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赵构:重铸大宋荣光 第六十六章 何谓背嵬
赵国苗指指站在一旁的杨存中,一脸坏笑,“这不是现成的吗?”
岳飞脸上满是惊愕,虽然早些年与杨存中共过事,可那已经是很久之前了。自从宗泽老将军过世,自己自立门户以后,便和杨存中再没有军事上的往来。让这位殿前都指挥使在自己手下做事,总觉得怪怪的。
“官家,这怎么能行?”杨存中眼睛一瞪,胡子根根直立起来,就差脸上写个问号。合着自己千里迢迢赶来武昌,结果成了岳飞的小弟,那不是亏大发了。
“官家,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官家三思。”岳飞也是不情不愿,一方面,杨存中乃是岳家军外人,贸然染指岳家军,恐对军心不利。另一方面,岳飞也是出于两人情面的考量,杨存中名义上也算是自己的义兄。忽然做了自己的手下,两人面上都有些奇怪。
“这事就这么定了。存中此前掌管禁军,想来当个中军统制也不是什么难事。”赵国苗一副不容置喙的语气,“暂且委屈一下存中,等到我们队伍壮大了,再给你成立个杨家军也不是不行。”
赵国苗这番决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某位知名历史人物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虽然此枪杆子非彼枪杆子,可道理是相通的。
经历先前种种,赵国苗同志越发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岳飞自不必说,肯定不会叛变。可他手下人倒是不一定。因此,赵国苗迫切希望建立一只自己真正的嫡系。要是没有自己得嫡系,总归是站不稳脚跟。虽然此番将杨存中安插进岳家军有些唐突,肯定是阻力重重,但也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
虽说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啊!
让杨存中占据岳家军中军统制的位置,一来可以让自己稍微有点势力。二来,杨存中在军中也可做个眼线,观察岳家军众人的意向。
岳飞还欲辩解,却被赵国苗打断。
“好了,鹏举。你是想让朕治王贵的罪,还是免去他的中军统制官职。”赵国苗佯装恼怒,一挥衣袖,转过头去,不再看几人。
见官家面上不好看,岳飞也不再说话,只得诺诺答应。
“此事便这么定了。”赵国苗捏紧手中虎符。
...
...
蛇山北望,出了帅府,直向棋盘街,东面有一座偌大军营,名为马蹄营。
此地正是岳家军精锐背嵬军的驻地。
校场正中央,乃是一片砂石地。因众人在此操练多年,深陷约有三寸,形成一个浅坑,坑内被踩踏的黑亮,坚实的很。
赵国苗一行人站在校场东北方向的高台上,检阅着传说中未尝一败的熊虎之师,背嵬军。
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朱仙镇大捷,便是岳飞率八百背嵬军击溃完颜兀术所带十万大军。
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乃是封建王朝时代三只最为出名的‘特种部队。’
背嵬军,有八千骑军,八千步卒。每个皆有低级军官的素养,可谓是军官的摇篮。岳家军中其他常规部队缺少军官时,便会从背嵬军中挑选而出。
“背嵬”一词是党项西夏语的音译,也有的史籍上写成“背峞”。“峞”有酒瓶之意,大将的酒瓶必然是由亲信士卒背负,因此,背嵬军便引申为大将的亲军之意。
背嵬军虽然人数众多,军纪却是极好。上万人聚在一起,鸦雀无声,整个校场安静的连根针掉落下来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阳光映在铠甲上,泛出乌森森的光来。
望着台下上万背嵬军,赵国苗感觉到一股压力自前方涌来,铺天盖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赵国苗强忍住战栗的冲动,对着岳飞说道,“好生威武的一支军,不愧是岳家军。不知这支军的统制是谁?”
岳飞躬身答道,“官家,此乃臣麾下背嵬军,无人统制,由臣亲自统领。”
“难怪。”赵国苗点点头,向岳飞投去赞许的目光。心中暗道,“这只队伍的素质,比之现代军队也不遑多让,数以万众竟能如此安静,实在难得。岳飞不愧是千古名将。”
岳飞朗声说道,面对着台下众人,“你们可知这台上,站着的是谁?”
背嵬军中的兵油子,见岳帅发话,纷纷起哄,给足了岳飞面子。一时间本安静的很的校场,轰的一下变得有如嘈杂的菜市口,乱糟糟成一团。
岳飞示意众人安静,“站在我旁边的,正是当今官家。”
听到这话,背嵬军众人蓦然安静下来,突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响声。
“官家万岁!”
赵国苗也被这股热浪所感染,这种群众的力量,实在是太过鼓舞人心。赵国苗忽然体会到庆典花车上人们的心情,突然冒出一句,“同志们好!”
“同志们?”台上几人有如丈八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同志,是个什么东西?能吃吗?
见众人不解,赵国苗慌忙解释,“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意思。”
岳飞恍然大悟,官家能来武昌,自然是与自己志同道合,欲要北伐,恢复中原。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岳飞朗声说道,跪倒在地,“官家能来武昌,实乃我大宋之幸。”
见主帅如此,背嵬军众人一齐单膝跪地,“官家圣明。”
武昌,乃是抗金的第一线。赵国苗来此,对于抗金,有着非同想象的战略意义。此前,赵构总是坐镇后方,不仅对北伐没有正面意义,还时常添堵,给岳飞制造些麻烦。臭名昭着的十二道金牌,便出自赵构之手。
杨存中小声提醒道,“官家,得说些什么。”
赵国苗自然知道。此情此景,应当吟诗一首。赵国苗咳嗽几声,清清嗓子。
台下众人寂静无声,都仰面看着赵国苗,欲要听闻官家的规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赵国苗朗声说道,“众位乃是有功之臣,还请起身。”
杨存中在一旁默默赞叹,“官家好诗啊!”
背嵬军众人起身,身上扎甲当啷作响,声音却被人声盖过,“谢官家!”
岳飞脸上满是惊愕,虽然早些年与杨存中共过事,可那已经是很久之前了。自从宗泽老将军过世,自己自立门户以后,便和杨存中再没有军事上的往来。让这位殿前都指挥使在自己手下做事,总觉得怪怪的。
“官家,这怎么能行?”杨存中眼睛一瞪,胡子根根直立起来,就差脸上写个问号。合着自己千里迢迢赶来武昌,结果成了岳飞的小弟,那不是亏大发了。
“官家,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官家三思。”岳飞也是不情不愿,一方面,杨存中乃是岳家军外人,贸然染指岳家军,恐对军心不利。另一方面,岳飞也是出于两人情面的考量,杨存中名义上也算是自己的义兄。忽然做了自己的手下,两人面上都有些奇怪。
“这事就这么定了。存中此前掌管禁军,想来当个中军统制也不是什么难事。”赵国苗一副不容置喙的语气,“暂且委屈一下存中,等到我们队伍壮大了,再给你成立个杨家军也不是不行。”
赵国苗这番决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某位知名历史人物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虽然此枪杆子非彼枪杆子,可道理是相通的。
经历先前种种,赵国苗同志越发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岳飞自不必说,肯定不会叛变。可他手下人倒是不一定。因此,赵国苗迫切希望建立一只自己真正的嫡系。要是没有自己得嫡系,总归是站不稳脚跟。虽然此番将杨存中安插进岳家军有些唐突,肯定是阻力重重,但也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
虽说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啊!
让杨存中占据岳家军中军统制的位置,一来可以让自己稍微有点势力。二来,杨存中在军中也可做个眼线,观察岳家军众人的意向。
岳飞还欲辩解,却被赵国苗打断。
“好了,鹏举。你是想让朕治王贵的罪,还是免去他的中军统制官职。”赵国苗佯装恼怒,一挥衣袖,转过头去,不再看几人。
见官家面上不好看,岳飞也不再说话,只得诺诺答应。
“此事便这么定了。”赵国苗捏紧手中虎符。
...
...
蛇山北望,出了帅府,直向棋盘街,东面有一座偌大军营,名为马蹄营。
此地正是岳家军精锐背嵬军的驻地。
校场正中央,乃是一片砂石地。因众人在此操练多年,深陷约有三寸,形成一个浅坑,坑内被踩踏的黑亮,坚实的很。
赵国苗一行人站在校场东北方向的高台上,检阅着传说中未尝一败的熊虎之师,背嵬军。
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朱仙镇大捷,便是岳飞率八百背嵬军击溃完颜兀术所带十万大军。
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乃是封建王朝时代三只最为出名的‘特种部队。’
背嵬军,有八千骑军,八千步卒。每个皆有低级军官的素养,可谓是军官的摇篮。岳家军中其他常规部队缺少军官时,便会从背嵬军中挑选而出。
“背嵬”一词是党项西夏语的音译,也有的史籍上写成“背峞”。“峞”有酒瓶之意,大将的酒瓶必然是由亲信士卒背负,因此,背嵬军便引申为大将的亲军之意。
背嵬军虽然人数众多,军纪却是极好。上万人聚在一起,鸦雀无声,整个校场安静的连根针掉落下来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阳光映在铠甲上,泛出乌森森的光来。
望着台下上万背嵬军,赵国苗感觉到一股压力自前方涌来,铺天盖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赵国苗强忍住战栗的冲动,对着岳飞说道,“好生威武的一支军,不愧是岳家军。不知这支军的统制是谁?”
岳飞躬身答道,“官家,此乃臣麾下背嵬军,无人统制,由臣亲自统领。”
“难怪。”赵国苗点点头,向岳飞投去赞许的目光。心中暗道,“这只队伍的素质,比之现代军队也不遑多让,数以万众竟能如此安静,实在难得。岳飞不愧是千古名将。”
岳飞朗声说道,面对着台下众人,“你们可知这台上,站着的是谁?”
背嵬军中的兵油子,见岳帅发话,纷纷起哄,给足了岳飞面子。一时间本安静的很的校场,轰的一下变得有如嘈杂的菜市口,乱糟糟成一团。
岳飞示意众人安静,“站在我旁边的,正是当今官家。”
听到这话,背嵬军众人蓦然安静下来,突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响声。
“官家万岁!”
赵国苗也被这股热浪所感染,这种群众的力量,实在是太过鼓舞人心。赵国苗忽然体会到庆典花车上人们的心情,突然冒出一句,“同志们好!”
“同志们?”台上几人有如丈八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同志,是个什么东西?能吃吗?
见众人不解,赵国苗慌忙解释,“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意思。”
岳飞恍然大悟,官家能来武昌,自然是与自己志同道合,欲要北伐,恢复中原。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岳飞朗声说道,跪倒在地,“官家能来武昌,实乃我大宋之幸。”
见主帅如此,背嵬军众人一齐单膝跪地,“官家圣明。”
武昌,乃是抗金的第一线。赵国苗来此,对于抗金,有着非同想象的战略意义。此前,赵构总是坐镇后方,不仅对北伐没有正面意义,还时常添堵,给岳飞制造些麻烦。臭名昭着的十二道金牌,便出自赵构之手。
杨存中小声提醒道,“官家,得说些什么。”
赵国苗自然知道。此情此景,应当吟诗一首。赵国苗咳嗽几声,清清嗓子。
台下众人寂静无声,都仰面看着赵国苗,欲要听闻官家的规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赵国苗朗声说道,“众位乃是有功之臣,还请起身。”
杨存中在一旁默默赞叹,“官家好诗啊!”
背嵬军众人起身,身上扎甲当啷作响,声音却被人声盖过,“谢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