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娱:黄金年代 补充说明1
热门推荐:
都末世了,我还没有系统
重生肥妻之娇娇女变女汉子
盗墓:不小心穿成汪家人怎么办
末世:我靠杀丧尸为国家做贡献
南天门只是开胃菜?鹰酱吓尿了
木偶人的告白
擒龙缚虎记
重生之后,白千金把男二宠上了天
【柯南】只想苟活却被迫加入主线
再一次确认一个事实,我不是一个坚决的人,一个唾沫一个钉?完全不是。
我之前不是说要放弃看医生了吗?反正我的症状对生命没什么影响,顶多影响生存质量,也不是不能忍受。
然后,有熟人给我介绍了名气很好的医生,我就又屁颠屁颠地去了。
可能因为是熟人介绍,我又表现得很通情达理的样子,医生在看完我的检查报告后,想了一会儿,当着我的面开始摇人……
我当时真的是心都凉了,这一趟大概率又是无功而返。
后续事情确实也是如此发展的。
从现有的检查报告来看,医生除了止痛药外,没有什么能帮助我的,我的症状目前还处在医学研究的禁区,连病理机制都没弄明白,治疗谈何而起呢?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和陪我去看病的人闲聊,痛苦但不致命的病和不痛苦但致命的病,应该怎么选?
我想了一下,如果对象是自己的话,还是应该选择痛苦但不致命的病。
对方的选择和我一样。
当时,我只觉得,我果然还是很惜命的。
回来想想,我突然对《活着》这本书的感觉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我很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了巩俐版的电影,当时,我觉得葛优好惨啊,身边的人接连离开,自己却还活着。现在,我突然明白明白为什么富贵没有放弃生命,只要活着,生活就存在变好的可能,一旦死了,那就什么都没了。而且,时间的威力是巨大的,说不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就习惯了呢?
然后,我又想到了年中看过的书,作者是日本女诗人伊藤比吕美?我不确定,或许是伊藤吕比美——别误会,诗歌在我的阅读清单里占比极低,大概也就百分之一,她的诗歌我几乎没看过,我之所以强调她女诗人的身份只是为了表达尊重。
我在阅读上的品味并不高雅。
我看的是今年的新书《身后无遗物》,这是一本散文集——日文版已经出版很久了,中文版是今年刚出的。
我看着伊藤在这本书里是如何处理和死亡、病痛有关的议题时,我居然会觉得还挺有共鸣的,这让我感觉挺复杂的。
不是,我和她相差了近四十岁,这种感悟是不是出现得太早了点?
但同时,我又感觉很庆幸,因为我此前从没有听过、看过一位中老年女性分享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感受。
我的女性长辈也经历过,但是她们从来不说,她们总是和我说:
“你现在还是一张白纸,等你以后经历过就知道了。”
每次我试图和她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她们就会带有训诫意味地说:
“我们说的东西你不需要怀疑,只要听就可以了。”
“我们难道会害你吗?”
可是,我只是想和她们讨论一下而已。
她们总是这样的反应,我慢慢也就不问了。
现实世界里,由于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有一些话题是对我关闭的,比如生育。
阅读世界里,我也几乎没有看过被重点描写的中老年女性形象,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中老年男性的倒是看了不少,特别是俄罗斯作家的。
所以前两年看到伊藤的《闭经记》时,我还挺高兴的,我在微信阅读上看完电子版,因为喜欢,我又去买了实体书。
这两本书可读性很高,也没什么需要反复阅读的内容,可是它们给我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内容还是我一直非常好奇的,我很珍惜。
我仔细想过,为什么我遇见人生的变故时,会表现得这么奔溃?
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以前没有处理过这类负面问题,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它们连一个虚拟议案都没有给我。
我在慢慢接受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或者说是习惯。
我之前不是说要放弃看医生了吗?反正我的症状对生命没什么影响,顶多影响生存质量,也不是不能忍受。
然后,有熟人给我介绍了名气很好的医生,我就又屁颠屁颠地去了。
可能因为是熟人介绍,我又表现得很通情达理的样子,医生在看完我的检查报告后,想了一会儿,当着我的面开始摇人……
我当时真的是心都凉了,这一趟大概率又是无功而返。
后续事情确实也是如此发展的。
从现有的检查报告来看,医生除了止痛药外,没有什么能帮助我的,我的症状目前还处在医学研究的禁区,连病理机制都没弄明白,治疗谈何而起呢?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和陪我去看病的人闲聊,痛苦但不致命的病和不痛苦但致命的病,应该怎么选?
我想了一下,如果对象是自己的话,还是应该选择痛苦但不致命的病。
对方的选择和我一样。
当时,我只觉得,我果然还是很惜命的。
回来想想,我突然对《活着》这本书的感觉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我很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了巩俐版的电影,当时,我觉得葛优好惨啊,身边的人接连离开,自己却还活着。现在,我突然明白明白为什么富贵没有放弃生命,只要活着,生活就存在变好的可能,一旦死了,那就什么都没了。而且,时间的威力是巨大的,说不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就习惯了呢?
然后,我又想到了年中看过的书,作者是日本女诗人伊藤比吕美?我不确定,或许是伊藤吕比美——别误会,诗歌在我的阅读清单里占比极低,大概也就百分之一,她的诗歌我几乎没看过,我之所以强调她女诗人的身份只是为了表达尊重。
我在阅读上的品味并不高雅。
我看的是今年的新书《身后无遗物》,这是一本散文集——日文版已经出版很久了,中文版是今年刚出的。
我看着伊藤在这本书里是如何处理和死亡、病痛有关的议题时,我居然会觉得还挺有共鸣的,这让我感觉挺复杂的。
不是,我和她相差了近四十岁,这种感悟是不是出现得太早了点?
但同时,我又感觉很庆幸,因为我此前从没有听过、看过一位中老年女性分享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感受。
我的女性长辈也经历过,但是她们从来不说,她们总是和我说:
“你现在还是一张白纸,等你以后经历过就知道了。”
每次我试图和她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她们就会带有训诫意味地说:
“我们说的东西你不需要怀疑,只要听就可以了。”
“我们难道会害你吗?”
可是,我只是想和她们讨论一下而已。
她们总是这样的反应,我慢慢也就不问了。
现实世界里,由于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有一些话题是对我关闭的,比如生育。
阅读世界里,我也几乎没有看过被重点描写的中老年女性形象,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中老年男性的倒是看了不少,特别是俄罗斯作家的。
所以前两年看到伊藤的《闭经记》时,我还挺高兴的,我在微信阅读上看完电子版,因为喜欢,我又去买了实体书。
这两本书可读性很高,也没什么需要反复阅读的内容,可是它们给我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内容还是我一直非常好奇的,我很珍惜。
我仔细想过,为什么我遇见人生的变故时,会表现得这么奔溃?
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以前没有处理过这类负面问题,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它们连一个虚拟议案都没有给我。
我在慢慢接受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或者说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