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道长 > 第40章 欲壑道人参悟大道(上)

民国道长 第40章 欲壑道人参悟大道(上)

    欲壑道人为恶道派阴邪子的第二个徒弟,背叛三清正道的邪恶道士,此恶道阴险狡诈、心术不正,对女色欲望深重,

    但他却天赋异禀,对于道家经典《道德经》有着超乎常人的领悟能力。

    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和暗中修炼,参透了《道德经》中的深层奥义。

    凭借着这份独特的感悟与深厚的功力,他竟能巧妙地避开紫阳真人所设下的重重禁制,成功进入了镇妖宝塔。

    塔内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和强大的束缚法术。

    欲壑道人凭借对道家的修为;视这些禁锢如无物一般,轻而易举地穿梭于塔内的各个角落。

    一入宝塔,欲壑道人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他的搜索行动。

    他心中唯一的目标便是找到由道德天尊亲自书写的《道德经》原本对道的真正含义……

    紫阳真人轻挥衣袖,将那肆虐的水鬼收入囊中之后,便从容地收起了镇妖宝塔。

    只见那镇妖宝塔在他手中迅速缩小,如一道流光般径直飞入了他的心间。

    而此时,欲壑道人的身影却悄然出现在了紫阳真人的心间镇妖宝塔之中。

    镇妖宝塔于紫阳真人心间安静地盘踞着,宛如一座沉睡中的古老神庙,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

    这座镇妖宝塔通体呈现出耀眼的金黄色泽,总共分为九层。

    欲壑道人小心翼翼地踏上塔身,开始逐层探索塔内的秘密。

    每经过一层,他都会发现一个个紧闭的密室,而这些密室之中皆拘禁着无数狰狞可怖的鬼怪恶魔。

    然而此时此刻,它们全都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动弹不得,只能静静地被困在各自的空间里,身上还贴着一道道威力强大的镇鬼符。

    欲壑道人一路攀爬,终于来到了镇妖宝塔的第九层。

    就在这里,他惊喜地看到一个金色的盒子正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他心中不禁狂喜起来:“莫非这便是传说中由道德天尊亲手书写的《道德经》原本注解?

    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有了这本真经,我看这镇妖宝塔也即将化为一滩血水了吧!”

    伴随着一阵得意忘形的大笑声,欲壑道人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了那个神秘的金色盒子之上。

    欲壑道人身形一闪,如鬼魅般迅速地靠近了那个神秘的盒子。

    盒子之上,赫然贴着一张散发着淡淡光芒的镇鬼驱魔符,仿佛是守护着其中宝物的最后防线。

    欲壑道人面色凝重,口中开始诵念起道家的金光咒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律,每一个字都如同洪钟大吕一般在空中回荡。

    随着咒语声响起,那张镇鬼驱魔符竟渐渐地化作了一道耀眼的金光,随后“嗖”的一声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这时,原本紧闭着的金色盒子像是受到了某种感召一般,缓缓地自动打开了。

    盒盖开启的瞬间,一股强大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不禁为之震撼。定睛一看,盒子内部果然放置着一本闪耀着璀璨金光的道德经!

    欲壑道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将那本道德经取了出来。

    然后,他轻轻地翻开书页,开始全神贯注地研读起来。

    每一行文字、每一段经文,都深深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他沉浸在这古老智慧的海洋之中,一心只求能够从中找到破除镇妖宝塔的秘籍,参破道的真谛:

    老子认为 “道” 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它先于天地存在,是一种超越人类感知和语言描述的存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是一种混沌、寂静、独立且永恒运行的存在,是天下万物的母体。

    道蕴含着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和法则;它是一种自然、平衡、和谐的秩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人类、大地、天空都应遵循道的自然法则,顺应自然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强行干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指出了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 “有” 与 “无”、“难” 与 “易” 等,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老子认识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提醒人们在面对福祸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因为福祸是相互转化的。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过于强大、兴盛就会走向衰落,所以不应过度追求极端,而应保持适度和平衡。

    “致虚极,守静笃”,主张人们要排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使心灵达到虚静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体悟道,洞察事物的本质。

    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与浮躁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不被外界的功名利禄所迷惑,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安宁。

    老子认为过多的私欲会带来烦恼和灾祸,“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因此提倡人们减少私欲,保持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充实和满足,而不是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清明;

    能够战胜他人显示出力量,而能够战胜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才是真正的强大。强调了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无为而无不为” 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之一。

    这里的 “无为” 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扰民,顺应民众的自然本性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让事物自然发展。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统治者不刻意去干预百姓的生活,百姓反而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不能频繁地翻动和折腾,否则就会把小鱼弄碎。

    这意味着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要保持谨慎和稳定,政策要有连贯性,不能朝令夕改,过多地干扰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老子以水为喻,倡导人们学习水的品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甘居卑下之地,这种不争、处下的品质接近于道。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像水一样,具有宽容、谦逊、利他的精神,不与人争名夺利,这样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柔弱胜刚强” 是老子处世智慧的又一重要体现。

    看似柔弱的事物往往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是最柔弱的,但它却能水滴石穿,战胜坚硬的石头。

    在生活中,有时过于刚强、强硬的态度可能会导致冲突和失败,而以柔弱、温和的方式应对,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是顺应自然、遵循道的原则而产生的,并非人为制定的规范。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道德是自然存在于万物之中的,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道德,而不是刻意去标榜和追求外在的道德形式。

    在道德实践方面,老子主张 “报怨以德”,用宽容和善良来对待他人的怨恨,这种超越常人的道德境界能够化解矛盾和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同时,他也反对虚伪的道德行为,批判那些打着道德旗号却行不道德之事的现象,强调道德应该是内在的真实品质,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