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第七十七章 三方面优势!
“大军回调?”
丞相王绾的提议,惊得群臣顿时打起了精神来,纷纷将目光落在了对方的身上,他们很显然不理解对方的意图。
要知道,现在距离灭掉六大诸侯国的最后一个齐国的时间并不遥远,可以说群臣都没有关于提请让大秦铁骑回调的想法。
毕竟,大秦铁骑需要震慑住齐国等六国故地,防止可能存在的叛乱,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会命令大秦铁骑这么快动身的。
要是大秦铁骑撤离齐国,那么几乎可以预见还没有遭受到重大打击残余势力,必然是不甘心就这么亡国,肯定是想要重新组建起来自己的军队,来夺回齐国的政权,完成抗秦复国的所谓壮举。
即使是说,这些人最终都会被再次而来的大秦铁骑所踏平,但是多少对于彻底掌控齐国故地有所影响。
按照其余五大诸侯国的安排,大秦铁骑应该继续征战四方,没有正面之敌,那么就得原地驻守,防备暗中之敌,等待着帝国方面的人员到达,完成任务以后方才开始撤回。
而这其间,受制于路途和委派官员人选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时间肯定是无法准确的固定下来,那么肯定是不需要这么快考虑的。
只有到了掌控齐国故地,不会生出太大波澜的这个时候,才有必要考虑大秦铁骑回撤的相关问题。
“什么情况啊?”
“不知道啊,完全没有听丞相说过这个事情,难道是一时兴起?”
“咱们帝国铁骑,如何能够这么快撤离,要是前脚离开,后脚那些余孽就扇动黔首造反谋逆复国,那岂不是舟车劳顿,徒劳没有作为吗?”
诸位大臣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刚才还比较安静的大殿之内,现在已然是叽叽喳喳,变得异常的嘈杂起来。
“公子,好像大家都很反对立即将大军撤回来啊?”
上官梅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喧闹的场合,她还以为上早朝的这些官员应该都是自持身份,不会这般喧闹,现在亲眼看见以后,只能说倒是她见识浅薄了。
她凑到赵辰耳边,述说着自己的疑问。
“你说得没错,这些人暂时是不会让秦军撤回到咸阳这边来的。”
对于丞相王绾的这个提议,赵辰确实有些惊讶,这并不在他的印象之中存在过。
或许是历史没有详细记载下来,也可能是传播这一段情况的时候有所差别,亦或者是单纯的就是赵辰记性差,反正他记不得。
当然,也可能是他穿越过来,制造了所谓的蝴蝶效应……
总而言之,赵辰光听着这些官员们的嘈杂声,就可以给予上官梅肯定的回答。
丞相王绾提议之前,没有透露任何的消息,方才使得群臣看法不一。
一般来说,王绾身为丞相,自身想要提出来的建议,那么会在早朝之前,以不小心透露出来的风声,看看群臣的意见,然后根据情况进行一些调整,确保自身提出的建议能够有效,出的纰漏比较的少,能够直接被始皇帝嬴政采纳。
但是现在,王绾反其道而行之,这才出现了这样的争吵的场面。
“那公子,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大军撤回来啊?按理来讲,齐国已经覆灭,那么也没有什么势力敢真的与之正面对抗,回来其实也很正常吧。”
上官梅察觉到这些人都在说话,那就不用担心有人会注意到这边来,于是继续询问道。
她的这个问题,属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比较正常。
赵辰想了想,反正没有人关注着这边,只是给上官梅说说,倒也是无碍。这也算是对于上官梅的一种培养,让对方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至于什么也不懂,且又没有人能够解决以后疑惑。
赵辰需要的是得力助手,而非什么都不懂,还是纯粹的拖油瓶的人。
“你知道吗,大军开拔,那可就意味着大量的钱财如同泼水一般,直接就挥霍了出去。”
赵辰将双手环抱于身前,靠在青铜梁柱身上,感受着冰凉,他的大脑很是冷静,继续说道:
“而想要让大军停下来,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尤其是在帝国这边实行的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情况下,更加的没那么容易。”
“公子,这是为什么呀?”
上官梅思索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她以前都是将精力放在琴棋书画,以及医术方面,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层面的事情,也没有途径进行了解,整个脑子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没有什么印象,自然也就有些难以理解。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帝国崛起,横扫六国的征途之中,发挥了极为出色的作用。在战时,这样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激励将士们杀敌,只为了获得军功,提高爵位,享受对应的待遇。”
赵辰丝毫没有不耐烦,继续解释道:
“而在目前六国已灭,帝国建立大一统以后,就显然不太适合继续大规模使用。并且,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这大军回撤咸阳,势必会迎来一大波杀敌获得军功,取得对应待遇的局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面对比较窘迫的情况,没有那么多的奖励满足这些立下军功的诸多将士……”
这就是很显然的僧多肉少的情况,大秦军队有多少数目,据说是百万秦军,那么在六国的征途之中,获得军功的将士数量,难以想象。
看似强盛的大秦帝国,其实内部已经被连年征战六国,给掏空了大半的底蕴,在没有获得新的补充之前,直接给这些立下军功的将士们大量的奖励,那么势必会引得更大的危机潜伏其中。
别以为六国故地还有很多的钱财,实则不然。
除了大秦在征战,其余的六国也是在拼命抵抗,至少在灭国之前抵抗挣扎过,每动上一步,都会消耗大量的钱财。
大秦是完成了大一统,这没有错,可也不得不面对连年征战留下来的战争创伤,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忐忑不安,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供应,那么饥荒也会出现。
能够吃饱饭的人,终究是少数人,绝大多数都在品尝着战争带来的苦果,挨饿受冻早已经是常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手那么大烂盘子的大秦帝国,如何能够有足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妥善处理这百万秦军呢?
这算是群臣对于丞相王绾提出来让秦军撤回的提议,所隐藏在震慑六国余孽,镇守六国故地的表面因素底下,所潜藏的巨大危机。
不能够妥善处理的话,那么这百万秦军哗变,真是无人能挡,后果不敢相信。
“原来是这样,难怪不得这么多的大臣,对于王丞相提出来的这个建议,表示不解和不满。这要是大军撤回来,无法及时兑换相应的待遇奖励,必然是会威胁到这些人的性命。”
上官梅经过赵辰的解释,顿时恍然大悟起来,她就说怎么撤个大军,能够引得这么多人反对,以至于根本不顾大殿保持肃静的规矩,而不怕被问责。
要是大军撤回来,到时候稍有处理不妥,可就是一颗毒瘤,随时能够要了别人的性命,算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上官梅想到了这个问题,既然诸位大臣都能够看明白的事情,那么身为大秦帝国首任丞相的王绾总不能够不清楚吧?
那对方的想法,又是什么?
不止是上官梅带着这样的疑惑,其他多数人亦是如此。
“肃静!”
赵高留意着始皇帝嬴政的神色变化,发觉对方有要说话的预兆,于是立刻尖锐着声音提醒道。
在这大殿之内,赵高所言就代表着始皇帝嬴政的威严与态度,对方现在都这么说了,这些争辩的群臣们,顿时闭上了嘴巴,没敢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能低着头等待着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开口讲话。
毕竟,他们只是臣子,而对方是唯一的皇帝!
嬴政自然是有关注群臣对于这方面的看法,当然他更加惊讶于躲在角落里打算摸鱼的赵辰,竟是没有经过别人的提醒,自己表示捉摸到了其中的本质。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确实很厉害,算是将世袭制变成了俸禄制,以前穷人只能是穷人,但有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以后,只要杀敌符合条件,那么就能够获得军功与略爵位,享受到对应的待遇和奖励,这大大提高了将士的管理和士气的振作,让穷人也能够有机会逆天改命,为大秦统一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只不过,再怎么先进的将士管理制度,也会有不适应的时候。
很显然,正如赵辰所言这般,在灭掉六国,建立大统一的大秦帝国以后,这样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迎来了其短板,无法短时间提供充足的待遇和奖励。
要是大军撤回来,那领奖励和怒提戈,只在一念之间。
嬴政深深地看了一眼赵辰所在的位置,没曾想对方看得如此透彻,想来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是有了充足的准备,以便有机会被赏识提升官位吧?
要是让赵辰知道嬴政此刻的想法,他只会大声呼喊冤枉。
他就是单纯的给上官梅解释,让对方在这方面有一些理解,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
再说了,他也没有想到有一个家伙,竟然能够偷听他的心声啊。
倘若知道的话,他肯定得想办法解决掉这个家伙。解决不掉的话,那他就只能尽早跑路离开,杀不掉,还躲不起嘛。
嬴政清了清嗓子,见到群臣安静下来以后,这才朝着那手持玉质笏板,微微向前弯着腰的丞相王绾,沉声问道:
“王爱卿,你提出让大军回调,是什么想法?朕看诸位爱卿对于你的这个提议,多有颇词啊。”
讲道理,嬴政自然也是倾向于群臣的看法,认为现在这个时期,不应该让百万秦军回撤。
就算要回撤,理应分兵妥善处理。
并且,应该在大秦建立以后,关于囊括六国故地在内的辽阔疆土相关统治事宜搞定,才能够可以回撤。
届时,就算是这些将士心生不满,也无可奈何,只能忍着。
当然,以嬴政和诸位大臣的能耐,基本上还是可以搞定这个问题的,只是有些棘手罢了。
丞相王绾对于自己的这个提议,引发如此强烈的争议,心里早已经是有所准备,自然是不会露怯。
在他身旁两侧的廷尉李斯和御史大夫冯劫均是看过来,想要听听这位丞相有什么看法。
要是可以的话,那么就支持。
要是差强人意,那么就想个更好的办法。
这百万大军的事情,确实是需要解决的。
能够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初,尽快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将之解决掉,无疑是最好的。这种毒瘤埋藏得越久,那么就越加的可怕。
“陛下,此事务必应该尽快解决,臣所提出来的只是一个建议,留给陛下和诸位同僚商榷,仅此而已。诸位同僚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臣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欣喜至极,这证明诸位同僚皆是有自己的想法,并非一味的附和。”
丞相王绾说到此处的时候,想到了上次早朝谈及地方政权制度方面问题的事情,那次就是这些群臣一味的附和,让他对于这方面,没有过多的进行调整。
虽说始皇帝陛下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他还是感觉到对方有点儿疏远之意。
王绾思来想去,只能想到这一个问题。
那就是群臣的附和,影响到了他自身的判断。
现在嘛,就是他的一次尝试。
虽说是尝试,但也未尝不是自身的想法。
“臣的提议,是想让大军从齐国故地撤回,但并不意味着要让其直接回到关中地区,也并非是直接放弃已经得到的六国故地。”
王绾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解释道:
“如此庞大的军队,长期留在齐国故地,有诸多的不便之处。其距离关中地区过于遥远,粮草等等方面的供应线拉长,会影响到很多方面。若是中途出现意外,那么大军将会面临严重的考验,以齐国故地的情况,根本无法满足。届时,其余五国故地余孽作祟,那么也会引起不小的麻烦,影响对于六国故地的彻底管辖统治。”
“因此,臣的想法是让大军将留下部分将士,镇守在齐国故地,谨防可能存在的叛乱,等待着我朝人员接手政权。而其余的大军分兵撤回,在各国故地留下部分将士镇守,一来缓解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带来的弊端,二来对于大军数量过大,盘踞在关中地区恐生变故的问题,也能够进行解决,三来能够震慑诸多六国残余势力,使得无法冒头作乱,更好地接管六国故地,推行郡县制等等方面!”
丞相王绾的提议,惊得群臣顿时打起了精神来,纷纷将目光落在了对方的身上,他们很显然不理解对方的意图。
要知道,现在距离灭掉六大诸侯国的最后一个齐国的时间并不遥远,可以说群臣都没有关于提请让大秦铁骑回调的想法。
毕竟,大秦铁骑需要震慑住齐国等六国故地,防止可能存在的叛乱,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会命令大秦铁骑这么快动身的。
要是大秦铁骑撤离齐国,那么几乎可以预见还没有遭受到重大打击残余势力,必然是不甘心就这么亡国,肯定是想要重新组建起来自己的军队,来夺回齐国的政权,完成抗秦复国的所谓壮举。
即使是说,这些人最终都会被再次而来的大秦铁骑所踏平,但是多少对于彻底掌控齐国故地有所影响。
按照其余五大诸侯国的安排,大秦铁骑应该继续征战四方,没有正面之敌,那么就得原地驻守,防备暗中之敌,等待着帝国方面的人员到达,完成任务以后方才开始撤回。
而这其间,受制于路途和委派官员人选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时间肯定是无法准确的固定下来,那么肯定是不需要这么快考虑的。
只有到了掌控齐国故地,不会生出太大波澜的这个时候,才有必要考虑大秦铁骑回撤的相关问题。
“什么情况啊?”
“不知道啊,完全没有听丞相说过这个事情,难道是一时兴起?”
“咱们帝国铁骑,如何能够这么快撤离,要是前脚离开,后脚那些余孽就扇动黔首造反谋逆复国,那岂不是舟车劳顿,徒劳没有作为吗?”
诸位大臣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刚才还比较安静的大殿之内,现在已然是叽叽喳喳,变得异常的嘈杂起来。
“公子,好像大家都很反对立即将大军撤回来啊?”
上官梅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喧闹的场合,她还以为上早朝的这些官员应该都是自持身份,不会这般喧闹,现在亲眼看见以后,只能说倒是她见识浅薄了。
她凑到赵辰耳边,述说着自己的疑问。
“你说得没错,这些人暂时是不会让秦军撤回到咸阳这边来的。”
对于丞相王绾的这个提议,赵辰确实有些惊讶,这并不在他的印象之中存在过。
或许是历史没有详细记载下来,也可能是传播这一段情况的时候有所差别,亦或者是单纯的就是赵辰记性差,反正他记不得。
当然,也可能是他穿越过来,制造了所谓的蝴蝶效应……
总而言之,赵辰光听着这些官员们的嘈杂声,就可以给予上官梅肯定的回答。
丞相王绾提议之前,没有透露任何的消息,方才使得群臣看法不一。
一般来说,王绾身为丞相,自身想要提出来的建议,那么会在早朝之前,以不小心透露出来的风声,看看群臣的意见,然后根据情况进行一些调整,确保自身提出的建议能够有效,出的纰漏比较的少,能够直接被始皇帝嬴政采纳。
但是现在,王绾反其道而行之,这才出现了这样的争吵的场面。
“那公子,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大军撤回来啊?按理来讲,齐国已经覆灭,那么也没有什么势力敢真的与之正面对抗,回来其实也很正常吧。”
上官梅察觉到这些人都在说话,那就不用担心有人会注意到这边来,于是继续询问道。
她的这个问题,属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比较正常。
赵辰想了想,反正没有人关注着这边,只是给上官梅说说,倒也是无碍。这也算是对于上官梅的一种培养,让对方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至于什么也不懂,且又没有人能够解决以后疑惑。
赵辰需要的是得力助手,而非什么都不懂,还是纯粹的拖油瓶的人。
“你知道吗,大军开拔,那可就意味着大量的钱财如同泼水一般,直接就挥霍了出去。”
赵辰将双手环抱于身前,靠在青铜梁柱身上,感受着冰凉,他的大脑很是冷静,继续说道:
“而想要让大军停下来,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尤其是在帝国这边实行的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情况下,更加的没那么容易。”
“公子,这是为什么呀?”
上官梅思索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她以前都是将精力放在琴棋书画,以及医术方面,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层面的事情,也没有途径进行了解,整个脑子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没有什么印象,自然也就有些难以理解。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帝国崛起,横扫六国的征途之中,发挥了极为出色的作用。在战时,这样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激励将士们杀敌,只为了获得军功,提高爵位,享受对应的待遇。”
赵辰丝毫没有不耐烦,继续解释道:
“而在目前六国已灭,帝国建立大一统以后,就显然不太适合继续大规模使用。并且,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这大军回撤咸阳,势必会迎来一大波杀敌获得军功,取得对应待遇的局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面对比较窘迫的情况,没有那么多的奖励满足这些立下军功的诸多将士……”
这就是很显然的僧多肉少的情况,大秦军队有多少数目,据说是百万秦军,那么在六国的征途之中,获得军功的将士数量,难以想象。
看似强盛的大秦帝国,其实内部已经被连年征战六国,给掏空了大半的底蕴,在没有获得新的补充之前,直接给这些立下军功的将士们大量的奖励,那么势必会引得更大的危机潜伏其中。
别以为六国故地还有很多的钱财,实则不然。
除了大秦在征战,其余的六国也是在拼命抵抗,至少在灭国之前抵抗挣扎过,每动上一步,都会消耗大量的钱财。
大秦是完成了大一统,这没有错,可也不得不面对连年征战留下来的战争创伤,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忐忑不安,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供应,那么饥荒也会出现。
能够吃饱饭的人,终究是少数人,绝大多数都在品尝着战争带来的苦果,挨饿受冻早已经是常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手那么大烂盘子的大秦帝国,如何能够有足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妥善处理这百万秦军呢?
这算是群臣对于丞相王绾提出来让秦军撤回的提议,所隐藏在震慑六国余孽,镇守六国故地的表面因素底下,所潜藏的巨大危机。
不能够妥善处理的话,那么这百万秦军哗变,真是无人能挡,后果不敢相信。
“原来是这样,难怪不得这么多的大臣,对于王丞相提出来的这个建议,表示不解和不满。这要是大军撤回来,无法及时兑换相应的待遇奖励,必然是会威胁到这些人的性命。”
上官梅经过赵辰的解释,顿时恍然大悟起来,她就说怎么撤个大军,能够引得这么多人反对,以至于根本不顾大殿保持肃静的规矩,而不怕被问责。
要是大军撤回来,到时候稍有处理不妥,可就是一颗毒瘤,随时能够要了别人的性命,算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上官梅想到了这个问题,既然诸位大臣都能够看明白的事情,那么身为大秦帝国首任丞相的王绾总不能够不清楚吧?
那对方的想法,又是什么?
不止是上官梅带着这样的疑惑,其他多数人亦是如此。
“肃静!”
赵高留意着始皇帝嬴政的神色变化,发觉对方有要说话的预兆,于是立刻尖锐着声音提醒道。
在这大殿之内,赵高所言就代表着始皇帝嬴政的威严与态度,对方现在都这么说了,这些争辩的群臣们,顿时闭上了嘴巴,没敢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能低着头等待着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开口讲话。
毕竟,他们只是臣子,而对方是唯一的皇帝!
嬴政自然是有关注群臣对于这方面的看法,当然他更加惊讶于躲在角落里打算摸鱼的赵辰,竟是没有经过别人的提醒,自己表示捉摸到了其中的本质。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确实很厉害,算是将世袭制变成了俸禄制,以前穷人只能是穷人,但有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以后,只要杀敌符合条件,那么就能够获得军功与略爵位,享受到对应的待遇和奖励,这大大提高了将士的管理和士气的振作,让穷人也能够有机会逆天改命,为大秦统一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只不过,再怎么先进的将士管理制度,也会有不适应的时候。
很显然,正如赵辰所言这般,在灭掉六国,建立大统一的大秦帝国以后,这样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迎来了其短板,无法短时间提供充足的待遇和奖励。
要是大军撤回来,那领奖励和怒提戈,只在一念之间。
嬴政深深地看了一眼赵辰所在的位置,没曾想对方看得如此透彻,想来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进行相关的研究,这是有了充足的准备,以便有机会被赏识提升官位吧?
要是让赵辰知道嬴政此刻的想法,他只会大声呼喊冤枉。
他就是单纯的给上官梅解释,让对方在这方面有一些理解,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
再说了,他也没有想到有一个家伙,竟然能够偷听他的心声啊。
倘若知道的话,他肯定得想办法解决掉这个家伙。解决不掉的话,那他就只能尽早跑路离开,杀不掉,还躲不起嘛。
嬴政清了清嗓子,见到群臣安静下来以后,这才朝着那手持玉质笏板,微微向前弯着腰的丞相王绾,沉声问道:
“王爱卿,你提出让大军回调,是什么想法?朕看诸位爱卿对于你的这个提议,多有颇词啊。”
讲道理,嬴政自然也是倾向于群臣的看法,认为现在这个时期,不应该让百万秦军回撤。
就算要回撤,理应分兵妥善处理。
并且,应该在大秦建立以后,关于囊括六国故地在内的辽阔疆土相关统治事宜搞定,才能够可以回撤。
届时,就算是这些将士心生不满,也无可奈何,只能忍着。
当然,以嬴政和诸位大臣的能耐,基本上还是可以搞定这个问题的,只是有些棘手罢了。
丞相王绾对于自己的这个提议,引发如此强烈的争议,心里早已经是有所准备,自然是不会露怯。
在他身旁两侧的廷尉李斯和御史大夫冯劫均是看过来,想要听听这位丞相有什么看法。
要是可以的话,那么就支持。
要是差强人意,那么就想个更好的办法。
这百万大军的事情,确实是需要解决的。
能够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初,尽快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将之解决掉,无疑是最好的。这种毒瘤埋藏得越久,那么就越加的可怕。
“陛下,此事务必应该尽快解决,臣所提出来的只是一个建议,留给陛下和诸位同僚商榷,仅此而已。诸位同僚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臣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欣喜至极,这证明诸位同僚皆是有自己的想法,并非一味的附和。”
丞相王绾说到此处的时候,想到了上次早朝谈及地方政权制度方面问题的事情,那次就是这些群臣一味的附和,让他对于这方面,没有过多的进行调整。
虽说始皇帝陛下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他还是感觉到对方有点儿疏远之意。
王绾思来想去,只能想到这一个问题。
那就是群臣的附和,影响到了他自身的判断。
现在嘛,就是他的一次尝试。
虽说是尝试,但也未尝不是自身的想法。
“臣的提议,是想让大军从齐国故地撤回,但并不意味着要让其直接回到关中地区,也并非是直接放弃已经得到的六国故地。”
王绾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解释道:
“如此庞大的军队,长期留在齐国故地,有诸多的不便之处。其距离关中地区过于遥远,粮草等等方面的供应线拉长,会影响到很多方面。若是中途出现意外,那么大军将会面临严重的考验,以齐国故地的情况,根本无法满足。届时,其余五国故地余孽作祟,那么也会引起不小的麻烦,影响对于六国故地的彻底管辖统治。”
“因此,臣的想法是让大军将留下部分将士,镇守在齐国故地,谨防可能存在的叛乱,等待着我朝人员接手政权。而其余的大军分兵撤回,在各国故地留下部分将士镇守,一来缓解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带来的弊端,二来对于大军数量过大,盘踞在关中地区恐生变故的问题,也能够进行解决,三来能够震慑诸多六国残余势力,使得无法冒头作乱,更好地接管六国故地,推行郡县制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