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满疆红 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虔告密
宇文顺怡,这位平日里娇贵却又不失顽皮的公主,此刻男装打扮得颇为俊逸,闻言秀眉微挑,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嘿,你倒是机灵,我尚未开口,你便识破了我的身份。说吧,是怎么看穿的?”
余乐摇了摇头,笑道:“这宫里,除了您,还有谁能如此大胆,毫无顾忌地拦路调戏侍卫呢?况且,您这身装扮虽好,但那份与生俱来的气质,可是骗不了人的。”
宇文顺怡闻言,脸颊微微泛红,轻啐了一口,佯装不悦地反驳道:“呸!谁调戏你了?你少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不过是想找点乐子罢了。”
“乐子?”余乐双手一摊,作出一副任君采撷的模样,“既然公主殿下想要找乐子,那不如就直接点吧,想怎么报仇就怎么来,我余乐悉听尊便。”
宇文顺怡见状,却突然失去了先前的兴致,叹了口气道:“唉,真是没劲。我本来还想着,像上次去王庄那样,再整点有趣的事儿呢。现在看来,还是算了吧。”
余乐闻言,心中暗自好笑,却也不点破,只是温和地劝道:“公主殿下,夜深露重,您还是早些回宫休息吧。至于找乐子,咱们有的是机会,不急在这一时。”
宇文顺怡俏皮地向余乐眨了眨眼,嘴角勾勒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轻声提议道:“余乐,带我出宫吧,这宫里实在是沉闷无趣,我想出宫逛逛大都城。”
余乐闻言,苦笑一声,无奈道:“公主殿下,您就饶了我吧,我还没活够呢。”
宇文顺怡轻轻一笑,打趣道:“瞧你那怂样,真是个胆小鬼。”
余乐摇了摇头,正色建议道:“公主,若真想自由出入,何不直接向皇上请旨,那样岂不更为名正言顺,且无忧无虑?”
宇文顺怡闻言,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余乐,你等着,我这就去求皇兄恩准。”言罢,她身形一展,如同轻燕般飞纵而去,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望着宇文顺怡远去的背影,余乐不禁摇了摇头,轻声叹息:“这宫中的日子,当真是步步为营,一步一险呐。”
……
“启禀摄政王,今日皇上招募了十六名侍卫,皆是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徐虔按照惯例,每日傍晚时分来到摄政王府奏报皇上的动态。
宇文戎闻言,笔尖微顿,那双深邃的眼眸倏地抬起,如同寒夜中的利刃,直射向徐虔,声音冷冽:“皇上招募侍卫如此大事,本王竟毫不知情?你为何此刻方来禀报?”
徐虔心头一紧,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仿佛真有芒刺在背,解释道:“奴才也是方才得知详情,原是皇上命余乐侍卫私下甄选,意在寻些少年陪伴左右,共习武艺,或是嬉戏蹴鞠,以解御前之寂。”
宇文戎闻言,沉吟片刻,随即站起身来,语气稍有缓和:“罢了,下次务必及时禀告。来人,赏徐公公白银十两,以示嘉奖。”
徐虔闻言,心中大石落地,连忙躬身施礼,感激涕零:“奴才谢摄政王爷隆恩,定当更加尽心竭力,以报天恩。”
“嗯,退下吧。” 宇文戎轻轻颔首,目送徐虔退出后,眼中闪过一抹深思:“本王需亲自安排人手,详查这些少年背景,以确保皇上之安危,不容丝毫疏漏。”
“来人,备轿,去凤宁宫。”
身后的婢女急忙为他取来朝服,精心细致地穿戴整齐。
……
凤宁宫内,一股淡淡的龙涎香与花香交织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殿内四壁,皆以细腻温润的汉白玉砌成,墙面之上,镶嵌着各式珍稀宝石与翡翠,色彩斑斓,熠熠生辉,与殿顶的璀璨琉璃瓦交相辉映,将整个空间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
中央设立着一张宽大的龙凤呈祥雕花床榻,床榻之上铺设着柔软细腻的织锦被褥,绣有百鸟朝凤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鸟鸣之声。床榻两侧,摆放着精致的雕花屏风,屏风之上绘制着四季美景,春意盎然、夏日炎炎、秋风送爽、冬雪皑皑,四季轮回,美不胜收。
“娘娘,摄政王宇文戎殿下求见,正于殿外候旨。”宫女婉萍步入内室,语调轻柔而恭敬地禀报。
雅图太后悠然坐于软榻之上,双目轻阖,似在养神,听闻此言,睫毛微颤,缓缓睁开,眼中闪过一抹深邃,随即淡然启唇:“他若非有要事,岂会轻易踏入这凤宁宫阙。你等且退下,留婉萍在此侍候即可。”
众宫女闻言,身形轻盈,如同流水般有序退出,殿内顿时恢复了一片静谧,唯有烛台上摇曳的烛光与窗外透进的月光交织,为这华丽的寝宫添上一抹柔和的光辉。
“微臣宇文戎,恭请太后娘娘圣安。”门外,宇文戎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与敬意,仿佛连凤宁宫的每一片琉璃瓦都为之震颤,回响在空旷的寝殿之中,更添几分庄重与肃穆。
“都是自家人,不要讲这么多规矩,进来吧。”雅图太后大声说道。
“谢太后娘娘恩典。”宇文戎应声而入,步伐稳健,行至太后面前,躬身行礼,正欲开口,却似有所犹豫。
雅图太后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直接问道:“他三叔,夜深人静之时造访,定是有要事相商吧?不妨直言。”
宇文戎闻言,抬头望向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谦逊地答道:“呵呵,嫂嫂言重了,其实并无什么十万火急之事。只是方才南边快马加鞭送来十筐时令鲜果,臣弟恐其久置不鲜,失了风味,故而第一时间便想着呈献给太后娘娘品尝。”
“哎,你我之间,何须如此见外。”雅图太后轻轻摆手,语速不缓不急,让人听着很舒服,但又透露着对宇文戎的不满和期望:“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直说呢?你身为摄政王,我身为太后,若我们之间也需遮遮掩掩,仅凭猜测行事,这国家大事,又怎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呢?”
余乐摇了摇头,笑道:“这宫里,除了您,还有谁能如此大胆,毫无顾忌地拦路调戏侍卫呢?况且,您这身装扮虽好,但那份与生俱来的气质,可是骗不了人的。”
宇文顺怡闻言,脸颊微微泛红,轻啐了一口,佯装不悦地反驳道:“呸!谁调戏你了?你少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不过是想找点乐子罢了。”
“乐子?”余乐双手一摊,作出一副任君采撷的模样,“既然公主殿下想要找乐子,那不如就直接点吧,想怎么报仇就怎么来,我余乐悉听尊便。”
宇文顺怡见状,却突然失去了先前的兴致,叹了口气道:“唉,真是没劲。我本来还想着,像上次去王庄那样,再整点有趣的事儿呢。现在看来,还是算了吧。”
余乐闻言,心中暗自好笑,却也不点破,只是温和地劝道:“公主殿下,夜深露重,您还是早些回宫休息吧。至于找乐子,咱们有的是机会,不急在这一时。”
宇文顺怡俏皮地向余乐眨了眨眼,嘴角勾勒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轻声提议道:“余乐,带我出宫吧,这宫里实在是沉闷无趣,我想出宫逛逛大都城。”
余乐闻言,苦笑一声,无奈道:“公主殿下,您就饶了我吧,我还没活够呢。”
宇文顺怡轻轻一笑,打趣道:“瞧你那怂样,真是个胆小鬼。”
余乐摇了摇头,正色建议道:“公主,若真想自由出入,何不直接向皇上请旨,那样岂不更为名正言顺,且无忧无虑?”
宇文顺怡闻言,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余乐,你等着,我这就去求皇兄恩准。”言罢,她身形一展,如同轻燕般飞纵而去,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望着宇文顺怡远去的背影,余乐不禁摇了摇头,轻声叹息:“这宫中的日子,当真是步步为营,一步一险呐。”
……
“启禀摄政王,今日皇上招募了十六名侍卫,皆是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徐虔按照惯例,每日傍晚时分来到摄政王府奏报皇上的动态。
宇文戎闻言,笔尖微顿,那双深邃的眼眸倏地抬起,如同寒夜中的利刃,直射向徐虔,声音冷冽:“皇上招募侍卫如此大事,本王竟毫不知情?你为何此刻方来禀报?”
徐虔心头一紧,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仿佛真有芒刺在背,解释道:“奴才也是方才得知详情,原是皇上命余乐侍卫私下甄选,意在寻些少年陪伴左右,共习武艺,或是嬉戏蹴鞠,以解御前之寂。”
宇文戎闻言,沉吟片刻,随即站起身来,语气稍有缓和:“罢了,下次务必及时禀告。来人,赏徐公公白银十两,以示嘉奖。”
徐虔闻言,心中大石落地,连忙躬身施礼,感激涕零:“奴才谢摄政王爷隆恩,定当更加尽心竭力,以报天恩。”
“嗯,退下吧。” 宇文戎轻轻颔首,目送徐虔退出后,眼中闪过一抹深思:“本王需亲自安排人手,详查这些少年背景,以确保皇上之安危,不容丝毫疏漏。”
“来人,备轿,去凤宁宫。”
身后的婢女急忙为他取来朝服,精心细致地穿戴整齐。
……
凤宁宫内,一股淡淡的龙涎香与花香交织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殿内四壁,皆以细腻温润的汉白玉砌成,墙面之上,镶嵌着各式珍稀宝石与翡翠,色彩斑斓,熠熠生辉,与殿顶的璀璨琉璃瓦交相辉映,将整个空间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
中央设立着一张宽大的龙凤呈祥雕花床榻,床榻之上铺设着柔软细腻的织锦被褥,绣有百鸟朝凤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鸟鸣之声。床榻两侧,摆放着精致的雕花屏风,屏风之上绘制着四季美景,春意盎然、夏日炎炎、秋风送爽、冬雪皑皑,四季轮回,美不胜收。
“娘娘,摄政王宇文戎殿下求见,正于殿外候旨。”宫女婉萍步入内室,语调轻柔而恭敬地禀报。
雅图太后悠然坐于软榻之上,双目轻阖,似在养神,听闻此言,睫毛微颤,缓缓睁开,眼中闪过一抹深邃,随即淡然启唇:“他若非有要事,岂会轻易踏入这凤宁宫阙。你等且退下,留婉萍在此侍候即可。”
众宫女闻言,身形轻盈,如同流水般有序退出,殿内顿时恢复了一片静谧,唯有烛台上摇曳的烛光与窗外透进的月光交织,为这华丽的寝宫添上一抹柔和的光辉。
“微臣宇文戎,恭请太后娘娘圣安。”门外,宇文戎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与敬意,仿佛连凤宁宫的每一片琉璃瓦都为之震颤,回响在空旷的寝殿之中,更添几分庄重与肃穆。
“都是自家人,不要讲这么多规矩,进来吧。”雅图太后大声说道。
“谢太后娘娘恩典。”宇文戎应声而入,步伐稳健,行至太后面前,躬身行礼,正欲开口,却似有所犹豫。
雅图太后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直接问道:“他三叔,夜深人静之时造访,定是有要事相商吧?不妨直言。”
宇文戎闻言,抬头望向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即谦逊地答道:“呵呵,嫂嫂言重了,其实并无什么十万火急之事。只是方才南边快马加鞭送来十筐时令鲜果,臣弟恐其久置不鲜,失了风味,故而第一时间便想着呈献给太后娘娘品尝。”
“哎,你我之间,何须如此见外。”雅图太后轻轻摆手,语速不缓不急,让人听着很舒服,但又透露着对宇文戎的不满和期望:“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直说呢?你身为摄政王,我身为太后,若我们之间也需遮遮掩掩,仅凭猜测行事,这国家大事,又怎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