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发疯文学整顿九零 第75章 不获奖,也不刊登
热门推荐:
如意小农民
科幻天庭:试炼时代
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
伊塔之柱
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
被判无妻徒刑,傅总拿着孕检单哭疯
那年华娱
制卡师:我的卡牌无限连锁
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吃过饭,母女俩就回青松酒店睡觉了。
一夜酣睡,第二天母女俩起得大早,吃过早餐就去了颁奖现场。
不多时,复赛的选手们悉数到场,
全员到场,人数就更加直观了,大约在一百三左右,跟后来二百二左右的复赛人选相比少了一小半。
除了选手们,现场还有记者、《萌芽》的编辑、文坛名人和名校老师。
到了通知书规定的颁奖时间,《萌芽》的编辑开始颁奖。
周立才发现昨天见到的监考老师是《萌芽》的编辑之一。
在周立的意料之中,昨天跟她一起补考的韩同学是本次大赛当之无愧的宠儿,他获得了一等奖,对于他现在还在读高一的情况,复旦的招生老师十分惋惜,再三叮嘱他高考的时候志愿一定要填复旦。
除了韩同学,还有其他几位一等奖获得者,分别得到了清华、北大和南开的垂青。
听见这个消息,李志琼很惊讶,写了一篇作文就能免试直接上名牌大学,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奖励虽然不是奖金,但比奖金更超出了她的预期。
周立能够理解李志琼的惊讶,要不是她重活一世,也很难想象作文写得好就能直接上清华北大。
在周立意料之外的,她并没有获奖。
复赛只设一等奖和二等奖,入围复赛就可以获得二等奖。
所以周立得了个二等奖,四舍五入相当于没有获奖。
初赛的作品,周立觉得时间仓促不抱希望,结果入围复赛。
复赛的作品,周立觉得自己下笔如有神助,结果没有获奖。
周立只觉得意外,并不觉得遗憾,这大概就是世事无常吧?
李志琼也没什么太大的遗憾,能够获得一等奖,免试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固然好,可那是针对高三生。
连韩同学这样的高一生都得等到高三再说,周立才小六,就等得更久了。
这么久的时间里有的是机会,未尝没有获得一等奖的可能。
母女俩都很看得开,并不知道对于周立的文章,评委老师们也是展开了激烈讨论的。
铁钉很亢奋:“你们知道我看见了什么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曹雪芹于其着作《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书写的绝句。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在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铁钉以这篇绝句来形容周立的文章,多少有点牛刀割鸡了。
作家圆圆却没有反驳,还跟着点头:“这文字太锐利了,竟看得我血脉沸腾,以后再有人说不相信文字有分量,我便要让他去看这篇《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编辑李刚也道:“我们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初衷,就是针对当下的应试教育,这篇《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的确是再符合主题不过的‘叛逆’之作。尤其是当前的作品多少带着文人意气,说好听了是清高,不好听就是附庸风雅,这篇文章却是难得一见的针砭时弊之作。”
“九零年代开始,大规模的下岗潮影响深远,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可以是劝读书人放下知识分子的清高,也可以是劝下岗者放下工人阶级的优越。只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都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李刚顿了顿,话锋一转。“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家余偏偏把话接了过去,“这是它的亮点,却也是它的弊端,太敏感了。”
铁钉脸上的亢奋逐渐褪了下来:“的确,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我记得这个选手,她的初赛作品是我审核的,她在文章中提到了组织。”余偏偏继续道。
圆圆惊得瞪圆了眼睛:“组织?”
余偏偏点头:“语言平实,感情质朴,非常老练,要不是我再三确认过她的报名表,简直不能相信写出这样的文章的孩子竟然是一个小学生,才十一岁。”
圆圆的眼睛瞪得更圆了:“周立是个小学生?”
其实铁钉也很意外,但见圆圆惊讶得声音都变了,忍不住道:“你不知道作文大赛的赛规允许三十岁已下的青年参加,也包括小学生的吗?”
“我当然知道,”圆圆反驳,“可他这手字,力透纸背,颇有风骨,怎么看也练得有一段时间了。”
铁钉也点头:“字是写得不错。”
“其实她的初赛选题就很敏感了,但是我一力主张邀请她来上海参加复赛的,因为我想看看她复赛又能写出什么作品,她也没有让我失望,”余偏偏满脸欣慰,须臾转为惋惜,“倒是我要让她失望了。”
李刚把话接了下去:“我们不能让她获奖,也不能将她的作品刊登在杂志上。”
“为什么?”在旁边一直默默听着几人讨论没有出声的叶昭然,听到这里终于开口,“就因为她的选题太敏感了?我们若连这样的作品都不能给与肯定,怎么好意思自称要颠覆‘应试教育’?所谓新思维新表达新体验,打破旧观念,反对千人一面,真挚感受生活不过是空谈罢了!”
铁钉也道:“我们忧虑于‘教育怎么办’,却亲手扼杀了这样的苗子,本末倒置了。”
“我能够明白你们的意思,但也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理由。”李刚试图安抚激动的叶昭然和铁钉。
圆圆也出来打圆场:“对,你们听听李编辑的意思再说。”
“周立的优秀,我们都能够看到。如果她的年纪再大一点,最好是大学生,可哪怕是高中生,哪怕是初中生,我都愿意让她获奖,并很高兴能够将她的作品刊登在杂志上。可她太小了,十一岁,出名趁年少,也不是这么年少了,还是以这么敏感的选题暴露在公众的视野里。”
余偏偏点头:“这一点,我跟老李的看法相同,我们都是担心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听见李刚和余偏偏的苦心,叶昭然和铁钉沉默了,表情依旧不太服气。
余偏偏又安慰二人:“你们也不要遗憾,她这般年纪就有这般锐利的笔触,假以时日,多加磨砺,只会更加优秀,届时在座的各位被她拍在沙滩上,可要记得今日这份惜才之心啊。”
周立不获奖,作品也不刊登的结论就这样决定下来。
一夜酣睡,第二天母女俩起得大早,吃过早餐就去了颁奖现场。
不多时,复赛的选手们悉数到场,
全员到场,人数就更加直观了,大约在一百三左右,跟后来二百二左右的复赛人选相比少了一小半。
除了选手们,现场还有记者、《萌芽》的编辑、文坛名人和名校老师。
到了通知书规定的颁奖时间,《萌芽》的编辑开始颁奖。
周立才发现昨天见到的监考老师是《萌芽》的编辑之一。
在周立的意料之中,昨天跟她一起补考的韩同学是本次大赛当之无愧的宠儿,他获得了一等奖,对于他现在还在读高一的情况,复旦的招生老师十分惋惜,再三叮嘱他高考的时候志愿一定要填复旦。
除了韩同学,还有其他几位一等奖获得者,分别得到了清华、北大和南开的垂青。
听见这个消息,李志琼很惊讶,写了一篇作文就能免试直接上名牌大学,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奖励虽然不是奖金,但比奖金更超出了她的预期。
周立能够理解李志琼的惊讶,要不是她重活一世,也很难想象作文写得好就能直接上清华北大。
在周立意料之外的,她并没有获奖。
复赛只设一等奖和二等奖,入围复赛就可以获得二等奖。
所以周立得了个二等奖,四舍五入相当于没有获奖。
初赛的作品,周立觉得时间仓促不抱希望,结果入围复赛。
复赛的作品,周立觉得自己下笔如有神助,结果没有获奖。
周立只觉得意外,并不觉得遗憾,这大概就是世事无常吧?
李志琼也没什么太大的遗憾,能够获得一等奖,免试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固然好,可那是针对高三生。
连韩同学这样的高一生都得等到高三再说,周立才小六,就等得更久了。
这么久的时间里有的是机会,未尝没有获得一等奖的可能。
母女俩都很看得开,并不知道对于周立的文章,评委老师们也是展开了激烈讨论的。
铁钉很亢奋:“你们知道我看见了什么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曹雪芹于其着作《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书写的绝句。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在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铁钉以这篇绝句来形容周立的文章,多少有点牛刀割鸡了。
作家圆圆却没有反驳,还跟着点头:“这文字太锐利了,竟看得我血脉沸腾,以后再有人说不相信文字有分量,我便要让他去看这篇《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编辑李刚也道:“我们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初衷,就是针对当下的应试教育,这篇《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的确是再符合主题不过的‘叛逆’之作。尤其是当前的作品多少带着文人意气,说好听了是清高,不好听就是附庸风雅,这篇文章却是难得一见的针砭时弊之作。”
“九零年代开始,大规模的下岗潮影响深远,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可以是劝读书人放下知识分子的清高,也可以是劝下岗者放下工人阶级的优越。只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都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李刚顿了顿,话锋一转。“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家余偏偏把话接了过去,“这是它的亮点,却也是它的弊端,太敏感了。”
铁钉脸上的亢奋逐渐褪了下来:“的确,这个话题太敏感了。”
“我记得这个选手,她的初赛作品是我审核的,她在文章中提到了组织。”余偏偏继续道。
圆圆惊得瞪圆了眼睛:“组织?”
余偏偏点头:“语言平实,感情质朴,非常老练,要不是我再三确认过她的报名表,简直不能相信写出这样的文章的孩子竟然是一个小学生,才十一岁。”
圆圆的眼睛瞪得更圆了:“周立是个小学生?”
其实铁钉也很意外,但见圆圆惊讶得声音都变了,忍不住道:“你不知道作文大赛的赛规允许三十岁已下的青年参加,也包括小学生的吗?”
“我当然知道,”圆圆反驳,“可他这手字,力透纸背,颇有风骨,怎么看也练得有一段时间了。”
铁钉也点头:“字是写得不错。”
“其实她的初赛选题就很敏感了,但是我一力主张邀请她来上海参加复赛的,因为我想看看她复赛又能写出什么作品,她也没有让我失望,”余偏偏满脸欣慰,须臾转为惋惜,“倒是我要让她失望了。”
李刚把话接了下去:“我们不能让她获奖,也不能将她的作品刊登在杂志上。”
“为什么?”在旁边一直默默听着几人讨论没有出声的叶昭然,听到这里终于开口,“就因为她的选题太敏感了?我们若连这样的作品都不能给与肯定,怎么好意思自称要颠覆‘应试教育’?所谓新思维新表达新体验,打破旧观念,反对千人一面,真挚感受生活不过是空谈罢了!”
铁钉也道:“我们忧虑于‘教育怎么办’,却亲手扼杀了这样的苗子,本末倒置了。”
“我能够明白你们的意思,但也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理由。”李刚试图安抚激动的叶昭然和铁钉。
圆圆也出来打圆场:“对,你们听听李编辑的意思再说。”
“周立的优秀,我们都能够看到。如果她的年纪再大一点,最好是大学生,可哪怕是高中生,哪怕是初中生,我都愿意让她获奖,并很高兴能够将她的作品刊登在杂志上。可她太小了,十一岁,出名趁年少,也不是这么年少了,还是以这么敏感的选题暴露在公众的视野里。”
余偏偏点头:“这一点,我跟老李的看法相同,我们都是担心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听见李刚和余偏偏的苦心,叶昭然和铁钉沉默了,表情依旧不太服气。
余偏偏又安慰二人:“你们也不要遗憾,她这般年纪就有这般锐利的笔触,假以时日,多加磨砺,只会更加优秀,届时在座的各位被她拍在沙滩上,可要记得今日这份惜才之心啊。”
周立不获奖,作品也不刊登的结论就这样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