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将功成满疆红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奸佞当道

一将功成满疆红 第三百六十三章 奸佞当道

    “放肆!”钱国维借着皇帝的支持,声音中充满了不可一世的威严,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目光如炬地直视顾炎,仿佛要用眼神将对方的气势压下去。“顾大人,”他冷冷地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屑与挑衅:“你怎敢如此无礼?陛下乃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他的决定岂是你我能轻易置喙的?你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陛下分忧解难,反而在此推三阻四,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实乃大不敬之罪!”

    钱国维的话音未落,殿内已是一片寂静,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顾炎身上。面对钱国维的咄咄逼人,顾炎的拳头紧握,指甲深深嵌入了掌心,但他依旧保持着表面的镇定。他深知,此时任何过激的反应都可能被对方利用,反而更加不利。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拳头,再次低头行礼,语气虽然谦卑,却也不失坚定:“陛下,微臣并非有意抗旨,实则是出于对两位女子的尊重与爱护,不愿她们因微臣之故而卷入宫廷纷争。至于钱大人所言,微臣不敢苟同。婚姻之事,关乎个人幸福与家族荣誉,岂能随意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微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体谅微臣的苦衷。”

    此番话语,既表达了顾炎对皇帝的忠诚与尊重,又巧妙地反驳了钱国维的指责,同时也没有直接顶撞皇帝,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丝回旋的余地。

    皇帝钱雍隆此刻显得颇为尴尬,他的目光在朝堂之上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让他逃离这尴尬境地的出口。心中不禁暗自懊悔,自己原本只是想借由选秀之事与顾炎拉近关系,却不料顾炎竟如此坚决地一口回绝,丝毫不留情面,让身为九五之尊的他在众臣面前颜面扫地。

    正当气氛即将降至冰点时,老练圆滑的兵部尚书刘奎站了出来,他深知此刻自己必须扮演起和事佬的角色,以平息这场因一句话而起的风波。刘奎轻咳了两声,声音里带着几分故意为之的威严与亲和,缓缓说道:“顾大人啊,皇上也是一番好意,想为咱们大燕多添些贤良淑德的后宫佳丽,这你我都是心知肚明的。你我同为朝廷重臣,自然应该体察圣意,顾全大局。至于孟北鸣大人的千金,她的去留,自然该由孟大人自己来做主,你又何必越俎代庖,替他拿主意呢?再说那位羲族的少女,她若能入选宫廷,对羲族人来说是一件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想必羲族首领得知后,定会感激不尽,在家烧高香呢。这等皆大欢喜的好事,咱们又何必斤斤计较,弄得大家都下不来台呢?顾大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刘奎一番话,既为皇帝挽回了颜面,又给了顾炎一个台阶下,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与圆滑手段。朝堂之上的气氛,随着他的话语渐渐缓和下来,众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顾炎的目光深邃而复杂地扫视着朝堂,四周尽是谄媚逢迎的面孔,那一张张虚伪的笑脸如同冬日里的寒风,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他暗自叹息,大燕朝,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如今却似乎已走到了尽头,朝堂之上,正气不彰,奸佞当道,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对于孟北鸣,顾炎心中充满了敬意与信任。他深知孟北鸣的为人,正直不阿,对女儿更是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将如此珍贵的宝贝送入那位无德无才的皇帝手中,对于孟北鸣而言,无异于将心头肉置于虎口之下,他怎会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顾炎坚信,孟北鸣的骨气和父爱,会让他坚决拒绝这样的政治联姻,守护好自己的女儿。

    至于那位羲族姑娘风凝紫,是小染的爱徒。小染性格刚烈、心怀天下,绝不会让自己的爱徒成为政治交易的牺牲品,更不会让风凝紫踏入那充满尔虞我诈的皇宫。

    想到这里,顾炎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可是,他们能拗得过燕朝的暗潮涌动吗?

    正当顾炎心中思绪万千,如潮水般翻涌不息之际,皇帝钱雍隆故作威严的声音响起,打断了他的沉思:“刘爱卿所言甚是中肯,朕心甚慰。需知,朕虽开选秀之例,却非出于好色之心,实乃为皇室绵延子嗣,稳固国本考虑。此番选秀,旨在精选后、妃、嫔共计六人,以充实后宫,确保皇室血脉得以延续。”

    言毕,钱雍隆的目光微转,落在了顾炎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决断:“皇室子嗣凋零,此乃国家之不幸,朕身为君主,岂能坐视不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朕誓不做那无后之君。因此,朕决定传旨,召孟北鸣即刻入宫,面见朕躬,共商此事。同时,也烦请顾爱卿代朕转达,请尊夫人携同那位羲族姑娘薛小染一同入宫,朕欲亲自过目,以观其才情品德,是否适合入宫为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众人皆能感受到皇帝对于皇室子嗣问题的重视与焦虑。

    而顾炎面对群臣的交头接耳,他深感无奈,身为臣子,他只能遵从圣意。于是,他躬身行礼,应道:“微臣遵旨,即刻回府传达陛下旨意。只是,微臣斗胆提醒陛下,选秀之事关乎国家社稷与女子命运,望陛下能够慎重考虑。”

    就在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整个朝堂闹哄哄地如同菜市场一般,御史张林哲突然走出来,向皇帝躬身奏道:“陛下,鉴于前太子钱元昭现身瓜州之境,此事关乎朝野上下,万民瞩目,朝廷岂能置若罔闻,任由事态发展,此举实乃非明智之举。其一,若任由前太子滞留边疆,必致天下人误解陛下有夺位之嫌,损害陛下仁德圣明之誉;其二,即便皇位已易,对前太子置之不理,亦有悖于皇家礼仪与亲情之道,恐引世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