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永昌 第159章 徽商进京
热门推荐:
菟丝绕红缨
穿越王妃,带着空间纵横天下
神鬼复苏:我在异族当老六
海贼:黑暗斯摩格,绝不三连跪
谍战,日谍被我抓光了
莫离绝尘的新书
奥特:开局签到等离子火花
神奇宝贝:从猎人捡漏班基拉斯
综影视之偶然相遇
【青海发现大量盐湖!经有关人士勘验,单茶卡盐湖一个盐湖就可为大顺提供食盐数百年,大顺从此不再缺盐。】
看着手头上的报纸,扬州大盐商王万春皱起了眉头,作为扬州徽州盐商的四巨头之首,王万春不仅商业能力了得,同时博学多才,为人乐善好施,资助了一大群没钱赶往的穷书生,在扬州那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在王大好人的努力之下,西商和晋商们大部分选择回到北方发展,现在扬州的盐业大部分都落入了徽商手中。
然而徽商们还没开心多久,就发现那帮西商和晋商回北方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另有原因。
随着年初大顺第一次海运顺利完成,对于海运的质疑声登时少了大半,再加上朝廷以黄淮“数百万民众之生计”为旗号开始黄淮工程,支持漕运的人们一时半会便理亏了:
总不能说为了漕运就要牺牲黄淮数百万民众吧?
虽然这是事实,但有些事就是这样,虽然大家伙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就是不能摆上台面。
至于“百万漕工”,额,漕工们对于运河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他们自始至终都不是漕运是否要推行的关键所在……
所以现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放弃漕运实际上已经成了可以预见的事情,这下子徽商们就笑不出来了。
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成了那帮陕西人和山西人的接盘侠。
这让徽商们非常不爽,于是他们准备给朝廷来点狠的:
徽商们正在策划以食盐供给为筹码,胁迫朝廷重新恢复漕运:
但是计划了半天,盐商们又迟迟下不了决心付诸行动,毕竟大家伙都担心被别人卖了:
这年头能做到大盐商的哪一个不是无耻之徒?
出卖别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现在随着报纸上刊登出的青海发现大片盐湖,王万春就知道徽商的计划破产了:当然,前提是这件事是真的。
就在王万春思考着怎么破局的时候,另外三家徽商大盐商:
沈家的沈涵双,汪家的汪百川,李家的李三宝都带着礼物找到了王万春。
王万春看三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他问道,“怎么说,报纸上的消息可是真的?”
汪百川点点头,说道,“我们动用了各种关系,可以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朝廷那边已经派遣大军前往屏护各个盐湖,过不了多久那些个盐湖就能生产了!”
王万春皱了皱眉头,虽然他号称儒商,手下宾客不少,自己也算得上博学多才,但作为徽州人,他对于劳什子青海盐湖确实一无所知: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王万春关于青海的所有消息都是在报纸上看来的……
所以他问道,“那些所谓的盐湖真的能和报纸上说的一样,轻易地就能开采出大量食盐?”
“不知道,”李三宝无奈地说道,“青海那片地方,以前那是蒙古人的地盘,现在才被大军收入囊中,大家伙知道的不多。”
王万春思考了一阵,说道,“我估摸着朝廷应该不是特意放出消息打压我们的,朝廷应该是想要钱。”
其他三人互相看了看,心里了然,盐商嘛,就是这样,平时赚钱爽是爽,到迟早都会被朝廷割一刀,大家伙已经见怪不怪了。
王万春说道,“你们都准备一下,咱们带上银子,去一趟北京,给皇帝表表态。”
就在几人商量好了准备进京的时候,王万春的管家急匆匆地跑过来说道,
“老,老爷,圣旨到了!是给四位老爷的圣旨!”
几人大惊失色,虽然李自成已经颁布过法律,接圣旨不必搞什么迎接仪式,宣旨人员也不得收受财物,但皇权影响下的社会,上下仍然把接旨这一动作看得异常重要。
于是在场的四大盐商不敢怠慢,折腾了一番之后才接了这道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皇帝和中枢官员们召四大盐商进京,与他们探讨关于开发青海盐湖的事情。
简简单单的一道圣旨,却让几人心里立刻生出了无数想法,过了良久,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几人脑海中:
莫非皇帝想把青海盐湖交给徽商们?
“王总商怎么看?”李三宝看向王万春,问道,“这次进京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万春想了一阵,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现在还说不准,不过我们总归要去一趟北京的,皇帝就算设鸿门宴咱们也得去。”
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盐商们来到了北京。
盐商们来到北京之后首先到达徽州人在北京建立的徽州会馆,在这里,王万春等人又探听到了一些新的情报:
那就是朝廷确实有将青海盐湖的运作承包出去的想法,而且,朝廷那边透露出来的风声是,西商和晋商们已经拿了粮运和银行两个重要的商业点,所以这次青海盐湖大概率是会交给徽商们的。
王万春听到这些消息之后松了口气,青海那边如果能拿下来的话徽商们就可以提前做好布局,转移资产,把扬州那些个没有未来的产业换成有未来的产业。
不久之后,李自成和杨玉林,牛金星等人在武英殿召见了王万春等四个盐商。
盐商们在进宫之前就准备了十万两黄金,以庆贺大顺官军开拓青海的名义献给朝廷。
李自成自然是欣然接受,十万两黄金听起来非常唬人,但在盐商们那庞大的财富体系中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见十万两黄金扔出去皇帝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王万春倒是松了口气:
这就说明皇帝还没缺钱缺到饥不择食的地步,那么此次进宫应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果然,李自成对四个盐商说道,“青海盐湖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吧?”
四个盐商点点头,李自成便继续说道,“论治国理政,你们不如朝廷诸公,但论盐务的话,诸公不如你们,所以你们有没有胆量,替朝廷开发青海盐湖?”
看着手头上的报纸,扬州大盐商王万春皱起了眉头,作为扬州徽州盐商的四巨头之首,王万春不仅商业能力了得,同时博学多才,为人乐善好施,资助了一大群没钱赶往的穷书生,在扬州那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在王大好人的努力之下,西商和晋商们大部分选择回到北方发展,现在扬州的盐业大部分都落入了徽商手中。
然而徽商们还没开心多久,就发现那帮西商和晋商回北方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另有原因。
随着年初大顺第一次海运顺利完成,对于海运的质疑声登时少了大半,再加上朝廷以黄淮“数百万民众之生计”为旗号开始黄淮工程,支持漕运的人们一时半会便理亏了:
总不能说为了漕运就要牺牲黄淮数百万民众吧?
虽然这是事实,但有些事就是这样,虽然大家伙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就是不能摆上台面。
至于“百万漕工”,额,漕工们对于运河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他们自始至终都不是漕运是否要推行的关键所在……
所以现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放弃漕运实际上已经成了可以预见的事情,这下子徽商们就笑不出来了。
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成了那帮陕西人和山西人的接盘侠。
这让徽商们非常不爽,于是他们准备给朝廷来点狠的:
徽商们正在策划以食盐供给为筹码,胁迫朝廷重新恢复漕运:
但是计划了半天,盐商们又迟迟下不了决心付诸行动,毕竟大家伙都担心被别人卖了:
这年头能做到大盐商的哪一个不是无耻之徒?
出卖别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现在随着报纸上刊登出的青海发现大片盐湖,王万春就知道徽商的计划破产了:当然,前提是这件事是真的。
就在王万春思考着怎么破局的时候,另外三家徽商大盐商:
沈家的沈涵双,汪家的汪百川,李家的李三宝都带着礼物找到了王万春。
王万春看三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他问道,“怎么说,报纸上的消息可是真的?”
汪百川点点头,说道,“我们动用了各种关系,可以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朝廷那边已经派遣大军前往屏护各个盐湖,过不了多久那些个盐湖就能生产了!”
王万春皱了皱眉头,虽然他号称儒商,手下宾客不少,自己也算得上博学多才,但作为徽州人,他对于劳什子青海盐湖确实一无所知: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王万春关于青海的所有消息都是在报纸上看来的……
所以他问道,“那些所谓的盐湖真的能和报纸上说的一样,轻易地就能开采出大量食盐?”
“不知道,”李三宝无奈地说道,“青海那片地方,以前那是蒙古人的地盘,现在才被大军收入囊中,大家伙知道的不多。”
王万春思考了一阵,说道,“我估摸着朝廷应该不是特意放出消息打压我们的,朝廷应该是想要钱。”
其他三人互相看了看,心里了然,盐商嘛,就是这样,平时赚钱爽是爽,到迟早都会被朝廷割一刀,大家伙已经见怪不怪了。
王万春说道,“你们都准备一下,咱们带上银子,去一趟北京,给皇帝表表态。”
就在几人商量好了准备进京的时候,王万春的管家急匆匆地跑过来说道,
“老,老爷,圣旨到了!是给四位老爷的圣旨!”
几人大惊失色,虽然李自成已经颁布过法律,接圣旨不必搞什么迎接仪式,宣旨人员也不得收受财物,但皇权影响下的社会,上下仍然把接旨这一动作看得异常重要。
于是在场的四大盐商不敢怠慢,折腾了一番之后才接了这道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皇帝和中枢官员们召四大盐商进京,与他们探讨关于开发青海盐湖的事情。
简简单单的一道圣旨,却让几人心里立刻生出了无数想法,过了良久,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几人脑海中:
莫非皇帝想把青海盐湖交给徽商们?
“王总商怎么看?”李三宝看向王万春,问道,“这次进京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万春想了一阵,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现在还说不准,不过我们总归要去一趟北京的,皇帝就算设鸿门宴咱们也得去。”
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盐商们来到了北京。
盐商们来到北京之后首先到达徽州人在北京建立的徽州会馆,在这里,王万春等人又探听到了一些新的情报:
那就是朝廷确实有将青海盐湖的运作承包出去的想法,而且,朝廷那边透露出来的风声是,西商和晋商们已经拿了粮运和银行两个重要的商业点,所以这次青海盐湖大概率是会交给徽商们的。
王万春听到这些消息之后松了口气,青海那边如果能拿下来的话徽商们就可以提前做好布局,转移资产,把扬州那些个没有未来的产业换成有未来的产业。
不久之后,李自成和杨玉林,牛金星等人在武英殿召见了王万春等四个盐商。
盐商们在进宫之前就准备了十万两黄金,以庆贺大顺官军开拓青海的名义献给朝廷。
李自成自然是欣然接受,十万两黄金听起来非常唬人,但在盐商们那庞大的财富体系中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见十万两黄金扔出去皇帝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王万春倒是松了口气:
这就说明皇帝还没缺钱缺到饥不择食的地步,那么此次进宫应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果然,李自成对四个盐商说道,“青海盐湖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吧?”
四个盐商点点头,李自成便继续说道,“论治国理政,你们不如朝廷诸公,但论盐务的话,诸公不如你们,所以你们有没有胆量,替朝廷开发青海盐湖?”