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道长 > 第28章 汪精卫叛国

民国道长 第28章 汪精卫叛国

    汪精卫发表 “艳电”,响应日本的第三次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 。

    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担任汪伪政府主席,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华人民的傀儡政权,帮助日本对中华进行殖民统治,严重损害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其主政期间,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和协定,大肆出卖中华的主权和领土,

    《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这些协定使中华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权益,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华创造了条件.

    汪伪政权承认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对中华东北的非法占领,严重伤害了中华的民族感情和国家利益.

    汪伪政权组织伪军配合日军作战,增加了国军抗战的军事压力。

    大量伪军在汪精卫叛国行为的影响下出现,他们协助日军守备交通线、据点,参与对抗日根据地的 “扫荡”,给中国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向日本提供大量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使日军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作战计划,对抗日军队进行打击,严重危害了中华的抗战事业;

    在沦陷区推行经济统制政策,对物资进行严格管控和掠夺,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提供经济支持。

    通过发行伪币、强制征收物资、控制金融市场等手段,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沦陷区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经济陷入混乱,严重削弱了中华抗战的经济基础;

    在汪伪政府统治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妄图从思想上摧毁中华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汪精卫要求修改教科书,删除有关中华的历史、文化中的爱国内容,灌输亲日、崇日思想,

    强迫学生学习日语,培养对日本的忠诚和顺从,试图将中华人民变为日本的顺民,从根本上动摇中华抗战的思想基础.

    灌输日本的文化和价值观,企图让中华的下一代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严重扭曲了社会价值观,使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对中华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

    汪伪特工总部 “七十六号”,对坚持抗日的爱国人士、共产党员、抗日志士等进行残酷迫害、逮捕和暗杀,

    制造了大量的惨案和恐怖事件,严重破坏了中华的抗日力量和民族解放运动;

    汪精卫作为国民党的重要人物,其叛国投敌严重破坏了国内的抗日统一战线,使中华国内的政治格局出现分裂。

    他的行为让一些原本对抗战持有动摇态度的人更加迷茫,甚至有部分人受其影响也走上了叛国投敌的道路,大大削弱了中华抗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汪精卫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汪伪国民政府,成为日本侵略者控制沦陷区的政治工具。

    该伪政权在沦陷区推行亲日政策,大肆镇压抗日力量,迫害爱国志士和抗日组织,

    使沦陷区的抗日活动受到极大阻碍,让日本侵略者能够更加轻易地对这些地区进行殖民统治,严重损害了中华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汪伪政权配合日本对沦陷区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

    他们强迫农民种植日本所需的作物,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锐减,物价飞涨。

    同时,还协助日本搜刮中华的矿产资源等重要物资,将大量珍贵的煤炭、铁矿石等运往日本,使中华沦陷区的经济濒临崩溃,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无数家庭在饥饿和贫困中挣扎.

    汪伪政权建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本意是取代法币成为沦陷区的主要流通货币,但为了满足财政需求和支持日本军事行动,中储券发行量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百姓手中的财富大幅缩水,商家经营困难,整个沦陷区的经济环境变得极其动荡,进一步加剧了中华经济的困境;

    伪政府的官员们贪污腐败、鱼肉百姓成为常态,他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广大普通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把百姓当成“牛马一样 ”压榨,奴役......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荡然无存,民众的道德信念遭受巨大冲击,社会风气变得极为恶劣,人心惶惶,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汪精卫的叛国投日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华在国际上的形象。

    一个国家内部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叛国行为,让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抗战决心产生了怀疑,降低了国际社会对中华的信任和尊重,使中华在国际上的声誉受到玷污.

    在抗战时期,国际支持对于中华的抗战胜利至关重要。

    汪精卫的叛国行为使得中华在争取国际援助和国际舆论支持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

    国际社会对中华抗战力量的评估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获取国际援助的力度和效果,给抗战事业带来了不利因素.

    全面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将人民的抗战呼声斥为 “唱高调”,鼓吹 “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

    主张停止与日军对抗,和日本 “互相抱头痛哭,彻底忏悔和觉悟”,以实现中日 “和平” 与 “合作”,为叛国投敌制造舆论基础;

    承认日本在内蒙、华北、长江下游、厦门、海南及其附近岛屿的政治、经济以及对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力等,充分暴露了汪精卫叛国投敌、出卖国家利益的丑恶嘴脸.

    汪精卫性格优柔寡断、变化无常,且领袖欲极强。

    他自命不凡,不甘寂寞,为了满足个人权势的欲望,投机取巧,见风转舵。

    在与蒋的明争暗斗中,汪精卫处于下风,空有头衔却没有军权,很多事都需蒋应许才能办,他逐渐心生不满,投靠日本来获取更大的权力,实现其政治野心,成为了他叛国的理由;

    汪精卫一直将自己视为孙中山的继承人,但蒋中正相对独裁,二人明争暗斗不断。

    蒋中正借战争的理由,名正言顺地夺取了汪精卫长期在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

    蒋介石出任主席,汪精卫出任副主席,后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又选举蒋介石为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这使汪精卫内心的权力欲望受挫,加剧了他与蒋介石的矛盾,也促使他另寻出路;

    汪精卫主张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的对日方针,但蒋介石在抗战期间仍有 “攘外必先安内” 的想法,

    且汪精卫认为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无法取得胜利,对日本的侵略野心也认识不足,他希望通过与日本媾和来避免更大的损失,实现其所谓的 “和平救国”,却未意识到这种妥协退让只会让日本更加得寸进尺.

    汪精卫作为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他的叛国投敌严重分裂了抗日统一战线和国民政府内部的团结。

    其行为让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受到蛊惑,也给民众心理造成极大冲击,使人们对国民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抗战的前途产生疑虑,削弱了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汪精卫的投敌增强了日本 “以华制华” 的信心,使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有了所谓的 “核心人物”,

    日本得以更有效地利用汪伪政权来实现其侵略和统治中华的野心,在政治上进一步分化和瓦解中华的抗日力量......

    至此,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同时存在着四个政权:

    一、长春的伪满洲国:领导人是溥仪,此人在任期内无任何作为,是关东军培养的控制中华人民的傀儡皇帝,傀儡政权;

    二、南京的伪国民政府;领导人是汪精卫,“五人团队”所有成员都身居高位

    三、重庆的国民政府;领导人是蒋中正,这个政府领导了全国正面战场上的八年全面抗战。

    四、保持独立自主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政府驻地在延安,领导人是毛泽东。中共建立和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在日战区抗击日寇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