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通百家,独尊儒术 第54章 问道
热门推荐:
诸天之我在万界混保底
开局一座还珠楼
全民:开局无敌,我组建亿万军团
救命!纯情世子总想笨拙地勾引我
屯兵百万!什么!朕不是太子?
让你花钱,你去收集奴隶美少女?
开局一百万亿点属性无限穿越系统
轮回仙魔传
绝世丹途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再加上随手就是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一句足以封神的诗句。
不断蹦出的经典语录,让现场的众人,终于知道姜圣为什么会被称为玄圣先师了,听他讲话似乎每一句都能带给人启迪。
冉雍主修法家圣道,又是司寇府的大司寇,负责洛邑的稳定和治安,亲眼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因为法家圣道而引动了圣道长河。
然后又看到这位少年掌控局势,轻松的化解了一场民众的骚乱,心中忽然生起一股酸涩、沮丧和无力感。
他终于有些理解,为什么玉板上那么多人,会说自己读书读了那么多年,都读到狗身上去了。
在这样的人面前,你真的很难不产生沮丧,甚至羡慕嫉妒的情绪。
而对于景清来说,或者说对于国子监和大虞朝来说,姜逸越优秀越好,最好能够成为半圣、亚圣,甚至像孔圣那样的至圣。
一旦姜逸达到这样的成就,那大虞朝就会安然平稳的继续发展下去,天下就不会乱,妖族的耻辱也会得以洗涮。
顺便自己收藏的那些藏品,也会随之升值。
美哉~~
只可惜的是,姜圣这首新诗,题在了墙壁上。
人群的中马陵和芸娘,则是一脸欣喜和激动的看着姜逸,恨不得拍着胸脯跟人家说,那是我兄弟,那是我的小郎!
唯有祁航又嫉又恨,恼怒万分。
“我等拜谢姜圣!”
“婢下拜谢凤南伯!”
浩然正气入体,反应过来的民众纷纷向姜逸行礼。
见到如此情形,姜逸心中也是不由的松了口气,知道事情总算是圆满解决了。
正在他刚想要挥挥手,让大家都各回各家时,人群中突然有个年轻人站了出来,只是不等他靠近,就被司隶校尉拦了下来。
那人也不硬冲,搁着司隶校尉,对姜逸喊道:“姜圣,大虞朝封国燕地乐衎,意向姜圣问道,还望姜圣成全!”
问道?
姜逸脑筋飞速旋转,一段记忆也随之浮现。
所谓的问道,是这个世界一种常见的求学方式,起源于当年孔圣未成圣时,曾三次问道于道家天尊,道祖老子。
与问道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叫做论道。
如果说问道是进学请益,以一种较低的姿态,向上求学的话,那论道就是两种不同的圣道,为了各自的理念而进行争执和对抗。
儒道诸子百家,各种理念和思想层出不穷,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各有建树,但是相互之间理念不同,相互争执也是难免。
不同儒学分支,甚至是同一分支内,也往往会发生各种争论。
就像是那殷述的杂家圣道,就是于乱局中锤炼圣道,而这种圣道与姜逸的理念不合,于是为了自保破掉了他的布局。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圣道之争。
现在这位燕地乐衎,说是问道,当是为了求学而来。
向自己求学?
姜逸本能的就想要拒绝,但是瞬间就明白这不合适。
自己是玄圣先师啊,无论对方要请教什么,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但是至少也要听听对方的内容才行。
否则这么多人看着,自己直接拒绝,那刚刚努力营造的偶像形象,就要塌房了啊!
哎,没办法,有了流量之后,就会有偶像包袱,这是必然啊!
姜逸挥了挥手,让司隶校尉将那乐衎放了过来。
这人也就二十多岁,长相颇有些儒雅的气质,就是皮肤略黑了些。
身上的衣服是低劣的麻衣,而且已经磨损的厉害,显然非勋贵世家出身,是平民身份。
在他的背后,还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不过此人众人围观,却丝毫没有局促之感,反而举手投足之间自有风范,让人倍增好感。
“学生乐衎,见过姜圣!”
走上前来后,乐衎再次行礼,然后说道:“姜圣才华、胸襟,衎敬服之,然刚才姜圣之言论,衎尚有不解之处,还请姜圣解惑!”
“请讲,本圣试解之!”
“姜圣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此当为一国律法之基础,方可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然我们都知道,社会分有不同的阶层,公卿王侯天然就高于平民一等,我们又如何保证您说的这些,能够实施呢?”
这个问题就有些尖锐了啊,其本质是直接对准了当前的社会制度,阶级的不平等性。
简单来说,有些类似于陈涉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这种一种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
姜逸也不由的严肃了起来。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能否为乐衎解惑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当今社会制度的问题。
自己今天所说的话,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也会成为统治者忌惮的目标,很可能会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推动社会进步姜逸并不反对,但是因为推动社会进步,就让他舍生取义,姜逸还没有这个思想觉悟。
姜逸沉思了一下,这才开口说道:“上古之时,巫妖两族称霸大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族不过是奴隶和圈养的食物,及《洛书》天降,人族秉承天运,开启民智,由三皇五帝引领人族于逆境中崛起,那个时候人类随茹毛饮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是古人依旧认为那是最好的时代。”
“后夏商周三代,人族逐步驱逐巫妖两族,建立了礼乐制度,万邦来朝,人类遂由蒙昧状态,走向了文明盛世,礼仪之邦。及至三圣立教,我大虞朝立国,人类礼乐之盛,已然有辉煌气象。数万年来,每个时代的人类都有局限性和不足,但是人类却一直在进步,文明一直在发展,大虞朝也不例外,也有不足但也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由古及今,先承认问题,再肯定发展,这是套路,姜逸顺手拈来,之后这才引入正题,谈及关键 。
“你问问的问题,无非是律法如何能够跨越阶层,保证公正和公平的实施的问题。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想要完全的公平和公正,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再好的律法,也是由人来实施的,是人就有感情就有倾向。
就像是方寒的父母,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并非是无辜惨死,可那是他们的儿子,他们依旧会心疼和惋惜,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报仇,这不是阶层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
乐衎疑惑问道:“那您的意思是,律法永远用法保证公平吗?那法家圣道岂不是永远无法趋于完美,达到至圣的状态?”
这个问题肯定不能点头,否则修法家圣道的人,都要打上门来了。
法家圣道可不是名家那些人可比 ,这是真正的显学,儒生众多,实力强横,甚至是在秦国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那要怎么回答,才不至于得罪法家,又不至于让世人失望,同时还要体现自己的水平呢?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再加上随手就是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一句足以封神的诗句。
不断蹦出的经典语录,让现场的众人,终于知道姜圣为什么会被称为玄圣先师了,听他讲话似乎每一句都能带给人启迪。
冉雍主修法家圣道,又是司寇府的大司寇,负责洛邑的稳定和治安,亲眼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因为法家圣道而引动了圣道长河。
然后又看到这位少年掌控局势,轻松的化解了一场民众的骚乱,心中忽然生起一股酸涩、沮丧和无力感。
他终于有些理解,为什么玉板上那么多人,会说自己读书读了那么多年,都读到狗身上去了。
在这样的人面前,你真的很难不产生沮丧,甚至羡慕嫉妒的情绪。
而对于景清来说,或者说对于国子监和大虞朝来说,姜逸越优秀越好,最好能够成为半圣、亚圣,甚至像孔圣那样的至圣。
一旦姜逸达到这样的成就,那大虞朝就会安然平稳的继续发展下去,天下就不会乱,妖族的耻辱也会得以洗涮。
顺便自己收藏的那些藏品,也会随之升值。
美哉~~
只可惜的是,姜圣这首新诗,题在了墙壁上。
人群的中马陵和芸娘,则是一脸欣喜和激动的看着姜逸,恨不得拍着胸脯跟人家说,那是我兄弟,那是我的小郎!
唯有祁航又嫉又恨,恼怒万分。
“我等拜谢姜圣!”
“婢下拜谢凤南伯!”
浩然正气入体,反应过来的民众纷纷向姜逸行礼。
见到如此情形,姜逸心中也是不由的松了口气,知道事情总算是圆满解决了。
正在他刚想要挥挥手,让大家都各回各家时,人群中突然有个年轻人站了出来,只是不等他靠近,就被司隶校尉拦了下来。
那人也不硬冲,搁着司隶校尉,对姜逸喊道:“姜圣,大虞朝封国燕地乐衎,意向姜圣问道,还望姜圣成全!”
问道?
姜逸脑筋飞速旋转,一段记忆也随之浮现。
所谓的问道,是这个世界一种常见的求学方式,起源于当年孔圣未成圣时,曾三次问道于道家天尊,道祖老子。
与问道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叫做论道。
如果说问道是进学请益,以一种较低的姿态,向上求学的话,那论道就是两种不同的圣道,为了各自的理念而进行争执和对抗。
儒道诸子百家,各种理念和思想层出不穷,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各有建树,但是相互之间理念不同,相互争执也是难免。
不同儒学分支,甚至是同一分支内,也往往会发生各种争论。
就像是那殷述的杂家圣道,就是于乱局中锤炼圣道,而这种圣道与姜逸的理念不合,于是为了自保破掉了他的布局。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圣道之争。
现在这位燕地乐衎,说是问道,当是为了求学而来。
向自己求学?
姜逸本能的就想要拒绝,但是瞬间就明白这不合适。
自己是玄圣先师啊,无论对方要请教什么,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但是至少也要听听对方的内容才行。
否则这么多人看着,自己直接拒绝,那刚刚努力营造的偶像形象,就要塌房了啊!
哎,没办法,有了流量之后,就会有偶像包袱,这是必然啊!
姜逸挥了挥手,让司隶校尉将那乐衎放了过来。
这人也就二十多岁,长相颇有些儒雅的气质,就是皮肤略黑了些。
身上的衣服是低劣的麻衣,而且已经磨损的厉害,显然非勋贵世家出身,是平民身份。
在他的背后,还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不过此人众人围观,却丝毫没有局促之感,反而举手投足之间自有风范,让人倍增好感。
“学生乐衎,见过姜圣!”
走上前来后,乐衎再次行礼,然后说道:“姜圣才华、胸襟,衎敬服之,然刚才姜圣之言论,衎尚有不解之处,还请姜圣解惑!”
“请讲,本圣试解之!”
“姜圣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此当为一国律法之基础,方可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然我们都知道,社会分有不同的阶层,公卿王侯天然就高于平民一等,我们又如何保证您说的这些,能够实施呢?”
这个问题就有些尖锐了啊,其本质是直接对准了当前的社会制度,阶级的不平等性。
简单来说,有些类似于陈涉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这种一种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
姜逸也不由的严肃了起来。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能否为乐衎解惑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当今社会制度的问题。
自己今天所说的话,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也会成为统治者忌惮的目标,很可能会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推动社会进步姜逸并不反对,但是因为推动社会进步,就让他舍生取义,姜逸还没有这个思想觉悟。
姜逸沉思了一下,这才开口说道:“上古之时,巫妖两族称霸大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族不过是奴隶和圈养的食物,及《洛书》天降,人族秉承天运,开启民智,由三皇五帝引领人族于逆境中崛起,那个时候人类随茹毛饮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是古人依旧认为那是最好的时代。”
“后夏商周三代,人族逐步驱逐巫妖两族,建立了礼乐制度,万邦来朝,人类遂由蒙昧状态,走向了文明盛世,礼仪之邦。及至三圣立教,我大虞朝立国,人类礼乐之盛,已然有辉煌气象。数万年来,每个时代的人类都有局限性和不足,但是人类却一直在进步,文明一直在发展,大虞朝也不例外,也有不足但也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由古及今,先承认问题,再肯定发展,这是套路,姜逸顺手拈来,之后这才引入正题,谈及关键 。
“你问问的问题,无非是律法如何能够跨越阶层,保证公正和公平的实施的问题。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想要完全的公平和公正,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再好的律法,也是由人来实施的,是人就有感情就有倾向。
就像是方寒的父母,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并非是无辜惨死,可那是他们的儿子,他们依旧会心疼和惋惜,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报仇,这不是阶层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
乐衎疑惑问道:“那您的意思是,律法永远用法保证公平吗?那法家圣道岂不是永远无法趋于完美,达到至圣的状态?”
这个问题肯定不能点头,否则修法家圣道的人,都要打上门来了。
法家圣道可不是名家那些人可比 ,这是真正的显学,儒生众多,实力强横,甚至是在秦国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那要怎么回答,才不至于得罪法家,又不至于让世人失望,同时还要体现自己的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