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道真仙 第四十一章 回乡
转眼在碧水谷的三年时间已过,冯宁将刚来谷内时领取的极品百宝囊、夜光石和采矿镐上交,结束了在碧水谷采矿的任务,随着关执事一同回到了宗门。
在离开碧水谷前,整理物品的时候,冯宁翻出来了之前自己离家时的那件小棉袄,棉袄的内衬里还留有母亲放置的三张一两的银票,以及棉衣口袋里父亲给的钱袋。
虽然如今身高八尺的他已经穿不下这件小棉袄,但是看着棉袄内衬里缝的密密的针线,钱袋里一枚枚未动过的铜钱和碎银子。
冯宁的眼角微酸,心里还是开始想念起焦湖岸边的那座炊烟袅袅的茅草屋,想念那座茅草屋内火塘里鼓鼓冒泡的糙米粥和母亲腌渍的阳荷,想念那座茅草屋里的父母、弟弟妹妹。
回到宗门后的冯宁向主管杂务处的柳执事打听到能否可以回家探望,被告知可以探望。
但是不可逗留过久,亦不可主动在凡人面前展露法术,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炼气以上修士则没有这个限制。
得到答案的冯宁欣喜若狂,向柳执事告了假,临行前被告知可以去宗门的山下用灵米或者灵石换些银钱。领到了一张神行符和地图后,也不用收拾,冯宁催动着御风术就朝着山门下奔去。
两边的景色一掠而过,冯宁此刻归心似箭,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脚下的御风术也越发的快了。
三个时辰后,冯宁来到了山门脚下的那块平地。运起灵眼术一看,这里的灵气明显要比宗门所在的山上稀薄,只见这里聚集着不少未曾修炼的凡人,亦有一些炼气修士。
冯宁拦住了一个炼气五层的修士,向他打听到哪里可以用灵米换取金银。对方一看冯宁身上的岐黄门道袍,立马恭敬的拜倒:“小的苗巴拜见岐黄门前辈!”
冯宁突然间被人叫做前辈还有点不太习惯,就向他打听到为何如此。原来此人年少时曾在一山洞内侥幸得了一坐化的炼气修士的功法,自己按照功法上摸索着修炼竟真的让他成功炼气了。
尝到了修仙之玄妙的他自然不再甘心做一个凡人,但是因为后续缺少修炼资源,境界迟迟无法上去,无奈之下他来到了淮阳山脉,希望能拜入岐黄门,可是岐黄门并不招收像他这样的散修。
这里的灵气浓度虽然比不上岐黄门宗内,但是也要比凡人聚集的州城要高,所以他就留在了山下。
加之山下也有部分突破筑基无望,在这里建立修仙家族的岐黄门弟子,岐黄门自己也在这里建立了坊市,因此对于聚集的散修也就听之任之。
两人说话间,这位炼气五层的散修带着冯宁来到了一座不起眼的两层的木质建筑前,一楼摆放的居然都是些米面,棉衣被褥之类的凡人物品。
两人一进门,屋内两名凡人侍者迎上前来。
这时身边的苗姓修士走上前去,摆了摆手,对着两位侍者摆了摆手:“叫你们掌柜的出来!这位可是岐黄门的前辈!”
还不等两位侍者退下,楼上一名中年男子从楼上下来了,嘴中喊道:“欢迎前辈光临本店,两位请上楼。”
冯宁运起灵目术一看,原来也是一名炼气六层的修士。三人上了二楼,只见屋内居然摆有数十件法器,只是大多数都是下品法器,冯宁还看到了和自己从杂物处领的神行符。
屋内正中摆有一红木茶桌,桌上一侧摆有一红泥小火炉,炉上架着一紫砂壶,壶嘴上正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
掌柜的热情的请冯宁和苗姓修士坐下后,给二人沏了茶,这才开始问询起来:“不知这位前辈来小店是要购买些什么?”
冯宁直接问道:“不知掌柜的你这里收不收灵米,作价几何?”
对方听后,喜上眉梢道:“收的,灵米一斤二十两纹银,有多少都收。”
冯宁见状也不多言,直接掏出了五袋灵米,堆在了地上。
掌柜的问询道:“前辈请准许我检查一下灵米。”
见冯宁面色没有不快后,这才翻看袋内的灵米,确认灵米没有问题后,掌柜的从百宝囊里掏出了一百张面额一百两的大越宝钞。
冯宁接过之后看了看手上的银票,仿佛是想起了什么,掏出了一部分让掌柜的换成了面额更小的银票和碎银子。
交易完后的掌柜自然是心情愉悦:“欢迎前辈以后再次光临!”冯宁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这里。
出了楼的冯宁见苗姓修士仍然跟着自己,一拍脑袋,像是想起了什么,于是转身对身后说道:“多谢你给我带路。”
苗姓修士听罢,神态激动道:“前辈客气了,这是小的应做的。”
冯宁听后说道:“我还有事,要离开这里了,这袋灵米就当是你带路的好处吧。”
说完丢了一袋灵米给苗姓修士,对方则是一脸惊喜,口中连连感谢。
而冯宁已经催动着御风术继续向潜州城赶去。
一路上冯宁都是捡着人烟稀少的小路,偶尔路上遇到几个路人,对方也只是觉得一阵风吹过,好像有个黑影刚刚从身边经过,回头再望时已经不见了身影,以为只是自己的错觉。
奔行了三个时辰,此时已是深夜,天空星光璀璨,潜州城的轮廓就在眼前,此时城门已经关闭,城内已经宵禁。
这自然难不倒冯宁,只见他催动隐匿术和敛气术,来到城墙门口,脚下御风术轻轻一跃,州城的大门已经在他身后,他就这样进入了潜州城。
城内此时一片宁静,街上没有行人,偶尔听见几声打更人的梆子:“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冯宁闪身来到了一家客栈,客栈已经关门,屋内的掌柜和伙计都已经休息,冯宁找了一间空闲的上房,进入里面好好的睡了一觉,休息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在床上留下了枚碎银子后的冯宁。又来到了之前离乡的那个码头,点了和之前一模一样的猪肉馅饼、白米粥和咸菜。
在晨曦的微光中,吃着馅饼喝着粥,听着耳边的吆喝声,看着码头上来来回回忙碌的人们。
临走前冯宁又打包了五个猪肉馅饼,一样的荷叶包好,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百宝囊里。
在离开碧水谷前,整理物品的时候,冯宁翻出来了之前自己离家时的那件小棉袄,棉袄的内衬里还留有母亲放置的三张一两的银票,以及棉衣口袋里父亲给的钱袋。
虽然如今身高八尺的他已经穿不下这件小棉袄,但是看着棉袄内衬里缝的密密的针线,钱袋里一枚枚未动过的铜钱和碎银子。
冯宁的眼角微酸,心里还是开始想念起焦湖岸边的那座炊烟袅袅的茅草屋,想念那座茅草屋内火塘里鼓鼓冒泡的糙米粥和母亲腌渍的阳荷,想念那座茅草屋里的父母、弟弟妹妹。
回到宗门后的冯宁向主管杂务处的柳执事打听到能否可以回家探望,被告知可以探望。
但是不可逗留过久,亦不可主动在凡人面前展露法术,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炼气以上修士则没有这个限制。
得到答案的冯宁欣喜若狂,向柳执事告了假,临行前被告知可以去宗门的山下用灵米或者灵石换些银钱。领到了一张神行符和地图后,也不用收拾,冯宁催动着御风术就朝着山门下奔去。
两边的景色一掠而过,冯宁此刻归心似箭,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脚下的御风术也越发的快了。
三个时辰后,冯宁来到了山门脚下的那块平地。运起灵眼术一看,这里的灵气明显要比宗门所在的山上稀薄,只见这里聚集着不少未曾修炼的凡人,亦有一些炼气修士。
冯宁拦住了一个炼气五层的修士,向他打听到哪里可以用灵米换取金银。对方一看冯宁身上的岐黄门道袍,立马恭敬的拜倒:“小的苗巴拜见岐黄门前辈!”
冯宁突然间被人叫做前辈还有点不太习惯,就向他打听到为何如此。原来此人年少时曾在一山洞内侥幸得了一坐化的炼气修士的功法,自己按照功法上摸索着修炼竟真的让他成功炼气了。
尝到了修仙之玄妙的他自然不再甘心做一个凡人,但是因为后续缺少修炼资源,境界迟迟无法上去,无奈之下他来到了淮阳山脉,希望能拜入岐黄门,可是岐黄门并不招收像他这样的散修。
这里的灵气浓度虽然比不上岐黄门宗内,但是也要比凡人聚集的州城要高,所以他就留在了山下。
加之山下也有部分突破筑基无望,在这里建立修仙家族的岐黄门弟子,岐黄门自己也在这里建立了坊市,因此对于聚集的散修也就听之任之。
两人说话间,这位炼气五层的散修带着冯宁来到了一座不起眼的两层的木质建筑前,一楼摆放的居然都是些米面,棉衣被褥之类的凡人物品。
两人一进门,屋内两名凡人侍者迎上前来。
这时身边的苗姓修士走上前去,摆了摆手,对着两位侍者摆了摆手:“叫你们掌柜的出来!这位可是岐黄门的前辈!”
还不等两位侍者退下,楼上一名中年男子从楼上下来了,嘴中喊道:“欢迎前辈光临本店,两位请上楼。”
冯宁运起灵目术一看,原来也是一名炼气六层的修士。三人上了二楼,只见屋内居然摆有数十件法器,只是大多数都是下品法器,冯宁还看到了和自己从杂物处领的神行符。
屋内正中摆有一红木茶桌,桌上一侧摆有一红泥小火炉,炉上架着一紫砂壶,壶嘴上正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
掌柜的热情的请冯宁和苗姓修士坐下后,给二人沏了茶,这才开始问询起来:“不知这位前辈来小店是要购买些什么?”
冯宁直接问道:“不知掌柜的你这里收不收灵米,作价几何?”
对方听后,喜上眉梢道:“收的,灵米一斤二十两纹银,有多少都收。”
冯宁见状也不多言,直接掏出了五袋灵米,堆在了地上。
掌柜的问询道:“前辈请准许我检查一下灵米。”
见冯宁面色没有不快后,这才翻看袋内的灵米,确认灵米没有问题后,掌柜的从百宝囊里掏出了一百张面额一百两的大越宝钞。
冯宁接过之后看了看手上的银票,仿佛是想起了什么,掏出了一部分让掌柜的换成了面额更小的银票和碎银子。
交易完后的掌柜自然是心情愉悦:“欢迎前辈以后再次光临!”冯宁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这里。
出了楼的冯宁见苗姓修士仍然跟着自己,一拍脑袋,像是想起了什么,于是转身对身后说道:“多谢你给我带路。”
苗姓修士听罢,神态激动道:“前辈客气了,这是小的应做的。”
冯宁听后说道:“我还有事,要离开这里了,这袋灵米就当是你带路的好处吧。”
说完丢了一袋灵米给苗姓修士,对方则是一脸惊喜,口中连连感谢。
而冯宁已经催动着御风术继续向潜州城赶去。
一路上冯宁都是捡着人烟稀少的小路,偶尔路上遇到几个路人,对方也只是觉得一阵风吹过,好像有个黑影刚刚从身边经过,回头再望时已经不见了身影,以为只是自己的错觉。
奔行了三个时辰,此时已是深夜,天空星光璀璨,潜州城的轮廓就在眼前,此时城门已经关闭,城内已经宵禁。
这自然难不倒冯宁,只见他催动隐匿术和敛气术,来到城墙门口,脚下御风术轻轻一跃,州城的大门已经在他身后,他就这样进入了潜州城。
城内此时一片宁静,街上没有行人,偶尔听见几声打更人的梆子:“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冯宁闪身来到了一家客栈,客栈已经关门,屋内的掌柜和伙计都已经休息,冯宁找了一间空闲的上房,进入里面好好的睡了一觉,休息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在床上留下了枚碎银子后的冯宁。又来到了之前离乡的那个码头,点了和之前一模一样的猪肉馅饼、白米粥和咸菜。
在晨曦的微光中,吃着馅饼喝着粥,听着耳边的吆喝声,看着码头上来来回回忙碌的人们。
临走前冯宁又打包了五个猪肉馅饼,一样的荷叶包好,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百宝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