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第210章 纸上谈兵
乾隆:“什么?赵括也能吹?那些人是搞什么名堂?”
李世民:“赵括?这真是让人万万没想到啊?等一下,朕怎么就想不到任何可以吹捧的点呢?”
朱元璋:“倒反天罡。”
诸葛亮:“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他大概也就比马谡强一点吧。”
杨广:“赵括,要不要笑死朕啊!”
...
无数的了解历史的观众们都懵了,或者笑了。
...
【没错,网庙十哲第三哲,纸上谈兵--赵括!
赵括,一个在几千年历史里面都是毫无争议的军事上的反面人物,被后世许多名将用来告诫自己的子孙徒弟。
千万不要纸上谈兵!
但是,现在突然就冒出来一些人,想要给赵括洗白。
他们认为,赵括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废才。
原因就是前面说的那三点,
赵国必输,谁去都一样。
带着四十万大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没崩溃,难得。
史书上记载,白起说秦军伤亡过半。
说实话,最先搞出这种言论的人,他的心思是什么,就懒得去猜了。
但是,跟着瞎起哄的人,但凡多看点史书,多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个论点有多么的虚浮。
首先,简单说一下长平之战的概况。
就是秦赵两国打起来了,赵国的实力不如秦国,所以赵主将廉颇一直采用严防死守的策略。
秦国实力虽然强大,但是攻城总是比守城的伤亡要大,要艰难的。
再加上秦国是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很长,压力很大。
所以,秦国想要速战速决,于是就使出了反间计,在赵国宣传秦国人不怕廉颇,最怕赵括。
而赵国呢?
因为国力衰弱,因此即使是本土防守,也是经不起消耗,也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于是,赵王出于自身消耗的考虑,加上中了秦国反间计,便启用了年轻的赵括担任主将。
随后,秦国秘密派遣白起取代了王龁,使用诱敌之计,让赵括主动出击,然后将其分割包围,最后全歼赵国四十万大军。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开始驳斥那些吹捧赵括的观点了。
首先,第一点,说白起的伤亡也很大?
《史记·白起传》上说:“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确实,史记记录了这句话,一下子就成为了吹捧赵括之流所谓的铁证。
但实际上,联系前后文看看,这是白起什么时候说的?
这是邯郸之战,秦国失败后,秦昭襄王想要重新启用白起,去找他的时候,说的!
整个的背景是: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结果是范雎忌惮白起功高,鼓动秦昭襄王允许赵国割地求和。
白起因此生气下野,因为他认为现在的赵国,正处在全体恐慌之中,而如果等他们喘气,那么到时候回过神来的赵国人,就会因为长平之战的血仇而变得同仇敌忾,誓死抵抗。
后来,秦国又去打赵国,在邯郸之战遭到了激烈抵抗,败了。
所以,秦王去找白起,白起说了这话。
很显然,这跟那些阴谋论患者的套路是如出一辙,也就是揪着一句话,几个字各种解释。
而从来不考虑前后文是什么,从来不考虑整体是什么。
我觉得把白起这句话理解成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损失过半,不如解释成:
虽然之前打赢了长平之战,但现在(邯郸之战后)秦军总体上损失过半了,国力也耗空了!
所以,之前让你灭赵国,你不让,现在这样了,你让我去灭赵国,我不去,灭不了!
接下来,第二个论点,赵括带着四十万大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没崩溃,很难得了?
说真的,现在很多鼓吹赵括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军事,然后就各种指点江山。
类似的言论,有什么,你也先两万人干掉了20万(50万)明军精锐,你天神下凡啊?
所以,肯定是朱祁镇被文官集团背刺了!
这不就是纸上谈兵?
当然我也不懂军事,但是我会找其他类似的例子,而不是就揪着这一件事,在那里纸上对比数字!
话说,这个赵括带着四十万大军坚持46天才崩溃,难度到底怎么样,我也不好说。
我只知道白起这次打的是包围歼灭战,是把赵军分割包围了,赵括还组织了多次突围,都失败了。
这不是那种两军对阵,一边被杀崩了,然后失败方四处逃窜,胜利方不断追杀的场面。
都被包围了,你往哪里逃窜呢?
最后一条,赵国必输,换谁去都一样。
是的,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在赵国在这一战之中必输,但输有输法,像赵括这样输得一败涂地的,还真不多见。
一直防守,赵国国力耗不起?确实,赵国的确耗不起,耗不起就一波直接送完吗?
至少,廉颇在的时候,秦国只能跟赵国耗,而且廉颇不会中诱敌深入之计,导致赵军被分割包围。
即便最终赵国先坚持不下去了,主动放弃一部分地区,那也不至于一战全部报废。
再者,当时赵王想用赵括替换廉颇的时候,是什么情形?
是蔺相如反对,赵括他妈也反对,是当年赵奢活着的时候骂儿子,就知道纸上谈兵。
但是赵括自己却是迷之自信,还说什么秦国的主将要是白起,他没信心,但是现在是王龁,干他!
那么多人都反对你赵括担任主将,认为你没经验,四十万大军的规模太大了,不是一个新手能搞定的。
你赵括真就没点自知之明?
这不是情况危急到一定要让你去当敢死队,你站出来就是为了去用死亡拖住敌人,给友军争取时间啊!
什么叫做名将?
名将,就是得有自知之明!你赵括之前有什么战绩之类的吗?没有,估计顶多是当过一些小将领,带过小部队。
纵观几千年历史上的那些名将,有几个是那种一上来就能带着几十万兵马打胜仗的天才?还不是几乎都是从小部队带到大部队的。
就算是韩信,之前给项羽看大门,跑到刘邦那里被拜为将军,领着汉军打败章邯等人,那当时汉军的人数又能有多少呢?
而且,韩信赢了,所以他才被称为天才。
但赵括,输了啊!
这就好比,在现代,一个公司,想要上马一个超大的项目,要压上整个公司的资源,没人敢接下这个项目,都害怕干不好。
你一个刚刚名校毕业的愣头青却上前对老板说,自己能搞这个项目,然后老板也是信了你的邪。
结果最后,项目搞砸了,你说不怪自己,怪这项目太难呢?
这不是搞笑吗?早干嘛去了?你之前咋就这么自信的接这个任务呢?
别说什么赵括有多大潜力,只是运气不好,一开局就遇到了白起。
单就这迷之自信的不顾所有人的提醒,自信的接下这个公认的超难的任务,然后果然彻底搞砸了。
这就没得洗啊!】
李世民:“赵括?这真是让人万万没想到啊?等一下,朕怎么就想不到任何可以吹捧的点呢?”
朱元璋:“倒反天罡。”
诸葛亮:“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他大概也就比马谡强一点吧。”
杨广:“赵括,要不要笑死朕啊!”
...
无数的了解历史的观众们都懵了,或者笑了。
...
【没错,网庙十哲第三哲,纸上谈兵--赵括!
赵括,一个在几千年历史里面都是毫无争议的军事上的反面人物,被后世许多名将用来告诫自己的子孙徒弟。
千万不要纸上谈兵!
但是,现在突然就冒出来一些人,想要给赵括洗白。
他们认为,赵括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废才。
原因就是前面说的那三点,
赵国必输,谁去都一样。
带着四十万大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没崩溃,难得。
史书上记载,白起说秦军伤亡过半。
说实话,最先搞出这种言论的人,他的心思是什么,就懒得去猜了。
但是,跟着瞎起哄的人,但凡多看点史书,多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个论点有多么的虚浮。
首先,简单说一下长平之战的概况。
就是秦赵两国打起来了,赵国的实力不如秦国,所以赵主将廉颇一直采用严防死守的策略。
秦国实力虽然强大,但是攻城总是比守城的伤亡要大,要艰难的。
再加上秦国是远道而来,后勤补给线很长,压力很大。
所以,秦国想要速战速决,于是就使出了反间计,在赵国宣传秦国人不怕廉颇,最怕赵括。
而赵国呢?
因为国力衰弱,因此即使是本土防守,也是经不起消耗,也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于是,赵王出于自身消耗的考虑,加上中了秦国反间计,便启用了年轻的赵括担任主将。
随后,秦国秘密派遣白起取代了王龁,使用诱敌之计,让赵括主动出击,然后将其分割包围,最后全歼赵国四十万大军。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开始驳斥那些吹捧赵括的观点了。
首先,第一点,说白起的伤亡也很大?
《史记·白起传》上说:“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确实,史记记录了这句话,一下子就成为了吹捧赵括之流所谓的铁证。
但实际上,联系前后文看看,这是白起什么时候说的?
这是邯郸之战,秦国失败后,秦昭襄王想要重新启用白起,去找他的时候,说的!
整个的背景是: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结果是范雎忌惮白起功高,鼓动秦昭襄王允许赵国割地求和。
白起因此生气下野,因为他认为现在的赵国,正处在全体恐慌之中,而如果等他们喘气,那么到时候回过神来的赵国人,就会因为长平之战的血仇而变得同仇敌忾,誓死抵抗。
后来,秦国又去打赵国,在邯郸之战遭到了激烈抵抗,败了。
所以,秦王去找白起,白起说了这话。
很显然,这跟那些阴谋论患者的套路是如出一辙,也就是揪着一句话,几个字各种解释。
而从来不考虑前后文是什么,从来不考虑整体是什么。
我觉得把白起这句话理解成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损失过半,不如解释成:
虽然之前打赢了长平之战,但现在(邯郸之战后)秦军总体上损失过半了,国力也耗空了!
所以,之前让你灭赵国,你不让,现在这样了,你让我去灭赵国,我不去,灭不了!
接下来,第二个论点,赵括带着四十万大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没崩溃,很难得了?
说真的,现在很多鼓吹赵括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军事,然后就各种指点江山。
类似的言论,有什么,你也先两万人干掉了20万(50万)明军精锐,你天神下凡啊?
所以,肯定是朱祁镇被文官集团背刺了!
这不就是纸上谈兵?
当然我也不懂军事,但是我会找其他类似的例子,而不是就揪着这一件事,在那里纸上对比数字!
话说,这个赵括带着四十万大军坚持46天才崩溃,难度到底怎么样,我也不好说。
我只知道白起这次打的是包围歼灭战,是把赵军分割包围了,赵括还组织了多次突围,都失败了。
这不是那种两军对阵,一边被杀崩了,然后失败方四处逃窜,胜利方不断追杀的场面。
都被包围了,你往哪里逃窜呢?
最后一条,赵国必输,换谁去都一样。
是的,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在赵国在这一战之中必输,但输有输法,像赵括这样输得一败涂地的,还真不多见。
一直防守,赵国国力耗不起?确实,赵国的确耗不起,耗不起就一波直接送完吗?
至少,廉颇在的时候,秦国只能跟赵国耗,而且廉颇不会中诱敌深入之计,导致赵军被分割包围。
即便最终赵国先坚持不下去了,主动放弃一部分地区,那也不至于一战全部报废。
再者,当时赵王想用赵括替换廉颇的时候,是什么情形?
是蔺相如反对,赵括他妈也反对,是当年赵奢活着的时候骂儿子,就知道纸上谈兵。
但是赵括自己却是迷之自信,还说什么秦国的主将要是白起,他没信心,但是现在是王龁,干他!
那么多人都反对你赵括担任主将,认为你没经验,四十万大军的规模太大了,不是一个新手能搞定的。
你赵括真就没点自知之明?
这不是情况危急到一定要让你去当敢死队,你站出来就是为了去用死亡拖住敌人,给友军争取时间啊!
什么叫做名将?
名将,就是得有自知之明!你赵括之前有什么战绩之类的吗?没有,估计顶多是当过一些小将领,带过小部队。
纵观几千年历史上的那些名将,有几个是那种一上来就能带着几十万兵马打胜仗的天才?还不是几乎都是从小部队带到大部队的。
就算是韩信,之前给项羽看大门,跑到刘邦那里被拜为将军,领着汉军打败章邯等人,那当时汉军的人数又能有多少呢?
而且,韩信赢了,所以他才被称为天才。
但赵括,输了啊!
这就好比,在现代,一个公司,想要上马一个超大的项目,要压上整个公司的资源,没人敢接下这个项目,都害怕干不好。
你一个刚刚名校毕业的愣头青却上前对老板说,自己能搞这个项目,然后老板也是信了你的邪。
结果最后,项目搞砸了,你说不怪自己,怪这项目太难呢?
这不是搞笑吗?早干嘛去了?你之前咋就这么自信的接这个任务呢?
别说什么赵括有多大潜力,只是运气不好,一开局就遇到了白起。
单就这迷之自信的不顾所有人的提醒,自信的接下这个公认的超难的任务,然后果然彻底搞砸了。
这就没得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