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嗜宠小道姑 第31章 账房先生
热门推荐:
害我家破人亡,那我就抢你未婚夫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苟在修仙世界当反派
心灵终结,一个人工智能的奋斗
全家穿越星际除了我都混成编制
宠冠六宫,康熙的娇软小公主
女帝请翻牌
嘉福:英雄的启航
别惹她,她可是蒋先生的小祖宗呀
这一日,李文珍和她娘亲李刘氏一起乘坐牛车去了县城,一个去交绣活,一个去将炒好的书送去书斋,李刘氏这次带着李文珍先一起去了布店,想要用这次的工钱给女儿买一匹好看的布料,给女儿做一身好看的衣服。
十四岁的姑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了了,穿点颜色鲜亮的,可以开始慢慢相看人家了。
李刘氏相中了一匹水粉色的细棉布,自她手中做出了不少的衣裙,却还从未给她的女儿做一身像样的衣服,这一匹细棉布价格不低,今日所得的所有工钱都不够买上三尺的,李刘氏依然坚持要买。
李文珍心疼母亲日日辛苦维系着她们这个家,坚决不肯要,要买就买那一匹淡蓝色的葛布,这样她和娘亲都能做一身新衣服穿,在家中做饭、打扫也不必心疼布料磨损。
布店的掌柜也是位女子,一位热情又爽气的年轻夫人:“李姐,依我看啊,这细棉布有二尺就足够给您闺女做一身的了,正好今日的工钱我就不给了,抵了这二尺布的货钱。”
李刘氏立刻摆手拒绝:“不成不成,那掌柜的您不就吃亏了。”
“嗨,您在我这里接活这么多年了,帮我留住了不少的客人,这布我也是花钱上的,这我就相当于不赚你银子了,也没亏本就成了,给咱们闺女做身好点的衣服。”
“那就多谢掌柜的了。”
一旁的李文珍没能阻止娘买下细棉布,就从自己的荷包中掏出两粒碎银子,有四钱左右:“这是我抄书赚的银子,娘,我把那匹葛布买下来,就当女儿孝敬您的,也给您自己做一身新衣服。”
看出李刘氏想要拒绝,李文珍拉着她的胳膊撒娇道:“哪儿有当娘的穿着旧衣服,女儿却享福穿上昂贵的新衣的,圣贤书中也没有教这样的道理,女儿也做不出这样的事儿。”
掌柜看着李文珍,说话做事颇有些章法,撒娇中都不失道理,真是越看越喜欢:“李姐,您这闺女真是孝顺极了,就听孩子一次的吧。”
“孩子,这匹葛布姨卖给你了,只要你那一粒碎银子就行。”
“多谢姨。”李文珍看了看,比较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银子,挑重一些的那一粒双手递给了掌柜的。
掌柜颇为满意:“你刚才说你抄书赚的,你可否将你抄的书给姨看一眼?”
李文珍十分珍惜书籍,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掌柜的,掌柜一看这字当真不错,又询问了李文真是否会算账,看李文珍点头后,就道:
“小丫头,你要不要来姨这里做账房先生,一个月三钱银子,包吃住,一个月可以让你休息四天,回去陪陪你娘,你可愿意?”
“掌柜的,使不得,我家珍儿还小,再说了你这么大的店铺还是请个真正有本事的账房先生吧!”李刘氏抢先替李文珍拒绝了。
掌柜的也不恼,只看着李文珍这个小丫头:“丫头,我这铺子里往来的都是女子,我自己也是女的,想要找个女账房实在是有些困难,今日遇上你也算是缘分,不如你好好考虑一下,月钱第一个月三钱银子,若是做的好,从第二个月就涨到四钱。”
四钱银子.......
当真不少了,四钱银子在村里都够一大家子半年的吃喝了,有了这份工钱,她娘就不用再辛苦下去了,以后也能好好的养着眼睛了。
“姨,我同意了,等我回去收拾一下,就来上工。”李文珍痛快答应了。
“好,你与你娘好好说说,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来上工,若是时间过了,我可就当你娘不让你来,就要另请他人了。”
“不会的,不会的,我一定会来的。”
至此,李文珍与县城里的这家布店掌柜说好了,三天后来上工的时候在签工契。
李刘氏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了,怎么几句话这孩子就答应了呢。
李文珍搀扶着母亲,身后的竹背篓中背着刚刚买的布匹,二人还要去书斋送书结算工钱呢。
母女二人一个迷糊,一个满心喜悦,丝毫没有注意到一个站在靠门口位置看碎布头的女人,还是她们坐同一辆牛车的同村乡亲——村长家的小儿媳李田氏。
李田氏可是村里有名的快嘴儿,东家跑西家串,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也没有她不想打听的事儿,只要进了她的耳朵里那就是全村人都会知道的了。
李田氏得了消息,连婆婆交待她要买来做鞋子的碎布也都给忘了,小跑着就走,谁能想到村里最穷、最让人看不起的寡妇竟然养了一个识文断字的闺女,这还要马上来县城最大的布店当账房先生了。
她和李刘氏的年龄一般大,更是与李刘氏同一年嫁进福源村的,婆婆总是拿她与李刘氏比较,什么李刘氏孝顺、能干了,什么一手好针线活儿了,她心中一直有气。
直到李刘氏的丈夫死在了外面,婆婆和大伯一家拿走了一半的抚恤金,因没有生下儿子将她扫地出门,自己才算扬眉吐气。
谁让自己一口气连生了三个儿子呢!
可这回李刘氏又要翻身了,她公爹是村长,一个月都没有四钱银子。
村里的男人出去找活干,一天不过十五二十个铜板, 她一个小丫头竟然能比村中大半劳动力挣得都多。
不行,她不能让她婆婆知道,不然她的好日子就到头儿了。
李刘氏,你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都不消停,可真能折腾。
在李文珍和她娘还在县城的时候,李田氏就率先回村了,一进村就直奔在了村口的大树下,那里有乘凉坐着聊天的老太婆,也有聚在一起说着闲话的妇人。
总归坐在一起都是喜欢道道西家长说说东家短的,也算是乡村间除吃饭外的休息方式了。
“呦,幺妹,不是说坐牛车去县城扯布头去了,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我看这是空着手回来的啊,把你婆婆给的铜板自己买肉包子吃了吧!”
“哈哈……”
“要我说人家幺妹就是离不开自己男人,估计都没到县城就急匆匆的回来了。”
幺妹是李田氏的名字。
“滚滚滚~你们知道什么!”李田氏也没有真的生气,毕竟她还要在这里跟大家有话说呢:
“你们猜我在县城里看到了什么?”
十四岁的姑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了了,穿点颜色鲜亮的,可以开始慢慢相看人家了。
李刘氏相中了一匹水粉色的细棉布,自她手中做出了不少的衣裙,却还从未给她的女儿做一身像样的衣服,这一匹细棉布价格不低,今日所得的所有工钱都不够买上三尺的,李刘氏依然坚持要买。
李文珍心疼母亲日日辛苦维系着她们这个家,坚决不肯要,要买就买那一匹淡蓝色的葛布,这样她和娘亲都能做一身新衣服穿,在家中做饭、打扫也不必心疼布料磨损。
布店的掌柜也是位女子,一位热情又爽气的年轻夫人:“李姐,依我看啊,这细棉布有二尺就足够给您闺女做一身的了,正好今日的工钱我就不给了,抵了这二尺布的货钱。”
李刘氏立刻摆手拒绝:“不成不成,那掌柜的您不就吃亏了。”
“嗨,您在我这里接活这么多年了,帮我留住了不少的客人,这布我也是花钱上的,这我就相当于不赚你银子了,也没亏本就成了,给咱们闺女做身好点的衣服。”
“那就多谢掌柜的了。”
一旁的李文珍没能阻止娘买下细棉布,就从自己的荷包中掏出两粒碎银子,有四钱左右:“这是我抄书赚的银子,娘,我把那匹葛布买下来,就当女儿孝敬您的,也给您自己做一身新衣服。”
看出李刘氏想要拒绝,李文珍拉着她的胳膊撒娇道:“哪儿有当娘的穿着旧衣服,女儿却享福穿上昂贵的新衣的,圣贤书中也没有教这样的道理,女儿也做不出这样的事儿。”
掌柜看着李文珍,说话做事颇有些章法,撒娇中都不失道理,真是越看越喜欢:“李姐,您这闺女真是孝顺极了,就听孩子一次的吧。”
“孩子,这匹葛布姨卖给你了,只要你那一粒碎银子就行。”
“多谢姨。”李文珍看了看,比较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银子,挑重一些的那一粒双手递给了掌柜的。
掌柜颇为满意:“你刚才说你抄书赚的,你可否将你抄的书给姨看一眼?”
李文珍十分珍惜书籍,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掌柜的,掌柜一看这字当真不错,又询问了李文真是否会算账,看李文珍点头后,就道:
“小丫头,你要不要来姨这里做账房先生,一个月三钱银子,包吃住,一个月可以让你休息四天,回去陪陪你娘,你可愿意?”
“掌柜的,使不得,我家珍儿还小,再说了你这么大的店铺还是请个真正有本事的账房先生吧!”李刘氏抢先替李文珍拒绝了。
掌柜的也不恼,只看着李文珍这个小丫头:“丫头,我这铺子里往来的都是女子,我自己也是女的,想要找个女账房实在是有些困难,今日遇上你也算是缘分,不如你好好考虑一下,月钱第一个月三钱银子,若是做的好,从第二个月就涨到四钱。”
四钱银子.......
当真不少了,四钱银子在村里都够一大家子半年的吃喝了,有了这份工钱,她娘就不用再辛苦下去了,以后也能好好的养着眼睛了。
“姨,我同意了,等我回去收拾一下,就来上工。”李文珍痛快答应了。
“好,你与你娘好好说说,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来上工,若是时间过了,我可就当你娘不让你来,就要另请他人了。”
“不会的,不会的,我一定会来的。”
至此,李文珍与县城里的这家布店掌柜说好了,三天后来上工的时候在签工契。
李刘氏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了,怎么几句话这孩子就答应了呢。
李文珍搀扶着母亲,身后的竹背篓中背着刚刚买的布匹,二人还要去书斋送书结算工钱呢。
母女二人一个迷糊,一个满心喜悦,丝毫没有注意到一个站在靠门口位置看碎布头的女人,还是她们坐同一辆牛车的同村乡亲——村长家的小儿媳李田氏。
李田氏可是村里有名的快嘴儿,东家跑西家串,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也没有她不想打听的事儿,只要进了她的耳朵里那就是全村人都会知道的了。
李田氏得了消息,连婆婆交待她要买来做鞋子的碎布也都给忘了,小跑着就走,谁能想到村里最穷、最让人看不起的寡妇竟然养了一个识文断字的闺女,这还要马上来县城最大的布店当账房先生了。
她和李刘氏的年龄一般大,更是与李刘氏同一年嫁进福源村的,婆婆总是拿她与李刘氏比较,什么李刘氏孝顺、能干了,什么一手好针线活儿了,她心中一直有气。
直到李刘氏的丈夫死在了外面,婆婆和大伯一家拿走了一半的抚恤金,因没有生下儿子将她扫地出门,自己才算扬眉吐气。
谁让自己一口气连生了三个儿子呢!
可这回李刘氏又要翻身了,她公爹是村长,一个月都没有四钱银子。
村里的男人出去找活干,一天不过十五二十个铜板, 她一个小丫头竟然能比村中大半劳动力挣得都多。
不行,她不能让她婆婆知道,不然她的好日子就到头儿了。
李刘氏,你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都不消停,可真能折腾。
在李文珍和她娘还在县城的时候,李田氏就率先回村了,一进村就直奔在了村口的大树下,那里有乘凉坐着聊天的老太婆,也有聚在一起说着闲话的妇人。
总归坐在一起都是喜欢道道西家长说说东家短的,也算是乡村间除吃饭外的休息方式了。
“呦,幺妹,不是说坐牛车去县城扯布头去了,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我看这是空着手回来的啊,把你婆婆给的铜板自己买肉包子吃了吧!”
“哈哈……”
“要我说人家幺妹就是离不开自己男人,估计都没到县城就急匆匆的回来了。”
幺妹是李田氏的名字。
“滚滚滚~你们知道什么!”李田氏也没有真的生气,毕竟她还要在这里跟大家有话说呢:
“你们猜我在县城里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