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 第324章 再度西征?
“偷袭承德机场?”
所有人大吃一惊。
“只要鬼子继续用飞机来侦察我们,我们的行动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坦克支队,只能在夜间行动,对我们相当不利。”
“而且自从进入冀东,我们第四纵队的弹药始终很紧张,如果能偷袭鬼子机场成功,必然能将不少机枪子弹弄到手。”
“但是对于承德有多少鬼子,我们一点都不清楚啊。”
“承德总不至于有上万鬼子吧,他们可是刚在这儿损失了一个独立守备队。”
而且唐亮的目的也不是要强攻承德,把承德城外的机场上的飞机端了就成,这样唐亮就能把一个遗留许久的任务——“主线任务十五:消灭2000名鬼子外加10架飞机”给完成了。
这个任务早就凑齐了鬼子人头,就等着把飞机任务凑齐就可以了。
如果通过进攻鬼子的飞机场,再凑上一些鬼子人头就更好了。
“我们第34大队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了;而且打下机场,就靠我们这些人把鬼子机场的物资搬走,只怕搬不了多少。”
“是否等第四纵队主力赶上来再打?”
跟第34大队不足3000人相比,第四纵队哪怕分出去了第33大队和第34大队,不过这几天又进一步扩充了人手,现在已经奔着突破人大关走了。
“第四纵队主力抵达这儿多半还要1天多,只怕等第四纵队主力抵达,鬼子也反应过来了,会将更多兵力补充至承德——别忘了,刚才我们缴获的地图上,承德到锦州和奉天(今辽宁沈阳)可是有铁路的,鬼子要以铁路机动,可比第四纵队两条腿快得多。”
“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不如先向第四纵队首长们请示再说吧。”
“电报来往起码又得半天,我们时间不够了,不如先往承德赶,等命令来了也来得及转向。”
“好吧。”
……
总算说服了第34大队的首长,唐亮松了口气,随后便是战斗安排。
“承德既然有铁路通过,多半也有油库;油库多数在火车站附近,我们这次突袭承德也要做好将这些油料夺取的准备。”
虽然唐亮在车库中已经把坦克支队的坦克全都灌上油料,但是油料不嫌多,尤其是此刻已经是8月底,对于长城沿线地区而言,一层秋雨一层凉,用不了多久进入深秋甚至初冬后,哪怕是把油料作为取暖和燃料使用都是不错的。
当然对第34大队而言,承德可能拥有的枪支弹药储备才是最需要的。
……
“第23师团抵达哪儿了?必须在迅速抵达承德,稳定当地的情况并伺机突袭冀东八路,把战车第一团的战车全部抢回来。”
关东军司令部自从收到独立第二守备队司令野副昌德少将完蛋前的最后一封电报后,就一直在催促第23师团,以致于第23师团从上到下烦躁不已。
“我军已抵达奉天,仍需一天时间方可抵达承德,请司令部放心,吾辈将彻底荡平冀东八路。”
植田谦吉和矶谷廉介忽然觉得这话好像挺熟悉的。
“八嘎,野副昌德之前就是这么说的,你们必须打起精神来,绝不能轻视这股八路。”
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很不以为然,毕竟野副昌德带领的不过是独立守备队而已,而自己手下的虽然不是常备师团,但是再怎么说也是乙种师团,兵力上更是独立第二守备队的3倍以上,重武器更别提了,完全碾压独立第二守备队。
如此强大的兵力兵器,要对付区区八路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直接顶撞触怒关东军司令部显然不是好事,小松原道太郎只得装作乖孩子,毕恭毕敬的接受司令部的“指导”。
“第23师团将减少在补水站和补煤站的停留时间,尽快赶到承德。”
于是两支部队不约而同都在向承德挺进。
……
“鉴于讨伐我第一路军的鬼子兵力忽然调走,我们是否研究一下第三次西征?”
“我们的西征损失太大了。”
“沿途的鬼子和伪军,甚至是各种汉奸告密实在太多了。”
“本溪的游击区也几乎全部丢失,我们要冲过鬼子的封锁线实在太难了。”
“我们前几次西征一次比一次损失大,现在我们的战马更缺了。”
东北抗联在1936年从报纸上得知红军渡过黄河东征山西后,便进行过第一次西征,试图打穿鬼子和伪军的封锁线,与延安取得联系。
这一次的西征部署为:
1、第一路军:抗联第1军第1、3师,共400余人
2、第二路军:抗联第2、4、5军等主力,共1200余人
3、第三路军:抗联第3、6、9军等主力,共900余人
加上一些地方抗倭武装,西征总兵力在3000人以上。
1936年5月23日,杨靖宇将军和所属第1师干部经过讨论后,组织第一师开始西征;西征部队直接冲过南满铁路和辽河,向热河方向靠近。
但是,在东北抗联第1军第1师西征过程中,由于鬼子和伪军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导致抗联西征部队获取补给愈发困难,野菜和果皮根本填不饱肚子,再加上缺少当地群众支持,鬼子和伪军数千人马围追堵截,在多次作战后,第一批西征大军已经不足百人。
随后,为保存抗联第一军的有生力量,第一路军的西征遂紧急宣告停止。
当然,即便第一路军的西征宣告“失败”,但是依然取得了击毙日军官兵48人的“摩天岭大捷”,而且也没有打击掉杨靖宇的西征决心。
经过经验总结,最终杨靖宇将军在整顿兵员后,将所部步兵换装为骑兵,意在提升部队的行军速度,并准备第二次西征。
1936年11月,东北大地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抗联第一军第三师再次西征,想趁着大寒天气,辽河结冰,骑兵可以直接渡河。
但是,当抗联西征骑兵400多人赶到辽河时,却发现辽河并没有封冻,而后前来围剿的鬼子关东军让抗联部队措手不及,抗联部队因为没有遮挡来不及躲避,损失惨重,最后不到百人突围回到清原抗日游击区。
1938年6月,抗联第二路军1200余人,开始浩浩荡荡的西征,在和敌人恶战数月,冲破鬼子和伪军20余道封锁线后,第二路西征大军也仅剩100余人,其中的第四军将士更是全体牺牲。
10月中旬,第二路军的第二批次西征大军,准备西渡乌斯浑河,却遭遇大洪水和敌军的突袭,为保证西征大军顺利过河转移。
第一师妇女团8名女战士主动吸引鬼子和伪军火力,最终在弹药用尽后,8名抗联女战士,手挽着手投江牺牲,这也就是“八女投江”。
东北抗联的第二路大军西征,也由此宣告结束。
1938年8月开始,抗联第三路军开始进行西征,并决意进入松嫩平原,获取补给物资。但是,在进入冬季后,东北的严寒令人唏嘘 抗联的战士们,需要在零下40余度的恶劣天气下和日军作战,为了维持生命作战,他们只能吃草根,树皮,甚至是棉絮,都成为了忍耐饥饿的“食物”。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后,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在李将军的率领下,终于突破鬼子和伪军的包围圈,近800名抗联战士到达小兴安岭地区,但是也同样遭遇物资和兵员的极度消耗——当然这是后话。
可以说,接连的西征失败或是损失惨重,已经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只是如今看到鬼子主动调走重兵,让封锁线上出现了微小的漏洞,杨靖宇将军顿时又打算再来一次西征,只是这一次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鬼子是否是被关内的同志所牵扯被迫撤走兵力,这并非有确定之情报,我军如在进行西征,损失实在太大。”
“本溪地区的游击区虽极度缩小,但是还能勉强传递情报,可否由情报人员前往西边的热河一探究竟?”
所有人大吃一惊。
“只要鬼子继续用飞机来侦察我们,我们的行动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坦克支队,只能在夜间行动,对我们相当不利。”
“而且自从进入冀东,我们第四纵队的弹药始终很紧张,如果能偷袭鬼子机场成功,必然能将不少机枪子弹弄到手。”
“但是对于承德有多少鬼子,我们一点都不清楚啊。”
“承德总不至于有上万鬼子吧,他们可是刚在这儿损失了一个独立守备队。”
而且唐亮的目的也不是要强攻承德,把承德城外的机场上的飞机端了就成,这样唐亮就能把一个遗留许久的任务——“主线任务十五:消灭2000名鬼子外加10架飞机”给完成了。
这个任务早就凑齐了鬼子人头,就等着把飞机任务凑齐就可以了。
如果通过进攻鬼子的飞机场,再凑上一些鬼子人头就更好了。
“我们第34大队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了;而且打下机场,就靠我们这些人把鬼子机场的物资搬走,只怕搬不了多少。”
“是否等第四纵队主力赶上来再打?”
跟第34大队不足3000人相比,第四纵队哪怕分出去了第33大队和第34大队,不过这几天又进一步扩充了人手,现在已经奔着突破人大关走了。
“第四纵队主力抵达这儿多半还要1天多,只怕等第四纵队主力抵达,鬼子也反应过来了,会将更多兵力补充至承德——别忘了,刚才我们缴获的地图上,承德到锦州和奉天(今辽宁沈阳)可是有铁路的,鬼子要以铁路机动,可比第四纵队两条腿快得多。”
“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不如先向第四纵队首长们请示再说吧。”
“电报来往起码又得半天,我们时间不够了,不如先往承德赶,等命令来了也来得及转向。”
“好吧。”
……
总算说服了第34大队的首长,唐亮松了口气,随后便是战斗安排。
“承德既然有铁路通过,多半也有油库;油库多数在火车站附近,我们这次突袭承德也要做好将这些油料夺取的准备。”
虽然唐亮在车库中已经把坦克支队的坦克全都灌上油料,但是油料不嫌多,尤其是此刻已经是8月底,对于长城沿线地区而言,一层秋雨一层凉,用不了多久进入深秋甚至初冬后,哪怕是把油料作为取暖和燃料使用都是不错的。
当然对第34大队而言,承德可能拥有的枪支弹药储备才是最需要的。
……
“第23师团抵达哪儿了?必须在迅速抵达承德,稳定当地的情况并伺机突袭冀东八路,把战车第一团的战车全部抢回来。”
关东军司令部自从收到独立第二守备队司令野副昌德少将完蛋前的最后一封电报后,就一直在催促第23师团,以致于第23师团从上到下烦躁不已。
“我军已抵达奉天,仍需一天时间方可抵达承德,请司令部放心,吾辈将彻底荡平冀东八路。”
植田谦吉和矶谷廉介忽然觉得这话好像挺熟悉的。
“八嘎,野副昌德之前就是这么说的,你们必须打起精神来,绝不能轻视这股八路。”
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很不以为然,毕竟野副昌德带领的不过是独立守备队而已,而自己手下的虽然不是常备师团,但是再怎么说也是乙种师团,兵力上更是独立第二守备队的3倍以上,重武器更别提了,完全碾压独立第二守备队。
如此强大的兵力兵器,要对付区区八路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直接顶撞触怒关东军司令部显然不是好事,小松原道太郎只得装作乖孩子,毕恭毕敬的接受司令部的“指导”。
“第23师团将减少在补水站和补煤站的停留时间,尽快赶到承德。”
于是两支部队不约而同都在向承德挺进。
……
“鉴于讨伐我第一路军的鬼子兵力忽然调走,我们是否研究一下第三次西征?”
“我们的西征损失太大了。”
“沿途的鬼子和伪军,甚至是各种汉奸告密实在太多了。”
“本溪的游击区也几乎全部丢失,我们要冲过鬼子的封锁线实在太难了。”
“我们前几次西征一次比一次损失大,现在我们的战马更缺了。”
东北抗联在1936年从报纸上得知红军渡过黄河东征山西后,便进行过第一次西征,试图打穿鬼子和伪军的封锁线,与延安取得联系。
这一次的西征部署为:
1、第一路军:抗联第1军第1、3师,共400余人
2、第二路军:抗联第2、4、5军等主力,共1200余人
3、第三路军:抗联第3、6、9军等主力,共900余人
加上一些地方抗倭武装,西征总兵力在3000人以上。
1936年5月23日,杨靖宇将军和所属第1师干部经过讨论后,组织第一师开始西征;西征部队直接冲过南满铁路和辽河,向热河方向靠近。
但是,在东北抗联第1军第1师西征过程中,由于鬼子和伪军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导致抗联西征部队获取补给愈发困难,野菜和果皮根本填不饱肚子,再加上缺少当地群众支持,鬼子和伪军数千人马围追堵截,在多次作战后,第一批西征大军已经不足百人。
随后,为保存抗联第一军的有生力量,第一路军的西征遂紧急宣告停止。
当然,即便第一路军的西征宣告“失败”,但是依然取得了击毙日军官兵48人的“摩天岭大捷”,而且也没有打击掉杨靖宇的西征决心。
经过经验总结,最终杨靖宇将军在整顿兵员后,将所部步兵换装为骑兵,意在提升部队的行军速度,并准备第二次西征。
1936年11月,东北大地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抗联第一军第三师再次西征,想趁着大寒天气,辽河结冰,骑兵可以直接渡河。
但是,当抗联西征骑兵400多人赶到辽河时,却发现辽河并没有封冻,而后前来围剿的鬼子关东军让抗联部队措手不及,抗联部队因为没有遮挡来不及躲避,损失惨重,最后不到百人突围回到清原抗日游击区。
1938年6月,抗联第二路军1200余人,开始浩浩荡荡的西征,在和敌人恶战数月,冲破鬼子和伪军20余道封锁线后,第二路西征大军也仅剩100余人,其中的第四军将士更是全体牺牲。
10月中旬,第二路军的第二批次西征大军,准备西渡乌斯浑河,却遭遇大洪水和敌军的突袭,为保证西征大军顺利过河转移。
第一师妇女团8名女战士主动吸引鬼子和伪军火力,最终在弹药用尽后,8名抗联女战士,手挽着手投江牺牲,这也就是“八女投江”。
东北抗联的第二路大军西征,也由此宣告结束。
1938年8月开始,抗联第三路军开始进行西征,并决意进入松嫩平原,获取补给物资。但是,在进入冬季后,东北的严寒令人唏嘘 抗联的战士们,需要在零下40余度的恶劣天气下和日军作战,为了维持生命作战,他们只能吃草根,树皮,甚至是棉絮,都成为了忍耐饥饿的“食物”。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后,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在李将军的率领下,终于突破鬼子和伪军的包围圈,近800名抗联战士到达小兴安岭地区,但是也同样遭遇物资和兵员的极度消耗——当然这是后话。
可以说,接连的西征失败或是损失惨重,已经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只是如今看到鬼子主动调走重兵,让封锁线上出现了微小的漏洞,杨靖宇将军顿时又打算再来一次西征,只是这一次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鬼子是否是被关内的同志所牵扯被迫撤走兵力,这并非有确定之情报,我军如在进行西征,损失实在太大。”
“本溪地区的游击区虽极度缩小,但是还能勉强传递情报,可否由情报人员前往西边的热河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