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 > 第358章 番外(五)

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 第358章 番外(五)

    年后赵怀玉和陈秋月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回了一趟村里,赵家村还是老样子,赵大哥如今两鬓已经生了白发,兄弟两个再见面相顾无言。

    “回来了,快进家里坐。”赵大哥有些拘束的说道。

    这些年他们家的日子过得不咸不淡,虎子纳了一房妾室生了个儿子,林月容和那个妾室整日吵闹,索性分了家,虎子直接带着妻妾和孩子一起去了镇上。

    赵大哥本想跟着去的,但是每日实在受不了大儿子一家的吵闹,最后自己回到了村里。

    “大哥身子可骨还好?”这么些年过去,以前的恩恩怨怨好像也消散了,但是要是说多亲近那也是不可能的。

    “我还好,现在也不用干活,每日只要去地里转转,指点指点,日子过得很好了。”

    “嗯,你们在外可好,还有娘的身子骨怎么样?”托自己侄子赵卫平的福,赵大哥一家算是被族里照拂着的,日子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吃喝不愁也是很多人求都求不来的。

    “我们都好,娘的身子不能长途奔波,要不然这次回来就跟着我们一起了。”赵母算是长寿的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大不如前。

    “哎。”赵大哥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几年两家的通信越发少了,除了最开始的寒暄兄弟两个也没有什么好聊的。

    “我去看看秋月和孩子们。”如今兄弟两人形同陌路的相处,赵怀玉也觉得不是滋味,找理由直接出门去了。

    “祖母,这就是咱们赵家的祖宅,当初爹爹小时候就住在这里吗?”年哥绕着院子到处看。

    这些年赵大哥手里有钱了,院子还是重新修缮了一遍,在乡下已经是很不错的院子了,但是在孩子们看来还是很破旧。

    “对啊,现在院子还是修缮了一番的,以前的院子比现在还要旧一些。”陈秋月也已经好多年没有回来了,看着面前的院子,想到刚嫁进赵家时候的日子,只觉得白驹过隙。

    “走,祖父带你们去看看族里的学堂,当年要是没有族学,你爹爹可能在念书一道上要耽误不少时间。”

    “好啊,祖父,咱们一起去看看。”年哥拉着哥哥跟着赵怀玉一起出了门。

    他们一行人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是贵人模样,因为赵怀玉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就算回来也只是匆匆一趟就走了,所以现在村里不少年轻人都不认识他。

    “那是谁啊?”

    “我也不知道。”

    “那是咱们族里当大官的赵老爷的父亲。”也有那认得赵怀玉的,开口给他们解释。

    “啊,原来这就是赵老爷的家人,那几个孩子岂不是应该是赵老爷家的少爷?”

    “那肯定的,你刚没听见都是叫祖父的嘛。”

    “我看这两个小少爷的面相也是文曲星下凡。”

    “哎,你又知道了,整天嘴里胡咧咧。”

    “你怎么知道我胡咧咧,我看着这两个小公子的面相就是贵人面相,将来绝对不是池中之物。”

    “行行行,你说的对。”

    赵怀玉一行人走到族学门口,就听到传出来的清脆的念书的童声。

    “性相近,习相远。。。”

    他们没有打扰其他人,只默默看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当年你们爹就是在这里启蒙的,我还记得第一次给他送来的时候,族里没有这么小就启蒙的孩子,夫子还唯恐你们爹爹哭闹不好管教,但是你们爹从小就是个懂事聪颖的,很快就熟悉了学堂的环境,还交上了好友。”

    赵怀玉说着想到那时候到自己大腿高的平平扎着小发髻,背着小书箱去念书的场景就觉得怀念。

    现在自己的儿子已经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如今他也已经老去,身边站着的也换成了自己的孙子。

    远哥儿和年哥儿都看着不远处的学堂,沉默着不说话,这次回来他们听祖父讲了很多,但是不管是镇上还是府城,其实环境都还好。

    但是赵家村就不一样了,不管是住的地方还是念书的环境都是他们之前脑袋里想象不到的艰苦。

    远哥儿和年哥儿生来就已经是府里的小少爷,丫鬟小厮伺候着,爹娘长辈宠爱着,基本上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自然想象不到当年自己的祖父母和爹爹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

    如今亲眼所见,只觉得有些羞愧。

    “祖父,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念书。”

    “我也是。”年哥沉着脸跟着哥哥应道。

    “我带你们来这里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跟你们说,我们赵家往前数二十年,只是个泥腿子,你们爹能高中进士,入朝为官已经是祖上冒青烟的事情,但是祖父不希望这只是昙花一现,你们是赵家以后的希望,我希望赵家在你们兄弟两个手里能继续绵延下去,以后我们赵家的子孙也能够跟那些世家大族一样,不愁没有书念。”

    “祖父放心,我们定不会辜负您和爹爹的期望。”远哥儿说着弯腰低头道。

    “孙儿也是。”

    “好孩子,你们能明白就好。”赵怀玉把两个孩子扶起身,看着眼神清明坚毅的两个孙子,心里点了点头,这一趟没有白出来,两个孩子本就是璞玉,只需要好好雕琢,将来必成大器。

    来年的院试,远哥儿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取得秀才的功名,十一岁的秀才公,超过他爹当年的佳绩。

    五年后,十二岁的赵知年顺利通过院试,并拿下头名案首,一时间,赵家父子三人的美谈在长平县流传了很久。

    八年后,赵知远在十九岁之龄考中举人,当时赵卫平已经凭借着自己的治下的政绩顺利调回京中任职。

    其中缘由不少,主要是因为赵卫平本身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普通人家出身,被新皇挑中成为培养的一批清流官员中的一员,用来制衡朝中的功勋世家。

    十年后,十七岁的赵知年凭着一身才华,高中桂榜,虽然不是头名的,但是名次已经很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