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祸国?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 第161章 齐国反复,岂能轻信?
“行了,闲话聊完了,接下来咱们也该聊聊正事了。”
女帝袖袍轻甩,坐直了身子,缓缓说道:
“前段时间,东齐来使一事,你们可都知道?
“先有宁吴联军十数万,陈列齐国东南,后有北燕快马加鞭,南下势如破竹.....
“齐帝撑不住了,所以向我大周求援,表示齐国从今往后愿意臣服我大周,并献上北境六座重城作为礼物。
“此事,诸位卿家如何看啊?”
众臣寡言。
如今齐国之事可谓闹得沸沸扬扬,东南那边天天有难民往外逃,他们就算想装作不知道都不行。
所以对于那边遣使求援这件事,他们一点也不意外。
但你要问他们怎么看......
这说到底毕竟是他国事宜。
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还能怎么看?
当然是买点瓜子花生坐那儿看呗!
而女帝见下方这群人又近乎哑巴似的不开口,也不惯着,沉声继续说道:
“朕的意思,是想出手帮齐国一把。
“一来,自从宋青舟那蠢货败于北凉之手后,导致北凉罢贡,一度让我大周在天下各国的面前威望受损,这口气,朕一直咽不下。
“如今,若有东齐愿意如往日北凉一般臣服我大周,岂不是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我大周还是大周,依旧是那个无可撼动的天下霸主?
“二来,也是因为北凉罢贡后,后续我军战马的补充或将跟不上。
“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破绽,但长此以往,肯定会显出颓势,所以及时补充军队战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若是失去了北凉的马,能换来东齐的甲,里外里琢磨一下,倒也不算亏?
“你们觉得呢?”
“这......”
朝臣们纷纷苦笑一声。
最终,还是有臣子于心不忍,心中轻叹着站了出来,抱着必死的决心,出言道:
“启禀陛下,臣倒不是信不过陛下的谋算。
“只是,那东齐素来自诩乱世第三国,齐帝又正值壮年,野心勃大,只怕不会甘心只作我大周的附属国啊......
“依臣看,这齐国要拿出如此重礼臣服我大周是假,缓兵之计才是真!
“只要我大周出兵解围,来日等宁吴联军和燕军一退,他们必定出尔反尔,将齐矛掉头,再对准我大周。
“到那时,我大周才是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还望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身后那帮大臣一阵窃窃私语的附和:
“不错,连一个小小的北凉都不愿沦为他国附庸,更何况是东齐呢?怕不真是缓兵之计哟?”
“据我所知,那齐国北境的六座重镇因为每年出产甲胄众多,其中不单单是用于武装齐军自己,甚至还有很多都是销往国外的!”
“对啊,这么一算,这北境六城中,得掺杂多少利润?就算齐帝肯放手,底下那帮大臣哪里舍得真将这么块儿肥肉拱手相让啊?”
“万一他们事后反悔,我们上哪儿说理去?难不成跟大宁那帮人再谈谈,再合力打一次齐国?不现实啊!”
“还是得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
此消彼长的声音不断响起。
女帝自然能听到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持有的反对态度,但也没说什么,只是扭头看了站在身边的李秀衣一眼。
李秀衣顿时心领神会。
默默的从一侧阶下退走,待取回一封“圣旨”后,这才又赶了回来,站在阶上高声道:
“诸位大人,肃静!”
朝堂下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
大臣们纷纷将目光转移到了面前白衣的身上。
只见李秀衣将手中“圣旨”对着众人打开,声音清晰,缓缓说道:
“诸位大人先前的顾虑,陛下早已想到。
“故,早在开朝会之前,便已经先让本官与那东齐使臣签订了合盟条约。
“条约上已经表明,自我大周发兵之日起,北境六座重城便将归属我大周所有,并且上面还有齐帝亲自加盖的玺印。
“大人们若是不信,尽可以亲自查验......”
说着,李秀衣便将手中合约重新合起,拿到阶下,传给了众人。
朝臣们轮流看过后。
有的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放下心来。
但也有人,不免还是有些担忧暗叹。
“陛下,依臣看,就算有这份合约在,怕也还是难保大用啊......”
有朝臣再度站出,对准龙椅匍匐拜去:
“毕竟,乱世百年,先后各国之间也都有过不少盟约,但到最后全都不过是化作一只空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依臣看,除非是那齐国先将这六城交予我大周,否则我大周断不可发兵啊!”
女帝不置可否,淡声道:
“那齐帝也说了,他想给。
“但如今六城都已经落到燕国手里,他拿不回来,我大周想要,只能先帮齐国摆脱困境才行......”
“若是如此,那臣还是建议,不要相信齐国。”
那臣子果断抬起头来,用坚定不移的口吻说道:
“那齐帝素来喜欢出尔反尔,昔日,燕国曾割城与齐,才换得的齐燕结盟,天下皆知。
“可等转过头来,他们却因为魏国开价高,又果断抛弃了燕国?
“如此反复之国,我大周岂能轻信?”
臣下接二连三的阻挠,让女帝不由得蹙起眉来,质问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呢?
“东南那边现在打的这么热闹,遍机可寻!难道我大周就只站在一旁瞪眼干看着?”
那臣子咬牙,劝道:
“回陛下,自我大周入主中原以来,这么多年连连征战,将士们的斗志怕是早已产生了疲倦。
“若是能、若是能趁机休养一段时间,自然是极好的......”
眼瞧着女帝脸色似乎越来越阴沉,臣子见状,赶忙改口:
“当然,若陛下您执意不愿放过这个机会,还要用兵。
“那臣建议,与其卷入东南那片水深火热的复杂战场,倒不如我们向南进发......”
“南边?你是说大宁的老家?”
女帝袖袍轻甩,坐直了身子,缓缓说道:
“前段时间,东齐来使一事,你们可都知道?
“先有宁吴联军十数万,陈列齐国东南,后有北燕快马加鞭,南下势如破竹.....
“齐帝撑不住了,所以向我大周求援,表示齐国从今往后愿意臣服我大周,并献上北境六座重城作为礼物。
“此事,诸位卿家如何看啊?”
众臣寡言。
如今齐国之事可谓闹得沸沸扬扬,东南那边天天有难民往外逃,他们就算想装作不知道都不行。
所以对于那边遣使求援这件事,他们一点也不意外。
但你要问他们怎么看......
这说到底毕竟是他国事宜。
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还能怎么看?
当然是买点瓜子花生坐那儿看呗!
而女帝见下方这群人又近乎哑巴似的不开口,也不惯着,沉声继续说道:
“朕的意思,是想出手帮齐国一把。
“一来,自从宋青舟那蠢货败于北凉之手后,导致北凉罢贡,一度让我大周在天下各国的面前威望受损,这口气,朕一直咽不下。
“如今,若有东齐愿意如往日北凉一般臣服我大周,岂不是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我大周还是大周,依旧是那个无可撼动的天下霸主?
“二来,也是因为北凉罢贡后,后续我军战马的补充或将跟不上。
“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破绽,但长此以往,肯定会显出颓势,所以及时补充军队战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若是失去了北凉的马,能换来东齐的甲,里外里琢磨一下,倒也不算亏?
“你们觉得呢?”
“这......”
朝臣们纷纷苦笑一声。
最终,还是有臣子于心不忍,心中轻叹着站了出来,抱着必死的决心,出言道:
“启禀陛下,臣倒不是信不过陛下的谋算。
“只是,那东齐素来自诩乱世第三国,齐帝又正值壮年,野心勃大,只怕不会甘心只作我大周的附属国啊......
“依臣看,这齐国要拿出如此重礼臣服我大周是假,缓兵之计才是真!
“只要我大周出兵解围,来日等宁吴联军和燕军一退,他们必定出尔反尔,将齐矛掉头,再对准我大周。
“到那时,我大周才是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还望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身后那帮大臣一阵窃窃私语的附和:
“不错,连一个小小的北凉都不愿沦为他国附庸,更何况是东齐呢?怕不真是缓兵之计哟?”
“据我所知,那齐国北境的六座重镇因为每年出产甲胄众多,其中不单单是用于武装齐军自己,甚至还有很多都是销往国外的!”
“对啊,这么一算,这北境六城中,得掺杂多少利润?就算齐帝肯放手,底下那帮大臣哪里舍得真将这么块儿肥肉拱手相让啊?”
“万一他们事后反悔,我们上哪儿说理去?难不成跟大宁那帮人再谈谈,再合力打一次齐国?不现实啊!”
“还是得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
此消彼长的声音不断响起。
女帝自然能听到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持有的反对态度,但也没说什么,只是扭头看了站在身边的李秀衣一眼。
李秀衣顿时心领神会。
默默的从一侧阶下退走,待取回一封“圣旨”后,这才又赶了回来,站在阶上高声道:
“诸位大人,肃静!”
朝堂下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
大臣们纷纷将目光转移到了面前白衣的身上。
只见李秀衣将手中“圣旨”对着众人打开,声音清晰,缓缓说道:
“诸位大人先前的顾虑,陛下早已想到。
“故,早在开朝会之前,便已经先让本官与那东齐使臣签订了合盟条约。
“条约上已经表明,自我大周发兵之日起,北境六座重城便将归属我大周所有,并且上面还有齐帝亲自加盖的玺印。
“大人们若是不信,尽可以亲自查验......”
说着,李秀衣便将手中合约重新合起,拿到阶下,传给了众人。
朝臣们轮流看过后。
有的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放下心来。
但也有人,不免还是有些担忧暗叹。
“陛下,依臣看,就算有这份合约在,怕也还是难保大用啊......”
有朝臣再度站出,对准龙椅匍匐拜去:
“毕竟,乱世百年,先后各国之间也都有过不少盟约,但到最后全都不过是化作一只空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依臣看,除非是那齐国先将这六城交予我大周,否则我大周断不可发兵啊!”
女帝不置可否,淡声道:
“那齐帝也说了,他想给。
“但如今六城都已经落到燕国手里,他拿不回来,我大周想要,只能先帮齐国摆脱困境才行......”
“若是如此,那臣还是建议,不要相信齐国。”
那臣子果断抬起头来,用坚定不移的口吻说道:
“那齐帝素来喜欢出尔反尔,昔日,燕国曾割城与齐,才换得的齐燕结盟,天下皆知。
“可等转过头来,他们却因为魏国开价高,又果断抛弃了燕国?
“如此反复之国,我大周岂能轻信?”
臣下接二连三的阻挠,让女帝不由得蹙起眉来,质问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呢?
“东南那边现在打的这么热闹,遍机可寻!难道我大周就只站在一旁瞪眼干看着?”
那臣子咬牙,劝道:
“回陛下,自我大周入主中原以来,这么多年连连征战,将士们的斗志怕是早已产生了疲倦。
“若是能、若是能趁机休养一段时间,自然是极好的......”
眼瞧着女帝脸色似乎越来越阴沉,臣子见状,赶忙改口:
“当然,若陛下您执意不愿放过这个机会,还要用兵。
“那臣建议,与其卷入东南那片水深火热的复杂战场,倒不如我们向南进发......”
“南边?你是说大宁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