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道德绑架?发疯文学整顿九零 > 第105章 合适的时机

道德绑架?发疯文学整顿九零 第105章 合适的时机

    安江属于金陵商报,消息远没有在金融中心上海的罗秀丽灵通。

    周立的倡议书登上多家报纸,初赛作品登上《萌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都是罗秀丽告诉安江的。

    而罗秀丽告诉安江的目的很简单,也就是安江现在给周立打电话的目的,罗秀丽想采访周立。

    周立的名字随着各省各家报社刊登在报纸上的取缔组织倡议书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主编立刻吩咐罗秀丽给周立安排采访出专栏报道:“当初那篇《你的善良,要有锋芒》还是你帮着她递到咱们报社刊登的,你跟她该有几分交情,这次采访稿她的任务就分给你了。”

    主编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却也是想当然了。

    与其说罗秀丽跟周立有交情,不如说是安江跟周立有交情,而罗秀丽同安江有交情。

    虽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但隔了一个人,交情就没那么深了。

    罗秀丽只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颁奖现场见过周立一次,指不准小姑娘都忘记她了。

    要是伍凛亦闹起来的时候,罗秀丽立刻通风报信还能建交,可惜当时她迅速判断周立一个人一支笔干不过伍凛亦一群人口诛笔伐,而将买来的报纸全部压了箱底。

    诚然,罗秀丽没有通知周立的义务,但也就错过了跟周立直接建交的机会。

    于是主编的任务安排下来,罗秀丽只能通过安江牵线对周立表达采访意愿。

    听闻想要采访自己的罗秀丽是安江的朋友,就是那个在青年报社供职,帮周立刊登了《你的善良,要有锋芒》的朋友,周立很干脆就同意了罗秀丽的采访要求。

    “电话采访还是当面采访?电话采访随时都行,我正放暑假。如果是当面采访,我下个月要去上海,她等得了就等那个时候,等不及可以自己安排行程到云翳来。”

    “你下个月要去上海?”安江下意识地问。

    周立去上海做亲签会才跟李刚确定不多久,连消息灵通的罗秀丽都不知情,安江就更不知道了。

    当下,周立坦然道:“嗯,我出了一本书,下个月去上海做亲签会。”

    安江虽不知道周立要做亲签会,但出书他是知道的:“那本《可可西里》。”

    “对,就是这本。”

    “……”安江一时缄默,周立刚小学毕业就出书搞亲签会了?要不怎么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安江哥哥?”

    “哦,我在。这样,咱们先做电话采访,等下个月你去上海再做一次当面采访,没问题吧?”

    “没问题。”

    安江挂完电话不多久,罗秀丽就把电话打了过来。

    简单地做过自我介绍之后,罗秀丽问道:“伍凛亦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一个核心观点,没有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足就没有个人的私有财产,有了私有财产就应该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个观点被大众广泛接受,你有什么想反驳和自证的吗?”

    罗秀丽的提问基调庄中规中矩重,周立一听就知道她事先做过准备工作,也是真心实意帮自己澄清。

    有的媒体会故意在提问中挖坑,通过魔幻剪辑或断章取义扭曲受访者的意思,以达到博眼球的目的。

    “我没有什么想反驳的,回馈社会,回报祖国,这些观点很正确。”

    罗秀丽一噎,正在思考如何接周立的话,就听见小姑娘的声音清脆。

    “所以我从不偷税漏税,也不使用走私而来的东西。众所周知,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财政收入又是政府运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国家觉得我纳税的数额与我的义务不匹配,可以为我专门增设单独的税目和税率。如果没有,那就是说我已经依法履行了公民的义务,做到了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罗秀丽怔了怔:“那你如何看待伍凛亦先生抨击你不买老奶奶的花的事情?”

    “这得从两方面来看,是生意,还是捐赠。”

    “是生意如何?”

    “生意遵循自愿原则,她卖花,我买不买都在情理之中。”

    “那如果是捐赠呢?”

    “教育局在给我颁发省三好后受到了质疑,面对质疑的舆论,教育局的对外解释是我的家境贫困。我感谢教育局能够帮我说话,但我依旧不得不说一句,教育局陷入了自证的误区。”

    “自证的误区?”

    “在捐赠中,不是作为捐赠方的我要证明我有多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才能拥有不捐款的‘殊荣’。而是受捐方需要证明他有多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才能够得到他人考虑捐款的荣幸。五保户领取国家补助金也要提交资料审核的,从没听说过哪个会哭穷的人拿把花往路上一站,国家就给他发钱的。”

    “……”罗秀丽一时缄默。

    “你说我说得对吗?”

    “对。”太对了,简直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初次采访周立时,周立的“妙语连珠”给罗秀丽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陡然听见她如此正经地说出如此正经的回答,罗秀丽愣了许久才缓缓地品出其中精妙的滋味来。

    “这次采访的内容我会尽快整理出来,最晚于后天见报,到时候给你寄一份。”

    “好,麻烦你了,罗姐姐。”

    “哪里,是麻烦你了才对。”

    挂了电话,周立看向等在门口的蒋乙嘉:“我们继续煮焦糖饼吧。”

    有那么一瞬间,蒋乙嘉的表情十分错综复杂。

    《青年报》的采访一出,天涯社区的帖子又双叒爆了。

    ——依法纳税,我已经履行了公民义务,做到了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生意遵循自愿原则,她卖花,我买不买都在情理之中。

    ——不是作为捐赠方的我要证明我有多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才能拥有不捐款的‘殊荣’。而是受捐方需要证明他有多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才能够得到他人考虑捐款的荣幸。

    这些话一见报,连自诩理中客攻击周立人品道德的声音都消失了。

    人人都在为周立的年纪轻轻有的放矢讲理懂法少年老成而摇旗呐喊。

    一时间赞颂之声铺天盖地,《可可西里》的销量也是再创新高。

    安江打电话来夸周立说得太好了。

    周立却知道,并不是她说得有多好,诚然,她说得不错,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时机合适。

    在这个组织被国家全面打击取缔的时刻,一早就对组织唱衰的她站住了一个绝佳的立场,有了国家做后盾,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时候她说出的话才能被更多的人听到和赞同。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她的这份幸运。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世界上多的是数年,数十年,一辈子等不来一个合适的时机,无法洗刷谣言带来的影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