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赚赚赚!大小姐调教全家纨绔暴富 > 第152章 欺瞒

赚赚赚!大小姐调教全家纨绔暴富 第152章 欺瞒

    用餐结束。

    霍启明也不急着去休息,他站在最高的城楼上,俯瞰宜州。

    忽然,他眸子眯起来:“那个方向是?”

    元知府忙躬着腰回道:“那边是操练场,都是新招的民兵,由程指挥安排人训练。”

    霍启明皱眉:“民兵?”

    元知府低头:“雍州逃难的流民,宜州招收了一些,编入册子为民兵,如今战乱,先让他们操练,等雍州回归,再让他们回去种田。”

    “册子拿来我看看。”

    州判连忙取来登记的小册呈上。

    “册子上记载,新招的民兵共计一万人。”霍启明冷冷道,“我就这么一目测,就能看出,那边的民兵远远不止一万,至少三万!元知府,你这是欺瞒之罪!”

    元知府扑通一声跪下来,脑门上不停流汗。

    当初程指挥要这么干的时候,他多次劝阻,最后劝不动,只能同流合污……

    程长宴拱手,不急不慢开口:“朝廷有令,州府民兵数量不能超过一万,是以,册子上只能登记一万,并非有意隐瞒。”

    “好一个并非有意!”霍启明气笑了,“已有兵力一万,民兵一万,私藏两万,四万将士,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现在,立即,原地遣散!”

    “霍大人要真这么做了,宜州怕是会出现第二个吴王!”程长宴抬头,缓声开口,“如今金平县主出银子,养这批流民,总不能白养着,让他们参军操练,为的就是保卫故土,难道,朝廷不想拿回雍州城吗?”

    霍启明的双眼瞬间瞪大:“你指望靠着这些个乌合之众,拿下雍州?”

    “程指挥,你可知道,雍州战场上,朝廷派了多少兵力?十五万将士啊,全都填进雍州,都没能赶走越国人,你以为,领着一群新兵,就能拿回雍州?”他摇头,“果然是年轻,你太天真了!”

    “四万兵力自然不够,所以,程某想请霍大人写折子递去京城,让京城派兵……派六万,凑成十万人,我便能出征雍州!”程长宴湛黑的目光透出果狠,“此战,必胜!”

    霍启明吞了一口空气:“你真是太年轻了。”

    程长宴一笑:“霍大人要知道,我可是带一万人,就拿下了昌国五座城池。”

    “那是因为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再加上,昌国人远不如越国善战。”

    “非也。”程长宴笑着开口,“霍大人先休息一夜,明晨,请霍大人去金平县主的封地走一走。”

    霍启明在宜州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就乘坐马车,随同前往金平县,元知府也一道同去。

    刚出宜州城,就上了官道,霍启明有些不可思议:“你们宜州的官道似乎格外平坦……”

    他掀起车帘看去,“这是新修的路?”

    “是金平县主出钱修的路。”元知府笑着开口,“去年很多雍州人落难到宜州,聚集生事,金平县主想法子安抚这些流民,都说以工代赈,可也要有工才行,并且得拿的出银子和粮食才能实施,宜州没钱没粮,最后这个担子就落在了金平县主肩上,既然没有工,那就创造工让流民去干活。”

    他的手伸出车窗外,“这条官道,包括远处的水利水渠,都是金平县主组织人修起来的,从中花费的银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数字。”

    霍启明看到远处的田地里,波光粼粼,秧苗迎风摇曳。

    他再次不可置信:“这才二月底,就种水稻了?”

    “金平县主说,想在宜州实施三季稻,二月种下去的为早稻,五月底为中稻,九月为晚稻,一年栽三季,这样能保证老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元知府开口,“去年双季稻成了,要是今年三季稻也成了,宜州以后上交的粮税,应该是整个大魏第一。”

    霍启明追问:“双季稻……什么叫成了?”

    “我们宜州这边土地不算肥沃,一亩田只能产出大约二百出头的稻子,金平县主去年试验的双季稻,亩产高达三百四十斤!”元知府说起这个,浑身是劲,“这说明,金平县主的主意并非空穴来风,按照金平县主的想法走,宜州未必不会成为一个产粮大州!”

    马车一路过去,路两侧的田地里随处可见迎风摇曳的秧苗,农人们在田地间忙碌着,宁静祥和,和这一路所见所闻,大不一样,这里明明靠近战场,却好像和京城一样是个太平盛世。

    一直到下午日头偏西的时候,马车才终于到了金平。

    远处忽然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这叫霍启明大吃一惊:“这么厚的读书声,应当是有很多学生,金平县这是办了多大的书院?”

    马车越走越近,读书声越来越清晰。

    霍启明干脆下了马车,循着声音走到了学堂门口。

    只见五六个学堂里坐满了孩子,其中一个课堂里,周秀才领着孩子们在读三字经,另外几个课堂,是大点的孩子,带着小点的孩子读书,每个孩子脸上都是专注,眼里都是对知识的渴求。

    在这种穷乡僻壤,居然有这么多人读书!

    这一幕,完全超出了霍启明的认知。

    霍启明呆呆道:“都说宜州穷,每年上交的税也是最低,这里的百姓居然还有钱送孩子读书……”

    “非也非也!”元知府忙道,“这学堂是金平县主命人修起来的,夫子是从流民中拉出来的一个秀才,就把学堂开起来了,不需要任何束修费,只要谁家孩子想读书,就送来,金平县主说了,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跟着周秀才学就是了,若是有谁特别有读书的天赋,也是金平县主出钱,送去宜州书院深耕。”

    霍启明喃喃开口:“金平县主……”

    他知道,这位金平县主是京城襄阳侯府的千金,说起襄阳侯府,他还是知道的,老侯爷年纪轻轻就让儿子承袭爵位,襄阳侯却沉浸享乐,襄阳侯府世子爷也是出了名的不上进……这样的李家,居然养出了这样一个千金?

    以工代赈、修路、修水渠、广增粮、开学堂……这些政策要是一一布下去,宜州怕是很快发展起来。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见一见这位县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