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侯府披荆斩棘 第164章 明知不可为,而必强为之
随后的日子里,唐延年去耕室去得更勤了。施肥除草,样样都是亲力亲为。
她除却在堂上听皇后讲授如何算账,分管田庄铺子等事宜,日常不是在练字读书,就是想着法子泡在耕室。久而久之,她为了图方便,连带着把农桑相关的古籍善本都带去了耕室。
认真的人总是能给人共鸣的,也格外让人触动。
宫人都纷纷称奇,可又不知道唐延年真的在琢磨些什么。只是,她那股劲头,又委实让人钦佩。
柔贵妃得知后,明里暗里提示了灵华公主好几次,想让灵华公主借此人尽皆知的赌局能让唐延年可是灵华公主却罕见的都给搪塞过去了。
灵华公主不是没想过要在耕室动手脚,可始终是过不去心里那个坎儿,这耕室也是她纡尊降贵跟着一起翻土播种的,她在心里边也种下了一颗种子,盼着能够生根发芽。
很快,就慢慢的要入冬了。
入宫受训的日子也该结束了,离宫之日,皇后单独留下了唐延年。
四娘子有些嫉妒,她轻哼了一声,故作不屑走了出去。
五娘子本是懒得惯她的,多少也是听进去了卓韵的话,由原来直接了当的奚落变得自认为委婉了许多。
她含笑暗暗拉了拉三娘子的衣袖:“三姐姐,我和你不一样,咱们都是真心佩服阿姊,盼着她好。”
三娘子有些尴尬,瞥了一眼四娘子,终究还是没忍心让她难堪。
三娘子道:“四妹妹和咱们的心也是一样的。娘娘宫中,还是少说些为好,咱们就安心候着吧!”
五娘子悠悠一笑:“三姐姐倒是转性了,从前最是嘴上不饶人之人,如今倒是平和了许多。”
三娘子并没有在意,她轻轻一笑,颇有些妄自菲薄:“从前是我自己不知天高地厚,如今,我拖着这副残躯,还有什么可争的。”
“没出息。”四娘子的眼眶微红,语气却还是带着轻蔑。
五娘子瞪了她一眼:“你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
“好了!别争了。”四娘子赶紧劝和,生怕又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到时候又是几个娘子一块挨罚。
唐延年那边,她与皇后将几个娘子在外面的话都听入了耳中
皇后微笑看着唐延年:“你作何想?”
唐延年叹了一口气:“我进不进京,她们都是这般。”
皇后听出来了她的无奈,她笑了笑:“你想看到这样的情形吗?”
唐延年摇头:“不想。”
“延年,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再去回首往事,更加会变。”皇后很是感慨地说道,她的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似是想起了过往的那段峥嵘岁月一般。
只是,余下的话,到底化成了她嘴边的一声轻叹。
“娘娘不必伤怀,我年长妹妹们几岁,家中争论不休,却也是家事,无论如何,妹妹们,我都会一一护住的。”唐延年很是乐观从容道。
“你就不怨吗?”皇后有些好奇看着她。
唐延年低眸,她思索了片刻,明白了皇后问的意思,她挣扎着回答道:“没什么可怨的,人本就是这样,若是缺衣少食,就想着如何吃饱穿暖,什么都有了,就想要得更多。她们都各有各的娘亲,各有各的谋算,这样面和心不和的情景,也不单单是侯府才有的。有的人在这无休止的斗争中,力争上游。有的人想从中寻那么一丝血脉亲情了。”
“那你呢?”皇后抿唇含笑看着她。
唐延年的目光十分澄清:“我是后者。”
“延年,本宫总觉得,你想求的太多了。你既想要大仇得报,又想要家宅安宁,又要血脉亲情,又牵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岂是那么容易之事。”皇后的目光有些复杂。
唐延年轻轻摇了摇头:“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皇后有些触动,她看向唐延年的眼中带了一丝欣赏。
“只可惜,本宫只有太子一个儿子,若能有一个女儿如你一般,那该多好啊!”
唐延年宽慰她:“娘娘不必感怀,太子殿下的仁义之君,朝野信服,延年望尘莫及。”
皇后闻言,却没有半分欢喜。
她长长叹了一口气:“他就是太贤了,自己的身子骨不好,还在那黄河边上熬着。”
她忽然盯着唐延年,轻轻笑了笑:“倒是和你有几分相似呢!什么事都爱往自己身上抗。”
“可若有这样的储君,是万民之幸。”唐延年道。
皇后轻轻摇头,她的目光深邃,幽不见底,似乎藏着许多欲说还休的担忧:“可为娘的,却只盼着孩儿安康。”
“娘娘。”唐延年轻唤了一声,适时提醒皇后。
皇后回过神来,眼中的涟漪一散而尽。她是国母,国母怎能以脆弱面目示人呢?
“本宫找你来,有一事不解。”皇后挤出一抹笑来。
唐延年低下头,恭顺道:“娘娘请讲,延年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后看着唐延年:“长公主的秋宴上,若你不出头,长公主也会饶恕了那些小娘子的,你为何还要出头?”
她盯着唐延年:“如你这般通透,当真不知,出头冒尖,会是众矢之的?”
“知道。”唐延年回答,她含笑看着皇后,眸光沉静,缓缓答道,“可我不敢拿人命来赌,那些小娘子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都是人生父母养的,谁愿意一生下来就给人当个玩物供人取乐?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可以身居高位,将她们视做蝼蚁。
延年也曾是这般蝼蚁,白鸭卑贱,却只为求生。因此,延年不敢赌长公主的仁心,只能自己站出来,先保那位小娘子的性命。反正我早就得罪灵华了,也不差多这一桩事。”
皇后笑了笑,若说身不由己,何处都比不上宫中。
她缓声说道:“明知不可为,而必强为之。甚好。”
“好在哪里?”唐延年问,她的眼泪不受控制滴落。
她不爱在人前落泪。
可这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在是太戳她的泪点了。
因为,她的阿娘,迄今为止,被所有人都不愿意提及,仿佛隐入尘烟的阿娘,也说过这句话。
小时候,身处乱世,家中穷困。侯爷抛下大着肚子的阿娘去投军,唐延年追出了门口。
她只知道,若是阿爹走了,她与阿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可阿爹却只告诉她:“若天下不平,只会有更多的人妻离子散,更多如我家小延年一般的娃娃吃不上饭。阿爹非走不可。”
她哭啊!一直哭,直到哭晕了过去,日头也下了山。阿娘为她盛了一碗米汤,那碗米汤里飘着零星的几粒米。
阿娘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别难过了。”
她的眼中噙着泪,问阿娘:“爹爹为何非走不可。”
阿娘眸光温柔,可眉宇之间却忧心忡忡,但仍旧轻柔回答她:“总要有人站出来,若是人人都只求自保,这世道都不知会乱到何时。”
“那阿娘和延年怎么办?”她委屈得快哭了。
阿娘没有回答她,只是轻轻捏了捏她的小脸蛋:“延年,没有谁离了谁就会真的活不下去的。阿娘希望你坚强,日后,若有不公之事,阿娘也希望你能像你阿爹一般,力排万难,但求无愧于心。”
“可若是我做不到呢?”小小的唐延年红着眼睛问。
“那就先蛰伏起来,活着才是最重要的。”阿娘语重心长和她说,眼神温柔得让她想要沉溺。
她除却在堂上听皇后讲授如何算账,分管田庄铺子等事宜,日常不是在练字读书,就是想着法子泡在耕室。久而久之,她为了图方便,连带着把农桑相关的古籍善本都带去了耕室。
认真的人总是能给人共鸣的,也格外让人触动。
宫人都纷纷称奇,可又不知道唐延年真的在琢磨些什么。只是,她那股劲头,又委实让人钦佩。
柔贵妃得知后,明里暗里提示了灵华公主好几次,想让灵华公主借此人尽皆知的赌局能让唐延年可是灵华公主却罕见的都给搪塞过去了。
灵华公主不是没想过要在耕室动手脚,可始终是过不去心里那个坎儿,这耕室也是她纡尊降贵跟着一起翻土播种的,她在心里边也种下了一颗种子,盼着能够生根发芽。
很快,就慢慢的要入冬了。
入宫受训的日子也该结束了,离宫之日,皇后单独留下了唐延年。
四娘子有些嫉妒,她轻哼了一声,故作不屑走了出去。
五娘子本是懒得惯她的,多少也是听进去了卓韵的话,由原来直接了当的奚落变得自认为委婉了许多。
她含笑暗暗拉了拉三娘子的衣袖:“三姐姐,我和你不一样,咱们都是真心佩服阿姊,盼着她好。”
三娘子有些尴尬,瞥了一眼四娘子,终究还是没忍心让她难堪。
三娘子道:“四妹妹和咱们的心也是一样的。娘娘宫中,还是少说些为好,咱们就安心候着吧!”
五娘子悠悠一笑:“三姐姐倒是转性了,从前最是嘴上不饶人之人,如今倒是平和了许多。”
三娘子并没有在意,她轻轻一笑,颇有些妄自菲薄:“从前是我自己不知天高地厚,如今,我拖着这副残躯,还有什么可争的。”
“没出息。”四娘子的眼眶微红,语气却还是带着轻蔑。
五娘子瞪了她一眼:“你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
“好了!别争了。”四娘子赶紧劝和,生怕又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到时候又是几个娘子一块挨罚。
唐延年那边,她与皇后将几个娘子在外面的话都听入了耳中
皇后微笑看着唐延年:“你作何想?”
唐延年叹了一口气:“我进不进京,她们都是这般。”
皇后听出来了她的无奈,她笑了笑:“你想看到这样的情形吗?”
唐延年摇头:“不想。”
“延年,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再去回首往事,更加会变。”皇后很是感慨地说道,她的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似是想起了过往的那段峥嵘岁月一般。
只是,余下的话,到底化成了她嘴边的一声轻叹。
“娘娘不必伤怀,我年长妹妹们几岁,家中争论不休,却也是家事,无论如何,妹妹们,我都会一一护住的。”唐延年很是乐观从容道。
“你就不怨吗?”皇后有些好奇看着她。
唐延年低眸,她思索了片刻,明白了皇后问的意思,她挣扎着回答道:“没什么可怨的,人本就是这样,若是缺衣少食,就想着如何吃饱穿暖,什么都有了,就想要得更多。她们都各有各的娘亲,各有各的谋算,这样面和心不和的情景,也不单单是侯府才有的。有的人在这无休止的斗争中,力争上游。有的人想从中寻那么一丝血脉亲情了。”
“那你呢?”皇后抿唇含笑看着她。
唐延年的目光十分澄清:“我是后者。”
“延年,本宫总觉得,你想求的太多了。你既想要大仇得报,又想要家宅安宁,又要血脉亲情,又牵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岂是那么容易之事。”皇后的目光有些复杂。
唐延年轻轻摇了摇头:“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皇后有些触动,她看向唐延年的眼中带了一丝欣赏。
“只可惜,本宫只有太子一个儿子,若能有一个女儿如你一般,那该多好啊!”
唐延年宽慰她:“娘娘不必感怀,太子殿下的仁义之君,朝野信服,延年望尘莫及。”
皇后闻言,却没有半分欢喜。
她长长叹了一口气:“他就是太贤了,自己的身子骨不好,还在那黄河边上熬着。”
她忽然盯着唐延年,轻轻笑了笑:“倒是和你有几分相似呢!什么事都爱往自己身上抗。”
“可若有这样的储君,是万民之幸。”唐延年道。
皇后轻轻摇头,她的目光深邃,幽不见底,似乎藏着许多欲说还休的担忧:“可为娘的,却只盼着孩儿安康。”
“娘娘。”唐延年轻唤了一声,适时提醒皇后。
皇后回过神来,眼中的涟漪一散而尽。她是国母,国母怎能以脆弱面目示人呢?
“本宫找你来,有一事不解。”皇后挤出一抹笑来。
唐延年低下头,恭顺道:“娘娘请讲,延年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后看着唐延年:“长公主的秋宴上,若你不出头,长公主也会饶恕了那些小娘子的,你为何还要出头?”
她盯着唐延年:“如你这般通透,当真不知,出头冒尖,会是众矢之的?”
“知道。”唐延年回答,她含笑看着皇后,眸光沉静,缓缓答道,“可我不敢拿人命来赌,那些小娘子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都是人生父母养的,谁愿意一生下来就给人当个玩物供人取乐?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可以身居高位,将她们视做蝼蚁。
延年也曾是这般蝼蚁,白鸭卑贱,却只为求生。因此,延年不敢赌长公主的仁心,只能自己站出来,先保那位小娘子的性命。反正我早就得罪灵华了,也不差多这一桩事。”
皇后笑了笑,若说身不由己,何处都比不上宫中。
她缓声说道:“明知不可为,而必强为之。甚好。”
“好在哪里?”唐延年问,她的眼泪不受控制滴落。
她不爱在人前落泪。
可这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在是太戳她的泪点了。
因为,她的阿娘,迄今为止,被所有人都不愿意提及,仿佛隐入尘烟的阿娘,也说过这句话。
小时候,身处乱世,家中穷困。侯爷抛下大着肚子的阿娘去投军,唐延年追出了门口。
她只知道,若是阿爹走了,她与阿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可阿爹却只告诉她:“若天下不平,只会有更多的人妻离子散,更多如我家小延年一般的娃娃吃不上饭。阿爹非走不可。”
她哭啊!一直哭,直到哭晕了过去,日头也下了山。阿娘为她盛了一碗米汤,那碗米汤里飘着零星的几粒米。
阿娘摸了摸她的头:“好孩子,别难过了。”
她的眼中噙着泪,问阿娘:“爹爹为何非走不可。”
阿娘眸光温柔,可眉宇之间却忧心忡忡,但仍旧轻柔回答她:“总要有人站出来,若是人人都只求自保,这世道都不知会乱到何时。”
“那阿娘和延年怎么办?”她委屈得快哭了。
阿娘没有回答她,只是轻轻捏了捏她的小脸蛋:“延年,没有谁离了谁就会真的活不下去的。阿娘希望你坚强,日后,若有不公之事,阿娘也希望你能像你阿爹一般,力排万难,但求无愧于心。”
“可若是我做不到呢?”小小的唐延年红着眼睛问。
“那就先蛰伏起来,活着才是最重要的。”阿娘语重心长和她说,眼神温柔得让她想要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