈现出可爱、喜人的一幕后,便和妻子交流讨论,大乖当时是什么样子?也应该是如此可爱吧。有几日,还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曾做过文字秘书的妻子比赛写作,描写小乖,看谁写得更生动、更传神、更可爱?更趁一日无事,将已写的所有小文章汇集起来,按正常书籍编排目录、页码,并顺带将关于儿子的几篇文章予以收入,此外,将妻子写的两篇女儿小作也一并纳入,于是乎,就有了这本《家有大儿小女》。
关于书名,原曾用过《家有小女初出生》,后来因为书的内容进行了变更、增补,故改为《家有大儿小女》,也曾想过改为《家有帅儿靓女》,虽名副其实,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骄傲、自吹、自夸成分,不如“大儿小女”更显得质朴、温馨、贴切。妻子曾鼓励将这些小文章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窃以为,都是描写自家的幸福而又平淡的生活,暂时也就没想向外投,只是将关于儿子的《家有考生》登载在灌云县发展家乡促进会的会刊上,此外被《莫愁》杂志所刊载,其他的等时机合适再看吧。
将写作过程中一些所思所想所感予以记下,权作小文集的序吧……
2017年12月12日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