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惊明 > 第138章 小冰河期

惊明 第138章 小冰河期

    “殿下——”

    徐贞明见到朱翊镠没有说话,便上前半步,显得有些急躁,继续说道,“这辽东1地,水害若是不去,则屯田根本难以兴办,田即非田,尚何营乎?”

    “辽东1地,向来多有旱涝,这灾害无备,屯田难收,皆因水利未兴所致,所以殿下。”

    徐贞明说到这,语气变得更加快速了些,“势必是要广修堰堤,以北方水利之兴缓南北漕运之急。”

    “徐先生莫急。”

    朱翊镠轻笑着摇头道,“本王也是支持你兴建水利的,这点你可以放心。”

    “殿下,某这次沿途到辽阳也前往查勘过了,历勘周详,区画绘图,对于整个辽西已经甚为明晰。”

    “嗯嗯——”

    朱翊镠先是1个点头,而后简单称赞1句,“徐先生,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掌心之上,本王得遇这般人才,实在可喜啊。”

    见到徐贞明还有想要说些什么,朱翊镠直接出言打断,“好了,徐先生,这辽东1地,治水是摆在前面的,完全没有错。”

    “不过,本王所拥有的庄田,主要在辽阳1带,以及辽河以东,这水害倒是不重,也并未首要的。”

    朱翊镠怕徐贞明还是想要去往治水方面靠,干脆也就直接挑明了此次找他的目的。

    毕竟若是治水,这当下又有谁能比得上潘季驯?

    朱翊镠找徐贞明来可是为了推行这田地1事。

    “徐先生啊。”

    朱翊镠对着徐贞明开口道,“你看啊,这辽东虽为畿辅,据地千里,但多为瘠区,往往仰食东南,转粟自南,亦不是长久之计。”

    “国家转运1次,所费甚多,往往辽东城仓之内1石之储,需糜数石之费。所以国家大力行屯田1事。”

    “确实如此,殿下。”

    徐贞明也不客气,直接插话道,“这屯田之法,古皆有之,往往以边防出发,无论魏晋,且论隋唐,都能省征调,足军饷。”

    “这辽东东拱神京,濒河滨海,又多泉深土肥无人耕种之地,若是能好生操办此事,募兵民以行屯政,这于辽镇民食仓储,大有裨益。”

    “是的,徐先生。”

    朱翊镠对于徐贞明很是客气,丝毫没有因为他插话而有什么生气的反应,反倒是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这田畴乃我辽东衣食之源,本王还想听听你对于这营田1事,有什么看法。”

    “殿下,这立意甚高啊,这是为国家开粒食之原。”

    徐贞明言语当中丝毫不吝啬对于朱翊镠的赞美之词,“这天下有大计,想要宽东南之民力,让国家裕足食之源,莫如于辽东1带,行水田,种水稻之事。”

    “种水稻…”

    朱翊镠听到种水稻这几个字,不由得脸色微微1变,有些话看起来朱翊镠是想要说的,但还是在最后给咽回去了。

    “是的,殿下!”

    “这辽东原本小麦1类,亩产有超过两石的,已经是属于上田了,但若是引水,做那水田,推行水稻,便可增长数成,少说是5成啊,殿下!”

    “某之前在太平府实地种过,某那1亩之田,也不是丰收年际,算是中熟之岁,收谷约有5石,为米2石5斗!”

    “殿下若能将府中4万顷庄田全数,不,只要半数改成那水田,数十里皆为稻乡,那么1年便可收米5百万石啊,殿下。”

    “这南方苏松等府的正耗漕粮,往北运送的漕粮都不过是4百万石米。”

    “你要种水稻??”朱翊镠又重复了1遍,言语当中带着些许不确定和怀疑。

    “是的,殿下。”

    徐贞明这个时候也听出来了眼前潞王话中含着的意味,当即便开口解释道,“殿下,在这北地种植水稻,可并不是什么开创。”

    “这汉朝的张堪,就在那狐奴山脚下,引动整个白河水,开种8千顷稻田。”

    “北魏的幽州刺史裴延,立渠溉田,也有着上万顷。”

    “唐瀛州刺史卢晖,溉田5百顷,宋霸州节度使何承矩兴堰6百里。”

    “哪怕是眼下,某也听闻这顺天巡抚张国彦,也在天津永平1带,开种了上千亩水稻。”

    见到徐贞明越说越激动,朱翊镠顿时感到有些哭笑不得,这人的个性自己算是看出来了,这是头犟驴啊,而且还是个耿直,且办事风风火火的主。

    往往自己的话都还没有说完,他就急了。

    “不不,你理解错本王的意思了。”

    朱翊镠还是很有耐心,丝毫不把自己藩王的身份放在心上,“徐先生,为国计民生,尽心经画,甚属可嘉。”

    “辽东完全可以屯田,也是要推广水田的,本王也是支持的,毕竟大明当下,这游民太多了,而辽东又缺少百姓。”

    “若是1味镇压屠杀,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若是本王这4万顷庄田能好生改造1番,吸纳4方游民,使游民有所归,那么便可以驱民归田之利解游民4起之危。”

    “但是,对于这水稻,本王建议,是不要种的。”

    “至于原因嘛。”

    朱翊镠见到徐贞明又要开口,当即加快了语速,“就1个,其实就1个原因。”

    “殿下难道是担心那些百姓不愿意种水稻。”

    徐贞明也不等朱翊镠说完话,便直接顺着他的话接了下去,“这毕竟亩产上去了,要缴纳的赋税变多了?”

    嚯。

    好家伙,这人确实有几分个性啊。

    朱翊镠听到这话,那话语当中怎么听怎么别扭,尤其是后半句。

    朱翊镠可不是愚笨之辈,他自然是听明白了徐贞明的话。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很多百姓不愿意积累财富,甚至不愿意种田,其根本原因就是越好的田地其税赋越重,这是生物本能当中的趋利避害。

    这1点值得所有统治者深思,包括后世做着复兴美梦,却1路滑向腐败深渊的朝代。

    “啊?这个本王没有想过啊。”

    朱翊镠直接摇了摇手,“这子粒银,本王又怎么会多收。”

    “不是这个原因,本王担心的是…”

    朱翊镠说到这,伸手指向天空,往上戳了戳。

    “是皇上??”

    “呃——”

    “不是,是天气。”

    “天气??”

    徐贞明对于朱翊镠提出的这个原因自然是不懂的,毕竟有着时代局限性。

    “是啊,就是天气。”

    朱翊镠点了点头,缓缓吐出几个字来,“小冰河啊。”

    “小冰河??”

    徐贞明眼中的迷茫更加浓了几分,很显然他是不理解朱翊镠刚刚所说的话。

    “徐先生啊,这样吧,本王给你打个比方,不,也不比方了,直接让你想1想。”

    朱翊镠开始循循善诱起来,“这历代王朝,除了周能有8百年的延续之外,其余的朝代1般都为多少年。”

    “呃——”

    徐贞明听到这个问题,自然是感到有些奇怪的,但是他本就是个耿直的人,也不想太多,殿下问什么,自己就答什么。

    “不会超过4百年,殿下。”

    “诶,说多了,3百多年而已。”

    朱翊镠微微摇头,否认了徐贞明的话,而后又提出1个新的问题,“那么这些朝代为何会灭亡?”

    “因为流民?”

    徐贞明脱口而出,但是下1刻,耿直如驴1般的他也发觉不对劲了,因为这流民问题正是大明当下所面临的问题。

    1想到这,徐贞明自然也就闭口不言了。

    “是流民没有错。”

    朱翊镠点了点头,“历代王朝,都要追求稳定,想着把农民都固定在土地之上,这样也不会造反。”

    朱翊镠身为藩王,而且锦衣卫还是他的势力范畴,这说起话来,自然没有太多约束。

    “但是却有着很多因素造成了不稳定,使得那些原本寄生在土地上的农民被迫成为了流民。”

    “赋税?土地?”

    徐贞明1连提出多个问题,但是都被朱翊镠摇头否认了。

    “不,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亩产,是小农经济当中最赖以为生的亩产量!”

    朱翊镠说到这,脸色有些严肃,“而亩产量下降的原因,就是气候!”

    “纵览历史,徐先生,你会发现,这气候的周期变化造成了王朝的更替!”

    “往往盛世之际,就是气候温暖之际,那隋唐时期,黄河流域可是有着竹子的!”

    朱翊镠直直盯着徐贞明,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再说近的,这成祖时期的京城1带,可比现在要暖和多了吧。”

    “殿下——”

    徐贞明的言语当中带着些许迟疑和些许畏惧,畏惧他内心深处冒出的想法,“您是想说这王朝末年往往是气候寒冷之际。”

    “唉——”

    1声长叹从朱翊镠口中冒出,“这是1种历史的惯性啊,徐先生,你查阅过国家开创之际到如今,这漕运的时间吗?”

    “什么时候开漕?什么时候闭漕?”

    “未曾,殿下。”徐贞明很是老实地摇了摇头。

    “诶,本王告诉你吧。”

    “现如今,这1年当中,不能漕运的天数是1百07天。”

    朱翊镠将最后几个字咬字咬得很重,脸色也很是严肃,“而成祖时期,不能漕运的天数,只有5十6天。”

    “也就是说,这百年间,整个北方温度下降了,本王可以肯定,这之后的时间内,还会下降更多!”

    “而这,便是本王所说的小冰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