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罪犯是大白菜?一车一车地拉 第790章 这根本不是灭火器
第790章 这根本不是灭火器
裴元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不容置疑,魏驰南二话不说直接在下一个路口掉头,往回开。
“头儿,怎么回事?”罗阳忍不住问道。
他知道裴元一定是想到了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现在还不能确定,等到了现场再说。”裴元暂时不愿多谈,因为他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
刚才检查那辆车的时候,有一处细节看似无关紧要,甚至和案情毫无关系,裴元只是草草扫了一眼。
但现在回想起来,他隐约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因此,他想回去重新检查一下那个细节。
很快,警车再次回到了车辆检测机构。
下了车,裴元径直走向那辆涉案车辆,几名组员紧跟其后,都想知道他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
裴元叫来工作人员,直接打开后备箱,戴上手套后,从后备箱的暗格中拿出了一个固定在里面的灭火器。
几名组员满脸疑惑,灭火器和案件有什么关系?
这时,当裴元将灭火器拿在手中时,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得让人感到紧张。
这不是灭火器!
虽然外观通体红色,形状也跟灭火器一模一样,不仔细看确实很难发现问题。
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它的外表涂漆粗糙,上面的文字更不像正规厂家生产的灭火器。
如果说这是灭火器,那一定是小作坊生产的劣质产品。
但假如这根本不是灭火器呢?
那问题可就大了!
就在回刑侦大队的路上,裴元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在排放量并不算严重的情况下,死者怎么会仅仅两个小时内中毒身亡?
难道车前面还停着一辆也在怠速的车,加重了尾气进入量?
这个可能性存在,但概率不大。
那么,会不会是有人用某种装置专门释放一氧化碳,导致死者中毒死亡?
正巧经过路边一处工地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焊接作业,旁边连接着一个气瓶。
虽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气体,但这一幕像一道闪电般击中了裴元!
他突然想到一种可能!
有没有可能,有人用一个专门储存一氧化碳的气瓶,趁死者睡觉时将其打开,超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令死者迅速失去生命?
假设周晨燕是凶手,那她根本没有时间处理作案工具,所以那个工具应该还在车上。
而车上有哪种东西是罐状的?
好像只有车载灭火器!
之前检查车时,裴元就觉得这个灭火器不太寻常,但他以为只是质量差的产品,没多想。
现在经过推理分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
这根本不是灭火器!
而是伪装成灭火器的一氧化碳气瓶!
裴元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这个手感异常的“灭火器”。
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下,“灭火器”里喷出的并不是干粉,而是一股缓慢逸出的气体。
无色无味!
而这正是典型的一氧化碳特征!
“马上把这罐气体送去化验!”裴元果断下令,随即准备返回大队。
如果检测结果证实这是纯一氧化碳气体,那死者就不是意外身亡,而是被蓄意谋杀!
至于凶手是谁,答案几乎已经呼之欲出。
几名组员跟着裴元上了车,脸上的表情依然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灭火器竟然被人动了手脚,这样一条人人都会忽略的小细节,居然是凶手精心策划的手段。
如果不是裴元及时发现,恐怕案件的定性将出现根本性的错误!
即便几名组员早就对裴元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此时看向他的目光依旧充满了崇敬。
在他们看来,裴元对于案件的剖析能力,已经达到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即便是那些名声赫赫的刑侦专家来到这里,估计也不会想到这么大胆的推测!
这种思维方式,绝非普通人能想到!
……
回到队里后,魏驰南抱着气罐去找技术部门的警员做检测,罗阳则拿着传唤手续,直接前往传唤周晨燕。
与之前不同的是,此刻周晨燕已成为重大嫌疑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很快,化验报告就送到了裴元的手中。
不出所料,那瓶气体正是一氧化碳,一种能在无声无息中让人丧命的毒气。
毫无疑问,这是蓄意谋杀!
等罗阳把周晨燕带过来后,几个人直接走进了审讯室。
周晨燕显然还不清楚警方已经掌握了核心证据,因此显得十分镇定。
从头到尾,她都表现得从容不迫。
尽管内心充满悲伤,但她并没有一丝愧疚。
裴元尝试用微表情分析来窥探她的心理,但效果甚微。
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技术不过关,而是对方的心理素质实在太强。
然而,当裴元把伪装成灭火器的一氧化碳罐摆在审讯桌上时,周晨燕的表情瞬间起了变化。
也许别的东西无法触动她的情绪,但这瓶一氧化碳罐的出现却让她的内心泛起了涟漪。
这说明了很多问题——警方已经找到了关键线索!
裴元一直盯着周晨燕的脸色看,此刻的她早已失去了之前的淡定与从容。
“谈谈吧,这个灭火器哪儿来的?”裴元指了指桌子上的罐子,冷笑道,“别再掩饰了,这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们心里门儿清。”
这句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周晨燕仅存的一丝侥幸心理。
隔着塑料封袋,裴元开始检查周晨燕的手机。
在购物网站上,他发现了她的购买记录,确实下单过一氧化碳罐。
而且,她还通过聊天明确要求卖家将一氧化碳罐伪装成灭火器的样子,并为此多付了五十块钱。
此外,在浏览器的历史搜索记录中,裴元还挖掘出一些触目惊心的内容:
“车里吸入多少一氧化碳会导致死亡?”
“使用一氧化碳罐需要注意什么?”
“短时间内吸入一氧化碳会不会危及生命?”
……
“光凭这些信息,即使你一句话不说,法庭也完全可以判定你的罪行。
没人能替你洗脱嫌疑。”
裴元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不容置疑,魏驰南二话不说直接在下一个路口掉头,往回开。
“头儿,怎么回事?”罗阳忍不住问道。
他知道裴元一定是想到了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现在还不能确定,等到了现场再说。”裴元暂时不愿多谈,因为他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
刚才检查那辆车的时候,有一处细节看似无关紧要,甚至和案情毫无关系,裴元只是草草扫了一眼。
但现在回想起来,他隐约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因此,他想回去重新检查一下那个细节。
很快,警车再次回到了车辆检测机构。
下了车,裴元径直走向那辆涉案车辆,几名组员紧跟其后,都想知道他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
裴元叫来工作人员,直接打开后备箱,戴上手套后,从后备箱的暗格中拿出了一个固定在里面的灭火器。
几名组员满脸疑惑,灭火器和案件有什么关系?
这时,当裴元将灭火器拿在手中时,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得让人感到紧张。
这不是灭火器!
虽然外观通体红色,形状也跟灭火器一模一样,不仔细看确实很难发现问题。
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它的外表涂漆粗糙,上面的文字更不像正规厂家生产的灭火器。
如果说这是灭火器,那一定是小作坊生产的劣质产品。
但假如这根本不是灭火器呢?
那问题可就大了!
就在回刑侦大队的路上,裴元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在排放量并不算严重的情况下,死者怎么会仅仅两个小时内中毒身亡?
难道车前面还停着一辆也在怠速的车,加重了尾气进入量?
这个可能性存在,但概率不大。
那么,会不会是有人用某种装置专门释放一氧化碳,导致死者中毒死亡?
正巧经过路边一处工地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焊接作业,旁边连接着一个气瓶。
虽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气体,但这一幕像一道闪电般击中了裴元!
他突然想到一种可能!
有没有可能,有人用一个专门储存一氧化碳的气瓶,趁死者睡觉时将其打开,超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令死者迅速失去生命?
假设周晨燕是凶手,那她根本没有时间处理作案工具,所以那个工具应该还在车上。
而车上有哪种东西是罐状的?
好像只有车载灭火器!
之前检查车时,裴元就觉得这个灭火器不太寻常,但他以为只是质量差的产品,没多想。
现在经过推理分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
这根本不是灭火器!
而是伪装成灭火器的一氧化碳气瓶!
裴元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这个手感异常的“灭火器”。
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下,“灭火器”里喷出的并不是干粉,而是一股缓慢逸出的气体。
无色无味!
而这正是典型的一氧化碳特征!
“马上把这罐气体送去化验!”裴元果断下令,随即准备返回大队。
如果检测结果证实这是纯一氧化碳气体,那死者就不是意外身亡,而是被蓄意谋杀!
至于凶手是谁,答案几乎已经呼之欲出。
几名组员跟着裴元上了车,脸上的表情依然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灭火器竟然被人动了手脚,这样一条人人都会忽略的小细节,居然是凶手精心策划的手段。
如果不是裴元及时发现,恐怕案件的定性将出现根本性的错误!
即便几名组员早就对裴元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此时看向他的目光依旧充满了崇敬。
在他们看来,裴元对于案件的剖析能力,已经达到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即便是那些名声赫赫的刑侦专家来到这里,估计也不会想到这么大胆的推测!
这种思维方式,绝非普通人能想到!
……
回到队里后,魏驰南抱着气罐去找技术部门的警员做检测,罗阳则拿着传唤手续,直接前往传唤周晨燕。
与之前不同的是,此刻周晨燕已成为重大嫌疑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很快,化验报告就送到了裴元的手中。
不出所料,那瓶气体正是一氧化碳,一种能在无声无息中让人丧命的毒气。
毫无疑问,这是蓄意谋杀!
等罗阳把周晨燕带过来后,几个人直接走进了审讯室。
周晨燕显然还不清楚警方已经掌握了核心证据,因此显得十分镇定。
从头到尾,她都表现得从容不迫。
尽管内心充满悲伤,但她并没有一丝愧疚。
裴元尝试用微表情分析来窥探她的心理,但效果甚微。
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技术不过关,而是对方的心理素质实在太强。
然而,当裴元把伪装成灭火器的一氧化碳罐摆在审讯桌上时,周晨燕的表情瞬间起了变化。
也许别的东西无法触动她的情绪,但这瓶一氧化碳罐的出现却让她的内心泛起了涟漪。
这说明了很多问题——警方已经找到了关键线索!
裴元一直盯着周晨燕的脸色看,此刻的她早已失去了之前的淡定与从容。
“谈谈吧,这个灭火器哪儿来的?”裴元指了指桌子上的罐子,冷笑道,“别再掩饰了,这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们心里门儿清。”
这句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周晨燕仅存的一丝侥幸心理。
隔着塑料封袋,裴元开始检查周晨燕的手机。
在购物网站上,他发现了她的购买记录,确实下单过一氧化碳罐。
而且,她还通过聊天明确要求卖家将一氧化碳罐伪装成灭火器的样子,并为此多付了五十块钱。
此外,在浏览器的历史搜索记录中,裴元还挖掘出一些触目惊心的内容:
“车里吸入多少一氧化碳会导致死亡?”
“使用一氧化碳罐需要注意什么?”
“短时间内吸入一氧化碳会不会危及生命?”
……
“光凭这些信息,即使你一句话不说,法庭也完全可以判定你的罪行。
没人能替你洗脱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