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 第9章 见公婆
陈秋月是被公鸡的打鸣声吵醒的,清醒过来的一瞬间,就感觉到身后的人紧紧的拥着自己。、
从七八岁开始就一个人睡的陈秋月,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
小心拿掉赵怀玉揽在自己腰间的手,陈秋月双手撑着身体慢慢坐了起来。
整个过程只觉得浑身上下都酸软的厉害,身下更是传来阵阵不适。
脑中回想到前一天晚上的种种场景,不自觉斜了还在睡觉的赵怀玉一眼,之后便小心的下床开始穿衣。
赵怀玉在一阵嘻嘻嗦嗦的声音中醒来,睁开眼就看到陈秋月正在打理衣衫。
赵怀玉看着身旁空荡荡的被褥,轻咳一声坐起身来温声说道:“娘子,起得这么早,怎么不叫我?”
陈秋月听到动静抬起头来,两人对视的一瞬间,同时挪开了双眼。
陈秋月低着微红的脸:“我今天嫁进家里第一天,要起早一点给大家做早饭,夫君你晚点起身就行。”
“娘子刚进家门,对好多东西都不熟悉,等我一起吧。”赵怀玉说着已经下床起身穿衣。
两人利索收拾完就推开房门出来了。
赵母这会已经起了,正在院子里洗漱,看到赵怀玉两人,忙招呼两人过来洗漱。
“谢谢娘!”陈秋月温声向赵母道谢。
昨天盖着盖头,今天赵母仔细打量陈秋月,真是个娇美的小娘子,不自觉和陈秋月说话都软和一些。
陈秋月洗漱完就进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赵母在一旁简单跟陈秋月说了一下厨房东西的放置,就去院子里忙其他的了。
赵怀玉进厨房的次数也不多,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坐在板凳上帮陈秋月烧火。
农家的早饭都比较简单,蒸上窝窝头,熬上一锅菜粥,将昨日剩下的一些菜简单热一下就差不多了。
过了一会儿赵家人都陆陆续续起床了,院子里热闹起来。
赵怀玉大哥赵怀清有两个孩子,老大是个男孩叫赵山,小名虎子今年七岁,老二是个女娃娃叫赵苗,小名叫苗苗,今年才四岁。
这会两个孩子都已经起来,在院子里洗漱完就往厨房里钻。
陈秋月忙着手里的活,感觉有人在偷看自己,一回头就看到两个小孩子趴在门口正好奇的看着自己。
猜到是赵怀玉的侄子侄女,便冲他们笑笑。
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两个孩子又风一般的扭头跑了。
这边虎子拉着妹妹的手跑到赵怀玉大嫂张氏身前,兴奋的说道:“二伯母真漂亮,像画上的仙女一样!”
苗苗红着脸在一旁点头应和。
张氏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一阵无语,摆摆手让他们出去等着一会吃饭。
辰时,一家人已经坐在堂屋一张大圆桌前准备吃饭。
赵怀玉带着陈秋月给陈父陈母敬茶,陈秋月将自己准备好的针线递给赵母。
后面给赵家大哥一家也送上准备的小荷包,赵家人收到陈秋月的礼物都很开心。
陈秋月的绣活在农家看来已经是非常好了。
赵父看着陈秋月也十分满意,开口说道:“秋月嫁到赵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事只管告诉你娘。”
“好的,爹!”陈秋月忙声应道,赵怀玉也跟着点头。
之后一大家子便开始吃早饭了,吃过早饭陈秋月和大嫂张氏一起收拾碗筷。
张氏容长脸,面皮白皙,看上去比较沉默寡言,陈秋月和张氏也不太熟悉,只就着张氏的两个孩子聊了几句。
昨天累了一天,晚上睡的还晚,今天一大早又起来做一大家子的早饭。
回到房间陈秋月只觉得自己浑身已经没有力气,腰酸的直站不住,本想靠着床柱歇一会,谁知一会儿便睡了过去。
赵怀玉进到房间便看到陈秋月别扭的姿势,知道陈秋月已是累极。
心里面又是心疼又是后悔,早知道昨天晚上就不闹的那么厉害了。
赵怀玉轻轻走到陈秋月身边,揽过陈秋月的身子将她放倒在床上,又俯身退掉陈秋月的鞋子,将她整个人塞进被褥里,整个过程陈秋月都没有醒来。
赵怀玉安静的看着熟睡的媳妇,突然也泛起困意。
索性今天没什么事,赵怀玉便也褪去鞋子外衫躺到床上,搂着陈秋月两个人沉沉睡去。
两人再次醒来已经将近午时。
陈秋月有点不好意思的看着赵怀远说道:“我们在屋子里待了一上午,娘他们不会说什么吧?”
赵怀玉揽过陈秋月,看着她的眼说道:“我们刚刚新婚,娘他们都理解。你刚嫁进来,家里人的性格都不太了解,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再细细给你说。”
赵怀玉这么体贴自己,陈秋月很是满足,点头应好。
下午陈秋月就跟着陈母忙家里的杂事。
赵家现在有十二亩田,赵父兄弟三个,赵父排第老大,当时分家的时候分到五亩良田,剩下这七亩田地都是赵父赵母两个人这些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赵父是料理田地的一把好手,地里的收成在整个村子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赵母是个勤俭持家的泼辣妇人,做事不拘小节,该计较的绝不让步,能睁只眼闭只眼的也不死劲盯,所以赵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赵怀玉小的时候家里日子还没这么好。
当时赵父赵母两个成年人要养三个孩子,还要送两个儿子去念书,日子过得紧巴巴,赵家大哥只在族学读过两年书认得几个字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了。
本来赵怀玉大哥也对读书没什么兴趣,赵大哥随赵父,喜欢侍弄田地,现在也是整天跟着赵父忙田里的活。
赵怀玉则是十二岁的时候去念的书,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在族学读了三年时间。
因为科举艰难,赵父赵母也没有对赵怀玉有太大期望,只希望赵怀玉能多学一点东西傍身,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好在赵怀玉虽然在四书五经上没有太大天赋,但是在算学上比较出色。
所以后来不再读书后,就在镇上谋了一个账房的活计,也算是学有所用了,没有浪费那么多年读书的时间。
从七八岁开始就一个人睡的陈秋月,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
小心拿掉赵怀玉揽在自己腰间的手,陈秋月双手撑着身体慢慢坐了起来。
整个过程只觉得浑身上下都酸软的厉害,身下更是传来阵阵不适。
脑中回想到前一天晚上的种种场景,不自觉斜了还在睡觉的赵怀玉一眼,之后便小心的下床开始穿衣。
赵怀玉在一阵嘻嘻嗦嗦的声音中醒来,睁开眼就看到陈秋月正在打理衣衫。
赵怀玉看着身旁空荡荡的被褥,轻咳一声坐起身来温声说道:“娘子,起得这么早,怎么不叫我?”
陈秋月听到动静抬起头来,两人对视的一瞬间,同时挪开了双眼。
陈秋月低着微红的脸:“我今天嫁进家里第一天,要起早一点给大家做早饭,夫君你晚点起身就行。”
“娘子刚进家门,对好多东西都不熟悉,等我一起吧。”赵怀玉说着已经下床起身穿衣。
两人利索收拾完就推开房门出来了。
赵母这会已经起了,正在院子里洗漱,看到赵怀玉两人,忙招呼两人过来洗漱。
“谢谢娘!”陈秋月温声向赵母道谢。
昨天盖着盖头,今天赵母仔细打量陈秋月,真是个娇美的小娘子,不自觉和陈秋月说话都软和一些。
陈秋月洗漱完就进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赵母在一旁简单跟陈秋月说了一下厨房东西的放置,就去院子里忙其他的了。
赵怀玉进厨房的次数也不多,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坐在板凳上帮陈秋月烧火。
农家的早饭都比较简单,蒸上窝窝头,熬上一锅菜粥,将昨日剩下的一些菜简单热一下就差不多了。
过了一会儿赵家人都陆陆续续起床了,院子里热闹起来。
赵怀玉大哥赵怀清有两个孩子,老大是个男孩叫赵山,小名虎子今年七岁,老二是个女娃娃叫赵苗,小名叫苗苗,今年才四岁。
这会两个孩子都已经起来,在院子里洗漱完就往厨房里钻。
陈秋月忙着手里的活,感觉有人在偷看自己,一回头就看到两个小孩子趴在门口正好奇的看着自己。
猜到是赵怀玉的侄子侄女,便冲他们笑笑。
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两个孩子又风一般的扭头跑了。
这边虎子拉着妹妹的手跑到赵怀玉大嫂张氏身前,兴奋的说道:“二伯母真漂亮,像画上的仙女一样!”
苗苗红着脸在一旁点头应和。
张氏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一阵无语,摆摆手让他们出去等着一会吃饭。
辰时,一家人已经坐在堂屋一张大圆桌前准备吃饭。
赵怀玉带着陈秋月给陈父陈母敬茶,陈秋月将自己准备好的针线递给赵母。
后面给赵家大哥一家也送上准备的小荷包,赵家人收到陈秋月的礼物都很开心。
陈秋月的绣活在农家看来已经是非常好了。
赵父看着陈秋月也十分满意,开口说道:“秋月嫁到赵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事只管告诉你娘。”
“好的,爹!”陈秋月忙声应道,赵怀玉也跟着点头。
之后一大家子便开始吃早饭了,吃过早饭陈秋月和大嫂张氏一起收拾碗筷。
张氏容长脸,面皮白皙,看上去比较沉默寡言,陈秋月和张氏也不太熟悉,只就着张氏的两个孩子聊了几句。
昨天累了一天,晚上睡的还晚,今天一大早又起来做一大家子的早饭。
回到房间陈秋月只觉得自己浑身已经没有力气,腰酸的直站不住,本想靠着床柱歇一会,谁知一会儿便睡了过去。
赵怀玉进到房间便看到陈秋月别扭的姿势,知道陈秋月已是累极。
心里面又是心疼又是后悔,早知道昨天晚上就不闹的那么厉害了。
赵怀玉轻轻走到陈秋月身边,揽过陈秋月的身子将她放倒在床上,又俯身退掉陈秋月的鞋子,将她整个人塞进被褥里,整个过程陈秋月都没有醒来。
赵怀玉安静的看着熟睡的媳妇,突然也泛起困意。
索性今天没什么事,赵怀玉便也褪去鞋子外衫躺到床上,搂着陈秋月两个人沉沉睡去。
两人再次醒来已经将近午时。
陈秋月有点不好意思的看着赵怀远说道:“我们在屋子里待了一上午,娘他们不会说什么吧?”
赵怀玉揽过陈秋月,看着她的眼说道:“我们刚刚新婚,娘他们都理解。你刚嫁进来,家里人的性格都不太了解,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再细细给你说。”
赵怀玉这么体贴自己,陈秋月很是满足,点头应好。
下午陈秋月就跟着陈母忙家里的杂事。
赵家现在有十二亩田,赵父兄弟三个,赵父排第老大,当时分家的时候分到五亩良田,剩下这七亩田地都是赵父赵母两个人这些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赵父是料理田地的一把好手,地里的收成在整个村子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赵母是个勤俭持家的泼辣妇人,做事不拘小节,该计较的绝不让步,能睁只眼闭只眼的也不死劲盯,所以赵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赵怀玉小的时候家里日子还没这么好。
当时赵父赵母两个成年人要养三个孩子,还要送两个儿子去念书,日子过得紧巴巴,赵家大哥只在族学读过两年书认得几个字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了。
本来赵怀玉大哥也对读书没什么兴趣,赵大哥随赵父,喜欢侍弄田地,现在也是整天跟着赵父忙田里的活。
赵怀玉则是十二岁的时候去念的书,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在族学读了三年时间。
因为科举艰难,赵父赵母也没有对赵怀玉有太大期望,只希望赵怀玉能多学一点东西傍身,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好在赵怀玉虽然在四书五经上没有太大天赋,但是在算学上比较出色。
所以后来不再读书后,就在镇上谋了一个账房的活计,也算是学有所用了,没有浪费那么多年读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