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永昌 第79章 葡萄牙人的态度
澳门总督伊苏沙刚上任不久,他本来还以为自己能像其他欧洲驻外总督一样当个土皇帝,但等他到了澳门之后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虽然伊苏沙启程前往澳门之前就有人告诉他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海外领地,而是“租界”。
但伊苏沙对此不以为然,西方国家的所谓租界是个什么情况,大伙还是相当清楚的,说是租界,可在“房客”们看来“房东”就是个屁,西方殖民者们从不把“房东”们当回事。
但是伊苏沙到了澳门之后就悲剧地发现澳门真的是个租界,要给大明这个“房东”交钱的那种。
大明虽然不怎么管澳门的事情,毕竟澳门这点小地方,在大明看来租出去就租出去了。
而且由于葡萄牙人还是挺有钱的,于是隔三差五就有大明官员来搞钱,而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议事会对此的回应是:
大明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抵达澳门之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更是再三叮嘱伊苏沙,他这个澳门总督自己人知道就行,不要太高调以免被广东地方政府发现。
伊苏沙原本不以为然,然后当他看到报纸上刊载的现在的叛军,哦,大概率要成官军了的顺军与明军在以往的那些个战争记录,以及明军与清军在辽东的那些高强度大战之后,他立刻就意识到了,华夏果然不愧为超级大国,大家伙还是缩着点好。
而现在摆在伊苏沙的问题是澳门如何应对华夏即将迎来的改朝换代。
伊苏沙对此没有什么好办法,澳门的葡萄牙人也是不知所措,好在前不久在福建生命显着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来到了澳门,于是葡萄牙人就把艾儒略请了过来,向这位老资格传教士打听情况。
艾儒略首先向澳门的葡萄牙人说明了目前华夏局势的变化:
“新的皇帝是一位出身底层的皇帝,他经历多年厮杀之后打败了大明,他所建立的国号叫【大顺】,顺军在去年正月开始向大明发动全面进攻,现在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华夏,华夏所有人都认为大顺取代大明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艾儒略的话是相当有分量的人,他在华时间很长,对华夏的了解之深远非澳门这些躲在一隅之地的葡萄牙人所能比的。
早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艾儒略就已经来到华夏,他曾经在澳门神学院讲授数学,但很快就于1613年到前往福建传教。
经过多年经营,艾儒略与福建知识分子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福建发展了上万教徒,并着有《职方外纪》《乾舆图记》等着作,被福建士子们尊称为【西来孔子】。
虽然伊莎苏觉得眼前这位老资格传教士看起来怪怪的,因为艾儒略和其他长期在华传教士一样,传教的同时不知不觉也受到了儒学的影响,他的一身打扮,如果不是胸口挂着的十字架,根本看不出和寻常儒生有什么区别。
不过伊苏沙还是对艾儒略相当敬重,他恭敬地问道,“那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艾儒略说道,“顺军很快就会抵达澳门,我们要想办法摸清大顺政权在广东的军政首脑,然后和他们搞好关系,尽可能地满足大顺对澳门的要求,以及……”
顿了顿,艾儒略咬咬牙,说道,“断绝和大明的联系,大明一定会派人来澳门寻求帮助,为了主的事业,我们必须抛弃大明对我们的恩义。”
在场葡萄牙人对于背弃大明毫无心理压力,倒是传教士托马斯皱着眉头说道,“说道主的事业,教廷那边发来的东西您怎么看?”
艾儒略断然说道,“教廷远在欧洲,对华夏一无所知,怎么能听他们瞎指挥?先拖延一段时间,然后派人去梵蒂冈和教皇说明华夏的情况,华夏不是那些蛮荒之地,这是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要想在华夏发扬主的光辉,只能去迎合它而不是相反。不然我们就会被赶出华夏,教徒们也会抛弃我们。”
托马斯默然,艾儒略看起来是不打算回欧洲了,所以他可以毫无压力地批判教廷,但是托马斯这些年轻的传教士可不敢跟着附和。
现在三十年战争正处于收尾阶段,由于法国这个“天主孝子”站在了新教一方,导致欧洲的天主教势力元气大伤,新教已经完全止不住了,教皇此刻是最敏感的时刻,看谁都像异端,对于托马斯等还想回欧洲的传教士们来说,此刻必须谨言慎行。
眼看话题要歪楼,伊苏沙赶紧说道,“主的事业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住澳门,”
说着伊苏沙看向艾儒略,“顺军会不会进攻澳门?”
艾儒略摇摇头,说道,“不知道,所以我们必须小心,华夏人讲究师出有名,我们不给他们出兵的借口,再派人和大顺接洽,估计就能保住澳门。”
伊苏沙最终还是选择了艾儒略的应对方法,没办法,就澳门这些个葡萄牙人,想和庞大的华夏政权抗衡纯属痴人说梦。
留在葡萄牙人决定倒向大顺之后,李士淳带着几个随从秘密来到了澳门:
李士淳打听一番之后,决定先去找艾儒略,试图从艾儒略这里打开缺口。
但是艾儒略不愿见李士淳,只说自己是病了不能见客,李士淳自然知道这是艾儒略的借口,但他没有办法,于是只能想办法和其他西洋人联系。
找来找去李士淳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卜弥格的传教士愿意帮忙:
卜弥格和其他人不同的他的想法是正是大明处于绝对劣势所以以前一些提都不能提的事情现在可以提了:
比如让大明放开传教士们的传教限制:
卜弥格的话并没有得到其他葡萄牙人的支持,于是卜弥格以个人名义自掏腰包给李士淳雇佣了若干雇佣兵和一些火器,同时,卜弥格表示如果皇帝愿意信教的话他愿意前往欧洲,说服教会支援大明。
虽然伊苏沙启程前往澳门之前就有人告诉他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海外领地,而是“租界”。
但伊苏沙对此不以为然,西方国家的所谓租界是个什么情况,大伙还是相当清楚的,说是租界,可在“房客”们看来“房东”就是个屁,西方殖民者们从不把“房东”们当回事。
但是伊苏沙到了澳门之后就悲剧地发现澳门真的是个租界,要给大明这个“房东”交钱的那种。
大明虽然不怎么管澳门的事情,毕竟澳门这点小地方,在大明看来租出去就租出去了。
而且由于葡萄牙人还是挺有钱的,于是隔三差五就有大明官员来搞钱,而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议事会对此的回应是:
大明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抵达澳门之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更是再三叮嘱伊苏沙,他这个澳门总督自己人知道就行,不要太高调以免被广东地方政府发现。
伊苏沙原本不以为然,然后当他看到报纸上刊载的现在的叛军,哦,大概率要成官军了的顺军与明军在以往的那些个战争记录,以及明军与清军在辽东的那些高强度大战之后,他立刻就意识到了,华夏果然不愧为超级大国,大家伙还是缩着点好。
而现在摆在伊苏沙的问题是澳门如何应对华夏即将迎来的改朝换代。
伊苏沙对此没有什么好办法,澳门的葡萄牙人也是不知所措,好在前不久在福建生命显着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来到了澳门,于是葡萄牙人就把艾儒略请了过来,向这位老资格传教士打听情况。
艾儒略首先向澳门的葡萄牙人说明了目前华夏局势的变化:
“新的皇帝是一位出身底层的皇帝,他经历多年厮杀之后打败了大明,他所建立的国号叫【大顺】,顺军在去年正月开始向大明发动全面进攻,现在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华夏,华夏所有人都认为大顺取代大明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艾儒略的话是相当有分量的人,他在华时间很长,对华夏的了解之深远非澳门这些躲在一隅之地的葡萄牙人所能比的。
早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艾儒略就已经来到华夏,他曾经在澳门神学院讲授数学,但很快就于1613年到前往福建传教。
经过多年经营,艾儒略与福建知识分子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福建发展了上万教徒,并着有《职方外纪》《乾舆图记》等着作,被福建士子们尊称为【西来孔子】。
虽然伊莎苏觉得眼前这位老资格传教士看起来怪怪的,因为艾儒略和其他长期在华传教士一样,传教的同时不知不觉也受到了儒学的影响,他的一身打扮,如果不是胸口挂着的十字架,根本看不出和寻常儒生有什么区别。
不过伊苏沙还是对艾儒略相当敬重,他恭敬地问道,“那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艾儒略说道,“顺军很快就会抵达澳门,我们要想办法摸清大顺政权在广东的军政首脑,然后和他们搞好关系,尽可能地满足大顺对澳门的要求,以及……”
顿了顿,艾儒略咬咬牙,说道,“断绝和大明的联系,大明一定会派人来澳门寻求帮助,为了主的事业,我们必须抛弃大明对我们的恩义。”
在场葡萄牙人对于背弃大明毫无心理压力,倒是传教士托马斯皱着眉头说道,“说道主的事业,教廷那边发来的东西您怎么看?”
艾儒略断然说道,“教廷远在欧洲,对华夏一无所知,怎么能听他们瞎指挥?先拖延一段时间,然后派人去梵蒂冈和教皇说明华夏的情况,华夏不是那些蛮荒之地,这是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要想在华夏发扬主的光辉,只能去迎合它而不是相反。不然我们就会被赶出华夏,教徒们也会抛弃我们。”
托马斯默然,艾儒略看起来是不打算回欧洲了,所以他可以毫无压力地批判教廷,但是托马斯这些年轻的传教士可不敢跟着附和。
现在三十年战争正处于收尾阶段,由于法国这个“天主孝子”站在了新教一方,导致欧洲的天主教势力元气大伤,新教已经完全止不住了,教皇此刻是最敏感的时刻,看谁都像异端,对于托马斯等还想回欧洲的传教士们来说,此刻必须谨言慎行。
眼看话题要歪楼,伊苏沙赶紧说道,“主的事业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住澳门,”
说着伊苏沙看向艾儒略,“顺军会不会进攻澳门?”
艾儒略摇摇头,说道,“不知道,所以我们必须小心,华夏人讲究师出有名,我们不给他们出兵的借口,再派人和大顺接洽,估计就能保住澳门。”
伊苏沙最终还是选择了艾儒略的应对方法,没办法,就澳门这些个葡萄牙人,想和庞大的华夏政权抗衡纯属痴人说梦。
留在葡萄牙人决定倒向大顺之后,李士淳带着几个随从秘密来到了澳门:
李士淳打听一番之后,决定先去找艾儒略,试图从艾儒略这里打开缺口。
但是艾儒略不愿见李士淳,只说自己是病了不能见客,李士淳自然知道这是艾儒略的借口,但他没有办法,于是只能想办法和其他西洋人联系。
找来找去李士淳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卜弥格的传教士愿意帮忙:
卜弥格和其他人不同的他的想法是正是大明处于绝对劣势所以以前一些提都不能提的事情现在可以提了:
比如让大明放开传教士们的传教限制:
卜弥格的话并没有得到其他葡萄牙人的支持,于是卜弥格以个人名义自掏腰包给李士淳雇佣了若干雇佣兵和一些火器,同时,卜弥格表示如果皇帝愿意信教的话他愿意前往欧洲,说服教会支援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